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22.舍堕三〔第三迦絺那衣戒〕
简介:当比丘完成他的僧袍制做之后,如果他被赠予它季的僧袍布,他可以接受,一旦接受了,他必须马上划记 (成为他的比丘四需要中之一),如果布不够的话,他可以先将布放在一边最多一个月,等候其它的布。如果他保留这布超过时间,犯 舍堕.
舍堕 三
一(一)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一比丘得非时衣,于彼不
足以作衣(不够长)。于是,其比丘〔欲令其延长而〕举其衣反覆擦磨之。世尊巡行
房舍,见其比丘举衣擦磨。见已,至比丘处言:“比丘!汝何故举此衣反覆擦磨耶?”
“世尊!我得此非时衣而不足为衣,故我举此衣反覆擦磨也。”“比丘!汝尚有得衣
之望乎?”“世尊!有也。”尔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得非时衣时,尚望能得衣者10 听蓄之。”
(二) 尔时,诸比丘〔思:〕“由世尊听许得非时衣时,尚望能得衣者可蓄之。”
而彼等得非时衣,蓄过一月,其衣聚束存于衣竿。长老阿难巡行房舍,见衣聚束存
于衣竿,言诸比丘曰:“友!聚束存于衣竿者是谁之衣耶?”“友!我等之非时衣,
望得衣故而蓄之。”“友!此衣蓄几日耶?”“友!已过一月。”长老阿难讥嫌非难:
“何以诸比丘得非时衣而蓄过一月耶?”尔时,长老阿难以此事白世尊。〔世尊言:〕
“诸比丘!比丘等得非时衣,实蓄过一月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诸
比丘!何以汝愚人等得非时衣,蓄过一月耶?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
……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比丘〔三〕衣已竟,迦絺那衣舍已,比丘若可得非时衣,当由冀望〔衣〕之比
丘纳受。纳受之后应速作〔衣〕。若非满足时,唯限一月,其〔期限〕以内有望
可满足者,其比丘得蓄其衣。若蓄过此,虽有望〔满足〕,亦尼萨耆波逸提。”
二(一)“衣已竟”者,……〔同舍堕二. 三(一)〕于其中间舍之。
a' “可得”者,或由僧、或由别众、或由亲戚、或由友得,或得粪扫衣、或由己
之财而得。
“非时衣11”者,非行迦絺那衣式时,于十一个月中得12者,于行迦絺那衣式
时,在七个月中得者。又于〔衣〕时中指名为〔非时衣〕而与者,此言非时衣也。
a “冀望〕 者,期望纳受者可纳受之。
“纳受之后应速作”者,当于十日〔内〕作。
“若非满足时”者,作而不足。
“限一月〔……〕其比丘得蓄其衣”者,最长可蓄一个月。
“其以内……〕满足”者,望于其期限以内满足。
“有望”者,可望由僧、或由别众、或由亲戚、或由友得,或得粪扫衣、或由
己之财而得之。
(二)“若蓄过此,虽有望”者,于得本衣之日得望衣,应在十日内作衣也。得
本衣以后,二日得望衣,应于十日内作。得本衣以后三日……乃至……四日……乃
至……五日……乃至……六日……乃至……七日……乃至……八日……乃至……九
日……乃至……得本衣以后十日得望衣,应于十日内作之。
得本衣以后,十一日……乃至……十二日……乃至……十三日……乃至……十
四日……乃至……十五日……乃至……十六日……乃至……十七日……乃至……十
八日……乃至……十九日……乃至……得本衣以后二十日得望衣,应于十日以内作
之。
得本衣以后,二十一日得望衣,应于九日内作。二十二日……乃至……二十三
日……乃至……二十四日……乃至……二十五日……乃至……得衣后,二十六日
者,应于四日内作之。二十七日……乃至……二十八日……乃至……得本衣以后,
二十九日得望衣者,应于一日内作之。
得本衣以后,三十日得望衣,应于即日受持、说净或舍;若不受持、不说净或
不舍者,于三十一日之明相出时,为舍堕。应舍于僧、别众或人。“诸比丘!应如是
舍……乃至……‘诸大德!此非时衣由我蓄过一月,应舍之。我今以此舍于僧。’
‘〔僧〕当还与。’‘〔别众〕当还与。’ ‘我当还与大德。’”
(三)得异于本衣之望衣,日限尚有余时,不冀望〔衣〕者不应作。
于过月有过想者,舍堕;于过月有疑想者……乃至……于过月有不过想者……
乃至……不受持而有受持想者……乃至……不说净而有说净想……乃至……不舍而
有舍想……乃至……不失而有失想……乃至……不坏而有坏想……乃至……不烧而
有烧想……乃至……不被夺而有被夺想者,舍堕。
舍堕衣,不舍而受用者,突吉罗;不过一月而有过想者,突吉罗;不过一月而
有疑想者,突吉罗;不过一月而有不过一月想者,不犯也。
(四)受持一月以内、说净、舍、失、坏、烧、被夺而取、以亲厚想取,痴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佛在室罗伐城给孤独园。时诸苾刍多畜衣。有得青衣不即作衣。但知举畜更望余者。若得如是相似之物。我当作衣。如青既然。黄赤白衣及得厚薄亦皆贮畜。时少欲苾刍共生嫌贱。云何苾刍多畜衣物。积而贮畜不肯作衣。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佛以此缘具问诸苾刍。诸苾刍言实尔。世尊呵责广说如前。我观十利为诸声闻弟子。于毗奈耶制其学处应如前说。
若复苾刍作衣已竟。羯耻那衣复出。得非时衣欲须应受。受已当疾成衣。若有望处求令满足。若不足者得畜经一月。若过者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复苾刍衣已竟。羯耻那衣已出。有四句广如前说。言得非时衣者。何者是时何者非。时若住处不张羯耻那衣。者一月谓从八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若住处张羯耻那衣者。五月谓从八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是名时。余名非时。若有望处者。谓衣少更求得畜。一月者谓有望处。于父母兄弟姊妹师主等处当与我衣。若五年会若六年会。若顶髻会若盛年会。我当得衣。若足者善。若三衣随一不足者。得齐一月。若过畜者泥萨祇波逸底迦。广如前说。此中犯相其事云何。
摄颂曰。
有望无望处 望断不同衣
新故粪扫殊 条数肘量等
若苾刍月一日得少青色衣。未作而畜有希望处。若得如是同色衣时。我当作衣。即于是日得同色衣。彼苾刍于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法。若不持不舍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苾刍一日不得余衣。二日方得衣三日得衣。乃至十日得衣。彼苾刍于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法。若不持不舍不作法。至十一日明相出。泥萨祇波逸底迦。
若苾刍十日不得余衣。十一日不得十二日不得。乃至十九日不得衣。二十日方得余衣。即应如前作法。若不作法犯舍堕。
若苾刍二十一日不得余衣。乃至二十九日得余衣。三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分别。若不持不舍不作分别。三十一日明相出。泥萨祇波逸底迦。由前得衣相染续故。如得青色衣既尔。得余色衣事皆同此。
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无别望处。便作是念。若得如是同色衣者。我当作衣。即于是日得同类衣。时苾刍于十日内作衣。应持应舍应作分别。若不作法者。至十一日明相出时。泥萨祇波逸底迦。若一日不得余衣二日得衣。乃至三十日得衣。广如前说。如得青色衣既尔。得余色衣等事皆同此。
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有希望处。然希望处时节长远。不称所求无力能得。或于是日得青色衣。于十日内应作衣。如是广说。乃至三十日方得余色衣。事同前说。
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有希望处。其所望处虽未得衣心不断绝。或于是日得青色衣。如前广说。若苾刍一日得青色衣。不作而畜情有希望。若所望处皆断绝者。彼苾刍所得之衣。于十日内应持应舍。如前广说。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大德。有几种衣。佛言有二种。一新二故。新谓新织。故谓曾经四月着用。邬波离。复有五种衣。一有施主衣。二无施主衣。三往还衣。四死人衣。五粪扫衣。云何有施主衣。谓有女男半择迦为其施主。云何无施主衣。谓无女男半择迦为其施主。云何往还衣。如有死人眷属哀念。以衣赠送置于尸上。送至烧处。既焚葬已。还持此衣奉施僧众。云何死人衣。于尸林中死者余衣无主摄受。云何粪扫衣。此有五种。云何为五。一道路弃衣。二粪扫处衣。三河边弃衣。四蚁所穿衣。五破碎衣。复有五种。一火烧衣。二水所渍衣。三鼠啮衣。四牛嚼衣。五奶母弃衣。
若苾刍得新衣欲作衣者。应浣染裁缝。两重为僧伽胝两重为尼师但。一重为嗢呾罗僧伽。一重为安呾婆娑。若苾刍二重为僧伽胝。时若欲更着第三重者。帖时得恶作罪。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便犯舍堕。若苾刍于新僧伽胝。摘去旧里拟将别用。摘时得恶作罪。至十一日明相出。便犯舍堕。若苾刍于新僧伽胝。摘去其里浣染缝治。还欲安此者无犯。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不安了者得泥萨祇。如僧伽胝既然。于尼师但事皆同此。若苾刍有新嗢呾罗僧伽帖第二重。帖时得恶作。至十一日明相出时便犯舍堕。安呾婆娑亦复如是。若苾刍得故衣欲作衣者。应浣染裁缝。四重为僧伽胝。四重为尼师但。两重为嗢呾罗僧伽及安呾婆娑。若苾刍于二重嗢呾罗僧伽及安呾婆娑。若欲更着第三重者。帖时得恶作罪。十一日明相出时。犯舍堕罪。若苾刍于此重衣。若欲摘去或安不安。有犯无犯广如上说。若苾刍得有主衣无主衣往还衣死人衣。准其新故重数应知。若粪扫衣时随意重数作无齐限。
尔时具寿邬波离白佛言。大德。僧伽胝有几种。条数云何。佛告邬波离。有九种别。云何为九。谓九条十一条十三条十五条十七条十九条二十一条二十三条二十五条。邬波离。初三种衣。二长一短。次三种衣。三长一短。次三种衣。四长一短。应作应持。过此已上便成破纳。邬波离白佛言。大德。衣之大小有几差别。佛言。僧伽胝有三。谓上中下。上者竖三肘横五肘。下者竖二肘半横四肘半。二内名中。若嗢呾罗僧伽及安呾婆娑。亦有三种。谓上中下。量如僧伽胝说。邬波离。复有二种安呾婆娑。竖二横五。竖二横四。若极下安呾婆娑。但盖三轮。是持衣中最小。若泥萨祇衣最极小者。但齐从横一肘。若苾刍犯舍堕。应为三事广如上说。又无犯者最初犯人。或痴狂心乱痛恼所缠。
佛在舍卫城。尔时诸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得非时衣。诸比丘惭愧言。佛未听我等受非时衣。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等实得非时衣惭愧言。佛未听我等受非时衣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赞少欲知足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从今听受非时衣。时六群比丘作是念。世尊听我等受非时衣。便多受不受持不施人不净施。诸比丘见问言。汝不闻世尊制不得畜长衣耶。答言。佛虽制畜长衣。而听受非时衣。又问。汝等一切时畜非时衣。不受持不施人不净施耶。答言如是。诸长老比丘种种呵责。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六群比丘。汝实尔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汝愚痴人。不应多求多欲。外道法中受者无厌。施者筹量。我正法中少欲知足。施者虽无厌。受者应少取。呵责已告诸比丘。若比丘得非时衣。不受持不施人不净施。乃至一宿突吉罗。尔时有一住处。诸比丘多得衣。受持施人净施。余段与诸比丘。诸比丘不受言。佛未听我等受不具足衣。语言且受。当足令足。时长老伽毗。得一狭短衣。日日舒挽欲令广长。佛常五日案行诸房。见伽毗牵挽衣。问言。汝作何等。答言。得此衣小不得受持。佛复问。汝更望得衣处不。答言有。又问几时可得。答言。若一月若灭一月。佛以是事。种种赞少欲知足赞戒赞持戒已。告诸比丘。从今听畜非时衣。不足望足至一月。佛既听畜非时不足衣。诸比丘便持此衣游行过一月。诸比丘见问言。佛不听畜非时不足衣过一月。汝等云何担此衣游行过于一月。种种呵责将至佛所。以事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得非时衣。若须应受速作受持。若足者善。若不足望更有得处令具足成。乃至一月若过。尼萨耆波逸提。
非时衣者。舍迦絺那衣已。有所得衣。皆名非时衣。须者三衣中有故坏须以补易。望更有得处者。应更有得衣处望。一日乃至一月得。若比丘一日得不具足衣。即日有望若得应足成。受持若施人若净施。若不受持不施人不净施。至十一日明相出时。尼萨耆波逸提二日乃至十日亦如是。十一日有望。若得即此日应足成。受持若施人若净施。若不受持不施人不净施。至十二日明相出时。尼萨耆波逸提。乃至三十日亦如是。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三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