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2.波罗夷二〔不与取戒〕

简介:有任何盗窃的行为,或拿取未被给予的东西,在有人住的地方或在森林里。犯 波罗夷.



波罗夷 二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耆阁崛山。其时,众多知识亲友比丘,于仙人山
边作草屋而结夏安居。长老坛尼迦陶师子亦作草屋结夏安居。如是,诸比丘经结夏
安居三月,拆除草屋,收藏草木,出游诸方。然而,长老坛尼迦陶师子,雨期住其
处,冬夏亦住其处。
当长老坛尼迦陶师子为乞食而入村时,采草者、采薪者坏彼草屋,取去草木。
长老坛尼迦再集草木作草屋,再次入村乞食时,其间,采薪草者再坏其草屋,取去
草木。长老坛尼迦第三次集草木作草屋,当入村乞食时,采薪草者 1 又破坏草屋,
取草木而去。
时,长老坛尼迦陶师子如是念:“我入村乞食时,采薪草者坏我草屋,取去草
木有三次。我于师业陶师之技术精练熟达,我岂非可以自练泥,以作纯泥造之屋耶?”
如是,长老坛尼迦自练泥,以作纯泥造之屋,然后,集草木牛粪烧其屋。其小屋恰
如印达哦巴迦虫(赤色甲虫),赤色美丽而舒适,〔风吹之〕屋有如小银铃之声音。
(二) 尔时,世尊与众多比丘俱下耆阁崛山,见其美丽舒适之小屋而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此赤色美丽而舒适,恰如赤色甲虫者乃何物?”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
世尊。世尊呵责:“诸比丘!彼愚人〔之所为〕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
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诸比丘!彼愚人为何作纯泥造之屋耶?诸比丘!彼
愚人对有情实无怜愍、无慈悲、无不残害。诸比丘!汝等往坏其屋,勿使当来众生
遭受残害 2 。诸比丘!不应作纯泥之屋,作者犯突吉罗。”“诺!世尊!”彼诸比丘
承诺已,至其屋处,坏其屋。尔时,长老坛尼迦陶师子言诸比丘曰:“友!汝等何
故坏我屋耶?”“友!世尊令坏。”“友!若是法王令坏者,坏之。”
(三) 长老坛尼迦陶师子如是念:“我为乞食入村时,采薪草者坏我草屋,
取去草木有三次;我作纯泥之屋,又为世尊令人坏之。〔王之〕木材场主管是我知友,
我宜向彼乞木材作木屋。”
于是,长老坛尼迦至木材场主管处而作是言:“贤者!我为乞食入村,被采薪
草者坏我草屋有三次……又为世尊令人坏之。友!与我木材,我欲作木屋。”“尊者
!我无可与尊者之木材。尊者!王所有之木材,乃为灾害时修建城市所保存者。王
若许与,尊者即持去。”“贤者!已由王施与。”
时,木材场主管作是念:“彼等沙门释子是法行者、寂静行者、梵行者、实语
者、持戒者、善法行者,王亦深信彼等,不应于不施与者,而言已施与。”如是,
木材场主管言长老坛尼迦陶师子曰:“尊者!持去。”时,长老坛尼迦将其木材切
成细片后,以车运出,供作木屋。
(四) 尔时,摩揭陀国之大臣雨行婆罗门,于王舍城调查业务,至管木材人处。
至已,语主管曰:“我道,王所有之木材,备于灾害时修建城市用者,其木材今在
何处?”“大臣!其木材已由王施与尊者坛尼迦陶师子。”时,摩揭陀之大臣雨行婆
罗门兀自不喜曰:“何以王将备于灾害时修建城市之木材,施与坛尼迦陶师子耶?”
于是,大臣雨行婆罗门至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处。至已,对王曰:“大王!
据云,备于灾害时修建城市之所有木材,已由王施与坛尼迦陶师子。是实否?”“谁
如是言乎?”“大王!木材场主管也。”“然则,婆罗门!将木材场主管缚来!”于
是,大臣雨行婆罗门来缚木材场主管。长老坛尼迦陶师子见木材场主管已被缚,将
带去,言彼主管曰:“贤者!汝何故被拘缚?”“尊者!为其木材也。”“去!贤者!
我亦去。”“尊者!汝应在我被杀以前来耳。”
(五) 如是,长老坛尼迦陶师子至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王住处。至已,坐在
已设座位。时,频毗娑罗王走近长老坛尼迦,即向长老行礼,坐于一面。于一面坐
之斯尼耶频毗娑罗王,言长老坛尼迦曰:“大德!为灾害时修建城市之备用木材,
据说由我施与汝,是实否?”。“实然!大王!”“大德!我等国王实事多繁忙,与之
亦无记忆也,愿大德令我忆起。”“大王!请卿忆起,王最初灌顶〔即位〕时,曾作
如是言:‘为沙门、婆罗门,给予草、木、水之用。’“大德!我忆起。大德!沙
门、婆罗门有惭耻、有忏悔、有戒行。彼等于小事亦起悔过心,对彼等我有言,此
乃关于阿兰若处之无主物。大德!汝以此类似事推想,运去不可与之木材一事,〔汝
犯死罪;虽然如是,〕王当如何杀、或缚或逐住于国中之沙门、婆罗门。往矣!大
德!汝由毛而逸脱 3 ,勿再如是作。”
(六) 众人讥嫌非难:“此等沙门释子,不知耻、不持戒、打妄语。彼等实自言
己是法行者、寂静行者、梵行者、实语者、持戒者、善法行者,而彼等无沙门行、
无梵行,彼等破沙门行、破梵行。彼等何处有沙门行、有梵行耶?彼等离沙门行、
离梵行。彼等对王尚且欺瞒,何况他人耶?,”
诸比丘闻众人之讥嫌非难。彼等中,有少欲知足而知耻者,有忏悔心,有好修
戒学者讥嫌非难:“长老坛尼迦陶师子,何以取不与之王材乎?”如是,诸比丘以
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诸比丘而问长老坛尼迦陶师子曰:“坛尼迦!汝
实取不与之王材乎?”“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 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
行、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何以取不与之王材乎?愚
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长也。愚人!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
部分转向他去也。”
尔时,比丘中有一曾为司法高官而出家者,坐近世尊。时,世尊言此比丘曰:
“比丘!摩揭陀王斯尼耶频毗娑罗,以盗几许即逮捕,或杀、或缚、或逐乎?”“世
尊!一巴陀或值一巴陀之物,或超过一巴陀之物也。”此时王舍城以五摩沙迦为一
巴陀。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长老坛尼迦陶师子,说难教养……乃至……“诸
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若起盗心,不与而取者── 对于如是窃盗,诸王逮捕盗人而如是说:
‘汝为盗人、汝为愚者、汝为痴者、汝为盗贼。’ 然后,或杀、或缚、或逐── 比
丘!如是盗取者,亦是波罗夷不共住。”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六群比丘至洗衣处 4 ,盗洗衣者之衣,运至僧园分与〔诸比丘〕。诸比丘
如是言〔六群比丘〕曰:“诸师!汝等有大福德,汝等有多衣。”“诸师!我等何以
有福德耶?我等今至洗衣处,取洗衣人之物而来。”“诸师!世尊岂非已制立学处耶?
汝等何以取洗衣人之物耶?”“诸师!世尊实已制立学处。然,其乃于村落言,而非
阿兰若。”“诸师!〔然而〕诸师!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非威仪、非沙门
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汝等何以取洗衣人之物耶?诸师!此非令未信者生信,
46 已信者增长也。此无宁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转向他去也。”如是,诸比
丘以种种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已,以此事白世尊。
尔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而问六群比丘曰:“诸比丘!汝等实至洗衣处取
洗衣人之物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此非相应法、非随顺行、
非威仪、非沙门行、非清净行、非所当为。愚人!汝等何以至洗衣处取洗衣人之物
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转向他去也。”
如是,世尊以种种方便呵责六群比丘后,说难扶养……勇猛精进之美,并且为
诸比丘说随顺适切之法后,言诸比丘曰……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
处──
任何比丘,若由村落或阿兰若,以盗心不与而取者,对于如是窃盗,诸王逮捕
盗人而如是说:‘汝为盗人、汝为愚者、汝为痴者、汝为盗贼。’然后,或杀、
或缚、或逐──比丘!如是盗取者,亦是波罗夷不共住。”
三 “任何”者,无论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处所谓“比丘”之意。
“村落”者,有一屋之村落、二屋之村落、三屋之村落、四屋之村落、有人之
村落、有屋无人之村落、有围篱之村落、无围篱之村落、又有随牛而住之村落、亦
有商队住四个月以上之村落。
“村落近郊”者,于有篱之村,人立于村门中,掷土块所及之处;于无篱村,
人立于家轩中,掷石块所及之处。
“阿兰若”者,除村落及村落近郊外,名“阿兰若”。
a “以盗心”者,盗心,夺取心也。
a'“不与”者,凡是非施与物、非舍弃物、非永远放弃物、被守护之物、自己所
有物、他人持有物,此皆名为“不与”。
“取”者,夺、取去、盗、乱威仪、离本处、希冀指定物 5 。
“如是”者,一巴陀或值一巴陀之物,或一巴陀以上之物也。
47 “王”者,地主、国王、郡主、村主、法官、大臣等,凡断罪之司,此等名为
“王”。
“盗人”者,以盗心取五摩沙迦或值五摩沙迦以上之不与物,此名为“盗人”。
b'“汝是盗人、汝是愚者、汝是痴者、汝是盗贼”者,此乃呵责之语也。
“或杀”者,或以手、或以足、或以鞭、或以棒、或以半杖、或由拷问而杀也。
“或缚”者,或以绳缚、或以锁缚、或以枷缚、或以家缚、或以城缚、或以村
缚、或以街缚、或令人监视也
“或逐”者,言或从村、或从街、或从城、或从郡、或从国而逐之也。
b“如是”者,一巴陀或值一巴陀之物,或一巴陀以上之物而言。
“盗取”者,夺、取去、盗、乱威仪、离本处、希冀指定物。
“亦是”者,以包括前面所述而言。
“波罗夷”者,恰如由枝节落下之枯叶不能〔再〕绿,如是,比丘于一巴陀或
值一巴陀之物,或一巴陀以上不与之物,以盗心取之,即非沙门、非释子,是故言
“波罗夷”。
“不共住”者,共住是同一羯磨、同一说戒而共同修学者,名为共住。不与彼
共同,是故言“不共住”。
四(一)地中物、地上物、空中物、上处物、水中物、船物、乘物、担物、园物、
寺中物、田中物、宅地物、村落物、阿兰若物、水、杨枝、树、持去、受寄、税处、
有情、无足、二足、四足、多足、侦察、看守、共谋偷、指定、现相。
(二)“地中物”者,覆藏于地中之财物。“我欲取地中物”如是想,而以盗心求
第二者(同伴),或求锄、笼而往者突吉罗。伐取其中之生木或蔓草者突吉罗。掘地
〔后〕或运或堆积者突吉罗。触〔地中之〕壶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离本处
者波罗夷。〔壶重不能持去时〕以己之容器入之,若过五摩沙迦或值五摩沙迦以上之
物,以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以己器物入之,若适取一握者波罗夷。
〔壶中〕有穿线之宝物,或耳当、首饰、耳饰、腰带,或外套或头巾,以盗心触之
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捉住边缘举上者,犯偷兰遮,一边打碎一边取出者犯偷
兰遮,即使如毛端〔之量〕由壶口而出者波罗夷。酥、油、蜜、石蜜之五摩沙迦或
值五摩沙迦以上,以盗心方便饮者波罗夷。或打破之、或弃之、或烧之、或使之不
得饮用者突吉罗。
(三)“地上物”者,置于地上之物。“我欲取地上物”如是想,而以盗心或求第
二者,或〔自〕往者突吉罗,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离本处者波罗夷。
(四)“空中物”者,乃空中之物,即孔雀、嘉宾奢罗、鹧鸪、鹑,〔或被风吹扬
之〕衣、头巾,或〔装饰〕金银之断坠者。“我欲取空中物”如是想,而以盗心或求
第二者,或〔自〕往者突吉罗,往而于中途停止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离本
处者波罗夷。
(五)“上处物”者,放置于上处之物。如卧林上、坐林上、或衣架上之物,或
悬于衣绳、或桩木、壁钩、或树上等物,乃至钵中之物。“我欲取上处物”如是想,
而以盗心或求第二者,或〔自〕往者突吉罗,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离
本处者波罗夷。
49 (六)“水中物〕者,藏于水中之物。“我欲取水中物”如是想,而以盗心或求第
二者,或〔自〕往者突吉罗,或潜入、或浮出者突吉罗,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
兰遮,移离本处者波罗夷。生在其处之青莲华、赤莲华、白莲华,或莲藕、鱼、龟
等之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物,以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
离本处者波罗夷。
(七)“船”者,言由此渡〔水〕之物,“船中物”者,置于船中之物。“我欲取
船中物”如是想,而以盗心或求第二者,或〔自〕往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
“我欲取船”如是想,而以盗心……往者突吉罗,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
解绳者突吉罗,解绳而触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往上或下或横移动毛端程度亦
犯波罗夷。
(八)“乘物”者,言轿、车、货车、战车。“车乘中物”者,置于车上之物。“我
欲取车乘中物”如是想,而……往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我欲取车”如是想,
而……往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
(九)“担物”者,置于头上、或肩担、或系于腰及手持等物。置于头上之物,
若以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若令下放于肩者波罗夷。担于肩之物,若
以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令下至于腰者波罗夷。系腰之物,以盗心触
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手取之者波罗夷。手持之物,以盗心置地者波罗夷,
以盗心从地取者波罗夷。
(一〇 )“园”者,言花园、果树园。“园中物”者,以四种状态存在于园中之物,
50 即地中物、地上物、空中物、上处物。“我欲取园中物”如是想,而……往者突吉罗,
触之……波罗夷。于此生长之根、树皮、叶、花、或果物,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
以上之量,以盗心触……波罗夷。
对〔他人之〕园,〔以占有心〕负责任者突吉罗,令所有者起〔应取回乎?不取
回乎?〕疑念者偷兰遮,所有者如是想:“此当非我物。”而舍弃责任者波罗夷。
若以诉讼而胜所有者波罗夷,诉讼败者偷兰遮。
(一一)“寺中物”者,以四种状态存在于寺中之物,即地中物、地上物、空中
物、上处物。“我欲取寺中物〕 如是想,而……往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以
占有心〕负责……败者偷兰遮。
(一二)“田”者,言生七谷或七菜 6 之处。“田中物”者,以四种状态存在于田
中之物,即地中物、地上物、空中物、上处物。“我欲取田中物〕 如是想,而……往
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于此生之七谷或七菜,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之量,
以盗心触之者……波罗夷。〔以占有心〕负责田者……败者偷兰遮。移动〔他人田地
之〕标桩、绳、篱、畔者突吉罗,移之未完者 7 偷兰遮,移之已完者波罗夷。

(一三)“宅地者”,言园地、寺地。“宅地物”者,以四种状态存在于宅地之物,
即地中物、地上物、空中物、上处物。“我欲取宅地之物”如是想,而……往者突吉
罗,触之……波罗夷。〔以占有心〕负责宅地者……败者偷兰遮。移动标桩、绳、篱、
墙者突吉罗,移之未完者偷兰遮,移之已完者波罗夷。
(一四)“村落物”者,以四种状态置于村落之物,即地中物、地上物、空中物、
上处物。“我欲取村落物”如是想,而……往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
(一五)“阿兰若物”者,若众人所有者为阿兰若。“阿兰若物”者,以四种状态
置于阿兰若中者,即地中物、地上物、空中物、上处物。“我欲取阿兰若物”如是想,
而……往者突吉罗,触之……波罗夷。生于此之木、蔓、草,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
迦以上之量,以盗心触之者……波罗夷。
(一六)“水”者,谓入于瓶,或水槽,或池中之水。以盗心触之……波罗夷。
装入己之瓶,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水,以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
遮,装入己之瓶而取去者波罗夷。断〔池〕畔者突吉罗,断〔池〕畔而放出值五摩
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水者波罗夷,放出值一摩沙迦以上五摩沙迦以下之水者偷兰
遮,放出值一摩沙迦或一摩沙迦以下之水者突吉罗。
(一七)“杨枝”者,言已切或未切者,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量,以盗
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离本处者波罗夷。
(一八)“树”者,言众人所有及受用之木。以盗心伐之,每一击突吉罗,〔最后〕
一击未完者偷兰遮,伐击完者波罗夷。
(一九)“持去”者,言他人持去之物。以盗心触之……波罗夷。“我欲与持去者
共取物”8 如是想,而〔共同〕移第一步者偷兰遮,移第二步者波罗夷。“我欲取掉
落之物〕如是想,而令掉落者突吉罗,掉落物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者,以盗
心触之……波罗夷。
(二〇)“受寄”者,被寄讬之物。〔所有者〕言:“还我物。”时,若言:“我
无受寄。”者突吉罗,使所有者起疑念者偷兰遮,所有者如是想:“不与我。”而
放弃〔所有〕物者波罗夷。诉讼而胜所有者波罗夷,败诉者偷兰遮。
(二一)“税处”者,言在山之穿洞处、或渡河码头、或村之入口,由国王立〔告
示〕“入此处者应付税”之处。入税处已,应支付与王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
物,以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欲脱离〕而过税处第一步者偷兰遮,过
第二步者波罗夷。立于税处内投〔税物〕于税处外者波罗夷,税之隐匿者突吉罗。
(二二)“有情”者,言人有情。以盗心触之……波罗夷。“我欲以步诱导之”如
是想,而移第一脚者偷兰遮,移第二脚者波罗夷。
(二三)“无足”者,蛇、鱼也。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物,以盗心触之
……波罗夷。
(二四)“二足”者,人类、鸟类之谓。以盗心触之……波罗夷。“我欲以步诱导
之”如是想,而移第一脚者偷兰遮,移第二脚者波罗夷。
(二五)“四足”者,象、马、骆驼、牛、驴马、家畜之谓。以盗心触之者……
波罗夷。“我欲以步诱导之”如是想,而移第一脚者偷兰遮,移第二脚乃至第三脚者
偷兰遮,移第四脚者波罗夷。
(二六)“多足”者,蝎、百足、毛虫之谓。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者,以
盗心触之……波罗夷。“我欲以步诱导之”如是想,每移步,步步偷兰遮,移步毕者
波罗夷。
(二七)“侦察”者,侦察货物,而告以“去夺取某物!”者突吉罗。彼取其物,
两者俱犯波罗夷。
53(二八)“看守”者,监视〔欲〕盗物之人,〔其所盗物中〕值五摩沙迦或五摩沙
迦以上者,以盗心触之……波罗夷。
(二九)“共谋偷”者,众多比丘共谋以取一比丘之物,俱犯波罗夷。
(三〇 )“指定”者,作午前或午后,或昼或夜之指定约束,而言:“依此约束
取来彼物。”者突吉罗。依其指定而取彼物,两者俱波罗夷。其指定之前或后,取
其物来者,其指定者不犯也,取来者波罗夷。
(三一)“现相”者,谓作相示,言:“我覆眼、举眉或仰头,依此相示而取彼
物。”者突吉罗。依其相示取去其物,两者俱波罗夷。于其示相之前或后,取去其
物者,示相者不犯也,取物者波罗夷。
五(一)一比丘令他比丘:“取某物!”者突吉罗。彼想此物而取,两者俱波罗
夷。一比丘令他比丘:“取某物!”,彼想此物,而取他物者,令者不犯也,取者波
罗夷。一比丘令他比丘……彼想他物而取其物者,两者俱波罗夷。一比丘令他比丘
……彼想他物而取他物者,令者不犯也,取者波罗夷。
(二) 甲比丘令乙比丘语丙比丘,令丙比丘语丁比丘言:“丁比丘去取某物!”
甲比丘突吉罗。乙比丘若告丙比丘者突吉罗,取者应诺,则甲比丘偷兰遮。丁比丘
取其物者,四比丘俱波罗夷。甲比丘令乙比丘……乃至……“……去取某物!”甲
比丘突吉罗。乙比丘若告其他者突吉罗,取者应诺突吉罗;彼取其物者,甲比丘不
犯也,令者〔乙比丘〕及取者波罗夷。
(三) 一比丘令他比丘:“取某物!”者突吉罗。其比丘往而再归来,言:“我
不能取其物。”彼再令:“能取时,即取之。”者突吉罗,彼比丘取其物者,两者
俱波罗夷。
(四)一比丘于他比丘令:“取某物!”者突吉罗。彼令已,心生后悔,而不言:
“勿取!”彼若取其物者俱波罗夷。一比丘于他比丘……彼令已,心生后悔,言:
“勿取其物!”彼比丘言:“我已受汝令。”而取其物者,令者不犯也,取者波罗
夷。一比丘于他比丘……彼令已,心生后悔,言:“勿取其物!”彼:“诺!”而
止者,两者俱不犯也。
六(一)以五事而不与取者波罗夷。他之所有物,知为他之所有物,贵重之物即
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物,现起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偷兰遮,移离本
处者波罗夷。
以五事而不与取者偷兰遮。他所有物、他物想、轻物即一摩沙迦以上或五摩沙迦以下
以下之物,现起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突吉罗,移离本处者偷兰遮。
以五事而不与取者突吉罗。他所有物……轻物即一摩沙迦或一摩沙迦以下之
物,现起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突吉罗,移离本处者突吉罗。
(二)以六事而不与取者波罗夷。非己物想,非近亲者之所有,非暂借,重物即
五摩沙迦或五摩沙迦以上之物,现起盗心,触之者……波罗夷。
以六事而不与取者偷兰遮。非己物想……轻物即一摩沙迦以上或五摩沙迦以下
之物,现起盗心……偷兰遮。
以六事而不与取者突吉罗。非己物想……轻物即一摩沙迦或一摩沙迦以下之
物,现起盗心……突吉罗。
(三)以五事而不与取者突吉罗。非他物,他物想,重物……五摩沙迦以上之物,
现起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突吉罗,移离本处者突吉罗。
以五事而不与取者突吉罗。非他物,他物想,轻物……五摩沙迦以下之物,现
起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突吉罗,移离本处者突吉罗。
以五事而不与取者突吉罗。非他物,他物想,轻物……一摩沙迦以下之物,现
起盗心,触之者突吉罗,动之者突吉罗,移离本处者突吉罗。
(四)于近亲物、暂借、饿鬼物、畜生物作己物想、粪扫物想,痴狂者、心乱者、
恼痛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不与取第一章终───

七〔言〕洗衣者有五事、〔言〕敷布有四事、〔言〕暗夜有五事、〔言〕搬运有五事、
〔言〕对话有五事、〔言〕旋风有二事、未烂坏、投筹、〔言〕温浴室有一致之
见。
〔言〕残食有五事、欺五〔事〕、饥馑有古鲁肉、饼、萨加里、摩陀迦。
续〔言〕共资具、钱袋、敷物、竹、不外出、嚼食、亲厚、己物想有二事。
续〔言〕不盗七〔事〕、盗七〔事〕、〔言〕盗物有七事,续花有二事。
传话三事、宝石之脱税三〔事〕、野猪、鹿、鱼、转车。
肉片二〔事〕、木材二〔事〕、粪扫、河流二〔事〕、〔其事虽〕续行之〔但其〕
所行未足。
于舍卫城一握四〔事〕、残食二〔事〕、茅草二〔事〕、僧物分配七〔事〕、非所
有者七〔事〕 。
木材、水、土、草二〔事〕,于盗心取僧物七〔事〕、有主物亦不可取、有主物
得暂移。
于瞻波、王舍城、于毗舍离之阿酬、波罗奈、憍赏弥、沙竭之陀如毗伽。
(一) 尔时,六群比丘至洗衣处取洗衣者之衣,彼等生悔心而如是思:“世尊已
制立学处,我等岂非犯波罗夷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汝等犯
波罗夷。”
(二) 尔时,一比丘至洗衣处见高贵之衣,而起盗心。彼生悔心……乃至……“比
丘!心起者不犯也。
尔时,比丘……见衣,以盗心触之。彼生悔心……乃至……“比丘!非波罗夷,
是突吉罗。”〔……至……〕起盗心而摇之〔……乃至……〕偷兰遮。〔……乃至
……〕以盗心移离本处,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犯波罗夷。”(
三)尔时,一行乞比丘见高贵之上敷布,生起盗心……乃至……以盗心触之……
乃至……以盗心摇之……乃至……以盗心移离本处,彼生悔心……乃至……“比丘!
汝犯波罗夷。”
(四)尔时,一比丘昼时见物,作记号 9 而思:“我将于暗夜取之。”彼想其物
而取其物……乃至……想他物而取他物……乃至……想他物而取其物……乃至……
想他物而取他物 。彼生悔心……“……波罗夷。”
尔时,一比丘昼时见物,作记号而思:“我将于夜问取之。”彼想他物而取己
物。彼生悔心……乃至……“比丘!非波罗夷,是突吉罗。”
(五)尔时,一比丘搬运他人物时,对头上之荷物,以盗心触之……乃至……以
盗心摇之……乃至……以盗心放置肩上……乃至……对肩上之荷物,以盗心触之
……乃至……以盗心摇之……乃至……以盗心放下至腰间;乃至……对腰问之物以
盗心触之……乃至……以盗心摇之……乃至……以盗心用手捉之……乃至……对
手中之物,以盗心置于地……乃至……以盗心由地捉之。彼生侮心……乃至……“比
丘!汝犯波罗夷。”
(六)尔时,一比丘展衣于露地而入寺中,另一比丘〔见此如是思:〕“勿失此衣。”
而收藏之。其比丘出来,问诸比丘曰:“诸师!谁取我衣耶?”另一比丘作如是言:
“我取之。”彼言:“汝取是衣,汝非沙门!”彼生悔心,以此事白世尊。“比丘!
汝以如何心?”“世尊!我唯以对话之道 10〔言之〕。”“比丘!唯于对话之道者不犯
也。”
尔时,一比丘置衣于上……乃至……置坐具于上……乃至……置钵于下
而入寺中,另一比丘〔见此如是思:〕“勿失此钵。”而收藏之。其比丘出,问诸比
丘曰:“诸比丘!谁取我钵耶?”另一比丘作是言:“我取之。”“汝取其钵……”
“……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尼展衣于篱上而入寺中。另一比丘尼〔见此如是思:〕“勿失此衣。”
而收藏之。其比丘尼出,问诸比丘尼曰:“诸姊!谁取我衣乎?”另一比丘尼作是
言:“我取之。”“汝取是衣,汝非沙门尼!”其尼生悔心,如是,比丘尼告诸比丘
尼,诸比丘尼语诸比丘,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乃至……“诸比丘!于对话之道
者不犯也。”
(七)尔时,一比丘见被旋风吹起之外衣,〔思:〕“我将与所有主。”而捉之,
所有主呵责其比丘:“汝非沙门!”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起如何之心?”
“世尊!我无盗心。”“比丘!无盗心者不犯也。”
尔时,一比丘对被旋风吹起之头巾,“于所有主未见之前”如是思,而以盗心取
之。所有主呵责此比丘:“汝非沙门!”彼生悔心……乃至……“比丘!汝
杂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南传相应部 南传中部 南传长部 南传增支部 南传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