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相应部】第22经 犍度篇.蕴相应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犍 度 篇
第一 蕴相应
第一 根本五十经


第一 那拘罗父品

[一] 第一 那拘罗父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婆只国设首婆罗山之恐怖林鹿园。
二 彼时有那拘罗父居士,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白世尊曰:
‘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四 ‘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五 时,那拘罗父居士,随喜、欢喜世尊之所说,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利弗之处。住已,敬礼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
六 具寿舍利弗,谓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曰:
‘居士!汝诸根和悦,而貌清清洁白。无非今日于世尊之处,得闻说法耶?’
‘大德!何其不然!大德!今世尊以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七 大德!于此我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而,我坐于一面,而白世尊:‘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衰、晚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长夜得利益、安乐。’
大德!敬白如是,而世尊言我曰:‘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大德!世尊以如是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八 ‘居士!汝无再问世尊耶?‘大德!如何身病而为心病?如何身病为心无病耶’’?
九 ‘大德!我等从远方而来至具寿舍利弗处,为欲知此所说之义。具寿舍利弗!愿为分别此所说之义。’
一〇 ‘居士!然则谛听,当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大德!’那拘罗父居士以应诺具寿舍利弗。
一一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曰.
‘居士!如何身病而为心病耶?’
一二 居士!于此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住缠于色是我,色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色变易 、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 、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三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四 观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五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六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缠住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七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病。
一八 居士!何者为身病而心无病耶?
一九 居士!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而彼色变易、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变异,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〇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不住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受是我,受是我所,而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一 不观想是我,我以想为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而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二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而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三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而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四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无病。
二五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那拘罗父居士喜悦,而喜欢于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二] 第二 天现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国,天现之释迦聚落。
二 时,有众多之西方远行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等白世尊曰:
‘大德!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
‘诸比丘!汝等曾向舍利弗[告]辞否?’
‘大德!我等未向具寿舍利弗[告]辞。’
‘诸比丘!应向舍利弗告辞。诸比丘!舍利弗是贤人,是同梵行诸比丘之饶益者。’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四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离世尊不远之耶罗伽罗丛林中坐。
五 时,彼诸比丘欢喜于世尊之所说,随喜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利弗住处往已,与具寿舍利弗互俱交换庆慰、欢善、感铭之谈话,而坐于一面。
六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等,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我等已向尊师[告]辞矣。’
七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 ,教何?说何耶?具寿等善闻、善持、善思念、善观法,具寿等之说时,有得说世尊之所说否?有无以非实毁害世尊耶?说法之随法,以同法人之论随论,有无堕于呵责处耶?’
八 ‘友!我等欲知此所说之义,从远方来具寿舍利弗处。具寿舍利弗,愿请分别此所说之义。’
九 ‘友等!然则谛听,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友!’彼比丘等应诺具寿舍利弗。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
一〇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刹帝利……乃至……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说何 教何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应如是说:‘友等![谓]我等之师,以教调伏欲贪。’
一一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也。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于何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如是问者,应如是答:‘友等![谓]师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一二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友等! 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之师,见何之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耶……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 [谓]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若于受……于想……于行不离贪……不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若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生愁、悲、苦、忧、恼。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一三 友等!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心。友等!诸贤人好观察,具寿等之师,见何之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耶?于受以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耶?友等!若作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谓]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若于受……于想……于行离贪、离欲、离爱、
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若于识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于受以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
一四 友等!若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而且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热烦。身坏命终而得善趣者,世尊即不赞叹断诸不善法。
一五 友等!虽然,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者,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故,世尊赞叹断诸不善法。
一六 友等!若诸善法具足而住,而且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身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者,世尊即不赞叹具足诸善法。
一七 友等!虽然,具足诸善法而住者,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忧恼、无热烦,身坏命终,当得善趣故,世尊赞叹具足诸善之法。’
一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彼比丘等喜悦,欢喜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三] 第三 诃梨(一)
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于阿盘提国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二 时,有诃梨居士,来具寿摩诃迦旃延处。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而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而之诃梨居士,言具寿摩诃迦旃延曰:
‘大德!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何不与人事诤论
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四~七 ‘居士!色界是识之家,色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受界是识之家,受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想界是识之家,想界中之识,名为住家。居士!行界是识之家,行界中之识,名为住家。
居士!如是为住家。
八 居士!以何为不住家耶?
九 居士!色界之诸欲、贪、喜、爱、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者,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一〇 居士!受界之……乃至……
一一 居士!想界之……乃至……
一二 居士!行界之……乃至……
一三 居士!识界之诸欲、贪喜……乃至使……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一四 居士!如是为不住家。
一五 居士!以何为住处耶?居士!色之因为住处,流出与系,名为住处。居士! 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法之因为住处,流出与系,名为住处。
一六 居士!以何为不住于住处耶?居士!色因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居士!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乃至……
居士!法之因为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
一七 居士!如是为不住住处。
一八 居士!以何为近习于聚落者?居士!此处有人,与在家人混住,以同喜、同忧,乐彼所乐,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以竭自力。居士!如是为近习聚落者。
一九 居士!何为不近习聚落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不与在家人混住,不以同喜同忧,不乐彼所乐,不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亦不竭自力。居士!如是为不近习聚落者。
二〇 居士!以何为未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居士!如是为未空诸欲者。
二一 居士!以何为已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居士!如是为已空诸欲者。
二二 居士!以何为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为思惟:‘我于来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希望者。
二三 居士!以何为无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不为思惟:‘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无希望者。
二四 居士!以何为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人,作如是论,言:‘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如何汝不知此法、律?汝为邪行,我为正行,汝应说于前者而说于后,应说于后者而说于前,我[言]相应,汝[言]不相应,汝常覆所行,汝虽立论,为脱论而游行,汝堕负处,若能者自解。’
居士!如是为与人争论者。
二五 居士!何为不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作如是论,不言:‘汝不知此法、律,……乃至……若能者自解。’居士!如是为不与争论者。
二六 居士!是故,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向不与人事争论
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四] 第四 诃梨(二)
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阿盘提国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二 时,有诃梨居士,来诣具寿摩诃迦旃延处……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诃梨居士,谓于具寿摩诃迦旃延……
四 ‘大德!世尊于帝释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以究竟终毕,究竟安隐、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五 ‘居士!尽色界之诸欲、贪、喜、爱、近、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灭此、弃此而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六 居士!受界……乃至……
七 居士!想界……乃至……
八 居士!行界……乃至……
九 居士!尽识界之诸欲、贪、喜、爱、近、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灭此、弃此、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一〇 居士!是世尊于帝释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究竟终毕,究竟安稳、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五] 第五 三昧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只树林给孤独园。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如是说曰:
‘诸比丘!应修习三昧。诸比丘!入三昧之比丘应如实了知。
三 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集与灭,受集与灭,想集与灭,行集与灭,识集与灭是。
四 诸比丘!以何为色集耶?以何为受集耶?以何为想集耶?以何为行集耶?以何为识集耶?
五 诸比丘!于此处欢喜、欢呼、耽着而住。何为欢喜、欢呼、耽着而住耶?
六 欢喜、欢呼、耽着于色而住。依欢喜、欢呼、耽着,而彼生喜。喜取于色。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彼生生,缘生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于此处,悉皆有苦蕴之集。
七~九 欢喜于受……乃至……欢喜于想……乃至……欢喜于行……乃至……
一〇 欢喜、欢呼、耽着于识而住。依欢喜、欢呼、耽着于识而住,而彼生喜、喜取于识。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集。
一一 诸比丘!此是色之集……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是识之集。
一二 诸比丘!何为色之灭耶!……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是为识之灭。
诸比丘!于此处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而住。何为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而住耶?
一三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色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色而住,彼于色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四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受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受而住,彼受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五 不欢喜于想……乃至……
一六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行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行而住,则彼于行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七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识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识而住,则彼于识喜灭,……乃至……喜灭故彼取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一八 诸比丘!此色之灭……乃至……受之灭,想之灭、行之灭、识之灭。’

[六] 第六 宴默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宴默得瑜伽。诸比丘!为宴默之比丘如实了知。
三 以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之集与灭,受之集与灭,想之集与灭,行之集与灭,识之集与灭。
四 (应如始经之广说。)’

[七] 第七 取着恐惧(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着恐惧与不取着、不恐惧。谛听,善思念,我将说。’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三 世尊说:
‘诸比丘!以何为取着、恐惧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生起 ,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五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受之变易所生之恐惧法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六 想……乃至……
七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有行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行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永尽而住。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八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识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九 诸比丘!取着、恐惧者,即如是。
一〇 诸比丘!何为不取着、不恐惧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法,以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一二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受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受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一三 想……乃至……
一四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有行之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行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一五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识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一六 诸比丘!不取着、不恐惧为如是。’

[八] 第八 取着恐惧(二)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着恐惧及不取着、不恐惧,谛听……乃至……。
三 ‘诸比丘!何为取着、恐惧耶?
四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观此色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 、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五 此受是我所……乃至……
六 此想是我所……乃至……
七 此行是我所……乃至……
八 观此识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九 诸比丘!取着恐惧为如是。
一〇 诸比丘!何为不取着、不恐惧耶?
一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一二 此受非我所……乃至……
一三 此想非我所……乃至……
一四 此行非我所……乃至……
一五 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一六 诸比丘!不取着、不恐惧者为如是。’

[九] 第九 过去未来现在(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常,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三 受是无常……乃至……
四 想是无常……乃至……
五 过去未来之行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行]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行,不悦未来之行,对现在之行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六 过去未来之识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一〇] 第十 过去未来现在(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三 受皆苦……乃至……
四 想皆苦……乃至……
五 行皆苦……乃至……
六 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一一] 第十一 过去未来现在(三)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三 受皆是无我……乃至……
四 想皆是无我……乃至……
五 行皆是无我……乃至……
六 过去、未来之识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第一 那拘罗父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谓那拘罗父 天现诃梨二
三昧与宴默 取着恐惧二
过未与现在 是故名此品


第二 无常品

[一二] 第一 无常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于此……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乃至……
四~六 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七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色、厌离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行、厌离识,厌离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即生解脱智,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一三]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四] 第三 无我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五] 第四 无常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四 受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五 相是无常……
六 行是无常……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六] 第五 无常者(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
四 受是苦……
五 想是苦……
六 行是苦……
七 识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七] 第六 无常者(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七 识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八] 第七 因 (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常耶?
四 受是无常,以受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受,如何是有常耶?
五 想是无常……乃至……
六 行是无常。以行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之行,如何是有常耶?
七 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九] 第八 因(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苦,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乐耶?
四 受是苦……乃至……
五 想是苦……
六 行是苦……
七 识是苦,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乐耶!
八 诸比丘!……乃至……知:……不受后有。’

[二〇] 第九 因(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我耶?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七 识是无我,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我耶?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二一] 第十 阿难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之止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
‘大德!曾说于灭,灭。大德!如何法之灭故而说灭耶?’
四 ‘阿难!色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五 受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六~七 想是无常……行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
八 识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九 阿难!如是之法灭故说是灭。’
第二 无常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常苦无我
无常其他三
依因亦为三
阿难问为十


第三 重担品

[二二] 第一 重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重担、担者、取担、舍担,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重担耶!
应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此名为重担。
五 诸比丘!以何为担者耶?应名为士夫(补特迦罗),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寿。
六 诸比丘!以何为取担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以此名为取担。
七 诸比丘!以何为舍担耶?
即前之渴爱,无余之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无执着是。诸比丘!以此名为舍担。’
八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师善逝更说曰:
(一) 重担是五蕴
担者名士夫
世间取担苦
舍担为安乐
(二) 已舍重担者
不再取重担
根绝渴爱者
无欲般涅盘


[二三] 第二 偏智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将说所知法与偏智,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是所知法,想是所知法,行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五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二四] 第三 偏智(证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于色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断色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四 若于受不证知……乃至……
五~六 着于想不证知……于行不证知……
七 若于识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识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八 诸比丘!若于色能证知、偏知、离、断色者,即能灭尽于苦。
九~一一 若于受能证知……想……行……
一二 若于识能证知、偏知、离、断识者,即能灭尽于苦。’

[二五] 第四 欲贪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须断色之欲贪!如是断色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四 须断受之欲贪,如是断受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五 须断想之欲贪……
六 须断行之欲贪!如是断行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七 须断识之欲贪!如是断识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二六] 第五 味(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昔做菩萨未现正等正觉时,作如是思惟:
四 ‘以何为色味?以何有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之……想之……行之……识之味,以何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五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思惟:
六 ‘缘于色而生喜乐,此为色之味。色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色之过患。调伏色之欲贪,以断欲爱,此为色之出离。
七 缘于受……
八 缘于想……
九 缘于行而生喜乐,此为行之味。行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行之过患。调伏行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行之出离。
一〇 缘于识而生喜乐,此为识之味。识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识之过患。调伏识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识之出离。
一一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人、天之众生界,未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二 诸比丘!然则,我于此五取蕴,已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一三 又于我生智、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不再受后有。’’

[二七] 第六 味(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于色,行味之寻求,证得色之味,以慧善见其色味。
四 诸比丘!我于色,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色之过患,以慧善见色之过患。
五 诸比丘!我于色,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色之出离,以慧善见色之出离。
六~八 诸比丘!我于受……
九~一一 诸比丘!我于想……
一二~一四 诸比丘!我于行……
一五 诸比丘!我于识,行味之寻求,证得识之味,以慧善见识之味。
一六 诸比丘!我于识,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识之过患,以慧善见识之过患。
一七 诸比丘!我于识,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识之出离,以慧善见识之出离。
一八~一九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称……
二〇 又,于我生知、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更不再受后有。’

[二八] 第七 味(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无色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味故,有情染于色。
四 诸比丘!若无色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色。
五 诸比丘!若无色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出离故,有情由色出离。
六~八 诸比丘!若受……
九~一三 诸比丘!若想……乃至……
一四 诸比丘!若无行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行。诸比丘!然则,有行之出离故,有情由行出离。
一五 诸比丘!若无有识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味故,有情染于识。
一六 诸比丘!若无识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识。
一七 诸比丘!若无识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出离故,有情由识出离。
一八 诸比丘!有情 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而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有情不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一九 诸比丘!然则,有情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有情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二九] 第八 欢喜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欢喜色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四 若欢喜受者……
五 若欢喜想者……
六 若欢喜行者……
七 若欢喜识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八 诸比丘!不欢喜色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 者,即已由苦解脱。
九 不欢喜受者……
一〇 不欢喜想者……
一一 不欢喜行者……
一二 不欢喜识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者,即已由苦解脱。’

[三〇] 第九 生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色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四~六 若受……想……行……
七 若识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八 诸比丘!然则,若色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九~一一 若受……想……行……
一二 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三一] 第十 痛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将说痛与痛根,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痛耶?
诸比丘!色是痛,受是痛,想是痛,行是痛,识是痛。诸比丘!此名为痛。
五 诸比丘!以何为痛根耶?
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此名为痛根。’

[三二] 第十一 坏法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将说坏法与不坏法,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坏法,何为不坏法耶?
五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六 受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七 想是坏法……
八 行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九 识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第三 重担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重担与偏智
偏知四欲贪
味三八欢喜
生以及痛根
十一说坏法


第四 非汝所应法品

[三三] 第一 非汝所应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非汝所应法,当断,汝等若断此,此则得利益安乐。
四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五 诸比丘!色为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六 受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七 想……乃至……
八 行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九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一〇 诸比丘!譬如只树林之草木枝叶,有人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汝等作思惟:‘人或我等得以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否?
‘大德无有是处。
所以者何?
大德!此非我等之我,亦非我所故。’
一一 诸比丘!如是之色,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受是……想是……行是……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三四] 第二 非汝所应法(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四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五 诸比丘!色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六~八 受是非汝等……乃至……想是……行是……
九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一〇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三五] 第三 比丘 (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第一章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
丘,白世尊曰:
三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从世尊听法,以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四 ‘比丘!若有所执者 ,依此有称,若无所执者,依此非称也。’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若执着色者,依此有称。若执着受者,依此有称。若执着想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行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识者,依此有称。
七 大德!若不执着者,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者,依此非称。大德!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八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着色,依此有称,若执着受……想……行……识,依此有称。比丘!若不执着色,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依此非称。比丘 !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九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第二章
一〇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是于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为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自具足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一一 彼比丘则成为罗汉。

[三六] 第四 比丘(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三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由闻依于世尊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四 ‘比丘!若有执处,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无所执,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此非有称。’
‘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
七 大德!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依此则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则无所有,依此而非有称。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八 ‘比丘!善哉、善哉!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 !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比丘!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九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一〇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乃至……
一一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

[三七] 第五 阿难 (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向汝如是问:‘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四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五 ‘友!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六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八] 第六 阿难(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园……乃至……时,具寿阿难……乃至……
三 坐于一面时,世尊谓于具寿阿难曰:
‘阿难若有如是问汝:‘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四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者,我应如是答:
五 ‘友!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坏之受,知生、知灭、知住之异……想……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六 友!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未来、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七 友!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八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九 阿难!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未生、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一〇 阿难!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一一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九] 第七 随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向法随法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多厌患而住,于想多厌患而住,于行多厌患而住,于识多厌患而住。
四 彼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者,则偏知于色,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四〇] 第八 随法(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一] 第九 随法(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于法随法……乃至……于色观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二] 第十 随法(四)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于想……于行……于识观无我而住。
四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乃至……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四 汝所应品 [终]
摄颂曰:
非汝所应二
比丘亦有二
阿难同是二
说随法为四


第五 自洲品

[四三] 第一 自洲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
四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应如理观察: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五 诸比丘!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六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七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因有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苦、忧、恼。
八 观想是我……
九 观行是我……
一〇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一一 诸比丘!于色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色以及现在一切色,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一二 诸比丘!于受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受以及现在一切受,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作观,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一三 诸比丘!于想……乃至……
一四 诸比丘!于行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行以及现在一切行,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一五 诸比丘!于识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识以及现在一切识,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盘者。’

[四四] 第二 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顺有身集起之[道]与顺有身灭尽之道,且谛听!
四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六~八 观受……想……行
九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一〇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集起之道,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集之观。
一一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耶?
一二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一三~一五 不观受……想……行……
一六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一七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灭尽之道,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灭之观。’

[四五] 第三 无常 (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以如是正慧如实观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八 诸比丘!若于色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于受界……想界……行界……于识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者,令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四六] 第四 无常 (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若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七 识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
八 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者,则不随前边之见,不随前边之见者,则不随后边之见,不随后边之见者,则不执拗妄取,不执拗妄取者,于色……受……想……行……识则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不受后有。’

[四七] 第五 观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随一。
四 以何为五耶?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观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我。
五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六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 ,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我,思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思惟非想非非想。
七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四八] 第六 蕴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五蕴及五取蕴,且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五取蕴耶?
五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色蕴。
六~七 所有受之……所有想之……乃至……
八 所有行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乃至……名为行蕴。
九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识蕴。
一〇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蕴。
一一 诸比丘!何为五取蕴耶?
一二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色取蕴。
一三~一五 所有受之……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受取蕴。所有想之……乃至……所有行之……乃至……有漏、所取者,名为想取蕴。
一六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识取蕴。
一七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取蕴。’

[四九] 第七 输屡那(一)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三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四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五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受,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六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
七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行,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八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九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一〇~一二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行……
一三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一四 输屡那!汝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受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六~一七 想……行……
一八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观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九 ‘输屡那!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〇~二二 所有受之……想之……行之……
二三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胜、劣、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四 输屡那!如是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故解脱,令解脱故谓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五〇] 第八 输屡那(二)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四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不知受,不知受集 ,不知受灭,不知顺受灭之道。不知想……乃至……不知行,不知行集,不知行灭,不知顺行灭之道。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不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不相应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非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五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之道。知受……想……行……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相应于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五一] 第九 喜尽 (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色为无常者,则得 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四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受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五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想为无常者……乃至……
六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行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七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识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五二] 第十 喜尽 (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色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四 诸比丘!对受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受如理作意,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受。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五 诸比丘!对想……
六 诸比丘!对行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行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七 诸比丘!对识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识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识。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第五 自洲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自洲以及道
无常等皆二
观见蕴输那
喜尽皆有二
根本五十经终
根本五十经品之摄颂曰:
名那拘罗父
无常及重担
非汝所应法
自洲五十经
是名为第一
第二 中五十经


第一 封滞品

[五三] 第一 封滞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封滞者不解脱,不封滞者,则解脱。
四 诸比丘!于色封滞而住于识者,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喜而住,令生长增广。……乃至……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喜而住,令生长增广。
五 诸比丘!如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六~一〇 诸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诸比丘!比丘若于受界,……于想界……于行界……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一一 识无依止、无增长、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知足,知足故无恐怖,无恐怖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五四] 第二 种子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种之种子。以何为五耶?[谓:]根之种子,茎之种子,枝之种子,节之种子,种子之种子是。
四 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不坏、不腐、不害于风热,有坚核 ,虽善贮藏,若无地、无水者,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得生长增广耶?’
‘大德!不也。’
五 ‘诸比丘 !此五种之种子,坏、腐、害于风热,核不坚 ,不善贮藏,若有地、有水者,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得生长增广耶?’
‘大德!不也。’
六 ‘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不坏……乃至……善贮藏,若有地、有水者,诸比丘!此五种之种子,得生长增广耶?’
‘大德!是也。’
七 ‘诸比丘!地界者,譬如可见四识住 。诸比丘!水界者,譬如可见喜贪。诸比丘!五种之种子者,譬如可见识与食 。
八 诸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依喜而住,生长、增广。
九 诸比丘!于受封滞而住识者,乃……近依喜而住,生长、增广。
一〇 诸比丘!于想封滞……乃至……
一一 诸比丘!于行封滞而住识者,以行为所缘,而止住于行,近倚喜而住,生长、增广。
一二 诸比丘!如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一三 诸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一四~一六 诸比丘!比丘若于受界……想界……行界……
一七 若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一八 于识无依止、无增益,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不恐怖,不恐怖而自般涅盘,知:生已尽……乃至……不受后有。’

[五五] 第三 优陀那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于此,世尊为唱优陀那曰:
非我非我所
应无我我所
若如是胜解
则断下分结
三 如是说时,有一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以何为非我、非我所,应无我、无我所。比丘若如是胜解者,为得断[五]下分结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见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受……想……行……识是我,识以我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五 彼不如实知色是无常为色无常,不如实知受是无常为受无常,不如实知想是无常……乃至……行是无常为行无常,不如实知识是无常为识无常。
六 不如实知色是苦是为色是苦,不如实知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是为识苦。
七 不如实知色是无我为色无我,不如实知受是无我为受无我。不如实知想…行是无我为行无我,不如实知识是无我为识无我。
八 不如实知色是有为为色有为,不如实知受是有为……想是有为……行是有为……识是有为是识有为。
九 不如实知色是应坏,不如实知受是应坏……想是应坏……行是应坏……识是应坏。
一〇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乃至不观受……想……行……识是我。
一一 彼如实知色是无常是为色无常,如实知受是无常……想是……行是……行是无常……识是无常是为识无常。
一二 色是苦……乃至……识是苦……
一三 色无我……乃至……识无我……
一四 色有为……乃至……识有为……
一五 如实知色应坏,如实知受……想……行……识应坏。
一六 于彼色坏、受坏、行坏、识坏故、如是比丘,非我、非我所,应无我、无我所,比丘若如是胜解者,则断[五]下分结。’
一七 [时,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比丘如是胜解者,则断[五]下分结。大德!又如何知?如何见?以得无间诸漏尽耶?’
一八 ‘比丘!此处有无闻凡夫,于无畏之处,生起恐畏。比丘!无闻凡夫于非我、非我所,应无我、应无我所者,生恐畏。
一九 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于无畏之处,不生怖畏。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于非我、非我所,应无我、应无我所者,不生怖畏。
二〇 比丘!于色封滞而住识者,则以色为所缘,止住于色,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增广。
二一~二二 比丘!于受封滞……于想封滞……
二三 于行封滞而住于识者,则以行为所缘,止住于行,近倚于喜而住,生长、广大。
二四 比丘!如彼说‘我离于色、离于受、离于想 、离于行,而施设于识之来往、死生、长益、广大’者,无有是处。
二五 比丘!比丘若于色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之所缘、依止。
二六 比丘!比丘若于受界……
二七 比丘!比丘若于想界……
二八 比丘!比丘若于行界……
二九 比丘!比丘若于识界断贪者,以断贪故有分断,无有识所缘、依止。
三〇 于识无依止,无增长,无现行而解脱。以解脱故住,以住故而知足,知足故无恐怖,无恐怖则自般涅盘。知:生己尽……乃至……不受后有。
三一 比丘!如是知,如是见者,则得无间诸漏尽。’

[五六] 第四 取转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我未如实证知此五取蕴之四转之间,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不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
五 诸比丘!然则我已如实证知五取蕴之四转故。诸比丘!我于天、魔……乃至……人、天之众生界,称无上正等觉为现等觉。
六 以何为四转耶?我证知色、证知色集、证知色灭、证知顺色灭之道,证知受……想……行……识,证知识集 、证知识灭、证知顺识灭之道。
七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为色。依食之集而有色之集,依食之灭而有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者是。
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集,证知如是色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则为善向 。善向者,则为入此法与律。
九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乃至……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于色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若得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〇 诸比丘!以何为受耶?诸比丘!是六受身。[谓:]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触所生受、意触所生受是。诸比丘!此名为受,由触之集而有受之集,由触之灭而受之灭。此顺受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集,证知如是受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一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而证知如是受……乃至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一三~一五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此名之为想。依触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触之灭而想之灭。此顺想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六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声思、香思、味思、所触思、法思是,此名之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一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对行之厌患、离欲、灭尽,由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得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一九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此顺识灭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〇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二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不依取而解脱者,为善解脱。得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五七] 第五 七处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四 诸比丘!何为比丘于七处善巧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知色,知色之集,知色之灭,知顺色灭之道,知色之味,知色之过患,知色之出离。
六~八 知受……想……行……
九 知识,知识之集,知识之灭,知顺识灭之道,知识之味,知识之过患,知识之出离。
一〇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之为色。由食之集而有色之集,由食之灭而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一 缘色而生乐与喜,为色之味。有色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是为色之出离。
一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为入此法 与律。
一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而对色之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四 诸比丘!以何为受耶?诸比丘!六受身是。[谓:]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此名为受。依触之集,而有受之集。依触之灭,而有受之灭。此受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一六 缘受而生乐与喜,为受之味。有受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受之过患。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为受之出离。
一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受之集,证知如是受之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证知如是受之味,证知如受之过患,证知如是受之出离,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
一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一九~二一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诸比丘!此名为想……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二二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乃至……法思是。诸比丘!此名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三 缘于行所生乐与喜,为行之味。有行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行之过患。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行之出离。
二四~二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之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乃至……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二六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法。此顺识灭之道,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七 缘识而生乐与喜,为识之味。有识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二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证知如是识之味,证知如是识之过患,证知如是识之出离,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
二九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证知如是识之味,证知如识之过患,证知如是识之出离,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三〇 诸比丘!如是比丘为于七处是善巧。
三一 诸比丘!以何为比丘有三种之观察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观察界,观察处,观察缘起。诸比丘!如是为比丘有三种之观察。
三二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之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五八] 第六 等觉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不取于色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则名为正等觉者。诸比丘!慧解脱之比丘,亦不取于色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名为慧解脱者。
四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不取于受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则名为正等觉者。诸比丘!慧解脱之比丘,亦受之厌患……乃至……名为慧解脱者。
五~七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乃想……行……不取于识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名为正等觉者。诸比丘!慧解脱之比丘,亦不取于识由厌患、离欲、灭尽,而解脱,名为慧解脱者。
八 诸比丘!于此,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与慧解脱之比丘,有何之差别,有何之特相,有何之殊异耶?’
九 ‘大德!我等于法,乃以世尊为根,以世尊为眼,以世尊为依。大德世尊!愿显示此所说之义,诸比丘当从世尊闻而受持。’
‘诸比丘!然则!谛听!善思念!我当说。’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一〇 世尊乃如是说曰:
‘诸比丘!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乃令起未起之道,令生未生之道,说未说之道,知道,觉道,悟道。诸比丘!如今诸弟子,随于道,随从而成就。
一一 诸比丘!此乃如来、应供,正等觉者与慧解脱比丘之差别,特相,殊异是。’

[五九] 第七 五群比丘
一 波罗捺国,鹿野苑之因缘。
二~三 于此,世尊告而比丘曰……乃至……如是说曰: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诸比丘!若此色有我者,此色则无致病,于色则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四 诸比丘!然而,色无我故,色乃致病,于色不得谓:‘我用此色,不用彼色。’
五 受是无我。诸比丘!若此受是有我者,此受则无致病,于此受乃得谓:‘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六 诸比丘!然而,受是无我故,受乃致病,于受不得谓:‘我用此受,不用彼受。’
七 想是无我……
八 行是无我。诸比丘!若此行是有我者,则此行无致病,于此行则得谓:‘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九 诸比丘!然而,行是无我故,行乃致病,则于行不得谓:‘我用此行,不用彼行。’
一〇 识是无我。诸比丘!若此识是有我者,则此识无致病,于此识则得谓:‘我用此识,不用彼识。’
一一 诸比丘!然而,识是无我故,识乃致病,则于识不得谓:‘我用此识,不用彼识。’
一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以观见无常、苦而变易之法,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三~一五 受……想……行……
一六 ‘识是常住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观见无常、苦而变易之法者,得为‘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七 ‘诸比丘!是故,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一八 所有受之……
一九 想之……
二〇 行之……
二一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二二 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作如是观者,则厌患色,厌患受……想……行……识,厌患者则离贪,离贪者则解脱,解脱者则生已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二三 世尊如是说已,五群比丘信受欢喜世尊之所说。又说此教时,五比丘无取着,而从诸漏令心解脱。

[六〇] 第八 摩诃利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
二 时,离车人摩诃利来诣世尊之住处……乃至……坐于一面之离车人摩诃利白世尊曰:
三 ‘大德!富兰那迦叶如是说:‘无因无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无因、无缘而致众生杂染。无因、无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无因、无缘而致众生清净。’世尊!于此当如何说耶?’
四 ‘摩诃利!有因、有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因、有缘而致众生杂染。摩诃利!有因、有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有因、有缘而致众生清净。’
五 ‘大德!有何因、何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何因、何缘,而致众生杂染耶?’
六 ‘摩诃利!若于此色,一向于苦,随于苦,以随苦不随乐者,众生不染着此色。摩诃利!然而,色乐,而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为色所染着、染着故、为结缚故,而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为众生杂染。
七 摩诃利!若于此受而一向于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者,众生则不为此受所染着。摩诃利!然而,乐于受,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染着于受,染着故而被缚结,被缚故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杂染。
八 摩诃利!若于此想……
九 摩诃利!若于此行而一向于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者,众生则不为此行所染着。摩诃利!然而,乐于行,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染着于行。染着故被缚结,被缚结故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杂染。
一〇 摩诃利!若于此识而一向于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者,众生则不染着于识。摩诃利!然而,乐于识,随于乐,伴乐不伴苦故,众生染着于识。染着故被缚结,被缚结故致杂染。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杂染。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杂染。
一一 ‘大德!有何因、何缘而有众生之清净耶?有何因、何缘而众生致清净耶?’
一二 ‘摩诃利!若于此色而一向于乐,随于乐,伴于乐不伴于苦者,众生则不厌患此色。摩诃利!然而,色是苦,随于苦,伴于苦而不伴于乐故,众生厌患于色,厌患故离贪,离贪故为清净。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有此因、此缘而致众生清净。
一三 摩诃利!若于此受……
一四 想……[行]
一五 于识而一向于乐,随于乐,伴于乐不伴于苦者,众生则不厌患此识。摩诃利!然而,识是苦,随于苦,以伴于苦不伴于乐故,众生厌患于识,厌患于识故则离贪,离贪故致清净。
一六 摩诃利!有此因、此缘而有众生之清净。有此因、此缘致众生清净。’

[六一] 第九 炽然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乃炽然,受乃炽然,想乃炽然,行乃炽然,识乃炽然。
四 诸比丘!圣弟子,如是观者,则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厌患故离贪,离贪故解脱。解脱已,而生解脱智。
五 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六二] 第十 言路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三种之言路、增语路、施设路,未令杂乱,未曾令杂乱,现前不令杂乱,当不令杂乱,不为有智之沙门,婆罗门所诃讥。以何为三耶?
四 诸比丘!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色,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五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受,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六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想……
七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行,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八 于过去、已灭、已变坏之识,谓有‘曾有’名数,谓有‘曾有’名目,谓有‘曾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九 诸比丘!于未生、未现之色,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〇 于未生、未现之受,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一 于未生、未现之想……乃至……
一二 于未生、未现之行,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三 于未生、未现之识,谓有‘当有’名数,谓有‘当有’名目,谓有‘当有’施设。谓无‘现有’名数,谓无‘曾有’名数。
一四 诸比丘!于已生,现生之色,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五 于已生、已现之受,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六 于已生、已现之想……
一七 于已生,已现之行,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八 于已生,已现之识,谓有‘现有’名数,谓有‘现有’名目,谓有‘现有’施设。谓无‘曾有’名数,谓无‘当有’名数。
一九 诸比丘!此三种之言路、增语路、施设路,未令杂乱,未曾令杂乱,现前不令杂乱,当不令杂乱,不令有智之沙门、婆罗门诃讥。
二〇 诸比丘!彼郁迦罗之住人,瓦沙与盘若是无因论者,无所作论者,无有论者,于此三种之言路、增语路,施设路,予以诃责、诃毁者。所以者何?乃畏嘲笑、轻侮、非难故他。’

中五十经中 第一封滞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封滞及种子
优陀那取转
七处等觉者
五群之比丘
以及摩诃利
炽然与言路


第二 阿罗汉品

[六三] 第一 取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愿从世尊听闻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而住。’
四 ‘比丘!执取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
‘世尊![我]承知矣,善逝![我]承知矣。’
五 ‘比丘!汝于我略说之义如何作广解耶?’
六 ‘大德!执取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即由波旬解脱。执取受时,即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执取想……行……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六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执取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执取受……想……行……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执取时,则由波旬解脱。
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义之义。’
七 时,彼比丘欢喜、随善世尊之所说。即从座而起,敬礼、右绕 世尊而去。
八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专精不久而住,善男子之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于现法无上梵行究竟具足自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九 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四] 第二 思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思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思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思受……想……行……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思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思受……想……行……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思时,则由波旬解脱。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五] 第三 欢喜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欢喜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欢喜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欢喜受……想……行……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欢喜色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欢喜受……想……行……识时,则为魔所缚,不欢喜时则由波旬解脱。
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六] 第四 无常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乃至……热诚、专精而住。’
四 ‘比丘!于无常者,汝则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色是无常。我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无常,我于此应断欲。大德!就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无常。汝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无常,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七] 第五 苦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于苦者,汝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色是苦。我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苦,我于此应断欲。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苦。汝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苦,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八] 第六 无我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汝于无我者,则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色是无我。我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无我。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能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无我。汝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无我,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六九] 第七 非自所应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汝于非自所应者,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色乃非自所应。我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乃非自所应,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乃非自所应,汝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乃非自所应,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时……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七〇] 第八 止住所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愿从世尊听闻法……乃至……专精而住。’
四 ‘比丘!汝止住于所染者,应断欲。’
‘世尊!承知矣,善逝!承知矣。’
五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六 ‘大德!色是止住于所染,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止住于所染,我于此应断欲。
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七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色是止住于所染,汝于此应断欲,受……想……行……识是止住于所染,汝于此应断欲。
比丘!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八~九 时……乃至……彼比丘得成阿罗汉。

[七一] 第九 罗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罗陀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罗陀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四 ‘罗陀!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五 所有之受……
六 想……
七 行……
八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如是以正慧,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九 罗陀!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一〇 ……乃至……时具寿罗陀得成阿罗汉。

[七二] 第十 修罗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三 时,具寿修罗陀[……乃至……]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离心、我慢、我所慢、慢,超越种种相,而得善解脱耶?’
四 ‘修罗陀!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体,则无执取而解脱。
五~七 所有之受……想……行……
八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则无执取而解脱。
九 修罗陀!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离心、我慢、我所慢、慢、超越种种相,而得善解脱。’
一〇 ……乃至……时具寿修罗陀得成阿罗汉。
第二 阿罗汉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取思及欢喜
无常苦无我
以非自所应
及止住所染
罗陀修罗陀
此等共为十

第三 所食品

[七三] 第一 味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四~六 受……想……行……
七 不能如实知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八~一二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受……想……行……识之味与过患及出离。’

[七四] 第二 集(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无闻之凡夫,不能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四~六 受……想……行……
七 不能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一一 受……想……行……
一二 能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七五] 第三 集(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能如实知色集、灭、味、过患、出离。
四~六 受……想……行……
七 能如实知识集、灭、味、过患、出离。’

[七六] 第四 阿罗汉(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此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九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知:生己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〇 诸比丘!乃至于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一一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师更说曰:
一二 (一) 安乐阿罗汉
渴爱已无迹
应断此我慢
以裂愚昧网
(二) 获得不动性
远离心污浊
世名无染者
等梵亦无漏
(三) 偏知五之蕴
七正法为境
善士应赞叹
此佛之爱子
(四) 具足七之宝
当以学三学
逍遥为大雄
已无恐怖畏
(五) 十分已具足
定入为龙象
此世最胜者
渴爱已无迹
(六) 已生无学智
此为最后身
若得梵行果
则无他所缘
(七) 无摇种种想
轮回转解脱
获得调御位
为此世胜者
(八) 上下亦左右
绝无有欢喜
师子吼宣说
世间无上佛

[七七] 第五 阿罗汉(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色是无常,无常则是苦,苦则无我,无我,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四~七 应观受……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九 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谓生解脱智。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一〇 诸比丘!乃至有情居,乃至有顶,以如是人为第一,以如是人为世间最胜,谓是阿罗汉。’

[七八] 第六 师子(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兽王师子,暮时出居处,出居处而奋迅,奋迅而普观四方,乃作三次之师子吼,三次师子吼后,而出求食。
四 诸比丘!凡畜生闻兽王师子吼声,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惧。栖穴者入穴,栖水者入水,栖林者入林,鸟则就于虚空。
五 诸比丘!国王有象,以绳坚固缚于村邑王都,彼等亦一破截彼缚,怖畏而失大小便,以所有之力便而逃走。
六 诸比丘!兽王师子,于畜生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七 诸比丘!如是如来、应供、正等觉者、明行具足者、世间解、无上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出生于世时,说法谓如是色,如是色之集,如是色之灭,如是……受……想……行……识,如是识之集,如是识之灭。
八 诸比丘!彼诸长寿天虽是多乐久住于高殿中,闻如来之说法,则堕大怖畏、战栗、恐怖:‘我等无常而谓常住,我等不坚固而谓坚固,我等不恒常而谓恒常,我等无常、不坚固、不常恒而谓有身所摄。’
九 诸比丘!如来于世间有如是大力,有如是大势力,有如是大威力。’
一〇 世尊如是说,善逝如是说已,更说曰:
(一) 佛于现证知
于人天世间
常转法之轮
比如无师教
(二) 如是有身灭
如是有身生
八支之圣道
乃灭苦之道
(三) 形体胜有誉
长寿之诸天
闻名则战栗
似兽见师子
(四) 如应已解脱
闻罗汉教言
此乃无常身
我等超有身

[七九] 第七 师子(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忆念种种之宿住。忆念者,则忆念此一切五蕴,或随其一。
四 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色者,则忆念色。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受者,则忆念受。诸比丘!我于过去世谓有如是想……行……识者,则忆念识。
五 诸比丘!说名为色者何耶?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也。何以为所恼坏耶? 以寒受恼坏,以热受恼坏,以饥受恼坏,以渴受恼坏,以虻、蚊、风、热、蝎、蛇所触而为所恼坏。诸比丘!为所恼坏故名为色。
六 诸比丘!说名为受者何耶?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领受者何耶?领受于乐,领受于苦,领受不苦不乐是。诸比丘!领受故名为受。
七 诸比丘!说名为想者何耶?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了解者何耶?了解青,了解黄,了解赤,了解白是。诸比丘!了解故名为想。
八 诸比丘!说名为行者何耶?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为行。现行于有为者何耶?以色为色性故,现行于有为,以受为受性故,现行于有为,以想为想性故,现行于有为,以行为行性故,现行于有为,以识为识性故,现行于有为。诸比丘!现行于有为故名行。
九 诸比丘!说名为识者何耶?诸比丘!了知故名为识。了知者何耶?了知醋、了知苦、了知辛、了知甘 、了知苛,了知不苛,了知碱,了知不碱。诸比丘!了知故名为识。
一〇 诸比丘!于此有闻之圣弟子,乃如是思择。
一一 如‘我今为色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色所食,如今现在为色所食。我若乐着于未来之色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色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色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色,不乐着未来之色,则于现在之色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二 如‘我今为受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受所食,乃如今现在为受所食。我若乐着于未来之受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受所食,乃如今现在为受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受,不乐着未来之受,则于现在之受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三 如‘我今为所想所食……
一四 如‘我今为行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行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我若乐着未来之行者,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我若乐着于未来之行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行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行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行,不乐着未来之行,则于现在之行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五 如‘我今为识所食,我于过去世,亦为识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识所食。我若乐着未来之识者,则我于未来世,亦应为识所食,乃如今现在为识所食。’彼如是思择,则不顾过去之识,不乐着未来之识,则于现在之识向厌患、离贪、灭尽。
一六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七~一九 受……想……行……
二〇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有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一 ‘诸比丘!应如是以正慧如实作观。是故诸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色,乃非我所,非我,非我体。
二二 受……
二三 想……
二四 行……
二五 应如是以正慧如实作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之一切识,乃非我所,非我,非我体。
二六 诸比丘!圣弟子以此名为减而不增,舍而不取,退而不近,离薰而不偏薰。
二七 何以减而不增耶?以减色而不增,以减受……想……行……识而不增。
二八 何以舍而不取耶?以舍色而不取,以舍受……想……行……识而不取。
二九 何以退而不近耶?以退去色而不近,退去受……想……行……识而不近。
三〇 何以离薰而不偏薰耶?以离薰色而不偏薰,离薰受……想……行……识而不偏薰。
三一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作如是观,以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厌患而离贪,离贪而解脱,解脱而生解脱智,则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三二 诸比丘!比丘以此为不增不减,已减而住,不舍不取,已舍而住,不退不近,已退而住,不离薰、不偏薰。
二三 已离薰而住,何以不增不减耶?已减而住,以色不增不减。已减而住,受……想……行……识不增不减。
三四 已减而住,何以不舍不取耶?已舍而住,以色不舍不取,已舍而住,以受……想……行……识不舍不取。
三五 已舍而住,何以不退、不近耶?已退而住,由色不退不近,已退而住,由受……想……行……识不退不近。
三六 已退而住,何以不离薰、不偏薰耶?已离薰而住,以色不离薰、不偏薰,已离薰而住,以受……想……行……识不离薰、不偏薰。
三七 已离薰而住。诸比丘!如是心解脱之比丘,是帝释天、梵天、生主之诸天所遥望而归依。’
三八 归命人良马
归命最胜人
汝所依静虑
我等所难知

[八〇] 第八 乞食
一 尔时,世尊住释迦国之迦维罗卫城尼拘律园。
二 时,世尊为少诤事故斥比丘众后,清晨着下衣、持钵、衣,入迦维罗卫城乞食。
三 行于迦维罗卫城乞食。食已,从乞食还到大林,行昼日坐。入大林坐于毗罗婆若树下,以行昼日坐。
四 时,世尊静居宴默,心生如是思念:
五 ‘我虽退却比丘众,但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不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成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六 如是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我,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七 如是此处……乃至……彼等不见我,或生别异,或生变易,我宜如前往摄取比丘众,如是今应摄取此比丘众。’
八 时有索诃主梵天,知世尊心之所思念,譬喻力士之屈伸腕,伸屈腕,速没于梵天界,现于世尊之前。
九 时,索诃主梵天,偏袒上衣之一肩,合掌奉世尊,白世尊曰:
‘世尊!如是,善逝!如是。大德!世尊难避却比丘众。
一〇 此处有新参之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幼犊不见母,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一一 如是此处有新参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犹如种子不得水,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一二 如是此处有新参诸比丘,出家未久,初入此法与律,彼等不得见世尊,或生别异,或生变易。
一三 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喜,大德世尊!令比丘众欢呼!大德世尊!应如先前之摄取比丘众,如今当摄取比丘众。’
一四 世尊默然而许。
一五 时,索诃主梵天知世尊之允许,敬礼世尊,若绕即没于其处。
一六 时,世尊暮时,由宴默而起,到尼拘律园。到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世尊如是示现神通变化。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以怀惭愧之色,令来我处。
一七 彼诸比丘,独自或各二人怀惭愧之色,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八 坐于一面时,世尊则谓彼诸比丘曰:
‘诸比丘 !于此处乞食者,乃诸活命中之下端。于世间如是禁咒 ,谓汝乞食者,手持钵游方。诸比丘!然而知如是义趣,诸善男子之到此,乃缘于有义趣。非为王所强迫,非为贼所强迫,非为负债之故,非为苦于活命 ,我等沉没于生、老、死、愁、悲、苦、忧、恼,沈于苦,为苦所围,不知尽此纯一之苦蕴。
一九 诸比丘!如是而出家之彼善男子,以起贪欲,于诸欲生极染着,心有嗔恚,意有害想,失念而不正知,不入于定,心散乱,乃凡俗诸根是。诸比丘 !犹如焚尸火槽,燃烧两端,而中间涂粪,于村亦不用材,于林间亦不用之材。诸比丘!我乃说如是此人,既弃在家人之受用,亦不圆满于沙门之义。
二〇 诸比丘!有三不善觉,[谓]:贪觉、恚觉、害觉是。诸比丘!或修习无相三昧时,此三不善觉之无余灭尽,于四念处,心安住而住。
二一 诸比丘!然则修习无相三昧亦善。诸比丘!多作修习无相三昧者,果多,功德多。
二二 诸比丘!有二种见。[谓]:有见、非有见是。诸比丘!此中有闻之圣弟子,如是思择之,谓于世间有少法,我取之而为无罪过者否?
二三 彼如是知,谓于世间乃少法,而我取之而非为无罪过,我若取色者,则有所取,若取受……想……行……识者则有所取,然则缘取而生有,缘有而生生,缘生而生老、死、愁、悲、苦、忧、恼。,如是而有此纯一之苦蕴集。
二四 诸比丘!汝等于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是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可得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五~二八 受……想……行……识是常耶?………至……
二九~三〇 ‘诸比丘!于此如是观故……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八一] 第九 波陀聚落
一 尔时,世尊住拘睒弥国瞿师多罗园。
二 时,世尊清晨着下衣、持钵、衣,入拘睒弥乞食,行于拘睒弥乞食,食已,从乞食还,自收藏卧、坐具,持钵、衣,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去游方。
三 时,有一比丘,于世尊出去未久,来至具寿阿难处,来而言于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世尊自收藏卧、坐具,持钵、衣,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去游方矣。’
四 ‘友!世尊自收藏卧、坐具,持钵、衣,未告侍者,不顾比丘众,独往游方时,世尊欲独住,任何人皆不得随从。’
五 时,世尊顺次游方到波陀聚落。于此,世尊住于波陀聚落跋陀萨罗树下。
六 时,有众多比丘,来至具寿阿难之处,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言后,坐于一面。
七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言具寿阿难曰:
‘友阿难!已久不亲闻世尊之说法。友阿难!我等欲亲闻世尊之说法。’
八 时,具寿阿难,与彼诸比丘众俱,来诣波陀聚落跋陀萨罗树,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九 坐于一面时,世尊为彼诸比丘说法,教示、劝导,赞叹勉励,令之欢喜。
一〇 尔时,有一比丘!心生如是思念:
‘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耶?’
一一 时,世尊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我思择而说法,思择而说四念处,思择而说四正勤 ,思择而说四如意足,思择而说五根,思择而说五力,思择而说七觉分,思择而说八圣道分。
诸比丘!如是乃我思择之说法。
一二 诸比丘!如是我思择说法,时,此处有一比丘,心生是念:‘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
一三 诸比丘!如何知,如何观者,得无间尽诸漏耶?
一四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乃至……不随善知识之法,以见色为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若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之凡夫,生渴爱,依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无间尽诸起所生,彼渴爱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一七 虽不见色是我,却见我有色。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若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于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而尽诸漏。
一八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我有色,却见我中有色。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因、以何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之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一九 不见色是我,不见我有色,亦不见我中有色,却见色中有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于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乃至……尽诸漏。
二〇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我有色,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二一 但见受是我,见我有受,见我中有受,见受中有我。
二二~二三 见想……行是我,见我有行,见我中有行,见行中有我。
二四 见识是我,见我有识,见我中有色,见识中有我。诸比丘!彼以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乃至……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受……触……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二五 不见色是我,不见受是我,亦不见想……行……识是我,以起如是见,[谓]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有常、恒、永住而不变易之法。诸比丘!彼以常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乃至……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二六 虽不见色是我,亦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以起如是见,而虽不以为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常、恒、永住不变易之法,但起如是见,[谓:]应非有我,非有我所,应非我、非我所。
二七 诸比丘!彼以断见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乃至……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二八 不见色是我,不见受……想……行……识是我,以起如是之见,但不以为此是我,此是世间,死后有我、常、恒、永住不变易之法,起如是之见,不以为非有我,非有我所、非我、非我所,唯疑惑、犹豫而不追究于正法。
二九 诸比丘!彼疑惑、犹豫,而不追究于正法为行。此行以何为因、以何为集、从何而生、从何而现耶?诸比丘!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触者,无闻凡夫生渴爱,由此而生行。诸比丘!如是,彼行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渴爱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受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触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彼无明亦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
三〇 诸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无间尽诸漏。’

[八二] 第十 满月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与大比丘众俱。
二 时,世尊于十五日布萨满月之夜,为比丘众所围绕而坐于露地。
三 时,有一比丘,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若许答我问者,我愿聊问世尊。’
‘比丘!然则坐于己座,而如所欲问。’
四 ‘唯唯,大德!’彼比丘应答世尊。则坐于己座,而白世尊曰:
‘大德!有五取蕴,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此事然耶?’
‘比丘!有五取蕴,谓色取蕴……
五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再问世尊曰:
‘大德!此五取蕴以何为根耶?’
‘比丘!此五取蕴乃以欲为根。’
六 ……乃至……
‘大德!彼五取蕴即是取耶?以离五取蕴有取耶?’
‘比丘!彼五取蕴亦非耶取,亦非离五取蕴有取。于彼有贪欲者,此,乃取。’
七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再问世尊言:
‘大德!于五取蕴,应有欲贪之差别耶?’
‘比丘!世尊当说,比丘!于此有一人如是思惟,谓: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色,我于未来世得如是受,我于未来世得如是想,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行,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识。比丘!于如是五取蕴,当有欲贪之差别。’
八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如何蕴名为蕴耶?’
‘比丘 !以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名为色蕴。以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名为识蕴。比丘!以此等之蕴名为蕴。’
九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依何因、何缘名为色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受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想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行取蕴耶?依何因、何缘为识取蕴耶?’
‘比丘!以四大为因、以四大为缘,而为色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受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想取蕴。以触为因、以触为缘,而为行取蕴。以名色为因、以名色为缘,而为识取蕴。’
一〇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之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我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见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起有身见。’
一一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而不起有身见耶?’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之法,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法,不以色是我,我乃以色而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以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比丘!如是而不起有身见。’
一二 ‘善哉,大德!’彼比丘……乃至……更问世尊曰:
‘大德!以何为色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想……行……识之味?以何为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比丘!缘色所生喜乐为色之味。色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色之出离。缘受……想……行……识所生喜乐,为识之味。识之无常、苦变易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一三 ‘善哉,大德!’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而更问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耶?’
‘比丘!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色,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受……想……行……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之一切识,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比丘!如是知、如是观者,则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不起我慢、我所慢之随眠。’
一四 其时有一比丘,心生思念:
‘如是色乃无我,受……想……行……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
一五 时,世尊心知彼比丘心之所思念,以告诸比丘曰:
‘诸比丘!此处有一愚人,以无智、无明渴爱所碍之心,思惟能越师教而言,[谓:]‘如是色乃无我,受……想……行……识乃无我,[然]无我所作之业,何者之我应受?’诸比丘!处处于彼诸法,受我质问之调练!
一六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七~一九 受……想……行……
二〇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无常、苦、变易之法者,以见于此,得以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二一 是故于此处……乃至……如是观,知更不受后有。
二二 蕴二即未来
名因有身二
乃至味有识
以应比丘问
以此说为十
所食品第三 (终)
此品之摄颂曰:
味及集之二
阿罗汉亦二
师子及所食
乞食与波陀
满月等为十


第四 长老品

[八三] 第一 阿难
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阿难,住舍卫城只树林给孤独园。
二 于此,具寿阿难告诸比丘曰:‘友,诸比丘!’
‘友!唯然。’彼诸比丘 应诺具寿阿难。
具寿阿难曰:
三 ‘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于我等新参时,为所饶益极多。彼教诫我等,则以如是之教诫,谓:
‘友阿难!计取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
四 以何计取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耶?
以计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以计取受……想……行……识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
五 友阿难!譬如男女之壮年少年而好装饰者,于清净洁白之明镜,及于明澄之水钵,以观察自己之面相时,取之故见,不取者则不见。如是,友阿难!以取色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以计取受……想……行……识故有我,不取者则不计。
六 友阿难!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七~一〇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一一 ‘故于此处……乃至……
一二 如是观……知更不受后有。’
一三 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于我等新参时,为所饶益极多。彼以教诫我等,则以如是之教诫,我由具寿富留那弥多罗尼子闻此说法,于法现观。’

[八四] 第二 低舍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二 尔时,具寿低舍乃世尊之从弟,言众多之比丘曰:
‘友等!我身倦怠,不明诸方,不分别法,我心缠于惛眠,不乐修梵行,于法疑惑。’
三 时,众多之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之从弟具寿低舍,言众多之比丘曰:‘友等!我身倦怠,不明诸方,不分别法,我心缠于惛眠,不乐修梵行,于法疑惑。’’
五 时,世尊告一比丘曰:
‘比丘!汝以我名往告比丘低舍,谓:‘友低舍!师呼汝。’’
六 ‘唯然,大德!’彼比丘应诺世尊,则到具寿低舍之处,到已而以言具寿低舍曰:‘友低舍!师呼汝。’
七 ‘唯然!友。’具寿低舍应诺彼比丘,则来诣世尊之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八 坐一面时,世尊言具寿低舍曰:
‘低舍!汝言于众多之比丘:‘友等!我身倦怠……乃至……于法疑惑’,真实耶?’
‘唯唯,大德!’
九 ‘低舍!于汝意如何,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耶?
‘大德!如是。’
一〇~一三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色不离贪。于受……想……行不离贪……彼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耶?’
‘大德!如是。’
一四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行不离贪,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耶?’
‘大德!如是。’
一五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识不离贪。
一六 低舍!于汝意如何!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耶?’
‘大德!不也。’
一七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如是于色离贪。于受……想……行离贪……于识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耶?’
‘大德!不也。’
一八 ‘善哉、善哉!低舍、低舍!正如是于识离贪。
一九 低舍!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二〇~二三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二四 ‘故于此处……乃至……’
二五 如是观……知……乃至……不更受后有。
二六 ‘低舍!譬如有二男子,一男子不知路,一男子知路。不知路之男子,问知路之男子。彼言曰:‘男子!此路如是。从此道须臾赴往。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二道。然则,当舍左道以从右道。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大丛林。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甚大而深之沼泽。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崄峻。从此道须臾往赴。从此道须臾往者,则见平坦安乐之地。’
二七 低舍!我为示其义,以说此譬喻,此义如是。
二八 低舍!不知路之男子者,名为凡夫。低舍!知路之男子者,名为如来、应供、正等觉者。
二九 低舍!二路者,名为疑惑。左道者,名为八邪道分。[谓:]邪见……乃至……邪定。低舍!右路者,名为八正道分,[谓:]正见……乃至……正定。
三〇 低舍!大丛林者,名为无明。低舍!甚大而深之沼泽者,名为诸欲。崄峻者,名为忿、怒、忧悲是。低舍!平坦安乐之地者,名为涅盘。
三一 低舍!当欢喜,低舍!当欢喜我所教授,我所摄受、我所教诫。’
三二 世尊如是说已。具寿低舍乃喜悦,欢喜世尊之所说。

[八五] 第三 焰摩迦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住舍卫城只树林给孤独园。
二 时,有比丘名为焰摩迦、起如是恶见,[谓:]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三 众多比丘闻名为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见,[谓:]我如解世尊……无有。
四 时,彼诸比丘来到具寿焰摩迦之处,到而与焰摩迦俱交谈庆慰、可欢喜、感铭之语,而坐于一面。
五 坐至一面彼诸比丘,言具寿焰摩迦曰:
‘友焰摩迦!汝起如是恶见,真实耶?[谓:]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六 ‘友等!如是我解所说之法,[谓:]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七 友,焰摩迦!勿作如是言,勿馋诬世尊,谗诬世尊者不善,世尊不曾如是说,[谓:]‘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八 彼诸比丘如是说已,具寿焰摩迦仍执着妄取现贪而说:‘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
九 彼诸比丘,不能使具寿焰摩迦离此恶见,时,诸比丘,则从座起,来到具寿舍利弗之处。到而言于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名焰摩迦比丘,起如是恶见,[谓:]‘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而断灭无有。’具寿舍利弗!愿怜愍故,请到焰摩迦比丘之处。’
一〇 具寿舍利弗,默然听许。
一一 时,具寿舍利弗,于暮时纵宴默而起,即到具寿焰摩迦之处,到而与具寿焰摩迦俱相交谈庆慰……乃至……
一二 坐于一而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焰摩迦曰:
‘友焰摩迦!汝起如是恶见者,真实耶?[谓:]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即断灭无有。’
一三 ‘友!我如是解世尊所说之法,[谓:]漏尽比丘身坏、命终断灭无有。’
一四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一五~一八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友!是无常。’
一九 ‘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〇 如是观者,即知……不更受后有。
二一 友焰摩迦!于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耶?’
‘友!不也。’
二二~二六 ‘见如来是受……想……行……识耶?’
‘友!不也。’
二七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见于色中有如来耶?’
‘友!不也。’
‘见离色有如来耶?’
‘友!不也。’
二八 受中……离受……
二九 想中……离想……
三〇 行中……离行……
三一 ‘见于识中有如来耶?’
‘友!不也。’
‘见离识有如来耶?’
‘友!不也。’
三二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见如来是色 、受、想、行、识耶?’
‘友!不也。’
三三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见如来是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耶?’
‘友!不也。’
三四 ‘友焰摩迦!此处于现法、真实、如应如来为无所得。汝能记说而言:‘我如解世尊所说之法者,漏尽比丘身坏、命终是断灭无有’耶?’
三五 ‘友舍利弗!我于先无知故,以起彼恶见。今闻具寿舍利弗之说法,则断彼恶成见,于法则现观。’
三六 ‘友焰摩迦!有如是问汝者,[谓:]友焰摩迦比丘!漏尽之阿罗汉身坏、命终为如何耶?友焰摩迦!有如是问者,当如何答耶?’
三七 ‘友!有如是问我者,[谓:]……为如何耶?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答,[谓:]友!色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受、想、行、识是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已灭、已没。友!有如是问者,则如是作答。’
三八 ‘善哉、善哉!友焰摩迦!友焰摩迦!然则当为汝说譬,则得广知。
三九 友焰摩迦!譬如有居士,或居士之子,富裕而财多、物多具足守护。有一人,欲彼之无益、不利、不安稳、欲夺[彼]命。彼如是思惟:‘此居士或居士子,富裕财多、物多,具足守护。以力不易夺其命,我宜强入以夺命。’彼则到彼居士或居士子之处,作如是言曰:‘尊者!我奉侍汝。’彼居士成居士子令彼奉侍。彼奉侍早起晚睡,事敬,受语令喜悦。彼居士成居士子,信彼为亲友,信彼为心友
而信赖彼。友!彼人如是,此居士成居士子,思惟信赖我之时,见彼独居,则以利刀以夺其命。
四〇 友焰摩迦!汝意如何!彼人到此居士成居士子之处,到而如是言:‘尊者!我奉侍汝’之时,彼为害者耶?为害者而且不知为我害者耶?
四一 彼奉侍早起晚睡、事敬、爱语以令喜悦时,彼乃为害者耶?为害者而且不知为我害者耶?
四二 见彼之独居,以利刀夺其命时,彼为害者耶?为害者而且不知为我害者耶?’
‘友!如是。’
四三 ‘友!如是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故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四四 彼不如实知无常之色,色为无常,不如实知无常之受,受为无常,不如实知无常之想……行为无常,不如实知无常之识,识为无常。
四五 不如实知苦为色,色为苦,不如实知苦为受……想……行……识为苦。
四六 不如实知无我之色,色为无我,不如实知无我之受……想……行……识,识为无我。
四七 不如实知有为之色,色为有为,不如实知有为之受……想……行……识,识为有为。
四八 不如实知害者之色,色为害者,不如实知害者之受……想……行……识为害者。
四九 彼摄持 依色执为我体。摄持依执受……想……行……识为我体。彼依执此五取蕴,以资长夜不利、苦恼。
五〇 友!有闻之圣弟子,以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五一 彼如实知无常之色为色是无常,如实知无常之受……想……行……识,为识是无常。
五二 如实知苦之色为色是苦,如实知苦之受……想……行……识,为识是苦。
五三 如实知无我之色为色是无我。如实知无我之受……想……行……识,为识是无我。
五四 如实知有为之色为色是有为,如实知有为之受……想……行……识为识是有为。
五五 如实知害者之色为色是害者。如实知害者之受……想……行……识,为识是害者。
五六 彼不摄持不依色执为我体。不摄持不依受……想……行……识,执为我体,彼不依执此五取蕴而资长夜利益、安乐。’
五七 ‘友舍利弗!若诸具寿如是哀愍,欲利益以教导、教诫同梵行者,则等于此。我于此 闻具寿舍利弗所说法,无取着,由诸漏得心解脱。’
五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具寿焰摩迦喜悦,而欢喜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八六] 第四 阿菟罗度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毗舍离城大林重阁堂。
二 其时,具寿阿第罗度,住离世尊不远之林间小屋。
三 时,有众多之外道出家众,到具寿阿菟罗度之处,到而与具寿阿菟罗度,俱相交谈庆慰、可感铭、欢喜之言,而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而之彼诸外道出家众,言具寿阿罗度曰:
‘友阿菟罗度!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有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或如来死后无耶?或如来死后亦有亦无耶?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五 如是言已,具寿阿菟罗度,言彼诸外道出家众曰:
‘友等!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不用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或如来死后无耶?或如来死后亦有亦无耶?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六 如是言已。彼诸外道出家众,言于具寿阿菟罗度曰:
‘此比丘,乃新参而出家未久;或若长老,则愚痴不聪明。’
七 时,诸外道出家众,言新参,言愚痴,以毁骂具寿阿菟罗度,即从座起而去。
八 时,彼诸外道出家众离去未久,具寿阿菟罗度乃生思念:
‘若彼诸外道出家众,重来问我,我将如何作答?为彼诸外道出家众,说世尊之所说,不以非实谗诬世尊,以随法说法、以顺法之顺正说 ,不得令堕呵责处?’
九 时,具寿阿菟罗度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一〇 于一而坐之具寿阿菟罗度,白世尊曰:
‘大德!我住离世尊不远之林间小屋。大德!时,有众多外道出家众,来到我处……乃……言我曰:‘友阿菟罗度!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有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乃至……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一一 大德!如是言已,我言彼诸外道出家众曰:‘友等!彼如来是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不用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乃至……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一二 大德!如是言已,彼诸外道出家众言我曰:‘此比丘乃新参而出家未久,或若长老则愚痴不聪明。’
一三 大德!时,彼诸外道出家众,言新参,言愚痴以毁骂我,即从座起而去!
一四 大德!时,彼诸外道众出家离去未久,我乃生思念:‘若彼诸外道出家众,重来问我,我将如何作答?为彼诸外道出家众,说世尊之所说,不以非实谗诬世尊,以随法说法、以顺法之顺正说,不得堕呵责处。’’
一五 ‘阿菟罗度!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一六 ‘是故于是处……乃至……
一七 如是观之,如……乃至……不受后有。’
一八 ‘阿菟罗度!汝意如何!观色是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受……想……行……识是如来耶?’
‘大德!不也。’
一九 ‘阿菟罗度!汝意如何!观色中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离色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受……想……行……识中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观离识有如来耶?’
‘大德!不也。’
二〇 ‘阿菟罗度!汝意如何,见此如来无色、无受、无想、无行、无识耶?’
‘大德!不也。’
二一 ‘阿菟罗度!汝于是处,于现法不得真实之如来,汝得说:‘友等!彼如来乃最上人、最胜人、已获得最胜,彼如来不用施设此四句,[谓:]如来死后有耶?或如来死后无耶?或如来死后亦有亦无耶?或如来死后非有非无耶?’’
‘大德!不也。’
二二 ‘善哉、善哉!阿菟罗度!阿菟罗度!以前及现在,我乃施设苦与苦之灭。’

[八七] 第五 跋迦梨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迦园。
二 其时,具寿跋迦梨住陶师之家,患重疾病而甚痛苦。
三 时,具寿跋迦梨告诸侍者言:
‘友等!去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以我语头面顶礼世尊足而白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困苦,彼以头面礼世尊足。’再如是白之:‘大德世尊!愿以哀愍故,请来跋迦梨之处。’’
四 ‘唯唯,友!’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去而诣世尊之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五 坐于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而其痛苦,彼以头面礼世尊足。复言曰:‘大德!愿以哀愍故,请来跋迦梨之处。’’
世尊默然而听许。
六 时,世尊着下衣、持钵、衣,往具寿跋迦梨之处。
七 具寿跋迦梨,遥见世尊来,见而起床。
八 时,世尊言跋迦梨曰.
‘止止!具寿跋迦梨,勿起床!此处有设座,我坐此处。’
世尊坐于所设之坐。
九 坐而世尊言具寿跋迦梨曰:
‘跋迦梨!堪忍否?足否?苦受之损为不增耶?知损失而不知增长耶?’
‘大德!不忍、不足,苦受增而不损,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一〇 ‘跋迦梨!有少分之恶作否?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实不少恶作,不少追悔!’
一一 ‘跋迦梨!汝于自戒有所责否?’
‘大德!我于自戒无所责。’
一二 ‘跋迦梨!若于自戒无所责者,有何恶作,有何追悔?’
‘大德!欲诣见世尊已久,但虽欲往见世尊,唯我身缺乏力。’
一三 ‘止止!跋迦梨!何必见此烂坏之身。跋迦梨!得见法者则见我,见我者乃见法。跋迦梨!见法则见我,见我乃见法。
一四 跋迦梨!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五~一六 ‘是故于此处……如是观者,则知……不再受后有。’
一七 时,世尊以此教法,教导具寿跋迦梨,则从座起,而向鹫峰山去。
一八 时,世尊离去后未久,而告诸侍者言:
‘友等!以床载我至仙人黑石窟,如我应如何思命终于屋内耶?’
一九 ‘唯唯,友!’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即以床载具寿跋迦梨到仙人黑石窟。
二〇 时,世尊于日分之余,及斯夜住鹫峰山。
二一 时,有二天神于深夜现殊妙之色相,偏照鹫峰山,来诣世尊之住处……乃至……立于一面。
二二 立于一而之一天神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思念解脱。’
二三 第二天神白世尊曰:
‘大德!彼必善解脱而解脱。’
二四 二天神如是言,如是而敬礼世尊,右绕即灭其处。
二五 时,世尊于斯夜过后,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当往跋迦梨之处。往而如是言跋迦梨曰:‘友跋迦梨!世尊闻二天神之语,昨夜有二天神,深夜现殊妙之色相,偏照鹫峰山,诣世尊之住处,诣而敬礼世尊立于一面。友!立一面之一天神白世尊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思念解脱。’第二天神白世尊言:‘大德!彼必善解脱 而解脱。’友跋迦梨!世尊于汝作如是言:‘跋迦梨!勿畏怖,跋迦梨!勿畏怖。汝之死非恶,汝之命终非恶。’’
二六 ‘唯然,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而往具寿跋迦梨之处。往而言具寿跋迦梨曰:
‘友跋迦梨!世尊闻二天神之语……’
二七 时,具寿跋迦梨告诸侍者曰:
‘友等!我由床下。我如何以想坐高座而聆闻彼世尊之教耶?’
二八 ‘唯唯,友!’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则扶具寿跋迦梨下床。
二九 ‘友!昨夜有二天神,于深夜……乃至……立于一面。友,立于一面之一天神白佛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思解脱。’第二天神白世尊言:‘大德!彼善解脱而解脱。’友跋迦梨!世尊对汝如是言:‘跋迦梨!勿畏怖,跋迦梨 !勿畏怖,汝之死非恶,汝之命终非恶。’’
三〇 友等!然则当以我语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而白言:‘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而甚痛苦。’以头而顶礼彼世尊之足,而作如是自言:‘大德!色是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者不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爱而不疑惑。大德!受是无常,我不犹豫……乃至……想……行……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我不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爱而不疑惑。’
三一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具寿跋迦梨而去。
三二 时,诸比丘离去未久,具寿跋迦梨以执持刀。
三三 时,彼诸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坐于一面。一面坐之彼诸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跋迦梨比丘患重疾病甚是痛苦,彼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复作如是白言:‘大德!色是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我不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欲而不疑惑。受……想……行……识是无常,我不犹豫,无常则苦,不为疑惑。无常、苦变易之法,我于此无欲、无贪、无爱而不疑惑。’’
三四 时,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我等往仙人黑石窟,跋迦梨善男子持刀之处。’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三五 时,世尊与众多比丘,俱往仙人黑石窟。
三六 世尊遥见具寿跋迦梨,以肩屈于床上而卧。
三七 其时,有黑云、闇云,行于东方,行于西方,行于北方,行于南方,行于上方,行于下方,行于四维。
三八 时,世尊告诸比丘言:
‘诸比丘!汝等见此黑云,行于闇冥之东方,行于西方,行于北方,行于南方,行于上方,行于下方,行于四维耶?’
‘大德!如是!’
三九 ‘诸比丘!此为魔波旬觅求跋迦梨善男子之识,谓跋迦梨善男子之识,止住于何处耶?
四〇 诸比丘!跋迦梨善男子,其识不止住而般涅盘。’

[八八] 第六 阿湿波誓
一 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其时,具寿阿湿波誓住迦叶园,患重疾病甚是痛苦。
三 时,具寿阿湿波誓告诸侍者曰:
‘友等!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以我语头面顶礼世尊之足而白言:‘大德!阿湿波誓比丘,重患疾病甚是痛苦。彼以头面顶礼世尊之足。’复如是白言:‘大德世尊!愿哀愍故,来阿湿波誓比丘之处。’’
四 ‘唯唯,友!’彼诸比丘!应诺具寿阿湿波誓,则往世尊之住处。诣而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五 坐一面之彼诸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阿湿波誓比丘,疾病……乃至……大德世尊!愿哀愍故,请来阿湿波誓之处。’世尊默然而听许。
六 时,世尊暮时,从宴默起,往具寿阿湿波誓之处。
七 具寿阿湿波誓,遥见世尊之来,见而起床。
八 时,世尊言具寿阿湿波誓曰:
‘止止!阿湿波誓,勿起床,此处有设座,我坐此处。’
九 世尊坐于设座。坐而世尊言于具寿阿湿波誓曰:
‘阿湿波誓!堪忍否?足否?……乃至……知损失,而不知增长否?’
一〇 ‘大德!不堪忍……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一一 ‘阿湿波誓!有少分之恶作否?有少分之追悔否?’
‘大德!实不少恶作,不少追悔。’
一二 ‘阿湿波誓!汝于自戒有所责否?’
‘大德!我于自戒无所责。’
一三 ‘阿湿波誓!若汝于自戒无所责者,有何恶作?有何追悔?’
‘大德!我前 未病时,住于止身行,今不能获得三昧。大德!我不能获得三昧,如是思惟:‘我岂无退失耶?’’
一四 ‘阿湿波誓!沙门、婆罗门,三昧坚固、三昧平等者,若不获得三昧则如是思惟:‘我岂无退失耶?’’
一五~一八 ‘阿湿波誓!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一九 识……乃至……
二〇 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一 作如是观,……知不再受后有。
二二 彼若感受乐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耽着,知非所欢喜。感受苦受者,如是无常,知非所耽着,知非所欢喜。感不苦不乐受者,知是无常……知非所欢喜。
二三 彼若感受乐受者,则感受离系。感受苦受者,则感受离系。感受不苦不乐受者,则感受离系。
二四 彼感受身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身以边际为受。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身坏、命终之后,于此处知一切之受,非所欢喜而清凉。
二五 ‘阿湿波誓!譬如油炷,缘油灯而燃。彼油性尽时,食无而消。阿湿波誓!如是比丘,感受身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身以边际为受。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而知感受命以边际为受。身坏、命尽后,于此处知一切受,非所欢喜而清凉。’

[八九] 第七 差摩
一 尔时,众多之长老比丘,住拘睒弥国瞿师多罗园。
二 其时,具寿差摩住跋陀梨园,患重病甚是痛苦。
三 时,诸长老比丘,暮时纵宴默起,告具寿陀裟曰: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等!诸长老言汝:‘友!堪忍否?足否?苦受损而不增、知损失、不知增长否?’’
四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诸长老比丘而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言具寿差摩曰: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堪忍否?……不知增长否?’’
五 ‘友!不忍,不足……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六 时,具寿陀裟往诸长老比丘之处。往而言于诸长老比丘曰:
‘友等!差摩比丘言:‘友!不堪忍……乃至……知增长而不知损失。’’
七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诸长老言于汝:
‘友!世尊说示五取蕴,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是。具寿差摩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耶?’’
八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诸长老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乃至……
‘友!诸长者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否?’’
九 ‘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一〇 时,具寿陀裟,往诸长老比丘之处。往而言诸长老比丘曰:
‘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谓:色蕴……乃至……识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
一一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差摩比丘:‘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若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寿差摩乃漏尽阿罗汉。’
一二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长者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乃至……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具寿差摩若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者,具寿差摩乃漏尽之阿罗汉。’
一三 ‘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于此五取蕴不观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尽之阿罗汉。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一四 时,具寿陀裟往诸长比丘之处……言诸长老比丘:
‘友等!差摩比丘言:‘友等!世尊说五取蕴,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友等!我不观此五取蕴有少分之我或我所,而非漏尽之阿罗汉。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一五 友陀裟!往差摩比丘之处,往而言于差摩比丘曰:‘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说色是我耶?说离色有我耶?说受……想……行……识是我耶?说离识有我耶?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一六 ‘唯唯,友等!’具寿陀裟应诺长老比丘,往具寿差摩之处。往而言于具寿差摩:
‘友差摩!诸长老言汝:‘友差摩!汝说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说色为我耶?说离色有我耶?说受……想……行……识是有我耶?说离识有我耶?友差摩!汝说有我,以说何为有我耶?’’
一七 ‘且止!友陀裟!何以如是令驱驰耶?取杖来,我自往诸长老比丘之住处。’
一八 时,具寿差摩扶搋往诸长老比丘之住处。往而与诸长老比丘,俱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
一九 坐一面时,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差摩曰:‘友差摩!汝说为有我,以何者说为有我耶?说色是我耶?说离色有我耶?说受……想……行……识是我耶?说离识有我耶?友差摩!汝说为有我者,以何者说为有我耶?’
二〇 ‘友等!我非说色是我,非说受……想……行……识是我,非说离识有我。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为有我,但非观此为我有。
二一 友等!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之香。若有人说瓣有香、茎有香、花蕊有香者,为等说乎?’
‘友!此事不然。’
‘友等!如何答者,方为正答耶?’
‘友!以答华有香,方为正答。’
二二 ‘友等!如是,我非说色是我,非说离色有我,非说受……想……行……识有我,非说离识有我。友等!我虽证于五取蕴有我,而非观此为我有。
二三 友等!圣弟子虽已断五下分结,但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未断。彼于后时,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二四 彼若于此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二五 友等!譬如染污尘垢之衣。主者以此交与洗衣者。洗衣者,将此用盐汤、灰水、牛粪,平均摩擦,而再以净水洗濯之。
二六 彼衣虽然清净洁白,然此随伴之盐臭、灰臭、牛粪臭未断。洗衣者,将此交与主者,置于箧中以香薰此,则随伴此之盐臭、灰臭、牛粪臭之未断者,而达永断。
二七 友等!如是圣弟子,虽已断五下分结,未断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彼于后时,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谓:]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想……行……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彼若于五取蕴,观生灭而住者,则于随伴五取蕴之我慢、我欲,我随眠之未断者,达永断。’
二八 如是说已,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差摩曰:
‘我等非欲烧乱具寿差摩而问 。然具寿差摩,能广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彼世尊之教。’
二九 具寿差摩,即广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彼世尊之教。
三〇 具寿差摩如是说已。诸长老比丘喜悦、欢喜具寿差摩之所说。
三一 说如是说时、六十位长老比丘及具寿,无取着而从诸漏得心解脱。

[九〇] 第八 阐陀
一 尔时,有众多长老比丘,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 时,具寿阐陀暮时从静座而起,持键由精舍去至精舍,言于诸长老比丘曰.
‘诸长老比丘!请教导我,诸具寿长老!请教导我!诸具寿长老!请为我说法,以使我得观于法。’
三 如是言已,诸长老比丘言于具寿阐陀曰:
‘友阐陀!色是无常、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四 时,具寿阐陀乃思惟:
‘我亦如是思惟:‘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五 然而于一切行寂止,一切依定弃,爱尽、离欲、灭尽、涅盘,我心不进、不澄、不安住,不解脱。则生恐惧、取着 ,意退转而思:‘若然者,以何为我体耶?’然而观于法者则不然。以谁为我说法,有使我观于法者耶?’
六 时,具寿阐陀思惟:
‘彼具寿阿难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与师及诸同梵行知识所赞叹尊重。具寿阿难能为我说法,以使我观于法。我如是信赖具寿阿难,我应往具寿阿难之处。’
七 时,具寿阐陀,收藏卧、坐具,持钵、衣,往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具寿阿难之处。往而与具寿阿难,俱相交谈庆慰……乃至……
八 一面坐之具寿阐陀,言具寿阿难:
‘友阿难!我有时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友!于时,我从静坐起,持键由精舍去至精舍,言于诸长老比丘:‘诸具寿长老!请教导我,请说法,令我得观于法。’
九 如是言已。诸长老比丘谓我曰:‘友阐陀!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无我……乃至……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一〇 友!时,我乃思惟:‘我亦如是思惟色是无常,……乃至……识是无常,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
一一 然而于一切行寂止,一切依定弃,爱尽、离欲、灭尽、涅盘,我心不进、不澄、不安住、不解脱。生恐惧、取着、意退转则思:‘苦然者,何为我体耶?’然而观于法者则不然。谁为我说法,有使我观于法者耶?
一二 友!时,我乃思惟:‘彼具寿阿难,住拘睒弥国瞿师罗园。师及诸同梵行知识所赞叹尊重。具寿阿难,能为我说法,以使我观法。我如是信赖具寿阿难,我应往具寿阿难之处。’
一三 具寿阿难!请教导我,具寿阿难!请教诫我,具寿阿难!请为我说法,以使我观法。’
一四 ‘我如是喜悦具寿阐陀。具寿阐陀,显现以破除障碍者。阐陀!谛听!汝足堪知法。’
一五 时,具寿阐陀知‘我堪知法’,如是则得广大欢喜、胜喜。
一六 ‘友阐陀!我亲自闻于世尊,亲自教导于迦旃延比丘,谓:
‘迦旃延!此世间多依二[边],或有,或无。迦旃延!若以正慧如实观世间之集者,于世间不生无见。迦旃延!若以正慧如实观世间之灭者,于世间不生有见。迦旃延!此世间多为近倚、取着、现贪所缚。然而不接近、此近倚、取着、意之摄受、现贪、随眠则不取着。则不摄受‘我体’,现生者则苦生、现灭者则苦灭、不疑惑、不犹豫、无其他缘而智生。迦旃延!如是为正见。
一七 迦旃延![一切是有]者,此是一边:[一切是无]者,此是一边。迦旃延!如来离此二边,依中而说法。谓:缘无明而有行,缘行而有识,……乃至……如是而有此一切苦蕴之集。然而,无余离灭无明,则行灭……乃至……如是而有此一切苦蕴之灭。’’
一八 ‘友阿难!如是具寿为同梵行者,欲哀愍、利益、所说教导、教诫者,我亦闻具寿阿难之说法,而现观于法。’

[九一] 第九 罗喉罗(一)
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国……乃至……
二 时,具寿罗喉罗,来诣世尊之处。诣而……乃至……
三 坐于一而之具寿罗喉罗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耶?’
四 ‘罗喉罗!一切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五~七 一切之受……想……行……
八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乃至……此非我,此非我所,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
九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

[九二] 第十 罗喉罗(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罗喉罗,白世尊曰:
‘大德!如何知、如何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以超种种相,得寂静,而善解脱耶?’
四 ‘罗喉罗!一切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者,则无取着而解脱。
五~七 一切之受……想……行……
八 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以正慧作如实观者,则无取着而解脱。
九 罗喉罗!如是知,如是观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灭我慢、我所慢、慢随眠。以超种种相,得寂静而善解脱。’
第四 长老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阿难与低舍 以及焰摩迦
及阿菟罗度 乃至跋迦梨
阿湿婆誓与 差摩并阐陀
他二罗喉罗 依此以说品


第五 华品

[九三] 第一 河流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譬如山间之河流,处多漂没,流远水势急。其两岸有生苇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茅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灯心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有生香草者,即分散下垂于河中。
四 有人被漂流,若捉执苇草者,即坏,由此因缘则堕于灾厄苦难。若捉执茅草,……灯心草……香草……木者则坏,由此因缘堕于灾厄苦难。
五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有色,色中有我,我中有色。彼色坏,由此因缘,则堕于灾厄苦难。
六~八 受……想……行……
九 观识是我,我有识,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识坏,由此因缘,堕于灾厄困难。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一五 ‘诸比丘!是故于此……乃至……
一六 如是观……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九四] 第二 华(增长)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诸比丘!法语者不与世间任何人诤。
四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不许有者,我亦言无。诸比丘!世间之智者,许有者,我亦言有。
五 诸比丘!何以世间之智者,不许有者,我亦言无耶?
六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不许有于色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我亦言无。
七~九 受……想……行……
一〇 世间之智者不许有于识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我亦言无。
一一 诸比丘!如是我所言无者,世间之智者,亦许无有。
一二 诸比丘!何以世间之智者许有,我亦言有耶?
一三 诸比丘!世间之智者许有,于色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我亦言有。
一四~一六 受……乃至……
一七 世间之智者许有,于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我亦言有。
一八 诸比丘!如是我言有者,世间之智者,亦许有有。
一九 诸比丘!于世间有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
二〇 诸比丘!何以于世间有世间法,如来为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耶?
二一 诸比丘!色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诸比丘!如来如是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有不知、不见者。我如何于此愚痴、盲闇、无眼之凡夫而不知不见。
二二 诸比丘!受是世间之世间法……
二三 诸比丘!想是世间之世间法……
二四 诸比丘!行是世间之世间法……
二五 诸比丘!识是世间之世间法,如来现等觉现观于此,而说现等觉现观、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诸比丘!如来如是说、示教、立说、开显、分别、显发有不知、不见者。我如何于此愚痴、盲闇、无眼之凡夫而不知不见。
二六 诸比丘!譬如优钵罗、钵昙摩、分陀利华,生于水中,长于水中,由水显现而不为所染而立。
二七 诸比丘!如是如来,长于世间,胜于世间,而不染于世间而住。’

[九五] 第三 泡沫
一 尔时,世尊住阿毗陀处之恒河边。
二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
三 ‘诸比丘!譬如此恒河起大聚沫,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则如理于观察。彼见于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聚沫有坚实耶?
四 诸比丘!如是色有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色有坚实焉!
五 诸比丘!譬如秋季降大雨,于水上泡沫之生灭。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水泡有坚实焉!
六 诸比丘!有如是受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受有坚实焉!
七 诸比丘!譬如暑季之最终月,日盛中时,阳焰流动 ,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无所有、无实、………至……诸比丘!如何于阳焰有坚实焉!
八 诸比丘!有如是想之……乃至……
九 诸比丘!譬如有士夫,欲[得]坚固之材,求坚固之材持利斧往寻求坚固之材而入林中。[忽]见彼处有直立之大芭蕉树新鲜而无核心 。彼伐此根,伐根亦伐顶。伐顶而剥其树皮。彼剥树皮,连肤亦不得,何况坚实焉!
一〇 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于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以芭蕉树有坚实焉!
一一 诸比丘!有如是行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于行有坚实焉!
一二 诸比丘!譬如幻师或幻师弟子,于四衢道现幻,具眼之士夫,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有幻之坚实焉!
一三 诸比丘!有如是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比丘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彼见此观之,如理于观察:则无所有、无实、无坚固。诸比丘!如何有识之坚实焉!
一四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之,而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厌患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而解脱已,则智生……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 世尊如是言,善逝如是言已,师更言曰:
(一) 色乃如聚沫
受乃如水泡
想乃如阳焰
行则如芭蕉
识则如幻事
日种尊所说
(二) 若周匝而观
如理察诸法
如理观见时
无所有无实
(三) 此身始皆然
大慧者所说
若以离三法
应观色弃物
(四) 三为寿暖识
若以离此身
弃之无回顾
无思食他物
(五) 如是身相续
此愚说幻事
杀者始称名
坚固此处无
(六) 比丘勤精进
观察是诸蕴
昼固比日夜
有正知系念
(七) 一切结应断
为己归依处
犹如燃头想
应希不动境

[九六] 第四 牛粪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时,有一人……坐。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有少分色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五 大德!有少分受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六 大德!有少分想是……乃至……
七 大德!有少分行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八 大德!有少分识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九 ‘比丘!无有少分色是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相似永住应正住者。
一〇~一三 比丘!无有少分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而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一四 时,世尊手执小牛粪搏,以告彼比丘曰:
一五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一六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者,梵行住者则无能正尽苦。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自性,获得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者有能正尽苦。
一七 比丘!于前生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拘舍婆提城为上首。
一八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达摩殿为上首。
一九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阁,摩诃由诃阁为上首。
二〇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床,乃牙之所成,坚材之所成,金所成,银所成。铺以深毛之黑毛毡,铺以白羊毛毯,以铺有花样之羊毛布,铺以迦达利鹿之最胜毛毯,于上具张盖,两侧有丹枕。
二一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象,以金庄严之,以具金幢,金网覆于上,布萨象为上首。
二二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马,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婆罗诃马王为上首。
二三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车,以金庄严之,具以金幢,金网覆于上,毗阇那难提车为上首。
二四 比丘!我为刹帝利之灌顶王时,有八万四千之摩尼珠,珠宝为上首。
二五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女,须跋陀妃为上首。
二六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刹帝利,从臣而主兵臣宝为上首。
二七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之乳牛,以黄麻庄严之,具以之榨乳桶。
二八 比丘!我……乃至……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是刍摩细衣,憍奢耶细衣,钦婆罗细衣,古贝细衣。
二九 比丘!我……乃至……有六万四千之釜饮食,以供朝夕饮食。
三〇 复次,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都城,我唯居一都城,即拘舍婆提城。
三一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宫殿,我唯居一宫殿,则达摩殿。
三二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重阇,我唯居一重阁,即摩诃由诃阁。
三三 比丘!其时有八万四千之床,我唯用牙所成,或坚材所成,或金所成,或银所成。
三四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象,我唯乘一象,即布萨象。
三五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马,我唯乘一马,即婆罗诃马王。
三六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之车,我唯乘一车,即毗阇那难提车。
三七 比丘!其时虽八万四千之女,唯一之女奉侍于我,即刹帝利女,或耶罗美迦女。
三八 比丘!其时虽有八万四千俱底之衣服,我唯着一套衣,即刍摩细衣,或憍奢耶细衣,或钦婆罗细衣,或古贝细衣。
三九 比丘!虽有八万四千之釜饮食,我唯食一釜食,乃至那厘量之饭,及于此相应之羹。
四〇 比丘!一切诸行皆为过去而灭尽所变易。
四一 比丘!如是诸行是无常也。比丘!如是诸行是无恒。比丘!如是诸行是不安。
四二 比丘!故应厌患、应离,应解脱于一切诸行。’

[九七] 第五 指尖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五 大德!有少分之受……乃至……
六 大德!有少分之想……乃至……
七 大德!有少分之行……乃至……
八 大德!有少分之识是常、恒、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耶?’
九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一〇~一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一四 时,世尊于指尖置少许之尘,告彼比丘曰:
一五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即无梵行者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有梵行者,能正尽苦。
一六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 !然而,无有如是分之受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一七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想……乃至……
一八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行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一九 比丘!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而相似永住之应正住者。
比丘!若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者,梵行住即不能正尽苦。比丘!然而,无有如是分之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故梵行住,能正尽苦。
二〇 比丘!汝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二一 ‘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
二二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九八] 第六 清净(海)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有少分之色是常、恒、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五~八 大德!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有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耶?’
九 ‘比丘!无有少分之色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一〇~一三 比丘!无有少分之受……想……行……识是常、恒、永住、不变易法,相似永住而应正住者。’

[九九] 第七 系绳(一)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四 诸比丘!大海有干枯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五 诸比丘!须弥山王有崩落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六 诸比丘!大地有败坏归无之时。诸比丘!而我不说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之众生,有苦之边际。
七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以系于杙柱,而彼轮转绕于杙柱。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以绕色轮转,以绕受……想……行……识轮转而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不解脱于想,不解脱于行,不解脱于识,不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不解脱于苦。
八 诸比丘!然而,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乃至……受……想……行……识是我;我乃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不绕色轮转,不绕受……想……行……识轮转。彼不绕色、不轮转,[不绕受……想
……行……识不轮转]而解脱于色,解脱于受,解脱于想,解脱于行,解脱于识,解脱于生、老、病、死、愁、悲、苦、忧、恼,解脱于苦。’

[一〇〇] 第八 系绳(二)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轮回乃由无始来,众生为无明所盖,渴爱所系,流转轮回而不知其前际。
四 诸比丘!譬如狗坚固缚于绳,系于杙柱,彼坐者,顺杙柱而坐,卧者,顺杙柱而卧。
五 诸比丘!如是无闻之凡夫,见于色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见于受、想、行、识此是我所、是我、是我体。若彼行者,即顺于五取蕴而行,住者,即顺于五取蕴而住,坐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坐,卧者,即顺于五取蕴而卧。
六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因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七 诸比丘!汝等曾见名‘行’之画耶?’
‘大德!如是。’
‘诸比丘!彼名‘行’之画乃心之所思。
诸比丘!心比其‘行’画更多彩。
八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九 诸比丘!我不见于他类如种种畜生之多样。诸比丘!畜生亦心之所思 。诸比丘!心亦此彼畜生更多种。
一〇 诸比丘!是故应常常观察自心。此心长夜染于贪欲、嗔恚、愚痴。诸比丘!心受染故,众生受染;心净故,众生净。
一一 诸比丘!譬如染丝者或画师,用染料、胭脂、姜黄、蓝、茜,善磨之板、壁、布片,以画男女之像,肢节悉现。诸比丘!如是之无闻凡夫,反覆而起色,起受……想……行……识。
一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受……想……行……识……乃至……
一三~一四 ‘诸比丘!是故于此处……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〇一] 第九 手斧之柄(船舶)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上 ‘诸比丘!我说知见而诸漏灭尽,非不知不见。
四 诸比丘!以如何知见,而尽诸漏耶?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也。此是识之集,此是识之灭。诸比丘!如是知见,而尽诸漏。
五 诸比丘 !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解脱诸漏’,无执取而心不得解脱诸漏。
六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不修习四正勤,不修习四神足,不修习五根,不修习五力,不修习七觉支,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七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孵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之。
八 彼鸡虽希望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彼雏却不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以破卵壳,安稳而出生。
九 所以者何?诸比丘!虽有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则不正抱于此,不正暖之,不正孵故。
一〇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不勤勉修习而住者,虽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不得诸漏解脱。
一一 所以者何?应言不修习故。不修习于何耶?不修习四念处……乃至……不修习八支圣道故。
一二 诸比丘!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得诸漏解脱。
一三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修习四正勤、修习四神足、修习五根、修习五力、修习七觉支、修习八支圣道故…
一四 诸比丘!譬如有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暖之,正孵之。彼鸡虽不希望‘雏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令安稳出生’,彼雏能以足、爪、鸡冠,或口嘴,破其卵壳,安稳出生。
一五 所以者何?诸比丘!如是八、十、十二之鸡卵,鸡乃正抱于此,正孵故。
一六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希望‘无执取,而心恿诸漏解脱’,无执取而心解脱诸漏。
一七 所以者何?应言修习故。修习于何耶?修习四念处……乃至……修习八支圣道故。
一八 诸比丘!譬如石匠或石工匠弟子之斧柄现其指迹,现其母指迹。彼虽不知‘我手握斧柄所损,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而只知损之损。
一九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虽不知‘我漏之尽今日几许、昨日几许、明日几许’,以知漏之尽。
二〇 诸比丘!譬如海上有船舶,以藤缀缚而漂流于六月水上,冬则漂着于陆地,缀缚被风日所曝。彼缀缚又被云雨所沾 ,容易耗损腐败。
二一 诸比丘!如是,若比丘勤勉修习而住者,诸结容易损耗腐败。’

[一〇二] 第十 无常性(想)
一~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以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四 诸比丘!譬如田夫,秋时执大犁而耕,以断一切生长之根。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欲,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五 诸比丘!譬如割婆罗波草人,割波罗波草,以捉其端而振动上下,振动左右,振动而弃之。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六 诸比丘!譬如庵罗果脱离于树干,着于树干之庵罗果,悉随于此。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七 诸比丘!譬如重阁之一切重檐之向于屋顶、趣于屋顶、集于屋顶,以屋顶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八 诸比丘!譬如诸根香中,以随时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九 诸比丘!譬如诸核香中,以赤檀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〇 诸比丘!譬如诸华香中,以夏生之花为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一 诸比丘!譬如诸小王悉随属于转轮王,转轮王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二 诸比丘!譬如诸星之光明,悉不应于月光十六分之一,以月光为其最上。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乃至……
一三 诸比丘!譬如秋时,空豁无云时,日升于苍天,以除一切虚空之闇冥,辉耀热照。诸比丘!如染修习无常想,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一切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一四 诸比丘!如何修习无常想?如何多修习者,永尽一切欲贪……乃至……永断一切我慢耶?
一五 此是色,此是色之集,此是色之灭,此是受……想……行……识之集,此是识之灭。
一六 诸比丘!如是修习无常想,如是多习者,永尽一切欲贪,永尽一切色贪,永尽有贪,永尽一切无明,永断一切我慢。’
(第五)华品(终)
此品之摄颂:
河流华泡沫
牛粪与指尖
清净二系绳
手斧柄无常
中五十经终
中五十经品之摄颂
封滞阿罗汉
所食长老名
以为华品匠

第三 后五十经


第一 边品

[一〇三] 第一 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四边。以何为四耶?有身边,有身集边,有灭边,有顺身灭道边是。
四 诸比丘!何为有身边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
蕴、行取蕴、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边。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集边耶?当来有之渴与爱、喜贪俱而为乐着于彼彼。谓:
是欲爱、有爱、非有爱。诸比冬!此名为有身集边。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灭边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
无着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灭边。
七 诸比丘!何为有顺身灭道边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丈至……正定
是。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道边。
八 诸比丘!有如是之四边。’

[一〇四]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苦、苦集、苦灭、顺苦灭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苦耶?名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
蕴是。诸比丘!此名为苦。
五 诸比丘!以何为苦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非有爱是。诸比丘!此名
为苦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苦灭耶?彼渴爱之无余、离欲、灭尽、舍离、定弃、解脱、无
着。诸比丘!此名为苦灭。
七 诸比丘!以何为顺苦灭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正定。诸
比丘!此名为顺苦灭道。’

[一〇五] 第三 有身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有身、有身之集、有身之灭、有顺身灭之道,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耶?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
识取蕴是。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五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集耶?当来有之渴爱……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
之集。
六 诸比丘!以何为有身之灭耶?彼渴爱之……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身之
灭。
七~八 诸比丘!以何为有顺身灭之道耶?即八支圣道是。谓:正见……乃至……
正定。诸比丘!此名为有顺身灭之道。’

[一〇六] 第四 所偏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为汝等]说所知法、偏智、偏智人,谛听。
四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想……行……识是所
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五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也。
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六 诸比丘!以何为偏知人耶?乃名阿罗汉。具寿之名某甲,姓某甲者。诸比丘如
是名为偏知人。’

[一〇七] 第五 沙门(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于诸沙门、婆罗门,而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者,诸比丘 !
彼于沙门、婆罗门中,虽是沙门、婆罗门,但我不肯许,又因彼诸具寿于现法,非
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五 诸比丘!然而,诸沙门,婆罗门如实知此五取蕴之味、过患与出离者,诸比丘!
我肯许彼沙门、婆罗门,于沙门中是沙门,于婆罗门中是婆罗门。又因彼诸具寿于
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住沙门、婆罗门之义。’

[一〇八] 第八 沙门(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
四~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不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
者……乃至……知……者……自证知、现证具足住……。’

[一〇九] 第七 预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
四 诸比丘!圣弟子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故。诸比丘!此圣
弟子名为预流,有不堕法,决定趣于三菩提。’

[一一〇] 第八 阿罗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也。
四 诸比丘!比丘如实知此五取蕴之集、灭、味、过患与出离,不执取而解脱故。
诸比丘!此比丘名为漏尽阿罗汉。梵行已立,所作已辨,舍弃重担,达得己利,以
尽有结,正知解脱。’

[一一一] 第九 欲贪(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色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
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四~六 受……想……行……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若如是断彼识者,即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
无,使未来不生。’

[一一二] 第十 欲贪(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色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
是断彼色者,即截断……及根……乃至……
四~五 受……想……
六 于行须断欲……乃至……。若如是断彼行者,即如截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
使未来不生。
七 于识须断欲、贪、喜、爱、执取之取、心之取着、现贪、随眠。若如是断识者,
如截断多罗树头及根,令归于无,使未来不生。’
边品终
此品摄颂曰:
边与苦有身
偏知二沙门
预流阿罗汉
以及二欲贪


第二 说法品

[一一三] 第一 无明(比丘)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无明。说无明者,以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道。
五~八 不知受……想……行……乃至……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一一四] 第二 明(比丘)
一~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四 ‘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以何为明?如何为明人?’
※四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色集……色灭……顺色灭道。
五~八 受……想……行……乃至……知顺识灭道。
九 比丘!此名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一五] 第三 说法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说法者,名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
四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对向于色之厌
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于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灭尽,
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盘之比丘。
五~七 若比丘、于受……想……行……
八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
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
灭尽、不取执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盘之比丘。’

[一一六] 第四 说法者(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说法者,名为说法者,大德!如何为说法者耶?如何为对向于法随法者
耶?如何为达得现法涅盘耶?’
三 ‘若比丘!为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应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色
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色、离欲、
灭尽,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盘之比丘。
四~六 若比丘,于受……想……行……
七 若比丘,为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而说法者,名为说法比丘。若比丘对向识之
厌患、离欲、灭尽者,应名为对向法随法之比丘。若比丘以厌患于识、离欲、灭尽,
不执取而解脱者,应名为得达现法涅盘之比丘。’

[一一七] 第五 缚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于此有无闻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见色是
我,我乃色有,于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色缚所缚,
被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
世。
四 见受是我……乃至……受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受缚所缚,被
缚于内外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而从此世趣于后世。
五~六 想……行……
七 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无闻凡夫,被缚于识缚,被缚于内外
之缚。不见岸,不见彼岸。被缚而生,被缚而死,被缚从此世而趣向后世。
八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乃至……顺善知识之法,不见色是我,我
乃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子,不被色缚所缚,不被
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偏解脱。
九 受……
一〇 想……
一一 行……
一二 不见识是我……乃至……诸比丘!此名为有闻之圣弟子,不被识缚所缚,不
被内外之缚所缚。为见岸,见彼岸。此为由苦偏解脱。’

[一一八] 第六 解脱(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
观。
三~五 受……想……行……
六 见此识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实观。
七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一九] 第七 解脱(二)
一 [尔时,世尊一在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见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
‘大德!如是。’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色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
观。
三~五 受……想……行……
六 见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耶?’
‘大德!如是。’
‘善哉,诸比丘!诸比丘!此识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如是应以正慧如实
观。
七 如是……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二〇] 第八 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结与结法,谛听。
三 诸比丘!以何为结法?以何为结耶?
四 诸比丘!色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
五~七 受……想……行……
八 识是结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结。
九 诸比丘!此名为结是结法。’

[一二一] 第九 取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说取法及取,谛听。
※四 诸比丘!何为取法?何为取耶?
五 诸比丘!色是取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取。
六~八 受……想……行……
九 识是取法。于此欲、贪,于此即是取。
一〇 诸比丘!此名为取法,为取。’

[一二二] 第十 戒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及具寿摩诃拘絺罗,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野苑。
二~三 时,具寿摩诃拘絺罗,于暮时从静座起,即往具寿舍利弗之处……乃至……
言:
‘友舍利弗!戒具足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四 友拘絺罗!戒具足之比丘,应如理作意: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
病、他、坏、空,无我。
五 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乃至……识取蕴是。友拘絺罗!戒具足之比丘,
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苦……乃至……无我。
六 ‘友!于此戒具足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是苦……乃至……无
我,则有当现证预流果。’
七 ‘友舍利弗!预流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八 ‘友拘絺罗!预流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九 友!又于此,预流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则有当现证一来果。’
一〇 ‘友舍利弗!一来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一一 ‘友拘絺罗!一来之比丘,当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一二 友!又于此,一来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则有当现证不还果。’
一三 ‘友舍利弗!不还之比丘,应以何法如理作意耶?’
一四 ‘友拘絺罗!不还之比丘,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
一五 友!于此不还之比丘,若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乃至……无我,则
有当现证阿罗汉果。’
一六 ‘友舍利弗!阿罗汉应以何法如理作意即?’
一七 ‘友拘絺罗!阿罗汉应如理作意:此五取蕴是无常、苦、病、痈、剌、痛、病、
他、坏、空、无我。
一八 友!阿罗汉更无所作,无已办之增益。然而修习此诸法,多修习者,则资于
现法乐住、正念正知。’

[一二三] 第十一 有闻
一 波罗捺国因缘。

[一二四] 第十二 劫波(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劫波来诣世尊住处……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相,得除我慢、我所慢、
慢随眠耶?’
四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
远、近,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此非我体。
五~七 所有受……想……行……
八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
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
九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除我慢、我所慢、
慢随眠。’

[一二五] 第十三 劫波(二)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劫波,白世尊言:
‘大德!如何知、如何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
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解脱耶?’
三 ‘劫波!如是以正慧观: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
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四~六 所有受……想……行……
七 如是以正慧观: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
此一切,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无取而解脱。
八 劫波!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有识之身及外之一切诸相,得离我慢、我所慢
之慢,心越种种相、寂静、善解脱。’
说法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明乃至明
二之说法者
缚与二解脱
结取戒有闻
及二之劫波


第三 无明品

[一二六] 第一 集法(一)
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二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住处。诣而……乃至……
三 坐于一面而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无明,说无明者。大德!何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 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
不如实知色乃有灭法。于色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五 于受有集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法。于受有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灭法。于受
有集灭法,不如实知受乃有集灭法。
六 想有集法……乃至……
七 于行有集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法。于行有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灭法。于行
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行乃有集灭法。
八 于识有集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法。于识有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灭法。于识
有集灭法,不如实知识乃有集灭法。
九 比丘!说此为无明,如是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说已,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明,说明者。大德!何者为明?何者为明人耶?’
一一 ‘比丘!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有色集法者,如实知有色集法。有色灭法
者,如实知有色灭法。有色集灭法者,如实知有色集灭法。
一二 有受集法者……乃至……
一三 有想集法者……乃至……
一四 有行集法者……乃至……
一五 有识集法者,如实知有识集法。有识灭法者,如实知有识灭法。有识集灭法
者,如实知有识集灭法。
一六 比丘!说此为明,如是为明人。’

[一二七] 第二 集法(二)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拘絺罗,住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二 时,具寿摩拘絺罗,于暮时纵静坐起……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为无明,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于色有集法,不如实知色乃有集法,于色有灭法
乃至……不如实知色乃有集灭法。
五 于受有集法……乃至……
六 于想有集法……乃至……
七 于行有集法……乃至……
八 于识有集法……乃至……于识有灭法……乃至……不如实知于识有集灭法。
九 友!说此为无明 ,如此为无明人。’

[一二八] 第三 集法(三)
一~二 波罗捺国因缘。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于色有集法者,如实知色有集法。于色有灭法者
……乃至……于色有集灭法者,如实知色有集灭法。
五 受有集法者……乃至……
六 想有集法者……乃至……
七 行有集法者……乃至……
八 识有集法者……乃至……如实知识有集灭法。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二九] 第四 味(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于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〇] 第五 味(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于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一] 第六 集(一)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舍利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三二] 第七 筑(二)
一~二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摩诃拘絺罗言具寿舍利弗曰:
‘友舍利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 、过患、出离。
五~八 如实知受……想……行……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三] 第八 拘絺罗(一)
一 住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二 时,具寿 舍利弗,于暮时……乃至……
三 坐于一面之舍利弗,言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 !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五~八 不如实知受……想……行……识之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一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味、过患、出离。
一二~一四 受……想……行……
一五 如实知识之味、过患、出离。
一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四] 第九 拘絺罗(二)
一~二 波罗捺国仙人堕处鹿园……
三 ‘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 。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耶?’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友拘絺罗!明,说明者。友!何者为明?如何为明人耶?’
一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如实知色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一二~一四 受……想……行……
一五 如实知识之集、灭、味、过患、出离。
友!说此 为明,如此为明人。’

[一三五] 第十 拘絺罗(三)
一~二 同前之因缘。
三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友拘絺罗!无明,说无明者。友!何者为无明?如何为无明人?’
四 ‘友!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
五~七 受……想……行……
八 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道。
九 友!说此为无明,如此为无明人。’
一〇 如是言已,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摩诃拘絺罗曰.
一一 ‘友!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道。
一二~一四 受……想……行……
一五 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道。
一六 友!说此为明,如此为明人。’
无明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三集法二味
二集拘絺罗


第四 煻煨品

[一三六] 第一 煻煨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色是煻煨,受是煻煨,想是煻煨,行是煻煨,识是煻煨。
四 诸比丘!如是观而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想……行……识。
五 厌患而离欲……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三七] 第二 无常(一)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

[一三八] 第三 无常(二)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贪。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贪。’

[一三九] 第四 无常(三)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常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四~七 受……想……行……识是无常,于此应断欲贪。
八 诸比丘!于无常者应断欲贪。’

[一四〇] 第六~第七 苦(一~三)
一四〇~一四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八 ‘诸比丘!于苦者应断欲……贪……欲贪……乃至……’

[一四三] 第八~第十 无我(一~三)
一四三~一四五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诸比丘!何者为无我耶?
三 诸比丘!色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四~六 受……想……行……
七 识是无我,于此应断欲……贪……欲贪。
八 诸比丘!于无我者应断欲……贪……欲贪。’

[一四六] 第十一 善男子苦(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
想……行……识多厌患而住。
四 于彼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偏知色、偏知受
想……行识。
五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受解脱、想解脱、行解脱、
识解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苦解脱。’

[一四七] 第十二 善男子苦(二)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于受
想……行……识观无常而住……乃至……
四~五 为由苦而解脱。’

[一四八] 第十三 善男子苦(三)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有信心出家之善男子,以此为随顺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
想…行……识观无我而住。
四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想……行……识观无我而住。以偏知色,以偏知
受…想……行……识。
五 彼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而由色解脱、由受解脱、由想解脱、由
行解脱、由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而解脱。’
第四 煻煨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煻煨三无常
三苦三无我
乃至说此三
善男子苦三


第五 见品

[一四九] 第一 内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于内生乐苦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愿请说示。]’
五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于内生乐苦。’
六~八 受……想……行……
九 由有识,由取识,于内生乐苦。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三 受……想……行……
一四 ‘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不取无常、苦变易法者,于内当生乐苦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〇] 第二 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九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乃至……由有识、由取识、
由现贪色,而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 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一一~一三 受……想……行……
一四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乃至……
不取有变易之法者,当见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一] 第三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以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
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由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
后有,为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由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之见:此有
我、此有世间、为我死后有,常、恒、永住而有不变易之法。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
常、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为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有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此有我、此有世间、我死后有,常、
恒、永住而应有不变易之法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二] 第四 无我所
一~二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由取何?由现贪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
无我、无我所耶?’
三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四 ‘诸比丘!由有色,取于色,由现贪于色,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
为无我、无我所。
五~七 受……想……行……
八 由有识,取于识,由现贪于识,而起如是见:若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
无我所。
九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我
所耶?’
‘大德!不也。’
一〇~一三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也……乃至……’
‘虽不取有无常、苦变易之法,而起如是见:无我、无我所者,当将为无我、无
我所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三] 第五 邪见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邪见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自于色,而起邪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邪见。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虽不取无常……乃至……当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虽不取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者,而起邪见耶?’
‘大德!不也。’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一五四] 第六 有身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身见耶?’
四 ‘大德!世尊是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生有身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有身见。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有身见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五] 第七 我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我见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我见。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我见。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我见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生我见耶?’
‘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乃至,知……更不受后有。’

[一五六] 第八 现贪(一)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于何?而起结、现贪、缚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五 ‘诸比丘!由有色,取色,由现贪于色,而起结、现贪、缚。
六~九 由有受……想……行……识,取识,由现贪于识而起结、现贪、缚。
一〇 诸比丘!汝等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乃至……虽不执取,当起结、现贪、缚耶?’
‘大德!不也。’
一一~一四 受……乃至……大德!不也。
一五 ‘如是观之……乃至,则……不受后有。’

[一五七] 第九 现贪(二)
一~三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由有何?取何?由现贪何?而起结、现贪、缚、耽着耶?
四 大德!世尊乃我等之法根……乃至……

[一五八] 第十 阿难
一 [尔时,世尊]舍卫城……乃至……
二 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住处。诣已……乃至……白世尊言:
三 ‘善哉!大德世尊!愿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依世尊闻法,而独静、不放逸、热诚、
精进而住。’
四 ‘阿难!汝于意如何?色是常耶?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五~八 ‘受……想……行……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不也。’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观此无常、苦而变易之法,于此得为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 !不也。’
九 ‘阿难!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
一〇 如是观之……乃至,知……不更受后有。’
第五见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此内与我所
我与无我所
邪及有身我
二现贪阿难
后五十经之摄颂曰
边说法无明
煻煨见等五

第三五十经
说成为一章
蕴相应终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杂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南传相应部 南传中部 南传长部 南传增支部 南传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