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20.舍堕一〔第一迦絺那衣戒〕
简介:当比丘完成他的僧袍制做之后,他最多只能保留一块多的僧袍布十天,超过的话犯 舍堕.
舍堕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毗舍离瞿昙庙中。
尔时,世尊听许诸比丘〔受持〕三衣。六群比丘因世尊听许受持三衣,以一三
衣入村,以其他三衣住僧园,以另外三衣沐浴。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
六群比丘蓄持长衣耶?”时,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言:〕“诸比丘!汝等实
蓄持长衣耶?”“世尊!实然!”佛世尊呵责:“愚人!何以汝等蓄持长衣耶?愚人!
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任何比丘,蓄持长衣者,尼萨耆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尔时,长老阿难得长衣。长老阿难欲以此长衣奉赠长老舍利弗,适遇长老舍利
弗住沙祇。时,长老阿难念:“世尊制‘禁蓄长衣’学处。我得此长衣,欲赠长老
舍利弗,长老舍利弗住沙祇,我当如何作耶?”于是,长老阿难以此事白世尊。
“阿难!舍利弗几日还耶?”“世尊!应在九日或十日还来。”尔时,世尊以是
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限于十日内听蓄长衣。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
此学处──
比丘〔三〕衣已竟,迦絺那衣舍已,限于十日内可蓄长衣。若过此者,尼萨耆
波逸提。”
三(一)“衣已竟”者,〔安居后之衣时而〕令比丘作衣,或失、或坏、或烧、或
无得衣之望时〔令作衣〕 也。
“迦絺那衣舍已”1 者,从八事中之一事而舍,或由僧于中间舍。
“限于十日内”者,最长可蓄十日。
“长衣”者,非受持衣,未经说净也。
“衣”者,六种衣2 中之任何一衣,谓应说净3 之最下量。
(二)“若过此者,尼萨耆波逸提”者,于十一日明相出时,为尼萨耆。应舍于
僧、别众或人。“比丘!应如是舍:
其比丘至僧伽处已,偏袒右肩,礼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诸大德!此衣由我蓄过十日,应舍之(舍堕衣)。我今以此舍于僧。’ 舍已,
自白忏悔其罪。应由一聪明贤能之比丘摄受其罪〔之忏悔〕,还与所舍之衣。
‘大德僧!请听!此衣乃某甲比丘之舍堕衣,已舍于僧。若僧时机可者,僧当
以此衣〔还〕与某甲比丘。’
〔或〕其比丘,至众多比丘处,偏袒右肩……合掌白如是:‘诸大德!此衣由
我蓄过十日,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诸大德。’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应由一聪明
贤能之比丘摄受其罪,还与所舍之衣。
‘诸大德!请听!此衣乃某甲比丘之舍堕衣,舍于诸大德已。诸大德!若时机
可者,此衣当还与某甲比丘。’
〔或〕其比丘至一比丘处,偏袒右肩,胡跪合掌白如是:‘大德!此衣由我蓄
过十日,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大德。’舍已,自白忏悔其罪。应由彼比丘摄受其
罪,还与所舍之衣。〔言:〕‘我以此衣与大德。’”
四 于过十日有过想者,舍堕;于过十日有疑想者,舍堕;于过十日有不过想者,
舍堕。
于非受持有受持想者,舍堕。
于不说净有说净想者,舍堕。
于不舍有舍想者,舍堕。
于不失有失想者,舍堕。
于不坏有坏想者,舍堕。
于不烧有烧想者,舍堕。
于不被夺有被夺想者,舍堕。
舍堕衣,不舍而受用者,突吉罗。
不过十日而有过想者,突吉罗;不过十日而有疑想者,突吉罗;不过十日而有
不过想者,不犯也。
受持十日以内、说净、舍、失、坏、烧、被夺而取〔衣〕4、以亲厚想5 取,
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五 其时,六群比丘舍衣不还与。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诸大德!不得不还
与舍衣,不还与者,突吉罗。”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三衣。每于嚼齿木时洗濯手足。礼拜二师及礼世尊。扫洒寺宇或涂牛粪。或入村乞食或啖饮食受教听法。于此等时各别着衣。舒张卷叠多有营务。废修善品读诵思惟。时诸少欲苾刍见共嫌耻。云何苾刍多畜长衣废修正业。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集诸苾刍广说如前。问知实已种种呵责。多欲不足难养难满。赞叹少欲知足易养易满。知量而受修杜多行。告诸苾刍曰。广说乃至我观十利。为诸弟子制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长衣分别应畜。若不分别而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如是世尊为诸声闻弟子制学处已。佛在王舍城竹林中住。尔时具寿大迦摄波。在此城侧阿兰若小室中住。时有居士。每于长夜作如是念。善哉我于何时得遇大迦摄波。彼是人天之所供养。我当施食。以一上衣手为被服。而此愿未满。时彼居士便持上衣诣具寿阿难陀处。作如是语。大德阿难陀颇知圣者大迦摄波今在何处。阿难陀报曰。贤首。我闻圣者在阿兰若小室中住。居士曰。大德圣者何时当见来此。阿难陀报曰。不久当至。于十五日长净之时定当至此。居士曰。大德知时我于长夜作如是念。庆哉我于何日得遇大迦摄波。彼是人天之所供养。我当施食。以一上衣手为被服。我有此愿犹未满足。大德我拟施衣现持至此。既居俗累多有婴缠。幸愿大德见迦摄波来。为持此衣以申供养。哀愍我故而披着之。时阿难陀便作是念。我受衣者违世尊教。若不受者障施主福。大迦摄波又阙衣利。我今持衣往问世尊。世尊以此为缘当有开许。时阿难陀为受其衣。居士辞去。阿难陀便持彼衣诣世尊所。礼双足已具以白佛。佛告阿难陀。善哉善哉阿难陀。我未听者今汝预知。若有婆罗门居士施苾刍衣者。彼诸苾刍须应为受。应舍旧衣当持新者。时诸苾刍虽闻此语仍未解了。所舍旧衣欲何所作。佛言所有旧衣及余长衣。应于亲教师及轨范师处。作委寄想而持用之。时诸苾刍不为分别经久持畜。世尊知已告诸苾刍曰。我观十利重为汝等。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长衣齐十日。不分别应畜。若过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者。有作衣竟非出羯耻那衣。有出羯耻那衣非作衣竟。有出羯耻那衣作衣亦竟。有非作衣竟非出羯耻那衣。初句者。若苾刍浣染缝刺作衣已竟。然僧未出羯耻那衣。第二句者。若苾刍作衣未竟。僧已出羯耻那衣。第三句者。若苾刍作衣已了。僧复出羯耻那衣。第四句者。若苾刍作衣未竟。羯耻那衣未出。言得长衣齐十日者。谓是十夜。长衣者。谓受持衣外别有余衣。作分别法应畜。若过畜泥萨祇波逸底迦者。此物应舍。其罪应说。
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月一日得衣。苾刍于十日内。应持应舍。应作法应与他。若不持不舍。不作法不与他。至十一日明相出时。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苾刍一日得衣二日不得衣。三日得衣乃至十日得衣。不为持等至十一日明相出。九日中所得衣。皆泥萨祇波逸底迦。如是乃至八日等所得衣。作句日数多少准事应知。
若苾刍一日得衣二日得衣。彼苾刍于十日内。前所得衣应持。后所得衣应舍。等或可翻此。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二日中所得衣。皆泥萨祇波逸底迦。如是乃至三日等得衣准事应知。若苾刍一日得二衣。乃至二日等得衣。应同前作法。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皆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苾刍一日得众多衣。若前若后应持一衣。余皆作法。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时。皆泥萨祇波逸底迦。若苾刍一日得众多衣。二日已去亦得众多衣。作法同前。若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时。得罪同前。此等皆是由前染后相续生过故。若苾刍犯泥萨祇衣此衣不舍。不经宿其罪不说悔。若得余衣皆犯舍堕。若苾刍其泥萨祇衣虽舍。而不经宿罪不说悔。余所得衣并犯舍堕。若舍衣经宿而罪不说悔。得所余衣并犯舍堕。由前染故。若苾刍畜长衣已犯舍堕不为三事。凡所得衣若钵钵络水罗腰绦。乃至随有所得沙门资具养命之缘。并泥萨祇波逸底迦。由前染故。若舍衣经宿其罪说悔。得所余衣并皆无犯。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如此初戒所明犯相三事法式自余诸戒相似之事更不重言其不同者随事别出)。
佛在舍卫城。尔时世尊。教诸比丘唯畜三衣。而六群比丘食前食后晡时皆着异衣。诸比丘见问言。世尊不听畜长衣。汝不闻耶。答言。我亦闻之。但我此衣。或僧中得。或居士间得。或是粪扫衣。彼以着故与我。本不使我为五家畜。诸比丘种种呵责。将至佛所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汝等不闻我先赞叹少欲知足衣裁蔽形食足支命耶。譬如众鸟毛羽自随。比丘如是三衣常俱。汝今云何畜积非法。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畜长衣过一宿尼萨耆波逸提。
尔时诸比丘。若须一一衣。众僧羯磨。所应分物与之。时阿那律衣粗弊坏。诸比丘语言。汝衣弊坏。何不从僧取作使一日成。阿那律言。我不敢取。恐一日不成。犯尼萨耆波逸提罪。
尔时波利邑诸比丘。来舍卫城欲后安居。时到不及。便于娑鞞陀邑结坐安居讫。十六日便进佛所。道经泥水。三衣粗重极大疲极。到礼佛足却坐一面。佛问诸比丘。安居和合乞食不乏道路不疲耶。答言。安居和合乞食不乏。我等先住波利邑。欲来此安居。多诸知识不得早发。欲及后坐而复不及。遂往娑鞞陀结坐安居讫。十六日便来。道经泥水。三衣粗重极大疲极。诸比丘因是具以阿那律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赞少欲知足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从今听受迦絺那衣。得不犯五事。一者别众食。二者数数食。三者食前食后行至余家不白余比丘。四者畜长衣。五者别宿不失。三衣时。诸比丘作是念。佛以受迦絺那衣。听畜长衣。为得几时。念已白佛。佛言。受迦絺那衣时听畜。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长衣过一宿尼萨耆波逸提。尔时阿难。得二张劫贝。为舍利弗故受。时舍利弗于异处住。阿难作是念。世尊不听畜长衣过一宿。舍利弗今不在此。此当云何。念已白佛。佛问阿难。舍利弗几日当还。答言。或十日或不至十日。佛以是事集比丘僧。种种赞少欲知足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长衣乃至十日。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三衣竟者。浣染缝竟。舍迦絺那衣者。白二羯磨舍。长者。三衣之外皆名长。衣者。劫贝衣。钦波罗衣野蚕绵衣纻衣麻衣。十日者。若一日得衣。应即日舍。若受持若施人若净施。若即日不舍。二日更得衣。应此日皆舍。若此日不舍。三日乃至十日更得衣。亦应此日皆舍。若此日不舍。至十一日明相出时。十日中所得衣皆尼萨耆波逸提。若有过十日衣。应舍与比丘僧。若与一二三比丘。不得舍与余人及非人。舍已然后悔过。若不舍而悔过者罪益深。除长三衣。若长余衣乃至手巾过十日皆突吉罗。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若净施不犯(一事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