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50.波逸提一〔妄语戒〕

简介:一个存心的,故意的谎言。犯 波逸提.



波逸提 一
一 尔时,佛世尊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喝陀伽释子反覆其言而与外道议论,
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故作异答,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诸外道讥嫌非难:
“何以喝陀伽释子与我等议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故作异答,故为妄语,约时
而不履行耶?”诸比丘闻彼诸外道之讥嫌非难。于是,诸比丘至喝陀伽释子处而
作是言:“友!喝陀伽!汝实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 而不履行耶?”“友!如何
可说服彼等外道,勿使彼等获胜。”诸比丘中少欲者讥嫌非难:“何以喝陀伽释子
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故作异答,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耶?”
于是,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集比丘众而问喝陀伽释子曰:“ 喝
陀伽!汝实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 故为妄语,约时处而不履行耶?”“实然!世
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何以与外道议论,以非为是……故为妄语,约时处
不履行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二(一)“故意妄语”者,是欲欺诳者之言、语、说、话、语不见,非圣之语业
也。即不见言见,不闻言闻,不觉言觉,不知言知;见言不见,闻言不闻,觉言不
觉,知言不知也。
不见是眼不见,不闻是耳不闻,不觉是鼻不嗅、舌不味、身不触,不知是心不
识也。见者以眼见,闻者以耳闻,觉者以鼻嗅、以舌味、以身触,知者以心识也。
(二)由三行相不见而言:“我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一〕语前
思:“我将语虚妄。”〔二〕 语时思:“我语虚妄。”〔三〕 语已思:“我语虚妄已”。
由四行相不见而言:“我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语前思:“我将
语虚妄。” 语时思:“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言异于所见(注1)也。
由五行相不见而……思:“我语虚妄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也。
由六行相不见而……思:“……语……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言异
于所乐也。
由七行相不见而……思:“……语……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言异
于所乐,言异于所想也。
由三行相不闻而言:“我闻。”……乃至……不觉而言:“我觉。”乃至不知
而言:“我知。”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语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
“我语虚妄。”语已思:“我语虚妄已。”由四行相,乃至由五行相,乃至由六行
相,乃至由七行相……言异于所想也。
(三) 由三行相不见而言:“我见、闻。”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
不见而言:“我见、觉。”……不见而言:“我见、知。”……不见而言:“我见、
闻、觉。〕……不见而言:“我见、闻、知。”不见而言:“我见、闻、觉、知。”
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由三行相不闻而言:“我闻、觉。”不闻而言:“我闻、见。”不闻而言:“我
闻、觉、知、见。”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觉而言:“我觉、知。”
不觉而言:“我觉、知、见、闻。”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不知而言:
“我知、见。”……不知而言:“我知、见、闻、觉。”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四) 由三行相见而言:“我不见。”……乃至……闻而言:“我不闻。……
乃至……觉而言:“我不觉。”……乃至……知而言:“我不知。”如此故意妄语
者,波逸提。
(五) 由三行相见而言:“我闻。”见而言:“我觉。”见而言:“我知。”如
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由三行相见而言:“我闻、觉。”见而言:“我闻、知。”
见而言:“我闻、觉、知。”……,……知而言:“我见、闻、觉。”如此故意妄
语者,波逸提。
(六)由三行相,于见有疑,见而不确记,见而不忆,见而忘;于闻有疑,闻而
不确记,闻而不忆,闻而忘;于觉有疑……于知有疑……知而忘,?言:“我知、
见。”知而忘,却言:“我知、觉。”知而忘,却言:“我知、见、闻。”知而忘,
?言:“我知、见、闻、觉。”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
由四行相、五行相、六行相、七行相知而忘,却言:“我知、见、闻、觉。”
如此故意妄语者,波逸提。即语前思:“我将语虚妄。”语时思:“我语虚妄。”
语已思:“我语虚妄已。”言异于所见,言异于所忍,言异于所乐,言异于所想也。
(七)戏兴而说、躁急而说(戏兴而说者,即不考虑而说;躁急而说者,即想说
此,〔误〕而说他也),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杂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南传相应部 南传中部 南传长部 南传增支部 南传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