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舍尼 四
一 尔时,佛世尊在释迦国迦毗罗卫城尼拘律树园。其时,沙迦之贱奴等叛离。沙
迦之女人等欲于阿兰若住处供食。沙迦之贱奴等闻沙迦之女人等欲于阿兰若住处供
食,彼等潜入于道中,待沙迦之女人等持美味之硬食、软食往阿兰若住处,沙迦之
贱奴等〔忽然〕出现,剥脱污辱沙迦之女人等。沙迦诸人追出,捉彼诸贼及财货归
而讥嫌非难:“何以诸大德,知劫贼住僧园中却不告知耶?”诸比丘闻沙迦诸人之
非难……乃至……彼比丘等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
“然,诸比丘!以十利故,我为诸比丘制立学处,为僧安乐……乃至……诸比丘!
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具有危险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任何比丘住于如是住处2,若于僧园中亲手接受
非豫告之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应而当
忏侮之法,我为此忏悔。’”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一比丘于阿兰若住处患病,诸人持硬食或软食往阿兰若住处。对其比丘
作是言:“大德!请食!”时,其比丘云:“世尊禁止于阿兰若住处,亲手接受硬
食或软食而食。”故畏慎而不受,〔因病〕不能入村乞食,因而断食。于是,其比丘
以此事语诸比丘。诸比丘……白世尊。其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
比丘!听许阿兰若住处之病比丘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
此学处------
具有危险恐怖之阿兰若住处,任何比丘住于如是住处而无病,若于僧园中亲手
接受非豫告之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此比丘应忏悔:‘友!我犯应受非难、不相
应而当忏梅之法,我为此忏悔。’”
三(一)a “具有危险”者,于僧园、僧园境内可见贼所住、立、坐、卧处。
“具有恐怖”者,于僧园、僧园之境内曾见有人被贼所杀、所夺、所打者。
“阿兰若住处”者,离〔村〕最少五百弓之处是谓“阿兰若住处”。
“任何”者,……比丘之意。
“于如是住处”者,在如是之住处。
c “无病”者,能往乞食也。“病”者,不能往乞食也。
bcl “僧园中”者,有篱之僧园谓僧园内,无篱者谓境内。
bl “非豫告”者,送五众之〔一人〕告知者,此名为“非豫告”。告于僧园内、僧
园境内以外者,此名为“非豫告”。“豫告”者,若有男子或女人来僧园、僧园之境
内言:“大德!为某比丘持来硬食、软食。”若具有危险,应告以“具有危险”;若
具有恐怖者,应告以“具有恐怖”。若言:“大德!虽有危险亦当持〔食〕来。”应
言有贼:“〔有〕诸〔贼〕人在此徘徊,汝等应〔速〕离去。”
豫告以持粥而持来粥之附随物时,此名为所告;告以食物而持来其附随物时,
此名为所告;告以硬食持来其附随物时,此亦名为所告;由一家告之而彼家中之任
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由村落告之而其村落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
食,此名为所告;由一集团告之,其集团中之任何人运来硬食或软食,此名为所告。
b2 “硬食”者,……软食者,……肉。
无病者云:“我欲食。”而受不告之〔食物〕者,突吉罗。每咽食,提舍尼。
于不告有不告想,无病于僧园中亲手接受硬食或软食而食者,提舍尼。于不告
有疑想……于不告有告想……提舍尼。以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为食物而受者,
突吉罗。每咽食者,突吉罗。于告有不告想者,突吉罗。于告有疑想者,突吉罗。
于告有告想者,不犯也。
(二) 所告时,病比丘,所告时或食病比丘之残余,受于僧园外而食于僧园内,
于此生食根、皮、叶、花、果,有因缘而食非时药、七日药、尽形寿药,痴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诸大德!四提舍尼法已诵竟。于此,我今问诸大德:“于此事得清净耶?”再
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三次问:“于此事得清净耶?”今诸大德于此事得
清净,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提舍尼终--------
1 诸家,原语kulesu为复数,日译为一家。
2 原本无viharanto之语,以暹罗本补之。次之二亦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