【比丘戒律】112.波逸提六三〔发诤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用煽动来唤起一件已正确处理过的争论,犯 波逸提.
波逸提 六三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六群比丘知诤事已如法裁决,欲
令再羯磨而骚乱:“不成羯磨、不善羯磨,应再羯磨;不成裁决、不善裁决,应再
裁决。”
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六群比丘知……而骚乱耶?”……乃至……
“诸比丘!汝等实知……而骚乱耶?”“ 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等
何以知……而骚乱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
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诤事已如注裁决,欲令再羯磨而骚乱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者,……比丘之意。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之。
a “诤事”者,有四种诤事:争论诤事、非难诤事、罪过诤事、义务诤事。
a‘“如法”者,依法、依律、依师教而行,此名如法。
“欲令再羯磨而骚乱”者,云:“不成羯磨、不善羯磨,应再羯磨;不成裁决、
不善裁决,应再裁决。”而骚乱者,波逸提。
(二) 于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骚乱者,波逸提。于如法羯磨有疑想而骚乱者,
突吉罗。于如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骚乱者,不犯也。于非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者,
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不犯也。
(三) 知所作羯磨依于非法、或依别众、或对不相应羯磨而骚乱者,痴狂者、最
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尔时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尔时六众苾刍知和合众如法断诤已。更于羯磨而发举之。作如是语。此之诤事不善灭除。是恶断事更应详审为其除灭。时诸苾刍更为断诤除灭其事。废修善品读诵思惟。少欲苾刍便生嫌贱。作如是语。如何苾刍知和合众如法断诤已。更于羯磨发举事如上说。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广说如前。乃至我观十利。为诸声闻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知和合僧伽如法断诤事已。除灭后于羯磨处更发举者。波逸底迦。苾刍义如上。苾刍者谓是六众或复余类。知者谓自解了说向他人。和合者谓同一味。众者谓佛弟子。如法断者。谓如法如律如大师教。诤者四诤。谓评论诤非言诤犯罪诤作事诤。已除灭者谓事消殄后。于羯磨更发举者。谓发举其事令不止息。堕义如上。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于评论诤事作评论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波逸底迦。事不除灭作除灭想。疑更发举者。得突色讫里多。
若苾刍于评论诤事作非言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波逸底迦。余犯同前。若苾刍于评论诤事作犯罪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更发举者。波逸底迦。余犯同前。若苾刍于评论诤事作事诤事想。知事除灭作除灭想。或复生疑。得罪同前。如以评论诤事为初。望余三诤而为四句。余诤为首类此应知。广说总有十六句。有五种别人。云何为五。谓主人。作羯磨人。与欲人。述自见人。客人。言主人者。谓于诤事了初中后。作羯磨人者。谓于此诤事为秉羯磨。与欲人者。谓于当时而与其欲。述自见人者。谓作羯磨时说其自见。客人者。谓于诤事不了初中后。于此五中初之三人。知和合众于其诤事如法除殄。更发举其事者得波逸底迦。后之二人于和合断事。更发举者得突色讫里多。境想句如常应知。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佛在舍卫城。尔时六群比丘有势力。余善比丘无势力。六群比丘恒遮其五种羯磨。呵责羯磨驱出羯磨依止羯磨举罪羯磨下意羯磨。若比丘被五种羯磨。僧欲解亦遮不听。后六群比丘无势力。诸善比丘有势力。众僧应有羯磨事。六群比丘作衣时至。诸比丘言。今当呼六群比丘共行僧事。若不舍衣来。自当嘱授。我等便得如法行事。即便集僧遣人。语六群比丘。汝等可来。僧今集会。六群比丘言。我等有事今遣嘱授。即嘱授一比丘来诣大众。僧应与作五种羯磨者。与作五种羯磨。应与解五种羯磨者。与解五种羯磨。羯磨已。所嘱授比丘。还到六群比丘所。六群问言。僧作何事。答言。我等所欲羯磨。僧都不作。所不欲者。僧反作之。六群比丘。便往彼羯磨比丘所语言。汝等莫愁。我当与汝作力。我向不知为汝作羯磨故嘱授耳。若知者当废事往。何缘使彼成此羯磨。复往解羯磨比丘所语言。我不与汝解羯磨不受汝忏悔。诸长老比丘闻。呵责六群比丘。云何僧如法断事竟。还发起。将至佛所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僧断事竟。还发起。波逸提。时诸比丘不知僧断事竟还发起。后知生惭愧心。或有出罪悔过者。诸长老比丘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若不知僧断事竟还发起。犯波逸提者无有是处。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知僧断事竟还发起波逸提。复有不如法断事诸比丘。作是念。佛若听我等不如法断事还发起者善。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僧不如法断事还发起。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知僧如法断事竟还发起波逸提。若僧如法断事而发起者波逸提。若僧不羯磨断事而发起者突吉罗。若发起私事突吉罗。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五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