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113.波逸提六四〔粗罪戒〕
简介:任何比丘在知道的情况下隐瞒另一比丘的严重犯戒,犯 波逸提.
波逸提 六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其时,具寿跋难陀释子故意犯出精罪,
而向同学之共住比丘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勿告其他任何人。”其时,另一
比丘故意犯出精罪,对其罪,乞求僧伽〔令其〕别住,僧伽对其罪给予别住。彼行
别住时,见彼比丘而作是言;“友!我故意犯出精罪,而向僧伽乞求别住,僧伽对
是罪与我别住,〔于是〕我别住。友!我受〔别住〕,具寿请以‘彼受’而忆持我!”
“友!其他任何犯此罪者亦如是行耶?”“然!友!”。“友!彼具寿跋难陀释子故意
犯出精罪而语我:‘勿告任何人。’”“然!友!汝岂非覆藏耶?”“然!友!”
其时,彼比丘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中少欲者……非难:“何以比丘知而覆
藏他比丘之粗罪耶?”……乃至……“比丘!汝实覆藏他比丘之……耶?“实然!
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知他比丘之粗罪而覆藏耶?愚人!此非令未
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知〔 他〕 比丘之粗罪,若覆藏者,波逸提。”
二(一) “任何〕 者,……比丘之意。
a “知”者,自知或他人告彼。
a‘“比丘之”者,他比丘之……。
“粗罪”者,四波罗夷及十三僧残。
“若覆藏”者,知此而诸比丘虽非难、令忆持、叱责、轻蔑、羞辱亦不语而放
弃其责任者,波逸提。
(二) 于粗罪有粗罪想而覆藏者,波逸提。于粗罪有疑想而覆藏者,突吉罗。于
粗罪有非粗罪想而覆藏者,突吉罗。于非粗罪而覆藏者,突吉罗。于未受具戒者之
粗罪或非粗罪或不净行而覆藏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粗罪想者,突吉罗。于非粗
罪有疑想者,突吉罗。于非粗罪有非粗罪想者,突吉罗。
(三)〔恐〕僧伽将有斗诤、纷乱、异执、口论等而不告,〔恐〕将有破僧、僧不
和合而不告,〔知〕此是粗恶残酷〔恐〕生命危难、梵行危难而不告,不见其他之如
法比丘而不告,无覆藏之意而不告,依自己之行令知而不告,痴狂者、最初之犯行
者,不犯也。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六众苾刍与他出家。并受圆具而为共住。时诸弟子若未知彼是恶行人。悉皆承事亲近供养。后既知已便舍而去。与善苾刍共相狎习。然为敬佛教故每日三时亲为敬礼。其难陀苾刍有亲弟子。名曰达摩彼未知师是恶行者。与之共住。后既知已舍之而去。与善苾刍同居。敬佛教故每日三时常来礼谒。因白师曰。邬波驮耶存念。我今请白。欲向寺园闲静之处随情作业。难陀报曰。尔当谨慎。邬波难陀闻是语已报达摩曰。汝持我座共尔俱行。达摩白言。岂阿遮利耶亦于昼日诣闲林处而逐静耶。邬波难陀曰。痴人汝意谓我心常散乱无所了知。何静虑门我不通解。达摩答曰。我实不敢作此思惟。但问轨范师向昼日游处不。是时达摩便持彼座。往昼游处置一树下。即自敛身诣一静处。加趺而坐系念思惟。邬波难陀随后而至。达摩遥见白言。大师。彼处树下已安座讫。宜当就彼安静而住。时邬波难陀即便往彼就座而坐。衣覆头面敛念思惟心不能安。还从座起周回四顾。见一女人毁篱欲入。邬波难陀遥唤达摩曰。达摩。汝今知不。有人毁篱。达摩报曰。阿遮利耶幸可思念逝多林经。邬波难陀曰。痴人。汝今方解依经而住。汝岂不闻世尊之教。于僧祇物不应舍弃。我今自往遮彼女人。即从座起。既至彼已。问言。少女。何意毁篱。女人便笑。时邬波难陀染心遂起。即便捉臂遍抱女身。鸣??其口舍之而去。往达摩所问言。汝何所见。答曰。唯除交会余事皆见。邬波难陀曰。具寿。虽知汝见勿告余人。报言。大师。乃至未见。善苾刍来我终不说。邬波难陀曰。汝亲教师有鄙恶事。我当覆盖。汝见我过不藏护耶。达摩曰。大师。知他有粗恶罪共相覆护。如此之事我当先说。达摩便去告诸苾刍。诸少欲者闻生嫌贱。举以白佛。佛集苾刍。乃至我观十利。为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知他苾刍有粗恶罪覆藏者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者邬波难陀。余义如上。知义亦如上。苾刍者谓是难陀。粗恶罪者有二种。谓波罗市迦罪。僧伽伐尸沙罪。何故此二名为粗恶。自体及因皆粗弊可恶。故言粗恶。覆藏者谓掩蔽也。释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复苾刍见苾刍犯他胜罪时。作心覆藏乃至明相未出已来。得恶作罪。明相出已便得堕罪。若覆他残罪事亦同此。若苾刍见苾刍犯波逸底迦罪时。作心覆藏乃至明相未出已来。得恶作罪。明相出已亦得恶作。如是别悔法乃至恶作罪。覆藏亦尔。若说罪者恐他与为障碍之事。或为梵行等难。或复缘此令僧破者。覆皆无犯。又无犯者。谓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第六摄颂曰。
伴恼触火欲 同眠法非障
未舍求寂染 收宝极炎时
佛在舍卫城。尔时达摩比丘作是念。跋难陀先夺我衣。佛由是呵责我。为诸比丘结戒。我今当于僧中说其犯僧伽婆尸沙。念已即往上座比丘所。语言。跋难陀与女人身相触。粗恶语赞叹自供养身。诸比丘问。汝云何知。答言我共行见作此事。诸长老比丘呵责言。汝云何不瞋时覆藏瞋便发露。呵已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达摩。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覆藏比丘粗罪波逸提。有诸比丘不知他所犯是粗罪。后乃知之生疑悔。我将无犯波逸提耶。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若不知比丘所犯是粗罪。犯波逸提无有是处。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知比丘犯粗罪覆藏过一宿波逸提。若从平旦至明相未出。一一时突吉罗。明相出波逸提。沙弥突吉罗若欲说无人。若恐难起。覆藏不犯(七十四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