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戒律】81.波逸提三二〔别众食戒〕
简介:团体的用餐,除非是在适当的情况下 (生病时,赠与僧袍时,制做僧袍时,要上旅程时,要上船时,在非常的情况下,当是修行者供养时),犯 波逸提.
波逸提 三二
一 尔时,佛世尊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园。其时,提婆达多已失名闻利养,?拥徒
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诸人……非难:“何以沙门释子劝化诸家而取食耶?何人不
爱善调理耶?何人不喜美味之食耶?”诸比丘闻诸人之……非难。诸比丘中少欲者
……非难:“何以提婆达多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耶?”……乃至……“提婆达
多!汝实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耶?”“实然!世尊!”佛世尊呵责:“愚人!汝
何以拥徒众,劝化诸家而取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诸比丘!
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波逸提。”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二 其时,诸人请病比丘食。比丘等因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以
此事白世尊。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听许病比丘受别众
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三 其时,诸人于施衣时备妥衣食,拟先供食然后施衣而请比丘。比丘等因别众食
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是以〔比丘之〕衣不足。……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
于施衣时听许受别众食,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四 其时,诸人请作衣之比丘饮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
受请。……以此事白世尊。“诸比丘!作衣时听许受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
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即此所谓
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五 尔时,诸比丘与诸人同行,比丘等对诸人言:“贤者!稍待,我等应去乞食。”
彼等曰:“大德!请在此取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
请。……白世尊。“诸比丘!于行路时,听许取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
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
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六 尔时,比丘等与诸人共乘船。比丘等对诸人曰:“贤者!稍待至岸,我等应去
乞食。”彼等曰:“大德!? 请取此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
而不受请……“诸比丘!于乘船时,听许取别众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
乘船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七 尔时,比丘于各地安居竟,比丘等欲见世尊而往王舍城来,诸居士见异域来之
比丘,请以饮食。比丘等……畏惧而不受……“诸比丘!于大众会时,听许受别众
食。诸比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乘船时、大众会时,即此
所谓因缘也。”
如是,世尊为诸比丘制立学处。
八 其时,摩竭陀国王斯尼耶频毗娑罗之亲人依邪命外道出家。时,邪命士至斯尼
耶频毗娑罗王处,对王曰:“大王!我欲以食供养一切沙门。”“大德!汝若以佛陀
为上首,比丘僧伽为第一,则汝当可作供食。”于是,邪命士遣使至诸比丘处曰:
“诸比丘!明日受我请食。”比丘等曰:“别众食为世尊所禁。”畏慎而不受请。
于是,邪命士至世尊处,与世尊相互敬礼,互相寒暄慰问之后立于一面。邪命士如
是对世尊曰:“大德瞿昙为出家者,我亦出家者,出家者受出家者之施食实相应也。
请大德瞿昙于明朝与比丘僧共受我供食。”世尊默然允诺,邪命士知世尊允诺而去。
尔时,世尊以是因缘说法而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沙门供食者听许别众食。诸比
丘!汝等当如是诵此学处——
别众食,除因缘外,波逸提。因缘者,〔指〕病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
乘船时、大众会时、沙门施食时,即此所谓因缘也。”
九(一)“别众食”者,四人〔 以上〕 之比丘,受请〔共食〕五正食中之任一种
时,此名为别众食。
“除因缘外”者,因缘 除外。
“病时”者,足伤亦名〔病〕 ,〔视作〕 “病时”而可食。
“施衣时”者,不举行迦缔那衣式时,是雨期后一个月;举行迦缔那衣式时,
是五个月也,〔视作〕施衣时而可食。
“作衣时”者,作衣之时为“作衣时”而可食。
“行路时”者,“我当行半由旬”时可食。往行者可食,归返者亦可食。
“乘船时”者,“我当乘船”时可食,往上游者可食,往下游者亦可食。
“大众会时”(注25) 者,二、三比丘行乞食得生存,若第四人来,不得生存,
〔 视作〕
“大众会时”而可食。
“沙门施食时”者,任何其他沙门者供食,〔视作〕“沙门施食时”而可食也。
除因缘外,取食者,突吉罗。每咽食,波逸提。
(二) 于别众食有别众食想,除因缘外,食者波逸提。于别众食有疑想……于别
众食有非别众食想……波逸提。于非别众食有别众食想者,突吉罗。于非别众食有
疑想者,突吉罗。于非别众食有非别众食想者,不犯也。
(三) 二、三比丘(注26)共食,行乞食时,集于一处而食、“常施食、筹符食
、半月食、布萨食、月旦食”,除此五正食外之其他一切食者,不犯也。痴狂者、
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佛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尔时提婆达多与众多苾刍。在近寺处。别众而食。少欲苾刍共生嫌耻。云何苾刍于近寺处别众而食。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集苾刍众。问答因缘广说如上。乃至云何苾刍别众而食。世尊种种呵责已。为十利故。与诸苾刍制其学处。应如是说。
若复苾刍别众食者。波逸底迦。如是世尊为诸苾刍制学处已。时有众多苾刍身婴疾苦。有一医人来至寺中。诸苾刍问言。贤首。此苾刍染患。请说方药。报言。圣者。当服如是如是药。兼与小食。病苾刍曰。谁能施与。医曰。我能施与。苾刍曰。一切僧伽悉能施不。报言。非诸僧伽。仁病当与。答曰。世尊制戒不许别众食。医曰仁之大师常有慈悲。缘斯事故必当开许。时诸苾刍以此因缘具白世尊。世尊告曰。除病因缘。又诸苾刍为窣睹波事及营众事。身生疲极随处偃卧废修善品。时有信心长者。入寺见已。问言。圣者。佛之教法务在精勤。何故昼眠不修善业。苾刍报曰。贤首。我身饥乏。长者报曰。何不小食。答曰。贤首。谁当与我。报言。我与。苾刍报曰。一切僧伽悉能施不。报曰。非诸僧伽。仁困当与。答曰。世尊制戒不许别众食。长者报曰。仁之大师常有慈愍。缘斯事故必当听许。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除作因缘。又诸苾刍与商旅同行至一聚落乞食。时至报诸人曰。贤首。暂时为住。我欲入村乞少饮食。商人曰。圣者。此处险途多诸贼盗。可随我去。我当与食。苾刍曰。一切僧伽悉能施不。答曰。不能。或可随力与二三四等。苾刍曰。世尊制戒不许别众。时诸苾刍并皆绝食。广说如前。乃至。佛言。除道行时。
又诸苾刍附船而去。人间游行次至一村。时诸苾刍报船人曰。暂时为住。我欲入村乞求饮食。船人报曰。此处河险多有贼盗。可宜共去。我与仁食。苾刍报曰。为一为众。答曰。我不能多。或与三四五等。苾刍报曰。世尊制戒不许别众食。时诸苾刍皆一日绝食。以缘白佛。佛言。除船行时。如世尊说五年六年应作顶髻。大会时有无量苾刍总集。有净信居士等。别请苾刍曰。圣者来食。苾刍报曰。为一为总。居士报曰。我不及众。但可二十三十随力供养。答曰。贤首。世尊制戒不许别食。时诸苾刍以缘白佛。佛言。除大施会时。
尔时影胜王未得见谛。以竹林园施露形外道。及生净信得见谛已。遂废外道奉施佛僧而为受用。时影胜王舅在外道中出家。王白僧曰。此是我舅。愿且留住。乃至过失未生任其住止。若过起者当遣出去。王自供食。时诸苾刍于初后夜警觉思惟。外道见已起敬信心。报苾刍曰。我与苾刍食。苾刍曰善。为一为众。答曰。我不能多。我之饮食从王处来。或十或二十。事容得济。苾刍报曰。世尊不许别众食。苾刍白佛。佛言。除沙门施食时。尔时世尊赞叹少欲及尊重戒者。为说法已告诸苾刍。前是创制。此是随开。我今为制学处。应如是说。若复苾刍别众食者。除余时。波逸底迦。余时者。病时作时道行时船行时大众食时沙门施食时。此是时。
若复苾刍者谓提婆达多。余义如上。别众食者谓别别而食。除余时者谓除别时。病时者。于一食时不能安坐。作时者。或窣睹波或是众事。下至扫地大如席许。或时涂拭如牛卧处。道行时者。若行半驿或一驿往来。船行时者。若附他船或半驿一驿。大会者。谓多人聚集。沙门者。谓佛法外诸外道类亦名沙门。以彼劳身求道故。此是随开。结罪同前。此中犯相其事云何。若苾刍于同界内作同界想及疑。为别众食。得波逸底迦。若在界外作界内想疑。得恶作罪。若在界外作界外想。及在界内为界外想者。无犯。凡言住处。有二种。一根本住处。二院外住处。若于本处苾刍食时。应问院外苾刍同来食不。若不问而食者。得恶作罪。若院外苾刍食时。应问本处苾刍来同食不。若不问知。四人同食者。得波逸底迦。若三人食一人不食。若三圆具一未圆具食。皆无犯。若以食送彼。乃至盐一匕或草叶一握。与彼众处食。皆无犯。或时施主作如是语。但来入者我皆与食。或时施主造别房施云于我房中住者我皆与食。斯亦无过。又无犯者谓最初犯人。余如上说。
佛在王舍城。尔时调达。为求援助故。教化诸居士。或令一家请四僧或五或十。诸长老比丘。呵责受请比丘言。云何为援助调达故受别请众食。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问诸比丘。汝实受调达别请众食不。答言。实尔世尊。佛种种呵责已告诸比丘。今为诸比丘结戒。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受别请众食波逸提。
有病比丘。牵病乞食其患增甚。诸居士语言。莫牵病乞可就我食。答言。世尊结戒不听我等受别请众食。若以供养众僧我等便自得分。诸居士言。我等家贫不能得广。正可力办供养病者。太德若须便可来取。诸比丘不知云何。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病比丘受别请众食。衣时施衣时。如数数食中说。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受别请众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是名因缘。有诸比丘欲作衣。为乞食故衣不即成。妨废行道。作是念。若作衣时。佛听我受别请众食者。衣得速成不废行道。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诸比丘作衣时受别请众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受别请众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作衣时。是名因缘。有诸比丘共伴行到一聚落。语诸伴言。我等入村乞食可小见待。答言。不须乞食我当相与。比丘言。世尊不听我等受别请众食。遂入村乞。诸伴舍去。比丘乞食已。不复及伴。被贼赤肉。诸比丘作是念。世尊若听我行路时受别请众食者不遭此难。有诸比丘。寄载人舡至时乞食。舡主舍去。致诸苦难亦复如上。皆以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从今听诸比丘行路时舡上行时受别请众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受别请众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舡上行时。是名因缘。诸佛常法。岁二大会春夏末月。诸方比丘皆来问讯。以众多故。次请甚疏乞食难得。诸比丘作是念。若世尊听我等大会时受别请众食者不致此苦。以是白佛。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诸比丘大会时受别请众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受别请众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舡上行时大会时。是名因缘。尔时瓶沙王弟。名曰迦留。事一种道。而年年普请九十六种沙门作一大会。闻释子沙门不受别请众食。而力不得能广及众僧。以阙无佛道沙门故愁忧不乐。作是念。我当云何致沙门释子。唯当委王。然后可果。便以白王。王以是事即出诣佛。具说弟之情愿。王去后。佛以是事集比丘僧。告诸比丘。今听诸比丘沙门会时受别请众食。从今是戒应如是说。若比丘受别请众食。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病时衣时施衣时作衣时行路时舡上行时大会时沙门会时。是名因缘。别请众食者。若于众中别请四人已上。是名别请众食。比丘尼亦如是。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突吉罗。若始受别请众食。既往而分。言受异请。不复成众不犯(三十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