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增支部】第25经 十集 (续2)


十 集(续)2

增 支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113 十 集

第七 双品

六十一 无明1
一 “诸比丘!不了知无明之本际:‘从此前无无明,其后生无明’,诸比丘!如是
被[他人]说也。然而,当知所谓‘缘此而有无明’者。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无
明有食非无食;何谓为无明之食耶?当说五盖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五盖有
食非无食;何谓五盖之食耶?当说三恶行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恶行有食
非无食;何谓三恶行之食耶?当说以不护诸根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护诸
根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护根之食耶?当说不正念不正知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
不正念不正知有食非无食;何谓不正念不正知之食耶?当说非如理作意为食也。诸
比丘!复次,我说于非如理作意有食非无食;何谓非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不信为
食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信有食非无食;何谓不信之食耶?当说闻恶法为食
也。诸比丘!复次,我说闻恶法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恶法之食耶?当说亲近恶知识
为食也。
二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
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
114 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
若具五盖,则具无明。
如是,于此无明有食而具[无明]。
三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
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
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具不
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
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
若具五盖,则具无明。如是,于此无明有食而具[无明]。
四 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明解脱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之食耶?当说七觉支为
食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七觉支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之食耶?当说四念处
115 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四念处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之食耶?当说三善行
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善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善行之食耶?当说护诸根
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护诸根有食非无食;何谓护诸根之食耶?当说正念正
知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正念正知有食非无食;何谓正念正知之食耶?当说
如理作意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如理作意有食非无食;何谓如理作意之食耶?
当说信为食。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信有食非无食;何谓信之食耶?当说闻正法为
食。诸比丘!复次,我说闻正法有食非无食;何谓闻正法之食耶?当说亲近善知识
为食。
五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
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护诸
根;若具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
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六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
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
116 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
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护诸
根;若具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七觉
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注1 汉译中阿含五二~五三(大正藏一、四八七c~四八九c)。同上五一(大正藏一、四八
七b)参照。

六十二 有爱1
一 “诸比丘!不了知有爱之本际:‘从此前无有爱,其后生有爱’者,诸比丘!如
是被[他人]说也。然而,当知所谓‘缘此而有有爱’者。诸比丘!复次,我说于
有爱有食非无食;何谓有爱之食耶?当说无明。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无明有食非
无食;何谓无明之食耶?当说五盖。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五盖有食非无食;何谓
五盖之食耶?当说三恶行。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三恶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恶行
之食耶?当说不守护根。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守护根有食非无食;何谓不守护
根之食耶?当说不正念不正知。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正念不正知有食非无食;
117 何谓不正念不正知之食耶?当说非如理作意。诸比丘!复次,我说于非如理作意有
食非无食;何谓非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不信。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不信有食非
无食;何谓不信之食耶?当说恶法之听闻。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恶法之听闻有食
非无食;何谓恶法听闻之食耶?当说亲近恶知识。
二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德闻,则具不
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
念不正知,则具不守护[诸]根;若具不守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
则具五盖;若具五盖,则具无明;若具无明,则具有爱。
如是,于此有爱有食而其[有爱]。
三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
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
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恶知识,则具恶法之听闻;若具恶法之听闻,则其不
118 信;若具不信,则具非如理作意;若具非如理作意,则具不正念不正知;若具不正
念不正知,则具不护诸根;若具不护诸根,则具三恶行;若具三恶行,则具五盖;
若具五盖,则具无明;若具无明,则具有爱。如是,于此有爱有食而具[有爱]。
四 诸比丘!复次,我说于明解脱有食非无食;何谓明解脱之食耶?当说七觉支。
诸比丘!复次,我说于七觉支有食非无食;何谓七觉支之食耶?当说四念处。诸比
丘!复次,我说于四念处有食非无食;何谓四念处之食耶?当说三善行。诸比丘!
复次,我说于三善行有食非无食;何谓三善行之食耶?当说守护诸根。诸比丘!复
次,我说于守护诸根有食而非无食;何谓守护诸根之食耶?当说正念正知。诸比丘!
复次,我说于正念正知有食而非无食;何谓正念正知之食耶?当说如理作意。诸比
丘!复次,我说于如理作意有食而非无食;何谓如理作意之食耶?当说信。诸比丘!
复次,我说于信有食而非无食;何谓信之食耶?当说正法之听闻。诸比丘!复次,
我说于正法之听闻有食非无食;何谓正法听闻之食耶?当说亲近于善知识。
五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
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守护
诸根;若具守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
119 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六 诸比丘!譬如于山上降大雨雷鸣之时,往低处水展转而山岩溪涧满,山岩溪涧
满已则小池满,小池满已则大池满,大池满已则小河满,小河满已则大河满,大河
满已则大海满。如是,于此大海有食而满[大海]。
诸比丘!如是,若具亲近善知识,则具正法之听闻;若具正法之听闻,则具信;
若具信,则具如理作意;若具如理作意,则具正念正知;若具正念正知,则具守护
诸根;若具守护诸根,则具三善行;若具三善行,则具四念处;若具四念处,则具
七觉支;若具七觉支,则具明解脱。
如是,于此明解脱有食而具[明解脱]。”

注1 前经参照。

六十三 究竟1
一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
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120 二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
何等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耶?
三 即:中间般涅槃、损害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槃、上流至色究竟也。
此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诸比丘!于我达究竟者皆为见圆满。其见圆满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
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注1 参照人施设论第十章(南传大藏经第五十卷人施设论十章)。

六十四 证净1
一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
已而后究竟。
何等五者于此世究竟耶?
二 即:极七返、家家、一种子、一来、现法阿罗汉。此五者于此世究竟。
何等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耶?
三 即:中间般涅槃、损害般涅槃、无行般涅槃、有行般涅婆、上流至色究竟也。
此五者舍此世已而后究竟。
诸比丘!于我证净者皆为预流。其预流者之中,五者于此世究竟,五者舍此世
已而后究竟。”

注1 前经参照。

六十五 乐(一)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摩竭陀国之那罗聚落。时,沙门出家到达具寿舍利弗之处,
121 至已与具寿舍利弗相俱交谈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沙门出
家向具寿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何等为乐,何等为苦耶?”
二 “友!转生为苦,不转生为乐。
友!有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谓:]有寒、暑、饥、渴、大小便、火触、
杖触、刀触,亲族、朋友与彼相会合而苦恼。
友!有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
三 友!无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谓:]无寒、无暑、无饥、无渴、无大小
便、无火触、无杖触、无刀触,无亲族、无朋友与彼相会合之恼。
友!无转生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

六十六 乐(二)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摩竭陀国之那罗聚落。时,沙门出家到达具寿舍利弗之处,
至已与具寿舍利弗相俱交谈庆慰,[欢喜铭感之语已,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沙门
122 出家向具寿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于此法、律,何等为乐,何等为苦耶?”
二 “友!于此法、律,不欣喜为苦,欣喜为乐。
友!不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谓:]行不得愉乐,住亦[不得愉乐],
坐亦[不得愉乐],卧亦[不得愉乐],在村邑亦[不得愉乐],在阿练若亦[不得愉
乐],在树下亦[不得愉乐],在空屋亦[不得愉乐],在露处亦。不得愉乐],在比
丘中亦不得愉乐。
友!不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苦。
三 友!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谓:]行得愉乐,住亦[得愉乐],坐亦[得
愉乐],卧亦[得愉乐],在村邑亦[得愉乐],在阿练若亦[得愉乐],在树下亦[得
愉乐],在空屋亦[得愉乐],在露处亦[得愉乐],在比丘中亦得愉乐。
友!欣喜之时,当期有如是之乐。”

六十七 那罗伽波宁(一)
一 尔时,世尊游行于憍萨罗国,与大比丘众俱往名为那罗伽波宁之憍萨罗村。此
时,世尊在那罗伽波宁之叶林。
其时,世尊即于布萨之日,为比丘众围绕而坐。时,世尊乃于夜之多分,为诸
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已,默然而观比丘众,告具寿舍利弗言--
123 “舍利弗!比丘众远离惛眠。舍利弗!汝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欲伸背。”
“唯然!大德!”
具寿舍利弗应答世尊。时,世尊即四叠僧伽梨,右胁,两足重叠,正念正知,
起想作意,作师子卧。
二 此时,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即说:
三 “友等!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
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
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友等!如是,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
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友等!所谓无信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无惭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
谓无愧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懈怠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愚人者,此
乃损减。友等!所谓有忿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有恨人者,此乃损减。友等!
所谓恶欲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有恶友之人者,此乃损减。友等!所谓邪见
人者,此乃损减。
四 友等!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
124 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
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友等!如是,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
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友等!所谓有信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有惭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
所谓有愧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发勤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具慧
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无忿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无恨人者,此
乃不损减。友等!所谓少欲人者,此乃不损减。友等!所谓有善友之人者,此乃不
损减。友等!所谓正见人者,此乃不损减。”
五 时,世尊即起而告具寿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
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舍利弗!
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舍利弗!如
是,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若于善法而无慧者,则昼夜
125 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舍利弗!所谓无信人者,此乃损减。所谓无惭人者……无愧人……懈怠人……
愚人……有忿人……有恨人……恶欲人……有恶友之人……舍利弗!所谓有邪见之
人者,此乃损减。
舍利弗!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
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损减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
到,色增长,圆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有信……有惭
……有愧……有精进,若于善法而有慧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
不可[期]。
舍利弗!所谓有信人者,此乃不损减。舍利弗!所谓有惭人者……有愧人……
发勤人……具慧人……无忿人……无恨人……少欲人……有善友之人……舍利弗!
所谓正见人者,此乃不损减。”
六十八 那罗伽波宁(二)
一 尔时,世尊住那罗伽波宁之叶林。
其时,世尊即于布萨之日,为比丘众围绕而坐。时,世尊乃于夜之多分,为诸
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已,默然而观比丘众,告具寿舍利弗言:
126 “舍利弗!比丘众远离惛眠。舍利弗!汝为诸比丘说法!我背痛,我欲伸背。”
“唯然大德!”
具寿舍利弗应答世尊。时,世尊即四叠僧伽梨,右胁,两足重叠,正念正知,
起想作意,作师子卧。
二 此时,具寿舍利弗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即说:
三 “友等!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无慧]……不倾听
……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
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黑分,则昼夜来到,色损减,
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友等!如是,若于善法而无信……无惭……无愧……
无精进……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
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
四 友等!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慧……有倾听……有
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
127 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友等!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色增长,圆增长,
光增长,广袤增长;友等!如是,若于善法而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
有慧……有倾听……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
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五 时,世尊即起而告具寿舍利弗言:
“善哉!善哉!舍利弗!舍利弗!若于善法无信……无惭……无愧……无精进
……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
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黑分,
则昼夜来到,色损减,圆损减,光损减,广袤损减;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而无
信……[无惭……无愧……无精进……无慧……不倾听……不持法……不观义……
非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无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损减可期,而增长不
可[期]。
舍利弗!若于善法有信……有惭……有愧……有精进……有慧……有倾听……
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
128 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舍利弗!譬如于月之白分,则昼夜来到,色增长,圆
增长,光增长,广袤增长;舍利弗!如是,若于善法而有信……[有惭……有愧……
有精进……有慧……有倾听……有持法……有观义……有法随法行,]若于善法而
有不放逸者,则昼夜来到,善法之增长可期,而损减不可[期]。”
六十九 论事1 (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
其时,众多之比丘,从食后乞食而还,集坐集会于勤行堂,作种种之畜生论而
住,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论、
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女
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种种论、世间谭、海谭,如是等有无之
论。
二 时,世尊即于日暮时,从宴默而起,到达勤行堂,至已,设座而坐。坐已,世
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汝等今为何论而集坐耶?又,中断何之谈论耶?”
“大德!我等于此处,从食后乞食而还,集坐集会于勤行堂,作种种之畜生论而
住,谓:王论、盗贼论……乃至……如是等有无之论。”
129 “诸比丘!汝等有信之善男子,家而出家,此于汝等不相称,汝等作种种之畜生
论而住;谓:王论、盗贼论、大臣论、军论、怖畏论、战争论、食论、饮论、衣服
论、卧具论、华鬘论、香论、亲族论、车乘论、村里论、聚落论、都城论、地方论、
女人论、勇士论、街路论、池边论、亡灵论、种种论、世间谭、海谭,如是等有无
之论。
诸比丘!有十之论事。何等为十耶?
三 即:少欲论、知足论、远离论、无杂论、发勤论、戒论、定论、慧论、解脱论、
解脱智见论。
诸比丘!此为十之论事。
四 诸比丘!汝等若数数执取此之论事而作论,则有如是大神通、有如是大威德之
彼日月之威力尚能威伏之,更不论外道修行者乎?”

注1 汉译增阿含四七、四(大正藏二、七八一b)

七十 论事(二)
一 “诸比丘!有十之应称赞处。何等为十耶?
130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自己少欲而为诸比丘作少欲论。比丘少欲而为诸比丘作
少欲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知足而为诸比丘作知足论。比丘知足而为诸比丘作知足论者,此乃应称赞
处。
自己远离而为诸比丘作远离论。比丘远离而为诸比丘作远离论者,此乃应称赞
处。
自己无杂居而为诸比丘作无杂居论。比丘无杂居而为诸比丘作无杂居论者,此
乃应称赞处。
自己发勤而为诸比丘作发勤论。比丘发勤而为诸比丘作发勤论者,此乃应称赞
处。
自己戒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戒具足论。比丘戒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戒具足论者,此
乃应称赞处。
自己定具足而为诸比丘作定具足论。比丘定具足而为诸比丘作定具足论者,此
乃应称赞处。
自己慧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慧具足论。比丘慧具足而为诸比丘作慧具足论者,此
乃应称赞处。
自己解脱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具足论。比丘解脱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具足
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自己解脱智见具足而为诸比丘作解脱智见具足论。比丘解脱智见具足而为诸比
丘作解脱智见具足论者,此乃应称赞处。
诸比丘!此为十之应称赞处。”
第七 双品[毕]
摄颂曰:
131 (一)无明、(二) [有]爱、(三)究竟
(四)证净、(五~六)二乐
(七~八)二那罗伽波宁
(九~一0)二论事。


第八 愿品
七十一 愿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此时,世尊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二 “诸比丘!戒具足、波罗提木叉具足而住!守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正行、所行
处具足而住!于少少罪见怖畏,受学处而学!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为同梵行者之所爱乐、可意、尊重、恭敬’,则应于戒圆
满,内心当行寂止,不舍静虑,成就正观,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得衣、食、床座、病药、资具’,则应于戒圆满,内心当
行寂止,不舍静虑,成就正观,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令授我衣、食、床座、病药、资具之人所作,有大果、
大功德’,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132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令死去命终之亲族血缘,以净心忆念我者,有大果、大
功德’,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于以任何之衣、食、床座、病药、资具亦能知足’,则应
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能忍受寒、暑、饥、渴、虻、蚊、风、日、蛇之触,骂
詈谗谤之语路,已生之苦、剧、粗、猛、不悦、非可意、夺命之身受’,则应于戒圆
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能克服于不欣喜、欣喜,不被不欣喜、欣喜所克服,欲
能克服随生之不欣喜、欣喜而住’,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能克服于怖畏、恐惧,不被怖畏、恐惧所克服,欲能克
服随生之怖畏、恐惧’,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得增上心现法乐住之四静虑,随乐欲得而不艰难,得而
不梗涩’,则应于戒圆满……乃至……常行空屋。
诸比丘!比丘若愿‘欲自诸漏尽,无漏而于现法之心解脱、慧解脱,欲能自证
133 知、现证、具足而住’,则应于戒圆满,内心当行寂止,不舍静虑,成就正观,常行
空屋。
诸比丘!能说‘戒具足、波罗提木叉具足而住!守护波罗提木叉之律仪,正行、
所行处具足而住!于少少罪见怖畏,受学处而学’者,即缘此而说。”

注1 参照中部经典原典第一卷三三页(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九卷四一页)

七十二 刺1
一 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之重阁讲堂,与众多高名之长老弟子俱,[谓:]具
寿遮罗、具寿优簸遮罗、具寿伽伽罗、具寿迦陵缚、具寿尼迦陀、具寿迦多黎沙与
其余高名之长老弟子俱。
二 其时,众多高名之离车人,善美之车乘相连2,发出高大声,为亲见世尊而进
入大林。
时,彼诸具寿即思念:
此时,众多高名之离车人,善美之车乘相连,发出高大声,为亲见世尊而进入
134 大林。世尊说:‘静虑者以声为其刺’,我等宜往牛角婆罗林,于彼处无声,无杂闹,
当可安稳而住。”
三 时,彼诸具寿乃住牛角娑罗林。于彼处,彼诸具寿乃得无声、无杂闹,安稳而
住。
时,世尊即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遮罗在何处耶?优簸遮罗在何处耶?伽伽罗在何处耶?迦陵缚在何
处耶?尼迦陀在何处耶?迦多黎沙在何处耶?诸比丘!彼诸长老弟子在何处耶?”
“大德!于此处,彼诸具寿即思念:‘此时,众多高名之离车人,善美之车乘相
连,发出高大声,为亲见世尊而入大林。世尊说:“静虑者以声为其刺”,我等宜往
牛角婆罗林,于彼处无声、无杂闹,当可安稳而住。’大德!时,彼诸具寿乃往牛
角婆罗林。于彼处,彼诸具寿乃得无声、无杂闹,安稳而住。”
四 “善哉,善哉!诸比丘!如彼大弟子之正说,应如是说。诸比丘!我说:‘静虑
者以声为其刺’。诸比丘!有十刺。何等为十耶?
五 于乐远离者,乐众会为刺。于修不净相者,修净相为刺。于守护根门者,观剧
135 为刺。于梵行者,与女相交为刺。于初静虑,声为刺。于第二静虑,寻伺为刺。于
第三静虑,喜为刺。于第四静虑,入出息为刺。于想受灭定,想、受为刺。贪为刺,
嗔为刺,痴为刺。
诸比丘!无刺而住!诸比丘!离刺而住!诸比丘!无刺、离刺而住!诸比丘!
阿罗汉无刺而住,诸比丘!阿罗汉离刺而住。诸比丘!阿罗汉无刺、离刺而住。”

注1 汉译中阿八四(大正藏一、五六0b)。
2 “相连”。底本之carapuraya者依据暹罗本改为paramparaya。

七十三 可爱
一 “诸比丘!有十法,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何等为十耶?
二 财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美貌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
无病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戒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梵
行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友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多智
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慧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法为可
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天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
136 诸比丘!此十法为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
三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十法之障难。
四 即:懈怠、不勤者财之障难;不庄严、不庄饰者美貌之障难;不摄生者无病之
障难;有恶友者戒之障难;不守护诸根者梵行之障难;不信者友之障难;不学习者
多智之障难;不恭敬听闻且不质问者慧之障难;不勤且不观察者法之障难;邪行者
天之障难。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十法之障难。
五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十法之食。
六 即:不懈怠、勤勇者财之食;庄严、庄饰者美貌之食;摄生者无病之食;有善
友者戒之食;守护诸根者梵行之食;信者友之食;学习者多智之食;恭敬听闻、质
问者慧之食;勤勉、观察者法之食;正行者天之食;
诸比丘!此可爱、可乐、可意,于世亦难得之十法,有此十法之食。”

137 七十四 增长1
一 “诸比丘!圣弟子若以十之增长而增长,以圣之增长而增长,得核心,得身之最
胜。何等为十耶?
二 即:以田地而增长,以财谷而增长,以妻子而增长,以奴仆使丁而增长,以四
足而增长,以信而增长,以戒而增长,以闻而增长,以舍而增长,以慧而增长。
诸比丘!圣弟子若以此十之增长而增长,以圣之增长而增长,得核心,得身之
最胜。”
财谷妻子四足兽
皆是增长为富饶
亲族知友于大王
有所供养之荣誉
抑或信戒慧舍闻
一切于此世增长
此乃贤智之善人
于现法二法增长2

注1 参照五集六三.六四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一卷九七页)、相应部三七女人相应三四经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五卷三二0页)。
2 “二法”。即世间法与出世间法也。

七十五 鹿住1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时,具寿阿难于晨早时,著下衣,持衣钵,
到达鹿住优婆夷家,至已设座而坐。时,鹿住优婆夷即到具寿阿难之处,至已礼敬
具寿阿难,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鹿住优婆夷对具寿阿难言:
138 二 “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
皆能生于同一趣处也。大德!我之父富兰那为梵行者、远离行者,且远离淫欲之鄙
法,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大德!我之叔父梨师达
多为非梵行者,以知足妻己,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
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皆能
生于一趣处。”
“姊妹!如是,世尊授记。”
三 时,具寿阿难于鹿住优婆夷家,受食,从座起而离去。时,具寿阿难由食后乞
食而还,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即白
世尊言:
“大德!此处,我于晨早时,著下衣,持衣钵,到达鹿住优婆夷家,至已、设座
而坐。大德!时,鹿住婆罗夷即到我处,至已礼敬我,坐于一面。大德!坐于一面
139 之鹿住优婆夷对我而言:‘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
梵行者之两人,于后世皆能生于同一趣处。大德!我之父富兰那为梵行者、远离行
者,且远离淫欲之鄙法,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且生于兜率天中”。大
德!我叔父梨师达多为非梵行者,以知足己妻,彼死之时,世尊授记为“为一来有情
且生于兜率天中”。大德阿难!世尊所说之法当云何了解耶?以梵行者与非梵行者之
两人,于后世皆能生于同一趣处。’大德!对如是所说,我即对鹿住优婆夷言:‘姊
妹!如是,世尊授记。’
“阿难!愚痴不聪明之女人鹿住优婆夷,以女人慧了知人与人补特伽罗优劣之
[差]几何耶?
阿难!世间存有十之补特伽罗。何等为十耶?
四 阿难!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破戒而灭其破戒使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心解
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退
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五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破戒而灭其破戒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
140 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
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筹量而曰:‘此人亦有如是之法,彼人亦有如是之法,
云何有其一者劣,其一者优耶?’阿难!若如是[筹量],于长夜得不利苦恼。阿难!
此中,破戒而灭其破戒使无余,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且有听闻,有多闻,
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之补特伽罗者,比先前之补特伽罗更优胜。何以故耶?阿
难!法流能渡彼。非如来谁能了知此别耶?阿难!是故,于补特伽罗勿筹量,于补
特伽罗勿计量。阿难!于补特伽罗计量之人则衰亡。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
特伽罗计量。
141 六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持戒而灭其戒使之无余,彼不能如实了
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
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七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持戒而灭其戒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
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
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乃至……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
量。
八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苦贪而灭其贪使无余,彼不能如实了知
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
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九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苦贪而灭其贪使无余,彼能如实了知心
142 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胜进
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乃至……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
量。
一0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嗔恨而灭其嗔恨使无余,彼不能如实
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
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一一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嗔恨而灭其嗔恨使无余,彼能如实了
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
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乃至……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特伽罗计
量。
一二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掉举而灭其掉举使无余,彼不能如实
了知心解脱、慧解脱,彼即不听闻,不多闻,以见不能通达,不得时解脱。彼身坏
命终,退而不能胜进,唯退失而不能胜进。
一三 阿难!复次,此处有一类之补特伽罗,掉举而灭其掉举使无余,彼能如实了
143 知心解脱、慧解脱,彼有听闻,有多闻,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彼身坏命终,
胜进而不退,唯胜进而不退失。
阿难!此中,有筹量者,筹量而曰:‘此人亦有如是之法,彼人亦有如是之法,
云何有其一者劣,其一者优耶?’阿难!若如是[筹量],于长夜得不利苦恼。阿难!
此中,掉举而灭其掉举使无余,能如实了知心解脱、慧解脱,且有听闻,有多闻,
以见善能通达,得时解脱之补特伽罗者,比先前之补特伽罗更优胜。何以故耶?阿
难!法流能渡彼。非如来谁能了知此别耶?阿难!是故,于补特伽罗勿筹量,于补
特伽罗勿计量。阿难!于补特伽罗计量之人则衰亡。阿难!我或等于我者当能于补
特伽罗计量。
阿难!愚痴不聪明之女人鹿住优婆夷,以女人慧了知人与人补特伽罗之优劣之
[差]几何耶?
阿难!世间存有十之补特伽罗。
阿难!富兰那持戒,若梨师达多亦同持戒,富兰那于此处不能了知梨师达多之
144 趣。阿难!梨师达多持慧,若富兰那亦同持慧,梨师达多于此处不能了知富兰那之
趣。阿难!如是,此之[两]人者俱缺一边。”

注1 六集四四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二卷七九页)参照。杂阿含三五·二一(大正藏二、
二五七b)。

七十六 不能1
一 “诸比丘!世间若无三法,则世间不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世间不现如来所
说之法、律。何等为三耶?
二 [谓:]生、老、死也。诸比丘!世间若无此三法,则世间不出如来、应供、
正等觉者,世间不现如来所说之法、律。诸比丘!然而,世间有此三法之故,世间
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世间现如来所说之法、律。
三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生、断老、断死。何等为三耶?
四 若不断贪,不断嗔,不断痴。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生、断老、断死。
五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贪、断嗔、断痴。何等为三耶?
六 若不断有身见,不断疑,不断戒禁取。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贪、
断嗔、断痴。
145 七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何等为三耶?
八 若不断非如理作意,不断邪道修习,不断心退缩。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
不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
九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何等为
三耶?
一0 若不断妄念,不断不正知,不断心散乱。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
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
一一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何等为三耶?
一二 若不断不乐欲见圣者,不断不乐欲听圣法,不断难诘心。诸比丘!若不断此
三法,则不能断妄心、断不正知、断心散乱。
一三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
何等为三耶?
一四 若不断掉举,不断不律仪,不断破戒。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不
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
146 一五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何等为三耶?
一六 若不断不信,不断不亲爱,不断懈怠。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掉
举、断不律仪、断破戒。
一七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何等为三耶?
一八 若不断不恭敬,不断不受谏,不断恶友。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
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
一九 诸比丘!若不断三法,则不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何等为三耶?
二0 若不断无惭,不断无愧,不断放逸。诸比丘!若不断此三法,则不能断不恭
敬、断不受谏、断恶友。
二一 诸比丘!无惭、无愧、放逸之时,为放逸之故,不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
断恶友。有恶友之故,不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为懈怠之故,不能断掉举、
断不律仪、断破戒。为破戒之故,不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难诘心。
147 有难诘心之故,不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为心散乱之故,不能断非如理
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为心退缩之故,不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
有疑之故,不能断贪、断嗔、断痴。若不断贪、不断嗔、不断痴,则不能断生、断
老、断死。
二二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生、断老、断死。何等为三耶?
二三 若能断贪,断嗔,断痴。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生、断老、断死。
二四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期能断贪、断嗔、断痴。何等为三耶?
二五 若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贪、断嗔、
断痴。
二六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何等为三耶?
二七 若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
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
二八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非如埋作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何等为
三耶?
二九 若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非如理作
意、断邪道修习、断心退缩。
148 三0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何等为三耶?
若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
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
三一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期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
何等为三耶?
三二 若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不乐欲见圣
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
三三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掉举、断不律仪、断破戒。何等为三耶?
三四 若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掉举、断不
律仪、断破戒。
三五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则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何等为三耶?
三六 若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不信、
断不亲爱、断懈怠。
三七 诸比丘!若能断三法,期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断恶友。何等为三耶?
三八 若断无惭,断无愧,断放逸。诸比丘!若能断此三法,则能断不恭敬、断不
受谏、断恶友。
三九 诸比丘!有惭、有愧、不放逸之时,为不放逸故,能断不恭敬、断不受谏、
149 断恶友。为善友故,能断不信、断不亲爱、断懈怠。为发勤故,能断掉举、断不律
仪、断破戒。为持戒故,能断不乐欲见圣者、断不乐欲听圣法、断难诘心。无难诘
心故,能断妄念、断不正知、断心散乱。心无散乱故,能断非如理作意、断邪道修
习、断心退缩。心无退缩故,能断有身见、断疑、断戒禁取。无疑故,能断贪、断
嗔、断痴。若能断贪、断嗔、断痴,则能断生、断老、断死。”

注1 参照汉译杂阿含二八.一一(大正藏二、一九九c)、一四.四(大正藏二、九五c)。

七十七 鸦
一 “诸比丘!鸦者成就十之邪法。何等为十耶?
二 即:傲倨、凶暴、强欲、大食、残酷、无慈悲、怯弱、喧骚、妄念、吝啬也。
诸比丘!鸦者成就此十之邪法。
三 诸比丘!如是,恶比丘成就十邪法。何等为十耶?
四 即:傲倨、凶暴、强欲、大食、残酷、无慈悲、怯弱、喧骚、妄念、吝啬也。
诸比丘!恶比丘成就此十邪法。”

150 七十八 尼犍子
一 “诸比丘!尼犍子者成就十邪法。何等为十耶?
二 诸比丘!尼犍子者不信;诸比丘!尼犍子者破戒;诸比丘!尼犍子者无惭;诸
比丘!尼犍子者无愧;诸比丘!尼犍子者与善士不交;诸比丘!尼犍子者自赞毁
他;诸比丘!尼犍子者妄取现世,起坚固执,弃舍难;诸比丘!尼犍子者诡诈;诸
比丘!尼犍子者有恶欲;诸比丘!尼犍子者有邪见。
诸比丘!尼犍子者成就此十邪法。”

七十九 事1 (一)
一 “诸比丘!有十之嫌恨事。何等为十耶?
二 ‘彼已作不饶益于我’,故结嫌恨。‘彼现作不饶益于我’,故结嫌恨。‘彼当作
不饶益于我’,故结嫌恨。‘彼已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故结嫌恨。‘彼]现
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故结嫌恨。‘彼]当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
者]’,故结嫌恨。‘彼已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故结嫌恨。‘彼]现作饶
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故结嫌恨。‘彼当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故
结嫌恨。非理而忿。
诸比丘!此乃十嫌恨事也。”

注1 参照九集第二十九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四卷七五页)。

八十 事1(二)
一 “诸比丘!有十嫌恨之调伏。何等为十耶?
二 ‘彼即使已作不饶益于我,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现作不饶益于
151 我,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当作不饶益于我,有何相干耶?’故嫌恨
调伏。‘彼即使已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
使现作不饶益于我可爱、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当作不饶益
于我可爱、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已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
可意者,有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现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有
何相干耶?’故嫌恨调伏。‘彼即使当作饶益于我非可爱、非可意者,有何相干耶?’
故嫌恨调伏。非理而不忿。
诸比丘!此乃十嫌恨之调伏也。

注1 参照九集第三0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四卷七六页)。
第八 愿品[毕]
此中,摄颂曰:
(一)愿、(二)刺、(三)可爱、
(四)增长、(五)鹿住、
(六)不能、(七)鸦、
(八)尼犍子、(九~一0)二之事。


第九 长老品

八十一 婆醯迦
一 尔时,世尊住瞻波国伽伽罗池边。时,具寿婆醯迦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
敬世尊而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婆醯迦白世尊言:
“大德!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几何之法,以自在心而住耶?”
152 二 “婆醯迦!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十法,以自在心而住。何等为十耶?
三 婆醯迦!如来出离、离系、解脱其色,以自在心而住。婆醯迦!如来出离、离
系、解脱其受……想……行……识……生……老……死……苦……烦恼,以自在心
而住。
四 婆醯迦!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自水而现,
不染于水而立。婆醯迦!如是,如来出离、离系、解脱此十法,以自在心而住。”

八十二 阿难
一 时,具寿阿难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
世尊对具寿阿难说:
二 “阿难!比丘无信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破
戒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少闻而于此法、律增
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恶语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
153 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有恶友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
难!比丘懈怠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妄念而于
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不知足而于此法、律增长、
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阿难!比丘恶欲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
有是处。阿难!比丘邪见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
阿难!比丘若能成就此十法,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无有是处。
三 阿难!比丘有信而于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持戒而
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多闻前于此法、律增长、增
154 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善语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阿难!比丘有善友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发勤而
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持念而于此法、律增长、增
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知足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阿难!比丘少欲而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阿难!比丘正见而于
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阿难!比丘若成就此十法,于此法、律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三 芬那1
一 时,具寿普尼耶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具
寿普尼耶即白世尊言:
“大德!有何因何缘,如来有时思、有时不思说法耶?”
二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而不能来诣,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
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而不能承事,[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
来诣且承事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而不能请问,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
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而不能倾听其法,则如来不思说法。普
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不能受持其法,[则如来
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之时,
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而不能观察
所持之法义,一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
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法义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
155 之法义,知义知法而非法随法行,[则如来不思说法。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
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之时,
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
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然非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不能成就述
义之语言,则如来不思说法。曾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
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
清亮而能成就述义语言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
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
言,不能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则如来不思说法。
三 普尼耶!比丘若有信来诣,承事请问,倾听其法,听而受持其法,观察所持之
法义,知义知法而法随法行,善言、善语、善美、分明、清亮而能成就述义之语言,
能教示、劝导、赞励、庆慰同梵行者之时,如来即思说法。
普尼耶!成就此十法时,如来一向即思说法。”

注1 参照八集八十二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二五九页)。

八十四 记说
一 此时,具寿摩诃目犍连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摩诃目犍连。摩诃目犍连即说:
二 “友等!此处有比丘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156 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
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
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明、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
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
谓:‘云何此具寿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
了悟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
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有忿,以忿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
法、律,则忿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恨,以恨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
则恨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覆,以覆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覆之
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恼,以恼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恼之缠乃损
减。此具寿有嫉,以嫉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嫉之缠乃损减。此
具寿有悭,以悭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悭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
157 诳,以诳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诳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诸,以
谄缠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谄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恶欲,以欲缠
之心多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欲之缠乃损减。此具寿妄念也,更有所作,
以少分之胜进,中途而废,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中途而废者乃损减也。’
三 友等!比丘若不弃此十法,欲于此法、律[中]增长、增大、增广者无有是处。
友等!比丘弃此十法之时,欲于此法、律[中]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五 夸
一 尔时,具寿摩诃周陀住支提国之萨寒若。此时,具寿摩诃周陀告诸比丘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摩诃周陀。具寿摩诃周陀即说:
二 “友等!此处有比丘,夸奢证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我乃入出第二静虑,
158 我乃入出第三静虑,我乃入出第四静虑,我乃入出虚空无边处,我乃入出识无边处,
我乃入出无所有处,我乃入出非想非非想处,我乃入出想受灭。’如来或如来之弟
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
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
明、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
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云何此具寿夸奢证得
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乃至……我乃入出想受灭”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
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
‘此具寿于长夜,其戒所作有缺,所作有穿,所作有杂,所作有秽;非作常恒,非
转常恒。此具寿破戒也,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破戒乃损减。此具寿无信,然于
如来所说之法、律,无信乃损减。此具寿少闻而非法行,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
159 少闻乃损减。此具寿恶语,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语乃损减。此具寿有恶友,
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友乃损减。此具寿懈怠,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懈怠
乃损减。此具寿妄念,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妄念乃损减。此具寿诡诈,然于如
来所说之法、律,诡诈乃损减。此具寿难满,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难满乃损减。
此具寿劣慧,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劣慧乃损减。’
三 友等!譬如有友,语其友而言:‘友!汝若须财,可乞财于我,我当与财于汝’。
彼友有须财之事时,语其友而言:‘友!我须财,当与财于我!’彼言:‘友!果
尔,可掘此处!’彼掘其处而不得。彼言:‘友!汝言虚伪、言不实于我,言:“可
掘此处!”’彼言:‘友!我非言虚伪、言不实于汝,果尔,可掘此处!’彼掘其处
而不得。彼言:‘友!汝言虚伪、言不实于我,言:“可掘此处!”’彼言:‘友!
160 我非言虚伪、言不实于汝,果尔,可掘此处!’彼掘其处而不得。彼言:‘友!汝
言虚伪、言不实于我,言:“可掘此处!”’彼言:‘友!我非言虚伪、言不实于汝,
我颠狂,心颠倒也’。
友等!如是有比丘夸奢证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我乃入出第二静虑,我
乃入出第三静虑,我乃入出第四静虑,我乃入出虚空无边处,我乃入出识无边处,
我乃入出无所有处,我乃入出非想非非想处,我乃入出想受灭。’如来或如来之弟
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
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
问、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
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云何此具寿者夸奢证
得而言:‘我乃入出初静虑……乃至……我乃入出想受灭”耶?’如来或如来之弟
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
161 谓:‘此具寿于长夜,其戒所作有缺,所作有穿,所作有杂,所作有秽;非作常恒,
非转常恒。此具寿破戒,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破戒乃损减。此具寿无信,然于
如来所说之法、律,无信乃损减。此具寿少闻而非法行,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
少闻乃损减。此具寿恶语,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语乃损减。此具寿有恶友,
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恶友乃损减。此具寿懈怠,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懈怠
乃损减。此具寿妄念,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妄念乃损减。此具寿诡诈,然于如
来所说之法、律,诡诈乃损减。此具寿难满,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难满乃损减。
此具寿劣慧,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劣慧乃损减。’
四 友等!比丘若不弃此十法,于此法、律中欲增长、增大、增广者无有是处。友
等!比丘若弃此十法之时,于此法、律中欲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六 悟了
162 一 尔时,具寿摩诃迦叶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此时,具寿摩诃迦叶告诸比丘
言:
“友等诸比丘!”
“友!”
彼诸比丘应答具寿摩诃迦叶。具寿摩诃迦叶乃说:
二 “友等!此处有比丘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
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
与彼审问、究明、谈论。彼为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
他心差别善巧者所审问、究明、谈论而惑、困惑、厄、苦、厄苦。如来或如来之弟
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
谓:‘云何此具寿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
说了悟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
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为增上慢,谓增上慢为谛,想未得为得,
想未作为作,想未证得为证得,以增上慢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
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作意,谓:‘此具寿依何故,为增上慢,谓
163 增上慢为谛,想未得为得,想未作为作,想未证得为证得,以增上慢言:“[我]生
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耶?’如来或如来之弟子,
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知其心而了知,谓:
‘此具寿多闻而受持所闻,积集所闻--诸法为初善、中善、后善而义具文备;宣
说纯一圆满清净之梵行,多闻受持如是之法;以言通利,以意观察,以见善通达,
是故此具寿为增上慢,谓增上慢为谛,想未得为得,想未作为作,想未证得为证得,
以增上慢言:“[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而记说了悟。’
如来或如来之弟子,有静虑,等至善巧、他心善巧、他心差别善巧者,以心如是了
知其心而了知,谓:‘此具寿有贪欲,以多缠贪欲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
律,则贪欲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嗔恚,以多缠嗔恚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
律,则嗔恚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惛眠,以多缠惛眠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
律,则惛眠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掉举,以多缠掉举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
164 律,则掉举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疑惑,以多缠疑惑之心而住,然于如来所说之法、
律,则疑惑之缠乃损减。此具寿有事业之爱乐,爱乐事业,系于事业之爱乐,然于
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事业之爱乐乃损减。此具寿有谈说之爱乐,爱乐谈说,系于
谈说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谈说之爱乐乃损减。此具寿有睡眠之爱乐,
爱乐睡眠,系于睡眠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睡眠之爱乐乃损减。此具
寿有伴侣之爱乐,爱乐伴侣,系于伴侣之爱乐,然于如来所说之法、律,则伴侣之
爱乐乃损减。此具寿妄念,更有所作,以少分之胜进,中途而废,然于如来所说之
法、律,则中途而废乃损减。’
三 友等!比丘若不舍此十法,于此法、律中欲增长、增大、增广者无有是处。友
等!比丘若弃此十法之时,于此法、律中增长、增大、增广者实有是处。”

八十七 斗诤1
一 此时,世尊因黑比丘而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
“大德!”
彼诸比丘应答世尊。世尊即说:
二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以斗诤为事,不称赞止诤。诸比丘!比丘若以斗诤为事,
不称赞止诤,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
一趣之法。
165 三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欲学,不称赞学之受持。诸比丘!比丘若不欲学,
不称赞学之受持,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
资于一趣之法。
四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恶欲而不称赞欲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恶欲而不
称赞欲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
资于一趣之法。
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忿而不称赞忿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忿而不称
赞忿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
于一趣之法。
六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覆而不称赞覆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覆而不称
赞覆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
于一趣之法。
七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诳而不称赞诳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诳而不称
赞诳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
于一趣之法。
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有谄而不称赞谄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有谄而不称
赞谄之调伏,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
于一趣之法。
166 九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察忍其法,不称赞法之察忍。诸比丘!比丘若不察
忍其法,不称赞法之察忍,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
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一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宴默,不称赞宴默。诸比丘!比丘若不宴默,不
称赞宴默,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沙门法、]不资于
一趣之法。
一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不敬礼同梵行者,不称赞敬礼。诸比丘!比丘若不
敬礼同梵行者,不称赞敬礼,此乃不资于爱念、[不资于尊重、不资于修习、不资于
沙门法、]不资于一趣之法。
一二 诸比丘!如是之比丘,生如是欲:‘欲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
于我’,同梵行者乃不恭敬、不尊重、不敬重而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
有智之同梵行者观彼未断彼等恶不善法。
一三 诸比丘!譬如有未调之马,生如是欲:‘令人置我于良马之处,令食良马之
食,令施良马之调理’,人乃不置彼于良马之处,不令食良马之食,不施良马之调理。
167 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人观彼未断诈诳、诈瞒、歪曲、邪曲。诸比丘!如是,
如是之比丘,生如是欲:‘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我’,同梵行者乃
不恭敬、不尊重、不敬重而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梵行者观
彼未断彼等恶不善法。
一四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不为斗诤而称赞止诤。诸比丘!比丘若不为斗诤而称
赞止诤,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五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欲学且称赞学之受持。诸比丘!比丘若欲学且称赞
学之受持,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六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少欲且称赞欲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少欲且称赞
欲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七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忿且称赞忿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忿且称赞
忿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一八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覆且称赞覆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覆且称赞
覆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168 一九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诳且称赞诳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诳且称赞
诳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0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无诸且称赞诸之调伏。诸比丘!比丘若无诸且称赞
诸之调伏,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一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察忍法且称赞法之察忍。诸比丘!比丘若察忍法且
称赞法之察忍,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二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宴默且称赞宴默。诸比丘!比丘若宴默且称赞宴默,
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三 诸比丘!复次,有比丘,礼敬同梵行者且称赞礼敬。诸比丘!比丘若礼敬同
梵行者且称赞礼敬,此乃资于爱念、尊重、修习、沙门法、一趣之法。
二四 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生如是欲:‘令同梵行者恭敬、尊重、敬重、供养
于我’,同梵行者亦恭敬、尊重、敬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
梵行者观彼已断彼等恶不善法。
二五 诸比丘!譬如有良马,不生如是欲:‘令人置我于良马之处,令食良马之食,
169 令施良马之调理’,人亦置彼于良马之处,令食良马之食,施良马之调理。何以故耶?
诸比丘!即有智之人观彼已断诈诳、诈瞒、歪曲、邪曲。诸比丘!如是,如是之比
丘,不生欲如是:‘令同梵行者恭敬、尊种、敬重、供养于我’,同梵行者亦恭敬、
尊重、敬重、供养于彼。何以故耶?诸比丘!即有智之同梵行者观彼已断彼等恶不
善法。”

注1 汉译中阿含九四(大正藏一、五七六a)。

八十八 [难]1
一 “诸比丘!比丘若骂置呵责同梵行者,诽谤圣者,则任何处、任何可能,无不堕
于十难中随一之难。何等为十耶?
二 即未证得者不能证得,已证得者失,不明正法,于正法有增上慢,不欣修梵行,
犯随一之杂染罪,病于重患,颠狂乱心,蒙昧而命终,身坏命终而后生于恶生、恶
趣、堕处、地狱。
诸比丘!比丘若骂詈呵责同梵行者,诽谤圣者,则任何处为任何可能,无不堕
于此十难中随一之难。”

注1 参照十一集第六经。

170 八十九 拘迦利1
一 时,拘迦利比丘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拘
迦利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制于恶欲。”
“勿言如是,拘迦利!勿言如是,拘迦利!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
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拘迦利比丘二度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者我所信、所赖。然而,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制于恶欲。”
“勿言如是,拘迦利!勿言如是,拘迦利!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
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拘迦利比丘三度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者我所信、所赖。然而,舍利弗、目犍连有恶欲,制于恶欲。”
“勿言如是,拘迦利!勿言如是,拘迦利!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
心!]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二 时,拘迦利即从座而起,礼敬世尊,右绕而去。拘迦利比丘离去不久,于其全
身生像芥子粒之疮。芥子粒乃变成像豆粒,豆粒乃变成像大豆,大豆乃变成像枣核,
枣核乃变成像枣子,枣子乃变成像余甘子,余甘子乃变成像未熟之木瓜,未熟之木
171 瓜乃变成像木瓜,木瓜乃裂流脓与血。彼即如吞毒之鱼,卧于芭蕉之叶上。
三 时,辟支梵都头到拘迦利比丘之处,至已立于空中,对拘迦利比丘言:
“拘迦利!对舍利弗、目犍连应有信心!舍利弗、目犍连乃善美者。”
“友!汝是谁耶?”
“我乃辟支梵都头。”
“友!世尊非授记汝为不还耶?然而,何故来此处耶?宁见汝所犯!”
时,辟支梵都头即以偈对拘迦利比丘而说:
“人生如缕
口中生斧
愚人恶语
以此截己
称赞毁訾
毁訾称赞
依口而累积恶运
因恶运故不得乐
于骰子一切财产
失已恶运尚些少
于善逝意有嗔者
更加大之恶运也
若起恶语意而呵责圣者
则趣向
十万三十六尼刺部陀岁
与五頞部陀岁间之地狱”
172 四 时,拘迦利比丘即以其病命终。命终之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故,
生于红莲地狱。
时,娑婆主梵天即于深夜现殊妙之色相,偏照祇树林,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
已礼敬世尊,立于一面。立于一面之娑婆主梵天即白世尊言:
“大德!拘迦利比丘命终。大德!命终之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之
故,生于红莲地狱。”
娑婆主梵天如是而言,如是言已礼敬世尊,右绕而没于其处。
五 时,世尊于过其夜后,告诸比丘说:
“诸比丘!是夜,娑婆主梵天于深夜现殊妙之色相,偏照祇树林,来到我处。来
已礼敬于我,退立一面。诸比丘!立于一面之娑婆主梵天白我言:‘大德!拘迦利
比丘命终。大德!命终之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起害心故,生于红莲地狱。’
诸比丘!娑婆主梵天如是而言,如是言已礼敬我,右绕而没于其处。”
六 于如是所说,有一比丘即白世尊而言:
“大德!红莲地狱之寿量者几何耶?”
173 “比丘!红莲地狱之寿量者长几岁、几百岁、几千岁、几百千岁者不易算数。”
“大德!果尔,能以譬喻说耶?”
“比丘!当能。”
世尊即说:
“比丘!譬如有二十拘萨罗量胡麻之载量,人从此经百岁每出一粒之胡麻,比
丘!依此方便而二十拘萨罗量之胡麻尽,则此一頞部陀地狱还迅速。比丘!二十頞
部陀地狱等于一尼刺部陀地狱。比丘!二十尼刺部陪地狱等于一阿婆婆地狱。比丘!
二十阿婆婆地狱等于一阿诃诃地狱。比丘!二十阿诃诃地狱等于一阿吒吒地狱。比
丘!二十阿吒吒地狱等于一白睡莲地狱。比丘!二十白睡莲地狱等于一青睡莲地
狱。比丘!二十青睡莲地狱等于一青莲地狱。比丘![二十]青莲地狱等于一白莲
地狱。比丘!二十白莲地狱等于一红莲地狱。比丘!拘迦利比丘对舍利弗、目犍连
起害心故,生于红莲地狱。”
世尊如是所说。善逝、师如是说已,更说:
174 “人生如缕
口中生斧
愚人恶语
以此截己
称赞毁訾
毁訾称赞
依口而累积恶运
因恶运故不得乐
于骰子一切财产
失已恶运尚些少
于善逝意有嗔者
更加大之恶运也
若起恶语意而呵责圣者
则趣向
十万三十六尼刺部陀岁
与五頞部陀岁间之地狱”

注1 参照相应部经典六.一.九~一0(汉译南传大藏经第十二卷二五0页)、经集三.一0
(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六卷三大品拘迦利耶经)。
汉译相当之个处则出于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四卷拘迦利耶经注1。

九十 力1
一 时,具寿舍利弗往诣世尊所在之处,至已礼敬世尊,退坐一面。坐于一面之时,
世尊对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弗!于漏尽比丘有几何之力,成就其力而漏尽比丘称‘我漏已尽’,为漏
尽耶?”
“大德!于漏尽比丘有十力,成就其力之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云何为十?
二 大德!此处,漏尽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一切之诸行为无常’。大德!漏尽
175 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一切之诸行为无常’,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
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三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以正慧如实善观‘诸欲如火炭’。大德!漏尽比丘,
已以正慧如实善观‘诸欲如火炭’,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
漏已尽’,为漏尽。
四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将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临入于离,住于离,
欢喜离,尽一切漏所生之法。大德!漏尽比丘,已将其心,趣向于离,倾向于离,
临入于离,住于离,欢喜离,尽一切漏所生之法,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
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五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念处。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
念处,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六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正勤[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
正勤,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四神足。[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
四神足,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根。[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
根,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176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力。[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五
力,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七觉支。[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
七觉支,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复次,漏尽比丘,]已修习善修八支圣道。大德!漏尽比丘,已修习善
修八支圣道,此乃漏尽比丘之力。依此力而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尽。
大德!于漏尽比丘有如是十力,成就其力之漏尽比丘则称‘我漏已尽’,为漏
尽。”
第九 长老品[毕]
摄颂曰:
(一)婆醯迦、(二)阿难、
(三)普尼耶、(四)记别、
(五)夸、(六)悟了、(七)斗诤、
(八)[难]、(九)拘迦利、(十)力。

注1 参照八集第三经(汉译南传大藏经第二十三卷八六~八七页)、杂阿含二六.五七~五八
(大正藏二.一八八c)。
十 集 第九 长老品 七三


杂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南传相应部 南传中部 南传长部 南传增支部 南传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