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小部】第14经 (第10集)本生经五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小部经典十 本生经五 悟醒 译

第 五 篇
第一章 摩尼耳环品
三五一 摩尼耳环本生谭………………………………………………………………一
三五二 善生居士子本生谭三…………………………………………………………三
三五三 张枝本生谭……………………………………………………………………六
三五四 蛇本生谭……………………………………………………………………一○
三五五 苏油王子本生谭……………………………………………………………一六
三五六 伽蓝第雅青年本生谭………………………………………………………一八

三五七 鹑本生谭……………………………………………………………………二一
三五八 小护法王子本生谭…………………………………………………………二四
三五九 金鹿本生谭…………………………………………………………………二九
三六○ 须逊第妃本生谭……………………………………………………………三四
第二章 色高品
三六一 色高本生谭…………………………………………………………………三八
三六二 验德本生谭…………………………………………………………………四一
三六三 惭本生谭……………………………………………………………………四四
三六四 萤本生谭……………………………………………………………………四五
三六五 蛇使本生谭…………………………………………………………………四六
三六六 棍比耶夜叉本生谭…………………………………………………………四八
三六七 九官鸟本生谭………………………………………………………………五○
三六八 竹铐本生谭…………………………………………………………………五二
三六九 知友本生谭…………………………………………………………………五四
三七○ 苏芳树本生谭………………………………………………………………五六
第三章 半品
三七一 长灾拘萨罗王本生谭………………………………………………………六○
三七二 鹿儿本生谭…………………………………………………………………六三
三七三 鼠本生谭……………………………………………………………………六五
三七四 小弓术师本生谭……………………………………………………………六九
三七五 鸠本生谭……………………………………………………………………七四
第六篇
第一章 阿瓦利耶品(渡守)
三七六 渡守本生谭…………………………………………………………………七八
三七七 白旗婆罗门本生谭…………………………………………………………八三
三七八 达利穆迦辟支佛本生谭……………………………………………………八八
三七九 呢鲁黄金山本生谭…………………………………………………………九三
三八○ 疑姬本生谭…………………………………………………………………九六

三八一 米伽罗巴兀鹰本生谭……………………………………………………一○三
三八二 吉祥黑耳本生谭…………………………………………………………一○四
三八三 鸡本生谭…………………………………………………………………一一一
三八四 法幢本生谭………………………………………………………………一一三
三八五 难提鹿王本生谭…………………………………………………………一一六
第二章 赛那迦品
三八六 驴马子本生谭……………………………………………………………一二二
三八七 缝针本生谭………………………………………………………………一二八
三八八 鼻豚本生谭………………………………………………………………一三二
三八九 金色蟹本生谭……………………………………………………………一三七
三九○ 我有鸟本生谭……………………………………………………………一四二
三九一 害魔法本生谭……………………………………………………………一四七
三九二 莲花本生谭………………………………………………………………一五一
三九三 残滓本生谭………………………………………………………………一五四
三九四 鹑本生谭…………………………………………………………………一五六
三九五 乌本生谭…………………………………………………………………一五八
第七篇
第一章 尺度品
三九六 尺度本生谭………………………………………………………………一六一
三九七 意生狮子本生谭…………………………………………………………一六四
三九八 须达那青年本生谭………………………………………………………一六七
三九九 兀鹰本生谭………………………………………………………………一七三
四○○ 沓婆草花本生谭…………………………………………………………一七五
四○一 达桑那国制剑本生谭……………………………………………………一八○
四○二 果子袋本生谭……………………………………………………………一八六
四○三 阿提阇那婆罗门本生谭…………………………………………………一九五
四○四 猿本生谭…………………………………………………………………一九八
四○五 婆迦梵王本生谭…………………………………………………………二○一

第二章 健陀罗品
四○六 健陀罗王本生谭…………………………………………………………二○六
四○七 大猿本生谭………………………………………………………………二一三
四○八 陶师本生谭………………………………………………………………二一八
四○九 坚法本生谭………………………………………………………………二二七
四一○ 苏摩达多象本生谭………………………………………………………二三二
四一一 须尸摩王本生谭…………………………………………………………二三六
四一二 绵树顶本生谭……………………………………………………………二四一
四一三 都玛伽利牧羊者本生谭…………………………………………………二四四
四一四 不眠班本生谭……………………………………………………………二四八
四一五 酢味粥食本生谭…………………………………………………………二五一
四一六 巴蓝塔婆从仆本生谭……………………………………………………二六○
一 中文索引………………………………………………………………………(1)


第五篇
v.III..p153.
第一章 摩尼耳环品
三五一 摩尼耳环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污染拘萨罗国王内宫之大臣所作之谈
话。此谭已于前1出。
主分 菩萨于此处为波罗奈王,恶棍之大臣携同拘萨罗王使之取得迦尸国,将
王投入牢狱之中之。王入禅定,于空中盘足而坐。盗贼王之身体发热,彼往波罗奈王
所唱第一之偈:

一 国马摩尼珠耳环 妻子一同均被夺
所有财富无残余 何故忧时汝无苦?
154 菩萨闻此,唱次之二偈:
二 财富先舍人 人不先舍富
汝贪欲者!有财富无常 忧时予不苦
三 月升盈而亏 日暖物速没
汝敌者!予知世界法 故予不自苦
菩萨如斯语后,为盗贼王说法,次就彼之所行唱曰:
四 在家乐欲不懒惰2 出家应有自制心
王不可为无虑行 贤者不可有怒质
五 刹帝利王有虑行 无虑之行不可为
大王!王为有虑之行者 声誉名闻可增大
155 菩萨语毕,〔拘萨罗王〕向菩萨谢罪,交还王国,回自己之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拘萨罗王是阿难,波罗奈王
即是我。”

注1 与第二五二,一握胡麻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七页)及第三○三,一王本生谭(同
上二○○页)参照。
2 此二偈已于第三三二之偈中揭出。可参照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车鞭本生谭之偈。


三五二 善生居士子本生谭
〔菩萨=居士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丧父之居士所作之谈话。彼因父亲亡故
而悲泣,徘徊各处,不能忘忧。佛见彼可有入预流果之可能性,佛于舍卫城托钵步
行之机会,由一沙门随行,来至彼家,就预设之座,彼来向佛敬礼而坐。佛问:“信
士!汝悲痛耶?”彼白佛云:“尊师!唯然。”佛言:“友!昔曰之贤人等闻贤人等之
言,虽丧父亲,亦不悲痛。”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某居士家,名为善生。彼达成
年时,祖父死亡,彼之父亲因父之亡故沉于深忧,由墓场持来骨片,于自己之庭前
建立土塔,纳入其处,每于外出他往,向塔供花,追思而悲叹;不作沐浴,不用涂
香,不为食事,亦不看顾工作。
菩萨见此而自思:“予父自祖父亡故以来,悲伤而厌事,各处徘徊,除予之外,
156 他人不能与父以觉醒。予将以一方便,使父止悲。”彼于都城之外,发现一头死牛,
持来水草,置于牛前谓曰:“汝食,汝食!汝饮,汝饮!”每一来者见彼云:“善生!
汝疯狂耶?何故以水、草与死牛。”彼不作任何之答。于是彼等往其父之所云:“汝
子疯狂,以水、草与死牛。”居士闻此语,失去对父之悲痛,而起对子之悲痛,彼急
往子处云:“吾子善生!汝甚利巧,何故以水、草与死牛?”为唱次之二偈:
一 汝刈取绿草 频频云食食
死朽一老牛 何故与之语?
二 饮料与食物 欲起死之牛
恰如乏智者 汝之语无效
菩萨闻此,唱次之二偈:
三 彼之头如昔 手足尾亦然
耳亦如原状 予思牛将起
四 祖父头手足 不见土塔侧
父身空悲泣 可谓乏智慧
157 菩萨之父闻此语自思:“予子甚贤,明辨此世与彼世当为之事为,为使予觉醒而
为此事。”彼云:“吾子贤者善生!予悟‘诸行无常’,此后予不再悲伤。如此子之作
为,实可排除父之悲伤。”彼赞誉其子〔唱次之四偈〕:
五 如火注苏油 吾心在燃烧
犹如水注火 彼消一切忧
六 吾胸所穿矢 彼为我拔取
予为悲所击 除予对父悲
七 今吾得拔矢 离悲成无浊
青年!我闻汝〔之语〕 不泣亦不悲

八 同情有智慧 恰如此善生
转父之悲哀 彼能如是为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居士入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善生即是我。”


三五三 张枝本生谭
〔菩萨=师匠〕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跋祇之鳄山恐怖林中时,对菩提王子所作之谈话。菩提
王子为优填王之子,此时住于鳄山,招来一名技巧之木工,建造一座其它国王不能
比并之宫殿,名曰拘迦那大。宫殿建造后,彼因邪悭之心:“此木工将为其它国王建
158 造如此之宫殿。”于是抉取木工之两眼。比丘众闻知此事,于法堂生起话题:“诸位
法友!菩提王子如是如是抉取木工之双眼,实为暴虐、残忍、无慈悲之行。”佛出其
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
言:“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前生彼即为暴虐、残忍、无慈悲者。非今如此,前生
彼挖抉千人之王眼,杀之以肉施行祭神。”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于得叉尸罗名闻四方之师尊,印度
中之武士族及婆罗门族之青年,悉皆至彼处修习学艺。波罗奈王之子梵与王子,亦
于彼所,学三吠陀。彼之性情粗暴,残忍无情,菩萨依人相术见其粗暴残忍无情之
性质,告诫彼曰:“汝粗暴残忍而无慈悲。无慈悲者虽得权威,不能长保;一旦失去
权威,即如海上之难船,不得寄身。因此不可为无慈悲者。”菩萨为唱次之二偈:
一 肉身安稳与丰饶 梵与!此等安逸不常保
己利失时不可迷 恰如海中逢难船
二 人自所为事 后见己之身
为善者得善 为恶者得恶
自行播莳种 收得相同果
159 彼礼拜师尊还波罗奈,向父示所修学艺,即副王之位。父死同时,登上王位。
彼有一性质残忍之司祭名频祇耶,彼为名誉之欲所驱使而自思:“予王悉数取得印度
中之王,如此,王为唯一人之王,予为唯一人之司祭。”彼向王进言,得其承诺。王

率大军出都,包围某王之都城,俘虏其王,依同一手段,遂掌握全印度之主权,携
回一千之王。彼欲取得得叉尸罗之主权,来至其所。时菩萨实行都城之修理,免为
他物所破坏。
波罗奈王于恒河之畔大尼拘律树下张幕,上悬天盖,下设卧榻,住于其处。彼
率全印度一千之王战斗,但不能取得得叉尸罗。彼问司祭:“尊师!我等与尽此一千
之王一同前来,而不能取得得叉尸罗,将如之何?”“大王!抉千人王之眼,剖其腹,
160 携五种之香肉,为出生于此尼拘律树上之天人行祭,于树之周围造起边缘,使血存
留其中五指之深。如此,予等立即得获胜利。”王许可照办,于幕中置大力之力士,
将千人之王一一唤入,击打陷入昏迷状态,抉取其眼杀之而取肉,残骸流入恒河,
依言行祭,击打祭祀大鼓而行出战。
然此时由彼之了望台上来一夜叉,抉彼之右眼而去。彼大感疼痛,气为疼痛而
颠倒,还至尼拘律树下,仰卧于卧榻之上。恰于此时,一只鹫鸟,持一尖椎之骨飞
来止于树顶,食肉而舍骨,骨之尖端如铁签,落中王之左眼而崩溃。尔时王思起菩
萨之言,彼喃喃自语:“菩萨谓:‘自己之业收得相应之果,恰如此等生物收得与种
子相当的果实。’ 菩萨之所云,今已得见其言。”彼唱次之二偈:
三 此为师尊语 菩萨如是云
汝勿作邪业 使苦及汝身
四 频祇耶!于此尼拘律树下 饰予涂以旃檀粉
予害千人刹利种 后予还受此苦恼
161 彼如是悲叹,思起第一妃之事。
五 优婆利!四肢同黄金 涂以旃檀粉
素般迦那迦 如彼树枝直
予未见彼女 予死大苦恼
彼喃喃唱出此偈,死而生于地狱。有权威欲之司祭,不能得护彼王,自己亦不
能得权威。彼死而军队四散奔逃。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盗贼之王是菩提王子,频祇耶
是提婆达多,闻名四方之师尊即是我。”

三五四 蛇本生谭
p.162.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与幼子死别之居士所作之谈话。此故
事与妻死别1与父死别2居士之故事相同。此处佛亦如以前,往居士之家,彼出来
礼拜而坐。佛问:“友!君悲痛否?”彼云:“尊师!唯然。我子亡故,故我悲叹。”
“友!应坏之质者坏,应灭之质者灭,此非唯一人之事,亦非唯一村之事,于无量数
大世界3之中,三世界之中,无不死者。因此,被制作〔有为〕之物无一能长保者。
一切有情,为应死之质物,所作之物,皆为应坏之质物。昔之贤人等,子死之时云:
‘应灭之质者灭’,而无悲痛。”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波罗奈门外之村婆罗门家,依
农事维持生计,支持一家。彼有一子一女,子达成年,由同等家世之家娶来儿媳。
如此合女之使者,共为六人,即菩萨、妻子、女、儿、媳及使者,为一同互相和睦
欢乐之生活。菩萨教他之五人而言曰:“汝等各自于应得之处行施,护戒法守布萨
日,行生死观,常念己等之死-此等有情,确实皆死,生则不定,一切有为之法皆
是无常,为应灭之质者。须昼夜勤劳勉励。”一同皆曰:“谨遵如命。”举家应诺,勤
劳勉励,行生死观。
其后一日,菩萨与子一同出往耕田,其子掘一尘堆,与以焚烧。其侧有一蚁窝,
163 中栖毒蛇,烟触彼眼,蛇怒奔出自思:“必此奴所为。”以四毒牙向彼啮噬,子即倒
死地上。菩萨见子倒死,置牛来见,知子已死,将子抱起,使卧于一树根之傍,以
衣物覆盖,既不哭泣,亦不悲哀:“应坏之质者坏,应死之质者死,一切有为法皆是
无常,终当死去。”彼唯念无常,仍耕种田地。彼见一邻人通过田侧,问曰:“汝归
家否?”彼应曰:“诺。”“如是请于过我家时,向予家内言:‘今日不必持来二人份
之饭食,仅持一人份前来。前此女仆一人运来饭食,今日则四人一同着清净衣裳,
携带香与花前来。”邻人应诺而往,向婆罗门之妇依言转告。“何人赖汝传言?”“由
贵主人所言。”妇人知自己之子已死,然未见表现痛心之状,此心善积修练。彼女着
清净衣裳,手携香花持食物与其它诸人一同往 中而来,其中皆无一人哭泣悲叹者。
菩萨坐于其子仰卧之树荫下进食,食事终了,皆集积薪木,作火葬堆,供养香花,

施行荼毗,无谁落一滴泪者。彼等皆作死之观念修行。
依彼等戒法之力,帝释天之座,生起暖意,彼云:“究为何人使予由此所暖动?”
164 彼穿凿洞观,知因彼等德之威光,使座发热。彼起信仰之念,自思:“予往彼等之家,
使其每人作狮子吼,然后使彼等之家,充满七宝,予必须如此为之而归来。”于是急
往其处,立于墓场之侧,问曰:“汝等何为?”“尊者!予等烧人。”“汝等并非烧人,
乃在杀鹿烧烤。”“尊者!并非如此,予等乃在烧人。”“然则,彼为汝等之敌人?”于
是菩萨云:“尊者!彼为予真实之子,非为敌人。”“然则彼为汝之可憎之子?”“尊
者!彼实为予最可爱之子。”“然则何以不泣?”菩萨为说明不泣之理由,唱第一之
偈:
一 如蛇舍古皮 己之身舍去
斯人已往死 其身无用时
二 此被烧之身 不知亲属悲
故吾无悲泣 彼已往去所
165 帝释天闻菩萨语,问婆罗门妇曰:“尊夫人!死者为汝之何人?”“尊者!此为宿
于予身十个月,饮乳、取手、立足、哺育之子。”“尊夫人!父为男人,可以无悲,
母亲之心柔软,何为不泣?”彼女为说明不泣之理由:
三 彼由彼世不招来 今由此世不告去
去时犹如同来时 此处又有何悲泣?
四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吾无所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婆罗门妇之语,问妹曰:“贵女士!彼死者为汝何人?”“尊者!彼为吾
兄。”“为姊妹者,对弟兄应有爱情,而汝何故不泣?”彼女亦为说明自己不泣之理由:
五 我泣我身瘦 于我竟何益
亲属与朋友 徒增不快感
166 六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其妹之说明,问死者之妻曰:“尊妇人!此人为汝之何人?”“尊者!彼
乃予之夫。”“为妇人者,夫死即为寡妇,成无依之身,汝何不悲泣?”彼女为说明自
己不泣之理由:
七 如逐空中月 悲泣在少年
追逐死者悲 同为无效事
八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痛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167 帝释天闻妻之语,问使者曰:“汝妇人!此人为汝之何人?”“尊者!彼为予之主
人。”“汝曾受此人压制虐待所驱使耶?因此,汝思彼死之为宜而不泣耶?”“尊者!
非如汝所说,亦与主人不相符合,我等之少主人,堪忍力强,情深而有怜悯之心,
彼为予抱于胸前而育成者。”“然则汝何故不泣?”彼女为说明不泣之理由:
九 恰如水瓶破 不能得再接
追逐死者悲 同为无效事
一○ 此一被烧者 不知亲悲泣
故此吾不悲 彼已往去所
彼女唱上之二偈。
帝释天闻一切正语,起信仰心:“汝等善励修行死之观法。今后汝等无须以自己
168 之手工作,我乃帝释天王,我将持来无限之七宝,汝等勉励勤行施舍,守持戒法,
多行布萨。”帝释教彼等后,向其家持来无量七宝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居士入预流果--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使者是久寿多罗,女是莲华色,子是罗喉罗,母是谶
摩,而婆罗门即是我。”

注1 可与妻之死别故事,参照第三二八,不可悲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不可悲本生
谭)。
2 可与父之死别故事,参照第三五二,善生居士子本生谭(本卷三页)。
3 大世界即铁围山之事。三世界即三有之事,谓欲界、色界、无色界。

三五五 苏油王子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国王之大臣所作之谈话。此故事
与前(第二八二善人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一二九页)出者相同。此处国
王对尽职之大臣授与大荣誉后,对中伤之语,信受为真,缚彼投入牢狱;彼坐于其
处即入预流向。王思起彼德,与以赦免。彼手携香华,往佛所礼佛而坐,于是佛向
彼问曰:“闻汝遭遇不运之事?”彼白佛云:“唯然,有之,世尊!然予之不运,实即
予之幸运,予已得预流向。”佛言:“信士!转不运为幸运,非只汝而已,昔之贤人
等亦为幸运。”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宿于第一妃之胎而出生,命名为苏油
王子。其后,彼于得叉尸罗修习学艺,正当治国。彼之大臣中一人,有污染内宫者,
为王亲见得知,将彼逐放于国外。
时万伽王于舍卫城治国,彼往此王之处出仕。如前所云之状,使王听信自己之
169 语,往取波罗奈国,王取得其国,以锁缚菩萨投入牢狱中。菩萨入于禅定,升入空
中盘足而坐。万伽王感觉全身发热,彼往见菩萨尊严之颜如黄金之镜、开放之莲华,
问菩萨而唱第一之偈:
一 他人悲且泣 他人颜有泪
汝颜色澄清 苏油!何故汝不悲?
菩萨语王以自己不悲之理由,总唱以下之偈:
二 悲过去无益 不赍未来乐
万伽!故我不悲痛 悲痛亦无友
三 悲者色青瘦 食亦不甘味
如箭射痛恼 空为敌者悦
四 村里与森林 大海与陆地
悲不达于吾 吾不见其踪
五 自己所有欲 无有满足者

全部之大地 不与彼乐事
170 万伽王闻此四偈,向菩萨谢罪,还国而去。大士将国托付大臣等,入雪山地方
出家,修禅定不怠,成为生梵天世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万伽王是阿难,而苏油王则
是我。”


三五六 伽蓝第雅青年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法将舍利弗所作之谈话。据传,长老对
猎夫、渔夫平日不守戒法者来,每于会面时则云:“汝等应受戒法。”而授彼等戒法。
彼等因对长老尊敬之念,不能违背其语而受得戒法,但虽得受而不遵守,仍为自己
171 之商估。长老呼自己之弟子云:“此人等于予之处接受戒法,但不遵守。”“尊师!彼
人等不喜持戒,而师为授之,彼人等不能违背师语而受。此后师对此等诸人停止授
与戒法。”长老闻之甚不喜欢。
比丘闻此传说,于法堂中开始议论:“诸位法友!长老舍利弗每逢见者,即为授
戒法之事。”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
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彼于前生,每逢见者,未曾请求,虽
不愿依而授与戒法。”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婆罗门家,达成年后,于得叉
尸罗为名闻四方师尊之长弟子。此师尊每遇渔夫等未曾请求,即云:“汝应受戒,汝
应受戒。”而授与戒法。虽受戒法而无遵守者,师尊对弟子等语此事,弟子等云:“尊
师!彼人等不喜而师与授戒,因而破之。因此,今后师只对请求之人授与,而对未
请求人等则请勿授。”师尊于是怀后悔之念。虽然如此,每逢会面者,仍授戒法。
如是某日之事,由某村来人,招请师尊谓请读婆罗门之经文,彼呼青年伽蓝第
雅云:“予不前往,汝率五百青年前往,受取读经〔谢礼〕,持来予之一份。”彼前往,
于归来途中,见一洞穴自思:“我等之师,每逢会面者,未作请求而授戒法。自此以
172 后,予将使师尊只对唯请求者始与授戒。”此青年等皆精神愉快而坐,彼则起立,取
起大石投入洞穴之中,几度几度投入。青年等向彼云:“汝君何为?”彼不作何言。

众人急速归还,向师禀告。师来与彼共语,唱第一之偈:
一 一人于林中 取石投山窟
伽蓝第雅徒 汝欲为何事?
彼闻此欲使师悟唱第二之偈:
二 土山与石山 绕海有大陆
欲使平如掌 投石填山窟
婆罗门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大地汝一人 不堪平如掌
伽蓝第雅!汝思埋此窟 无果离生界
173 青年闻此唱第四之偈:
四 大地唯一人 不能使平坦
婆罗门!汝亦与彼同 不得导异见
师尊闻此,知自己受挫,谓曰:“伽蓝第雅!汝言适切,自今以后,予不为此事。”
于是唱第五之偈:
五 伽蓝第雅!汝以简捷形 向吾说是义
大地一人力 不得使平坦
同此异见者 人亦不可导
如此,师尊向青年述说谢意,青年亦于教师后,相携而还家
174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婆罗门是舍利弗,而伽蓝第
雅青年即是我。”


三五七 鹑本生谭
〔菩萨=象〕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所作之谈话。某日之事,比丘
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粗暴而残忍无情,彼对生物不存爱怜之
情。”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
之事。”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彼亦无爱怜之情。”于是佛为说过去之
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象之一族,年长后,身体可爱
而长大,为象群之长,率领八万头之象,栖于雪山地方。尔时有一只雌鹑,于象群
徘徊之处产卵,卵被十分保温,破卵而出来雏鹑。鹑之羽未伸,尚不能善飞之中,
大士率领八万之象群,搜获食物行进途中,来至其所。鹑见此自思:“此象王以足踏
予之子,将被杀害,予将请求勿伤予之子。”彼女并两翼于一处,立于象王之前唱第
一偈:
一 汝大象!年龄六十栖森林 拜汝誉高象群长
我以两翼合掌礼 我儿力弱请勿伤
175 大士云:“汝心勿忧,予将保护汝子。”八万之象悉数通过于雏鹑之上。象王呼
母鹑近前云:“予等之后,一独行之象前来,彼不用吾等之语,彼来,汝可向其乞愿
以图子等之安全。”言毕而去。母鹑向彼出迎,以两翼行合掌礼,唱第二之偈云:
二 汝大象!独行栖于森林中 石山土山来求食
我以两翼合掌礼 我儿力弱勿伤害
彼闻鹑语第三之偈:
三 汝鹑!予杀汝儿等 对予有何悲
杀汝百千者 只用左脚蹄
176 彼如斯云,用脚踏毙鹑之子等,流小便大吼而去。鹑落于树枝之上云:“今汝吼
叫而去,数日之中将知予之所为。汝不知智慧之力较汝身体之力伟大,予将向汝示
知。”鹑骂彼唱第四之偈:
四 力非用于一切处 此力乃为害愚者
象王!儿等力弱遭汝害 我将陷汝于不利
彼如斯云,数日问彼伺奉一鸦,鸦甚满足云:“予为汝能为何事?”鹑云:“主
人!予无他求,惟愿您用嘴啄伤彼独行象之眼。”“谨遵如命。”鸦与允诺。于是鹑又
向一青蝇伺奉,青蝇云:“予能为汝为何事?”鹑云:“彼鸦啄伤独行象之两眼,贵君
可于其处产卵。”青蝇允诺:“谨遵如命。”于是鹑又伺奉一蛙,蛙云:“为汝能为何
事?”“彼独行象于搜寻水时,汝于山之绝壁顶上鸣叫,当彼升至山之绝顶之时,贵
君降至崖下鸣叫,此为予向汝之所愿。”蛙闻鹑之语云:“谨遵如命。”予以同意。
177 此后一日,鸦以嘴啄伤象之两眼,蝇即产卵于其中。象为蛆虫所食,痛极颠狂,

喉干不堪,步行搜水,尔时蛙于山之绝顶鸣叫,象思:“彼处有水。”登往山上,蛙
下降往崖上鸣叫,象云:“此处有水。”向崖下而行,转落崖下,丧失生命。鹑知彼
死云:“予已败敌。”彼欢喜满足,于象之死骸上巡回走过,其后,从业而往其应往
之所。
结分 佛言:“汝等比丘!对任何人不可构造敌意。有如此大力之象,尚为此四
只生物一同之力而陨命。”
五 蛙与青蝇鸦与鹑 此等四者毕象命
见怨生怨有怨者 勿怀怨对任何人
此为现等觉者所唱之偈,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独行象是提婆达多,
而群象之长即是我。”


三五八 小护法王子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奸计杀〔佛〕事所作之谈话。
178 于其它之本生谭,提婆达多使菩萨恐怖之事尚且不能,然在此小护法王子本生谭中,
菩萨出生七个月时,使斩断手足及首,为弄刀之戏。于山本生谭中1,则为扭捩其
首而杀之,炙其肉于灶上而食。于堪忍宗本生谭中〔第三一三,汉译南传藏第三十
四卷二二八页〕,则为鞭彼两千次,斩断手足及耳鼻,捉髻扯倒在地上,使之仰卧,
以足蹴其腹而去,菩萨于当日,即丧失生命。于小难提猿本生谭2及大猿本生谭〔第
五一六〕,彼使人杀害〔菩萨〕。如是长久期间奸计于杀害之事,于佛世之时,彼仍
奸计于此。
于是一日于法堂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为欲杀佛,用尽手段,雇射
手杀正等觉者,以石投之,放那罗义利猛象。”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
为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彼奸计杀予非自今日始,
前生即已如是,然尚不能使我怖畏。昔我为护法王子时,我为彼自身之子,杀我以
为弄刀之戏。”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昔日于波罗奈有大光辉王时,菩萨宿于第一月妃之胎出生,命名为护法。
于彼生满七个月时,母以香水浴彼,着饰玩耍而坐,王来妃之住居,妃使幼儿玩耍,

为爱子所牵,见王未有起立。国王自思:“今为幼儿,尚起慢心,不思予为何人,幼
儿长大,更将不思予为人矣。于今时之中,不免杀之。”王坐王座,呼盗贼处刑吏近
179 前云:“汝去准备。”处刑吏肩缠黄色之衣服,手执赤色之花环,肩担大斧,携处刑
之道具前来拜谒国王:“大王!有何吩咐?”“往妃之寝殿,携护法来。”
妃知王忿怒而归,抱菩萨啜泣而坐。处刑吏来至其处,捶妃之背,由妃手中夺
取王子往王之所,向王云:“大王!如何处置?”王云:“持一板来,置于其前,使彼
睡卧。”彼依言而行。月妃悲叹,随幼儿之后而至。复次,处刑吏问王曰:“大王!
如何处置?”“斩断护法之手。”月妃云:“大王陛下!予子为七月之婴儿,何亦不知,
此非其罪,若有罪在我,因此请断我手。”妃为明此意义,唱第一之偈:
一 草妃背王意 向王缺敬礼
大王!请释护法儿 愿断草妃手
王视处刑吏,“大王!如何处置?”“不可犹豫,斩断其手。”命令之同时,处刑
180 吏以锐斧如切幼笋,斩断王子之两手。王子之手虽被切断,但不泣亦不悲,堪忍与
慈爱第一之菩萨,堪忍此苦。月妃将被切之腕端以裙包裹,生血涂襟而悲叹,往返
行走。
复次,处刑吏问:“大王陛下!如何处置?”王命曰:“斩断双足。”月妃闻此唱
第二之偈:
二 草妃背王意 向王缺敬礼
大王!请释护法儿 草妃愿断足
王再命处刑吏,彼又切断王子双足。月妃亦用裙包裹其中,为生血所涂而悲泣,
妃云:“大光辉王!大王陛下!手足被切之婴儿,必须母亲养育,草妃愿作女工,养
育我子。请将子交付草妃。”处刑吏问曰:“大王有何指示?予之任务是否终了?”
“否,尚未完毕。”“如何处置?”“斩断其首。”于是月妃唱第三之偈:
三 草妃背王意 向王未敬礼
大王!请放护法儿 草妃愿切首
如斯语毕,伸首待斩。
复次,处刑吏问曰:“大王!如何处置?”“切彼之首。”彼切断王子之首问曰:
“依大王陛下指示,任务是否终了?”王云:“尚未完毕。”“然则如何处置?”“用刀尖

接取为弄刀之戏。”处刑吏将王子死骸投往空中,然后用刀尖接取为弄刀之戏,然后
投于床上骨肉分散。月妃用裙包菩萨之肉,伏于大地而哭泣:
181 四 勿害己生子 世无如此王
亲朋与大臣 应向彼陈谏
五 勿害己实子 世无如此王
亲友与同族 应向彼陈谏
唱以上之二偈。唱此二偈已,月妃以双手抚胸押心肉,唱第三之偈:
六 王子大地主 涂以旃檀精
腕断命切除 草妃命已尽
彼女如斯悲叹,如竹林焚烧之竹,心脏碎裂,当场命亡。王亦不能留于座上,
而落于床上,壮板破裂为二,王又落于地上,于是二十四万由旬厚度之大地,亦不
182 堪承受王之恶德,裂开一大穴,由无间地狱现网,如用传家毛巾包裹之状,捕王投
入无间地狱。大臣等则为月妃及菩萨之死,料理善后。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提婆达多,月妃是大
爱道,护法王子即是我。”

注1 山本生谭(Daddara-jataka)虽于第一七二(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三卷六三页)及第三○
四(同上第三十四卷二○二页)皆曾载出,但无如以上所引用之文意。
2 小难提耶猿本生谭底本为 Cullanandaka-j.今从异本及第二二二(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三
卷二○○页),读为 Culanandiya-j.。


三五九 金鹿本生谭
〔菩萨=鹿〕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舍卫城某良家女所作之谈话。据传,此
女为居于舍卫城之〔舍利弗、目犍连〕两大弟子之信者家中之女,信心诚笃,有纯
净之心,归依佛法僧三宝,行善且贤,乐施与及其它善行。虽然如此,仍与于舍卫
城中素性相同之邪教信者之家结缘论嫁,于是彼两亲云:“予等之女,信心诚笃,有

纯净之心,归依三宝,乐施与及其它善行。汝等宗旨相违,如汝等不允依其所望,
为施舍、参寺闻法、守戒法、行布萨,则予等不允出嫁,汝等自身可由同宗旨之家
娶得女人。”
为彼女两亲之拒绝,男家云:“汝等之女,来予等之宅后,一切如其所望,予等
决不阻碍。请允嫁女。”“如是可与应从。”于是于星运之吉时,举行庆祝婚仪,将女
由自己之家伴来。彼女克尽妇道,勤劳不怠,谨事其夫如天,对翁姑守分。
一日彼女语夫云:“君!予思欲供养来予等家之长老等。”“甚善,如汝所愿实行
供养。”彼女一日招待长老等表大敬意,奉献美味之食物,坐于一方。彼女云:“诸
位尊师!此家人等为邪教信者,无信心,不知三宝之德,因此,只由予一人实行供
养,请与受之。”长老承诺,常时仅于女处饮食。次彼女复向夫云:“君!长老等常
183 时来予处,何故君不能相见?”女夫闻此:“甚善,彼此相见。”翌日,长老等食事终
了,女告知其夫,夫往长老之所与长老等会见,坐于一方,于是法将〔舍利弗〕为
彼说法。彼对法将之说法与行仪,起信仰心,自此以后,彼为长老设座、洒水,于
食事中间,听闻法门。其后彼之邪教终告破坏。
于是,一日长老为彼二人说法,说明圣谛之理,说明终了,二人均入预流果。
自此以后,自其父母以下,使者佣男之辈,一总舍弃邪教,归依佛法僧三宝。一日
彼妻向夫云:“予欲出家。”彼谓:“甚善,予亦欲出家。”于是与多人之伴侣一同送
彼女往比丘尼道院使彼女出家,自己又往佛所乞愿出家。佛使彼出家,后授与具足
戒,彼等二人共修观法,不久即达阿罗汉果。
于是一日,法堂之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年少比丘尼,自己与夫
有出家之缘,出家而修观行,达阿罗汉果。”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
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语。”佛言:“汝等比丘!此女使夫由贪
欲之罥得免,非自今始,前生彼女亦使昔之贤人等由死之罥得免。”言毕默止,佛应
彼等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于雪山地方出生于鹿之族中,成长后,
184 美丽可爱为黄金色,手脚如涂漆,两角似银绳,两眼如摩尼宝珠,颜如卷赤毛布之
光亮。彼之配偶牝鹿,亦甚美丽,两鹿和睦快乐生活。各种之鹿有八万只均相随于
菩萨。

彼等于此于此生活中,一猎夫于鹿之通路敷设罥索,一日,菩萨步履于群鹿之
先,脚为罥索所缚,彼思:“切断〔罥〕索。”用力挣扎而皮破,再挣而肉破,再挣
而筋破,罥系入骨。彼不能挣断罥索,觉死之恐怖,于被捕时扬声悲鸣。鹿草闻此,
恐怖逃散,其妻亦逃,于鹿群中巡回不见菩萨:“彼必触及灾难。”于是急往彼所,
流泪泣叫云:“君!君!汝非持大力者耶?而如何不能挣脱?速速加力挣脱。”彼女
使彼加力唱第一之偈:
一 大鹿汝振勇 汝为金脚者
奋力断草罥 我独林中乐
185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全力我振勇 自由不能得
强固草之罥 紧缚捉我足
于是牝鹿云:“君心勿忧,予以自己之力,向猎夫愿求,付出予之生命,救助汝
之生命。”彼女安慰大士,紧抱涂血之菩萨居于其处。猎夫携带刀枪如劫末之大火奔
来,牝鹿见此,向菩萨云:“君!猎夫前来,予以予之力使汝得释放,汝心勿忧。”
彼女退往猎夫之来路,立于一面,拜彼而言曰:“恩主!予夫黄金色,善品行,为八
万之鹿王。”彼女言菩萨之德,为使鹿王获释,请杀自己而唱第三之偈:
三 猎夫!敷展树叶床 请拔汝之刀
汝今先杀我 次再杀大鹿
猎夫闻此,思为不可思议:“人间尚无为自己之夫而奉献生命者,而况兽类不待
186 言矣,此为何耶?此鹿以人言而为善声善语,予今日应与此鹿及夫之生命。”彼对彼
女起信仰心而唱第四之偈:
四 牝鹿发人语 未见亦未闻
牝鹿!汝今身有幸 大鹿亦如之
牝鹿见菩萨之得乐,大喜而述谢意,唱第五之偈:
五 今日放大鹿 喜悦如我愿
猎夫!汝为此义举 一切亲族乐
菩萨更又思考:“予之生命,牝鹿之生命,八万鹿之生命,皆为此猎夫之所赐,
187 彼助予,予亦应助彼。由自己德之最优者而言:“对施与者当然应与返施。”彼往获

食之所,发现一摩尼珠之山施之与彼:“友!自此以后,勿为杀生,以此立家而养妻
子,施舍及为其它之善行。”菩萨与彼训诫而往森林之中。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猎夫是车匿,牝鹿是此年少
比丘尼,鹿王即是我。”


三六○ 须逊第妃本生谭
〔菩萨=金翅鸟〕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厌出家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曰:
“比丘!汝厌出家为真实耶?”比丘白佛:“是为真实。”佛言:“汝何所见?”答:“因
见一美貌妇人。”佛言:“妇人为不可守者。昔之贤人等,伴彼女往金翅鸟之栖所加
以守护而不能如愿。”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铜〕王治国时,彼之第一妃名须逊提,为眉目美丽之女。
尔时菩萨生为金翅鸟之一族,彼时龙岛称为塞鲁玛岛,菩萨住于岛中,金翅鸟之栖
所。彼化为青年之相,往波罗奈与铜王相互赌博。有见彼之姿颜美貌,向须逊提妃
报告:“如斯之青年与予等之王一同赌博。”彼女思欲见之。一日身着美艳装饰,来
188 至赌博场内,混杂于使者之间见彼,彼亦见妃,二人互起爱着之念。金翅鸟王以威
神之力,使都中吹起大风,家屋倒塌,人人恐怖,由王城之中逃出。
彼以自身之威力,使世间黑暗,彼伴妃通行于空中,到着自己栖所之龙岛。须
逊提亦不知其来去之处,彼与妃共同行乐而与王共同赌博。
王有一音乐师名天之干闼婆为侍者,王不知妃之行踪,呼彼音乐师谓曰:“汝往
陆道、海道一总各处搜索无遗,发现妃之行踪。”王遣其行,于是彼携带路用,由都
门之外搜寻,到达婆留迦车国。此时,婆留迦车之商人等欲乘船往金地而行,彼往
商人等之处云:“予为一音乐师,请免船资,予将为汝等演奏音乐,请携予前往。”
彼等云:“甚善。”彼乘船出海,船亦顺利走出。一同谓彼曰:“请为予等演奏音乐。”
“予将演奏,然予演奏时,鱼类将出而骚动,破坏我等之船。”“汝只演奏人间之音乐,
则鱼类将不出骚动。请与演奏。”彼云:“然予演技甚劣,请勿为怪。”彼弹琵琶,线
音不碍歌声,所奏之乐,音色美妙,使鱼类骚动,一尾摩竭鱼跳落船上,船被破坏,
彼音乐师卧于船板之上,任风漂行,到着龙岛金翅鸟之栖所一株尼拘律树侧。

须逊提妃于金翅鸟王往赌博时,由宫殿下降至海滨散步逍遥,于彼处见音乐师,
189 彼女识彼问曰:“何以来至此处?”音乐师说明一切。“汝勿忧心”,妃对彼安慰,携
手登上宫殿,使彼睡于卧榻之上,彼恢复元气,与以天人之食,以天人之香水沐浴,
着天人之衣服,饰以天人之香花,次再使彼卧于天人之卧榻,如是对彼照料。金翅
鸟王归来时,则将彼藏慝,往时则与彼纵情淫乐。如是一月又半之时,波罗奈住民
之商人等,为得薪柴及水,到达此岛尼拘律树下。彼与此等商人一同乘船返还波罗
奈谒王,王正在赌博,彼取琵琶奏乐唱第一之偈:
一 提米罗树放香气1 小海于傍发潮音
须逊第妃虽远离 铜王陛下!诸欲恼人实刺吾
金翅鸟闻此而唱第二之偈:
二 如何汝渡海 如何见龙岛
乐天!汝与彼女会 汝云如何事?
190 于是乐天(干闼婆)唱次之三偈:
三 婆鲁迦车诸商人 为欲求宝船出海
船为摩竭鱼所坏 我依船板得漂浮
四 彼女身有旃檀香 常慰劳吾优柔语
彼如生母抱其子 彼女对吾行抱持
五 饮食衣服与卧具 彼女一切供养吾
彼女又自抛爱眼 铜王陛下!如是之事汝应知
音乐师语毕,金翅鸟起悔悟之念:“予虽住金翅鸟之栖所,但不能守护彼女,如
此身价之女人,又有何用?”于是彼将彼女运回,交还铜王而去。自此以后,即不
再来。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明圣谛之理竟,厌出家之比丘入预
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金翅鸟王即是我。”

注1 依注释书,提米罗树在尼拘律树之周围,小海为在尼拘律树侧之海。

第二章 色高品
p.191.
三六一 色高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为向〔舍利弗、目犍连〕殊胜弟子二人所
作之谈话。某时之事,二人大长老等,思:“于雨安居间,住空屋以为乐。”向佛拜
辞,弃弟子群,自身携衣钵离祇园而去,住于某边鄙村落森林之中,以一食残食之
男,供长老等之役使,住于同处之傍。彼见长老等之和睦生活,自思:“此二人生活
非常融洽,予能否使彼二人之关系分裂?”彼往长老舍利弗之所问曰:“尊师!汝与
彼尊者大目犍连长老彼此有无某种怨怼?”“汝何出此言?”“尊师!彼于我见面时
云:‘舍利弗之出生、种姓、族类、地位,其它各点,如见闻、书籍知识及神通等
等之上,如何能与我一同。’尽为举出汝之缺点。”长老发笑,言曰:“汝勿言,且
他去。”
彼其后一日,又往大目犍连长老之处为同样之话,长老亦发笑而言曰:“汝勿
言,且他去。”于是即往长老舍利弗之处问曰:“彼食残食之男,往汝处作某种之言
耶?”“唯然,法友!与予谗言,可将彼驱去为宜。“诚如所言,逐彼离去。”于是目
犍连谓曰:“汝不可住于此处。”弹指追彼离去。二人和睦相处,赴佛之处礼拜而坐。
佛于会见后问曰:“安居生活快乐否?”“世尊!食残食者一人,欲分裂我等友谊,分
裂不成而逃走。”佛言:“舍利弗!此人思欲分裂汝等,分裂未能成就而逃,非自今
始,前生亦复如是。”佛应长老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森林中之树神,此顷狮子与虎栖于
192 森林之山窟中,有一只豺奉仕此二狮虎,食彼等之残食,身体壮大。一日彼思:“我
尚未曾食狮虎之肉,我须使此二者相互恶化,使二者冲突打架而死,然后我食其肉。”
彼往狮子之处问曰:“主人!汝与虎先生似乎彼此含有嫌隙?”“汝由何而知?”“主
人!彼于我往见时云:‘狮子身体之毛色、高大、素性、力量及能率均不及我之十
六分之一。’彼尽举君之缺点。”狮子问后云:“汝勿言且去,彼决不云此事。”豺于

是又往虎之所,语相同之话,虎闻其言,往狮子处问曰:“吾兄!君为如是如是之
言?”唱第一之偈:
一 色高生有力 精进且刚牙
强腕无能胜 汝曾为此言?
刚牙狮子闻此唱次之四偈:
二 色高生有力 精进力腕强
刚牙无能胜 予曾为此言?
三 全等斯共栖 友!强腕者!汝若兴害意
今与汝共住 我心实不快
四 好闻他人语 如实生信者
与朋友疾离 且多起怨怼
五 心常放逸疑无因 只求瑕疵非友谊
193 如儿偃卧母之怀 不信谗言真友谊
狮子以此四偈说友之德,使虎闻之。虎云:“是予之过。”彼向狮子谢罪。彼等
仍于其处和睦生活,而豺则逃往他处。
结分 佛述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食残食之男,狮子是舍利
弗,虎是目犍连,而对事体经过目观者森林中栖住之神即是我。”


三六二 验德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以德试验之婆罗门所作之谈话。据传王
云:“此〔婆罗门〕为德具备之人。”而比对其它之婆罗门更加另眼看待。彼自思:
“王以我为‘具德者’,比对其它之人特别看待,又以我为‘过目不忘多闻者’,学问
品行皆甚伟大,我今将加以试验。”一日彼由知藏官(库官)室盗取金货,知藏官对
彼表示敬意,而无任何之言,然彼于第三次时,则以彼为盗贼于饭时加以逮捕,引
至王前。王问:“此何为者?”官云:“彼盗王之宝。”王问:“婆罗门!此真实耶?”
194 答曰:“大王!予非盗王之宝,予因对学问与品行何者伟大,发生疑问,思欲探究其
中之理,三度窃取金货,而被此人所缚,伴来王之眼前。予至今始知品行较学问尤

为重大,予已无为家族生活之必要,予请求出家。”彼被许可出家,自己宅门不曾一
顾,往祇园精舍向佛发愿出家。佛许彼出家受戒,彼于受戒后不久,达内观之结果
入最上果(阿罗汉果)。
于法堂之中,开始论议:“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婆罗门,为试自身之品行,出
家修行内观,达阿罗汉果。”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
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不只此人,前生亦有贤人等试品行
而出家,为自身等得安住之处。”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某婆罗门家。达成年后,于得叉
尸罗修习一切学艺,往波罗奈谒见国王,王与彼司祭之地位。彼守五种戒法,王以
彼为正直之人,持有敬意,彼思:“究竟王对予之德行持有敬意,或认予具有闻而不
忘之才?”一切与如上所说之故事相同。然于此处婆罗门云:“今予知品行较学问尤
为重大。”而唱次之五偈:
一 戒胜抑学胜 吾先怀疑惑
今知戒胜学 吾已无疑惑
二 生空族亦空 戒为最上者
凡不具戒者 学亦无有要
三 不立于法刹帝利 不依法之毗舍种
凡此两者弃此世 将生恶道定无疑
四 刹帝利与婆罗门 毗舍首陀旃陀罗
弗拘沙(清扫夫)等皆守法 升入天界为平等
195 五 种族友吠陀 来世不安乐
己持清戒者 来世得安乐
大士语如是之戒德,王许其出家,即日入雪山,出家入仙人道,得神通与禅定,
成为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试品行出家入仙人道者即是
我。”

三六三 惭本生谭
p.196.
〔菩萨=长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给孤独长者之友,住于边鄙地之长者所
作之谈话。此故事二者皆于第一篇第九章最后之本生谭〔第九○忘恩本生谭,汉译
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一九五页〕中详细说明。然此处住于边鄙地长者之男等,失去
切之路费,失自己之所有物而逃,向波罗奈之长者求援,长者云:“对向自己之处来
者,不为应为之事者,为不知报恩之人。”于是唱次之诸偈:
主分 一 嫌无惭耻意 只言汝为友
不为胜行者 吾不思为友
二 身行口始言1 不行口不言
不行而言者 贤者所藐视
三 常行放逸疑无因2 只求瑕疵非友者
如儿卧于母怀中 挚友不被他分裂
四 具有效果与功德 担负人间之重荷
心中生起欢喜事 赍与赞赏增快乐
五 独处有妙味3 味寂静妙味
吸法悦妙味 无恶无怖畏
197 如斯大士恐交恶友,依独栖达不死之大涅盘,把握教之极意。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波罗奈之长者即是我。”

注1 此为第三二○,喜舍本生谭之第二偈所出,参照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喜舍本生谭之偈。
2 此为第三六一,色高本生谭第五偈所出。
3 此为法句经第二之五偈。


三六四 萤本生谭

此一萤本生谭问答于大坠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将详细说出。

三六五 蛇使本生谭
〔菩萨=谷物商〕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老人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以前萨拉
迦猿本生谭〔第二四九,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三卷二七○ 页〕中已详加说明,此处则
198 说此老人对一村中出家少年责骂鞭笞,少年逃避,脱去法衣。再使少年出家,仍如
前状,三次还俗,又再出家,使少年不喜再见彼。
法堂之中开始谈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老人,与自己之沙弥不能为共同或
各别之生活。沙弥知其恶处,不喜见彼。少年为一心地善良者。”佛出其处问曰:“汝
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
丘!此非自今始,此沙弥前生即心地善良度日,知人之恶点,二度不喜再见其人。”
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经商谷物之家,达成年后,贩卖
谷物,以营生计。
时有一弄蛇人,捕一猿调教诸艺,使其弄蛇。当波罗奈告示祭日之时,彼托猿
于谷物商之处,七日间步履巡回,弄蛇舞踊;商人亦与猿种种食物。至第七日弄蛇
人由热中祭乐场中归来,以竹杖三度打猿,携彼往园中加以捆缚,然后自己就寝。
猿解其缚,跳上庵罗果树,食庵罗果。弄蛇人醒觉,见猿在树上,彼思:“必须以甘
言诱出,加以捕获。”彼与猿谈话,唱第一之偈:
一 汝友有善颜 吾因赌博负
投予熟庵罗 因汝而有食
猿闻此唱残余之偈:
二 吾友!汝实为伪者 虚言以赞吾
何时见闻汝 对猿有善颜?
199 三 弄蛇者!如我在汝心 汝尚在我心
汝狂入谷仓 鞭笞饥饿吾
四 我思苦卧事 至今吾战栗
纵然登王位 不与庵罗果

五 住室之良家 幸福且无欲
贤者如斯者 适当结友谊
猿为斯语后,入森林中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弄蛇人是此老人,猿是沙
弥,谷物商即是我。”


三六六 棍比耶夜叉本生谭
p.200.
〔菩萨=队商〕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厌出家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向彼问
曰:“比丘!汝厌出家是真实耶?”比丘白佛:“世尊!是为真实。”问:“见何耶?”
白曰:“见着饰物之妇人。”佛言:“比丘!此五种之欲,乃一棍比耶夜叉混以毒物置
于路上如蜜之物。”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队商之家,达成年后,由波罗奈
载五百车商品,为贩卖而出发。行至大道森林之入口时,召集队商于前教示曰:“此
路上有含毒之树叶、花及果实,汝等食此前所未食之物,如不问予即不可食。又怪
鬼类弃置盛以生姜饭之袋及种种搀毒之甜蜜果实,如不告我则不可食。”于是出发前
行。有一名棍比耶夜叉,于森林中央道路某处敷展树叶,搀入毒性之蜜汁,自己则
于道路近傍为采集蜜汁之状,叩击树木,各处徘徊。不知者思为:“此乃为修功德而
置者”,取而食之,即丧失生命,而为怪鬼类来食人。
菩萨之队商等或有贪欲之性质者,不能忍耐而食,贤明人等云:“使菩萨闻知而
后食。”于是持蜜叶而站立。菩萨见此,使持蜜叶者舍弃,而最初食者已死,半分食
201 者与以吐药,使毒物吐出,更与四种之蜜,以救助惠荫彼,得以保住生命。菩萨则
往自己所望之处,卖去商品,还归自己之家。
一 毒物为蜜色 蜜味与蜜香
棍比耶夜叉 森林内投毒
为饵求食者 以为彼食物
二 人思此为蜜 误而食其毒
因而得苦果 彼等遭逢死

三 善虑此之毒 贤者能避之
病毒被烧者 幸福得安乐
四 人间亦如是 诸欲如投毒
为欲所缚者 肉身为死虏
五 弱者亦同此 助长增烦恼
常避此等欲 超越世之执
结分 佛述此等唱现等觉者之偈,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厌出家比
202 丘入预流果--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队商之长即是我。”


三六七 九官鸟本生谭
〔菩萨=少年〕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佛说:“诸位法友!提婆达多尚不能使我怖
畏”,所作之谈话。
主分 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出生于某资财富有之家,幼年之时,与其
他幼童等同在村之入口尼拘律树下玩耍。时有一贫困生活之医生,彼于村中,不得
任何工作,离家来至此处,见一蛇于树叉处出首而眠,彼思:“予于村中未得分文,
今骗此儿童等使为蛇咬,然后予为愈之,可有收获。”彼向菩萨云:“汝见九官鸟之
203 子可以捕之。”“唯诺,予将捕之。”“汝观彼眠于树叉。”彼不知为蛇,登树上攫取其
首,始知为蛇,然亦不能退返,于是急行捉住而投出,蛇落于医生项上紧紧缠绕,
强力啮之,医生倒地,彼即逃去。诸人集合,大士前来为诸人说法:
一 彼指此黑蛇 九官鸟之子
彼为邪教导 终为蛇啮倒
二 不打不杀者 彼欲打杀之
如斯败卧事 如此倒地人
三 不打不伤者 彼欲打伤之
如斯败卧事 如此倒地人
四 如人握尘土 逆风投散之
此尘伤其身 如此倒地人

五 对无害者兴害意 违逆清净无执人
对此愚者祸还来 犹如逆风投细尘
菩萨唱此等之偈。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贫乏生活之医生是提婆达
多,知物之少年即是我。”


三六八 竹铐本生谭
p.204.
〔菩萨=少年〕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有关般若波罗蜜所作之谈话。尔时佛言:
“汝等比丘!不只现在,前生如来即有智慧,方便善巧。”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资产财富之家,一总应为如前
之故事。然唯此处医生之死,村人谓其杀人,以革纽缚起诸儿童等云:“此事应引至
王前。”于是将彼等送往波罗奈。菩萨于途中教示其它诸儿童等:“汝等勿惧勿怖,
于王前应有快乐气氛,国王陛下将先问我等,然后由予承接。”皆曰:“甚善。”依菩
萨之言予以同意。
王见一同不畏不怖,气度大方,自思:“村人谓此辈杀人,以革纽缚来,彼等遭
遇此等苦痛而不怖畏,气度大方,此辈缘何心不忧虑?予将问彼等。”于是唱第一之
偈:
一 落入敌手中 以竹铐打缚
颜色甚沉着 何故汝无忧?
菩萨闻此,唱他之四偈:
二 依忧与依叹 不得少许利
知彼之忧苦 使敌心欢愉
205 三 贤者应知事决处 灾祸逢时不动容
彼之颜色仍依旧 敌者见之心烦恼
四 读诵神咒及爱言 依予家系善施与
得利之法亦有时 依彼致力为家计
五 此利吾与他 皆知非应得

无忧心断念 业牢今奈何
206 王闻菩萨说法,调查事之缘由,判明彼等无罪,除去革纽,授大士以大名誉,
任命为王自身之圣事、俗事两方之顾问大臣宝。其它诸儿童等亦授大名誉,各各授
与土地。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波罗奈王是阿难,儿童等
是首位次位之长老,而贤明少年则是我。”


三六九 知友本生谭1
〔菩萨=天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不从顺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
四门本生谭2中将再说明。
主分 彼知友者被投入海中,因彼之欲深,更向前行,于地狱中被煮之有情所
居之突起地狱,彼思为一都会,入于其中,头为入挂有剃刀之车轮。时菩萨为天子,
巡回至突起地狱,彼〔知友者〕见而问,唱第一之偈:
一 对天人言予何为 如何邪事予曾为
予之头将被拔去 车轮在予头上绕?
207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悦乐兴宴水晶宫 白银宫与摩尼宫
超梵天有黄金宫 汝有何要来此处?
尔后知友者唱第三之偈:
三 比此更有一富乐 此处应有如彼处
依如是想我前来 汝今见予陷破灭
于是菩萨唱其它之偈:
四 以四欲得八 以八得十六
十六三十二 汝贪得车轮
因贪得灾者 车轮顶上绕
五 欲上难扩充 因贪乃至于
世间贪欲人 头负刀车轮

知友者为此话已,身被磨碎,车轮倒下,彼不再能言,天子回归天上自己之处。
208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知友者是此不从顺比丘,
天子即是我。”

注1 可参照第四一,罗娑伽长老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三○四页),第八二,知友本
生谭(同上第三十二卷一二六页),第一○四,知友比丘本生谭(同上一八六页)。
2 此处之大知友本生谭,即指四门本生谭(第四三九)而言。


三七○ 苏芳树本生谭
〔菩萨=鹅鸟〕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调伏烦恼所作之谈话。此故事在水本生
谭〔第四五九〕中将再说明。此处佛呼比丘言曰:“烦恼乃可怖之物,纵令少许,亦
如尼拘树林之状,使人陷于破灭。昔之智慧者等皆以为可怖之物。”于是佛为说过去
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金色鹅鸟之一族,达成年后住
于心峰山之黄金窟中,食雪山地方之自然池沼中之稻,食后归还。如是彼于往来之
中途,有大苏芳树,彼往时于其处休息而往,还时亦于其处休息而还,于是与宿于
其树之树神相亲。其后有一鸟于一株尼拘律树上啄食一粒果实,往落于苏芳树上,
落粪于树叉之间,其后尼拘律树成株。当其四指大时,芽叶赤色,非常美丽,鹅王
见此呼树神曰:“苏芳树君!尼拘律树生于树上,生长而行破坏,不可使之生长,破
坏汝之宫殿,汝应拔除之。应怖之物当怖之。”彼与苏芳树神共语,唱第一之偈:
209 一 鹅鸟敬告苏芳树 贵君!尼拘律苗生汝处
根干行将抱汝腰 汝之生命将断除
苏芳树神闻彼之语,不与接受唱第二之偈:
二 尼拘律树生长善 予将赖彼得茁壮
犹如予之父或母1 彼亦如是为生长
鹅鸟于是唱第三之偈:

三 乳树生乳汁2 汝腰实可恐
予将呼飞去 不喜其生长
如是言毕,鹅王展翼向心峰山飞去,自此以后,再不来息。其后尼拘律树生长,
于树生一树神。因尼拘律之生长,苏芳树毁坏,树神宫殿与树枝一同落下,尔时树
210 神回忆云:“鹅王言见此未到之灾难,然予未依其言。”树神悲叹唱第四之偈:
四 我今甚恐怖 喻如须弥山
不守鹅鸟语 我今逢大难
尼拘律树生长,苏芳树皆被破坏,仅余树株,树神之宫殿消灭无余。
五 生长危害己所依 贤士不赞此生长
深恐自己之溃灭 智者努力绝其根
此第五之偈为现等觉者之偈。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五百之比丘达阿罗汉
果--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金色之鹅鸟即是我。”


注1 “犹如予之父或母”彼生长后,至如父母老后时期,儿女即为所依赖者,此句为将为予之依
赖之意。
2 尼拘律树分泌如乳汁状之胶质甚多,故称为乳树。

第三章 半 品
p.211.
三七一 长灾拘萨罗王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于憍赏弥城引起纷争者等之谈话。当大
众皆来祇园精舍忏悔时,佛呼彼等言曰:“汝等比丘!汝等为予之实子,为由予口所
生之幼子,父所与之教训,而为幼子踏破蹂躏实为不宜,然汝等不行予之教训。昔
之贤人等,使杀两亲夺王位之贼于森林中入自己手中,因向贼云:‘两亲所与之〔教
训〕不可违背’而不与杀戮。”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于此本生谭之中,于僧伽贝达
伽本生谭1中有详细说明。
主分 长寿王子于森林之中,彼取枕于自己之膝而卧之波罗奈王之髻,彼云:
“今可切割杀予两亲之贼为十四片。”彼将刀举起。只于此一刹那,彼忆起两亲所与
之教训,彼思:“纵令舍弃生命亦不可违背两亲之教训,只可对王予以责难。’于是
唱第一之偈:
一 大王!王所为如是 一切任予意
使予由苦脱 是为何道理?
王闻之唱第二之偈:
二 儿!我所为如是 一切随汝意
使予得脱苦 并无何道理
212 于是菩萨唱其它之偈:
三 善行为于外 善言表于外
死时为有护 非是他财宝
四 骂我与打我 胜我夺我物
如是怀思者 不得息其怒
五 骂我与打我 胜我夺我物
不怀如是思 其怒自平息

六 以怒为怒者 终难得镇定
以爱可镇怒 此为永久法
菩萨如此语毕云:“大王!予不伤卿,请卿杀予。”彼以手中之刀使王握之。王
曰:“否,予决不对汝伤害。”王立誓后与彼一同还都。王向大臣等介绍:“诸位!此
213 拘萨罗王之王子是长寿王。彼为对予施与生命之人,对此人不可与任何伤害。”王以
自己之姬妻与之,使彼坐于其父王之王位。自此以后,二人彼此和睦共行王事。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母是今王族,长寿王子即
是我。”

注1 于现存之本生谭中,无僧伽贝达本生谭之名,此或系山提贝达本生谭生谭。(第三四九破和睦本
生谭。)之误。


三七二 鹿儿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老人所作之谈话。彼使一儿童出家为
沙弥,对彼恭谨仕奉,后得病死。老人因彼之死,悲痛不堪,大声喊叫哭泣,到处
狼狈巡回。比丘等亦不能使其断念,于法堂中开始议论:“诸位法友!如是如是之老
人,因沙弥之死而泣叫徘徊,此概为彼怠于死观之修行。”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
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言:“汝等比丘!
此非今始,前生此者之死,彼亦泣叫徘徊而走。”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成为帝释天之身。时有迦尸国一住
民,彼入雪山地方出家修仙人之道,取种种果实,维持生命。一日,彼于森林中发
现一丧母之鹿儿,彼伴归道院,与以食物养育。鹿儿形体殊胜,美丽无比,行者看
顾如子,不厌其烦。某日鹿儿食草过多,消化不良而亡,行者云:“我儿死去。”泣
叫徘徊于各处。时帝释天王巡察世界,发现行者:“予将使其感化。”立于空中,先

214 唱第一之偈:
一 舍弃在家身 出家为沙门
汝由死者后 忧心非善事
行者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帝释天!不论人或兽 同为共住者
胸中起爱念 不能无忧虑
于是帝释天唱次之二偈:
三 已死又叹死 泣叫诉愚痴
仙人汝勿泣 贤者言无益
四 婆罗门!死者已去 泣若复苏
相互皆集 为亲者泣
帝释天说此语,行者知泣之无益,彼谢帝释天唱次之三偈:
215 五 如火注苏油 不断燃烧我
如以水注之 消怖无所余
六 我胸插一箭 彼实为拔取
烦恼忧我儿 今已尽除去
七 为吾拔取箭 离忧心澄澈
婆娑婆!予今闻汝言 无忧亦无泣
帝释天于教诫行者后,归自己之处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行者是此老人,鹿是沙弥,
帝释天即是我。”


三七三 鼠本生谭
〔菩萨=师尊〕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有关对阿阇世王所作之谈话。此本生谭于
稃本生谭(第三三八,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中详细说明。此处佛见王仍同样一度与
王子戏、一度闻法,佛知:“王因〔王子〕将起恐怖之事。”佛言:‘大王!昔之诸王,
对可疑者疑,而云:‘予等成为荼毗之烟时,彼等仍将归来为王。’终能退除不幸

恐怖之事。”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于得叉尸罗出生于一婆罗门家,为一
名高之师尊。波罗奈王之雅瓦王子在彼之前修习一切学艺,彼思欲得离去之许可,
向师尊说明。师尊自思:“此者将为其子而有灾难。”彼依人相术得知:“予将为之让
216 解。”彼于是寻一譬喻之例。尔时彼有一马,脚生肿物,为愈其马,伴马至厩中。近
厩有一井,由其厩出来一鼠,咬马脚之肿物,马不能避;一日马不能耐痛,鼠来咬
其肿物,马以脚踢杀,落于井中。马夫等不见鼠云:“此间鼠来咬其肿物,近顷不见,
彼往何处?”菩萨善知其理由:“彼等不知鼠往何处,杀鼠投入井中之事,唯予知之。”
彼以此理由为譬喻,作第一之偈赠与王子。彼今继续探寻譬喻,彼马之肿物痊愈时,
由其处出而入于麦沺:“可食麦!”菩萨见马首由垣穴突入,以此为喻作第二之偈,
赠与王子。而第三之偈,则以自己智慧之力缀成,亦赠与王子。菩萨云:“王子!汝
登上王位后,往黄昏水浴场之莲池时,行至最上之阶梯中,唱第一之偈。汝入汝住
居之宫殿时,行至最下阶梯中唱第二之偈,然后行至阶梯之最高之中唱第三之偈。”
彼王子还为副王,父王崩后,继承王位。彼得一子,王子十六岁时,思得王位,
欲杀其父王,向其属下人等云:“予父尚年少,待吾父为荼毗之烟时,予已年老瘠弱,
此时予得王位,有何利益?”属下皆言:“王子殿下!汝自不能往边鄙之地作贼,自
217 将以某种手段杀之以取其位。”彼云:“甚善。”于王宫中,前往王于黄昏浴水之莲池
近傍,〔思:〕“于彼处杀王。”于是彼手持短刀站立。王于黄昏云:“莲池之上景色
奇丽,予将为水浴。”王遣一婢女名鼠者前往莲池水面扫除,发现王子,王子恐自己
工作暴露,将彼女切成两段,投入池中。王往水浴,其它人等云:“今日鼠婢女未还,
彼女前往何处?前往何处?”王曰:
一 何处能行去 斯言人骚动
唯吾一人知 鼠被杀井中
王唱第一之偈,来至池畔。
王子云:“予之事已为予父所知。”于是恐惧而逃,向自己之从者告知。经过七
八日时,彼等又向王子云:“王子殿下!若王得知,决不沉默,彼概以想象之言,请
即杀之。”彼于后日,再手执短刀,立于阶梯之下,各处等待下手之机会。王曰:
二 此处又彼处 汝还如驴马

杀鼠投井中 今又欲食王
218 王唱第二之偈而来。王子又以为父所发现,恐怖而逃去。经半月后:“今可扔掷
铁铲杀王。”于是取一长柄之铁铲等待。王曰:
三 汝幼无智者 初立为少年
今取长铲待 不与汝生命
王唱第三之偈毕,登至阶梯之最上阶,彼于是日不能得逃,彼伏于王之足下云:
“大王饶命。”国王责彼,系之以锁,投入狱中。王于白伞之下坐于装饰王座云:“吾
等之师尊,乃闻名四方之婆罗门,知予有此灾难,授予三偈。”王大欢喜自述感兴,
唱余下之偈:
四 居天堂世界 无儿女孝心
我儿为所魅 不得由灾脱
五 修习一切学 劣优与中等
知一切之意 虽然不应用
如是有时节 闻者有意义
219 其后王死,王子登上王位。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四方闻名之师尊即是我。”

三七四 小弓术师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有关故妻诱惑所作之谈话。彼比丘白佛:
“世尊!予因故妻而厌出家。”佛言:“比丘!此妇人为汝不利之事,非自今始,前生
即为此女而有被以刀切首之事。”佛应比丘等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帝释天。时波罗奈有一青年婆罗门,
于得叉尸罗修学一切学艺,人呼其名为小弓术师贤者,尔后其师云:“此人修学与我
同等之学艺终了。”以自己之女许彼为妻。彼伴女往波罗奈旅行,途中有一大象所居
220 之空旷之处,彼处无一人能入。小弓术师贤者对彼遮路并不在意,伴妻进入森林。
于林之中部,大象出来,彼以箭射穿象之额头,箭由后方穿出,象当场倒地,弓术
师贤者安全通过其处,更进而达到他一森林。其处有五十人盗贼于道路打劫,彼亦

不听人之遮拦,径入其处。贼等杀鹿,于道侧为料理肉食,彼适来至餐食之处,贼
等见彼附有装饰道具及美饰之妻,一齐抖搂精神,欲行捕捉。
贼首善观人相,彼见此人,知为非常之人,不许任何人立起。弓术师贤者向其
妻云:“汝往请求与我等一串肉食,将肉持来。”彼女前往云:“请与一串肉。”贼首
云:“此为予未曾见有之人。”命令与彼女以串肉,众贼说:“竟然请他品尝煮肉?”
彼等将未煮之肉串递过。弓术师贤者只自视甚高,彼怒云:“竟与我以未煮之肉!”
众贼云:“汝何言?汝为男人,我等亦非女人!”语中含毒,起立相向而来。弓术师
贤者以四十九只箭射倒四十九人,但无射贼首之箭,彼之箭囊恰有五十只箭,其中
一只射象,四十九只射贼。彼将贼首打倒,坐其胸上:“予取此贼之首。”由妻之手
221 持刀使近前来。此一刹那,其妻起恋慕贼首之念,以刀靶交贼之手,使夫握刀鞘之
尖,贼首拔刀出鞘,切断弓术师贤者之首。贼杀彼后,伴女而行,行走中间,问其
家世,女云:“吾为得叉尸罗四方闻名箭师之女。”“如何与彼男相结合?”“予父谓:
‘此子修习学艺与予相等。’喜而将予嫁与此人,予因对汝生有爱情,使自己家中
招赘之夫主为汝所杀。”贼首自思:“自家招赘之夫被杀,他日彼又发现一男,予将
依然如此被杀,予必须舍弃此女。”二人行至途中遇一浅川,到处积满流水,彼云:
“川中鳄鱼猛恶,一同如何得过?”女云:“汝将饰物,道具及予之上着,一同持往彼
岸,然后返来伴我渡过。”男云:“甚善。”将饰物及道具一切携带无余,入川故作深
渡之状到达彼岸,弃女不顾而去。女见此高呼:“夫主!汝何故无端欲行弃我,请还
来伴我而行。”彼女与彼共语唱第一之偈:
一 婆罗门!一总汝荷取 汝已到彼岸
由今速还来 使我一同渡
盗贼闻此,立于对岸,唱第二之偈:
二 长亲不相亲 有信者无信
222 妇人!汝欲更换新 吾亦换他人
吾今由此去 更为远旅程
盗贼云:“吾由此更有远行,汝且立此。”女闻泣叫,贼则持饰物道具而逃。彼
女因愚而欲深,陷于如此之破灭,成为无依之身,来至耶拉伽拉草丛之中,卧地而
泣。在此一刹那,帝释天巡察世界,见彼女为过欲而损身,主人情人均皆丧失,帝

释思对之“与以嘲弄羞辱”,与摩兜丽(天之御者)及五髻(干闼婆)往其处,立于
川岸,帝释命令:“摩兜丽!汝化为鱼,五髻!汝化为鸟,予化为豺,口中食肉,经
过彼女面前。予行其处,摩兜丽汝由水中跳出,落于予前,于是予弃口中之肉,跳
往取鱼,此一刹那,五髻汝挑起肉片飞往空中,摩兜丽汝则跳没于水中。”于是摩兜
丽为鱼,五髻为鸟,帝释天为豺,口含一片之肉,来至彼女之前。鱼由水中跳出,
落于豺之前,豺弃口中肉片,为取鱼而跳起,鱼跳起落于水中,鸟则挑起肉片,凌
空而去,豺则双方丧失。女于耶拉伽拉草丛中见之,面现阴郁而坐,彼女知此:“因
223 欲过深受损,鱼肉均不可得。”如家之破栋,纵声大笑,豺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耶拉伽拉丛 谁为呵呵笑
此处无歌踊 亦无拍掌者1
汝此美牝犬 何故泣时笑?
彼女闻此唱第四之偈:
四 汝豺江步伽 愚昧乏智慧
鱼肉均被夺 如同乞食悲
于是豺唱第五之偈:
五 易见他人过 见己之过难
失夫与情人 汝亦如是悲
224 女闻豺之语云:
六 兽王江步伽 诚如汝所言
今后吾将行 从顺依夫者
帝释天王闻彼女之无品行不道德之言,唱最终之偈:
七 盗土器者 将盗金器
汝既犯罪 再又为恶
帝释为斯语,使彼知耻悟非,归自己之处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厌出家比丘入预流果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弓术师是厌出家之比丘,彼女是比丘之故
妻,帝释天王即是我。”

注1 talam va susamahitam 为手掌落下。即不能鸣之意。


三七五 鸠本生谭1
〔菩萨=鸠〕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关于一欲深比丘所作之谈话。有关欲深之
故事,前已屡屡详述,佛对此比丘问曰:“比丘!汝之欲深为真实耶?”比丘白佛:
“世尊!予实如是。”佛言:“比丘!此非自今始,前生汝即欲深,为欲深而失去生命。”
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225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鸠之一族,栖于波罗奈长者厨
房之柳篮中。有一只鸦,贪食鱼肉,与彼为友,栖于同所。一日,彼见诸多之鱼肉,
思欲食之,现出呃逆之状,卧于柳篮之中。鸠云:“君来同我前往拾饵。”鸦云:“予
消化不良而卧,君自前往。”彼自不往,鸠行之后彼思:“妨碍予之敌者已去,于是
可以随心所欲食鱼及肉。”而唱第一之偈:
一 今我安易无病障 鸠之出行我欢喜
我今随心得欲为 如是肉菜我着力
厨夫等煮鱼肉而出厨房,使风吹身体之汗。彼由篮出,隐于盛美味食物之钵中,
226 钵乃哗啦作响,厨夫急来捕鸦,以生姜及白芥子为粉混入腐酪,以小石摩洞,擦入
身体之中,以线缚彼之颈,投入柳篮之中而去。鸠返来见此云:“何处来此蠢物,乃
卧于予友篮中,予友粗暴,归来必将杀彼。”鸠嘲鸦唱第二之偈:
二 汝有冠之鹤2 以鹿为祖父
此贼为谁者 汝鹤!速由此处去
予友鸦凶猛 彼归汝无命
鸦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我被厨司儿 抓我为如是
捏粉涂我身 汝止勿笑我
彼尚为戏言更唱第四之偈:

四 善浴善涂 饮食物饱
琉璃之玉 系于汝颈
迦且遮罗 汝往该城
于是鸦唱第五之偈:
五 无论汝之友与敌 迦且遮罗不可去
我于彼处切断尾 颈上为我悬小石
227 鸠闻此唱最后之偈:
六 友!汝今遭逢此 如是汝之运
人间之荣华 非鸟受用所
鸠为是言诫鸦,不住其处,展翼飞往他所。鸦则亡命于其场。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欲深之比丘入不还果
--于是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鸦是欲深之比丘,鸠即是我。”


注1 可与第四二鸠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及第二七四贪欲本生谭(同上第三十四
卷)参照。
2 此偈及次之第六偈,出自上记之贪欲本生谭。

第 六 篇
p.228.
第一章 阿瓦利耶品(渡守)
三七六 渡守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渡守所作之谈话。此渡守为一无知愚
钝之男,世间之人如是传说。彼既不知佛宝等三宝之功德,亦不知其它世俗贤者之
功德;彼易怒、粗鲁且甚凶暴。尔时,某国之比丘欲侍佛而步行前来,某夕抵达阿
致罗筏底河岸,而向渡守告曰:“优婆塞!予思渡向彼岸,请君出船渡我。”彼恳切
请求,然渡守粗率回答:“贤者!今日时间已迟,可向他处宿泊。”比丘强求:“优婆
塞!予来此处,不知向何处宿泊,请携予至对方一行。”彼甚恼怒云:“汝来,和尚。”
彼使长老登船,冲浪猛进,船被浪打,长老衣尽湿,于蒙暗黄昏之中到达对岸,急
赴精舍,但是日已不能侍佛。
次日,彼出至佛前,向佛敬礼,坐于一方。佛向彼会谈问曰:“汝何时到来?”
彼白佛曰:“昨日来此。”佛又问曰:“何故今日前来侍佛?”彼详细告白理由,佛闻
其事言曰:“比丘!彼之易怒非自今始,前生即已如是,今日不只汝为所苦,于前生
贤人等亦为彼所苦。”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婆罗门一族之中。成长后,
229 赴得叉尸罗,修得一切技术,遂出家,长久期间在雪山中食果实等以为生活。某时,
为得盐酢之日用品,来至波罗奈之都,宿于国王之禁苑。翌日行经都中各街行乞,
尔时国王行经宫苑前来见彼,受彼威仪之感动,请至宫廷,供养饭食,并约定停留
于宫苑之中,而日日起驾来访,向彼表示敬意。尔时菩萨向彼说明此事:“大王!王
实应舍离四种恶因,精进而善持忍,成就慈悲之念,以正法治国。”并教说两种禁戒。
一 地上之主勿发怒 御车之主勿发怒

不可以怒去酬怒 王得国土之尊敬
二 或在聚落或往林 或往海滨立岸边
我今得说一切处 御车之主勿发怒
如是唱以上之二偈,如是菩萨日日向王说此等之偈不倦,王非常庆喜,施与菩
萨价值一百千金之聚落,然彼与以拒绝;如是菩萨于此处住十二年间。彼自深思:
“予在此处停留甚久,思欲由今立即巡锡国内,然后归来。”菩萨秘密决心,不告于
王,只向园丁语及此事云:“予今于此处,心感疲倦,暂时巡游国内,再行归来。汝
230 将此事,禀告王知。”当彼离去来至恒河岸边之渡场,彼处有一阿瓦利耶毗陀之愚鲁
渡守,彼决不知有德人之德,又亦不知自己之得与不得。彼先渡欲渡恒河之人至对
岸,然后收取工资,有时对不予船资之人发生争斗,多数被其打骂,实为不得利益
之愚者。
佛现等觉者,就彼唱第三之偈:
三 恒河岸边之渡守 阿瓦利耶毗陀名
渡人然后求船资 争斗不绝少积财
菩萨往渡守之所云:“渡守!请渡予至对岸。”彼问曰:“沙门!汝得与吾如何之
船资?”菩萨答曰:“吾友!予实为汝说示如何增长财宝、增长幸福、增长法功德。”
渡守自思:“彼将如何对我说得?”于是渡彼至对岸,强请曰:“请与我船资。”菩萨
向彼云:“甚善,吾友!”于是为说第一财宝增长之法,唱次之偈:
四 未渡之前常求资 送对岸后勿求资
船人!已渡之后人之心 易变未渡前之心
231 渡守自思:“此实不过对予之训诫。今彼此外将与我以何物?”于是菩萨又云:
“船人!此实增长财宝之法。其次今说幸福与法宝之增长,汝宜善听。”为唱次之偈:
五 或在聚落或往林 或行海滨立岸边
我今为说一切处 奉告船人汝勿怒
如是,依此等之偈,说幸福与法宝增长之法。菩萨告曰:“此即为幸福与法宝之
增长法。”愚痴之彼对其说法,更无何等考虑之回转而问曰:“此为汝所与之船资
耶?”菩萨答曰:“唯然,船人!此即为船资。”渡守叫曰:“如此者于我何用?我所
欲者由此以外之物。”菩萨答曰:“船人!除此之外,予无何物可与汝者。”渡守非常

震怒:“然汝何故乘吾之船?”大声咆哮,而将修行者拉至恒河岸边,蹴其胸而殴其
颜。
尔时佛言:“如是,比丘!此修行者对王说法而得聚落之赐,然为与此同一之说
法,向无知之船人为之,却得颜面之被殴。因此,若欲为劝言,应向有心人为之,
向无知之人则不可为。”于是现等觉者唱次之偈:
六 向王说之 得赐聚落
同一悲教 船人伤面
彼船人殴打菩萨之时,彼妻为彼持食物来,而见此修行者惊呼曰:“夫!此修行
者为王所归依之人,决不可殴打。”彼益怒:“汝谓不可使我殴此伪装之和尚耶?”彼
起立殴倒彼女,饭盒坏散,妊妇遂即流产。因此,诸人将彼包围:“此杀人之恶贼。”
232 叫唤捕彼,捆缚押至王前。国王加以讯问,遂处彼刑罚。
佛现等觉者布演此等之真义,唱最后之偈:
七 打妻坏饭盒 胎儿堕地上
如明珠投暗 金言亦成空
结分 如是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此比丘得须陀洹
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渡守是今之渡守,国王是阿难,修行者即
是我。”


三七七 白旗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司祭〕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虚伪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所起之事实,
于郁陀罗迦苦行者谭1(第四八七)中将再说述。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闻广知名之师尊,向五百之
弟子等说示咒文。同时有一青年名白旗,为彼等之年长者,于北方之婆罗门族出生,
彼就族姓,甚为自慢。彼于某日与其它之青年等一同经过某村向他村旅行,见一旃
233 陀罗问曰:“汝为何种?”答曰:“予为旃陀罗。”彼对此男身所吹来之风,恐触及自
己之身体,彼叫曰:“汝后退,可咒之旃陀罗!向下风而行。”彼急往上风而行,然
旃陀罗较彼迅速立于上风之处,因此,彼愈益发怒,吼叫曰:“汝退,可咒之恶奴!”

彼喧嚣叫骂。旃陀罗问彼曰:“汝为何种?”彼夸称:“予为婆罗门。”彼旃陀罗又重
问曰:“汝若为婆罗门,得答对予之质问耶?”彼云:“唯然,予对任何问题,皆得回
答。”旃陀罗曰:“汝若不得回答,予将汝踏倒,伏入予之股下。”旃陀罗作是言,青
年自恃无恐:“汝来,开始。”旃陀罗之子得对彼质问之同意,乃发问曰:“汝青年!
方位云何?”“方位乃东南西北之四方。”旃陀罗云:“予所问者非如是之方位,汝对
此事,尚且不知,咒骂我触汝身体之风,实为可厌。”于是捉彼之肩,使身体弯曲,
潜入自己之股下。
青年等归来,将此事实向师尊禀告。师向彼问曰:“白旗!汝被旃陀罗捉而潜入
股下之事,为事实耶?”彼答:“唯然,是为事实,尊师,!此旃陀罗之子云我方位尚
且不知,于是捉我潜入其股下。今将如何处之?予将使其蒙受重击。”彼对旃陀罗之
子发激烈之怒心。于是师尊教曰:“白旗!对彼不可发怒,此旃陀罗子乃一贤人。彼
对汝非就此方位之质问,乃其它意义方位之质问,此为汝尚未尝见闻觉知之事,世
间尚有其它甚多未见未闻未觉知之事。”
于是师唱次之二偈:
一 汝实勿发怒 发怒非善事
世间诸多事 汝尚未见闻
234 白旗!实则父母者 即名为方位
赞美师尊时 亦名曰方位
二 家长与衣食 名彼为方位
白旗!达入高方位 苦难变幸福
235 菩萨对此青年说如是之方位。彼愈思愈感耻辱:“予被旃陀罗捉而潜入股下。”
彼遂离此而去,往得叉尸罗,于知名师尊之前,修学一切技术。得师之许可,离得
叉尸罗,巡游全国,实习一切技艺。彼来至某国境之一聚落时,见其附近住有五百
之苦行者,彼习得彼等所学之技术、咒文、修法,遂依彼等亦为一苦行者,与彼等
一同来至波罗奈之都,翌日行乞来至王之宫苑。王见苦行者等之威仪而感动,请彼
等入内宫供养饮食,使彼等住于自己之禁苑。一日,王向苦行者奉献饭食云:“今夕
到禁苑,我将亲自供养苦行者。”白旗往禁苑召集苦行者告曰:“诸贤!今日王将亲
临。”而彼更向彼等下达命令:“实则我等一度被王尊敬,将得成一生幸福。因此,

于此场合,或为飞跃之行、或卧刺座之上、或行五火之行、或为蹲踞之行、或为潜
水之行、或读诵圣典。彼下此等命令后,彼则于自己庵室之门前,坐于安乐椅子之
上,以五色之彩布包装之书籍一册置于极彩之桌上,向清秀之弟子四五人发问,解
236 答其义。尔时王驾临此处,见此等邪行所为之风情,大为满足,而来白旗之处,与
彼会谈,坐于一面。而彼与司祭耳语唱第三之偈:
三 身缠兽皮头编发 齿常不磨口常污
彼愿世人为此修 口诵此等诸咒文
彼等实否知真理 彼等实否获解脱?
司祭闻此唱第四之偈:
四 大王!多闻博学人 彼亦行邪行
虽依千吠陀 未必行正法
不得由苦脱 不得修善行
王闻此对苦行者失去尊敬之念。于是白旗自思:“此王对苦行者生有尊敬之念,
然此司祭如以斧截断,与以破坏,予必须与彼问答辩难。”彼与司祭论议唱第五之偈:
237 五 虽依千吠陀 修行难脱苦
吠陀为无果 实行不须终
司祭闻此唱第六之偈:
六 吠陀非必为无果 如实修行常真实
知吠陀者博高名 行修行者到涅盘
如是司祭论破白旗之所论,使彼等苦行者皆为居士,与彼等盾、矛,任命为大
官,奉仕于国王之侧。此所以被称为大官族之缘由。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白旗是虚伪之比丘,旃陀罗是舍
利弗,司祭即是我。”


注1 本文亦称为郁陀罗迦苦行者谭,于第四八七有uddalaka-jataka。

三七八 达利穆迦辟支佛本生谭
p.238.
〔菩萨=国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大解脱所作之谈话。所起之事端,已于
所说故事之中说明。
主分 昔日,于王舍城摩揭陀王治国时,菩萨托生于王妃之胎内而出生,彼名
呼为梵与王子。于彼出生之日,王之司祭之子亦同日出生,因彼容颜甚美,故名为
达利穆迦。彼等均于宫中养育,互为亲密之友人。彼等十六岁之时,往得叉尸罗,
修学一切之技术,然彼等思考:“我等修学一切法则技术,亦欲知各国之风俗习惯。”
于是越村巡街,遂来至波罗奈之都,泊于某寺院中。翌日,出往波罗奈之街行乞而
行。尔时于某家庭:“向婆罗门供养饭食,欲闻其教。”炊粥设席以待其来。彼等见
此二人行乞巡回而来:“有婆罗门来。”于其家中请待,于菩萨之座席,敷以纯白之
绢布,于达利穆迦之座席,则敷以真红之毛布。达利穆迦见此状况,彼有所悟:“吾
友将为波罗奈王,予将为其将军。”彼等于接受供养后而为说法,与彼等以称心之法
悦终了而去,归来至王之禁苑。菩萨坐于美丽之王之床几,达利穆迦则抚其脚而坐
于其侧。
尔时,波罗奈之王亡故已第七日,司祭为王之葬仪终了,然王尚未立王储,七
日之间,出动丧车。此丧车之仪,于摩诃伽那迦本生谭(第五三九)将再说明。丧
239 车离都之时,由四军之仪仗兵守护,由数千之乐器演奏,到达宫苑之门前。达利穆
迦闻乐器之音:“丧车已来我友之处,今彼将为王,将与予将军之地位,予将如何?
若欲为俗人,勿宁前往出家。”彼对菩萨一言亦不告,彼隐于某一场所而立。司祭于
宫苑之入口停车,入来宫苑之内,见菩萨坐于美丽床几之上,而见其足有吉祥之相,
司祭:“彼具有周围以二千岛围绕四大洲王之威德,然其勇气如何?”对之抱有疑
念,一切乐器一时轰鸣。菩萨开眼见之,由面上取布,眺望大众,再又用布覆面,
暂时横卧。丧车停止时,彼起立,于石床上结跏趺坐。司祭屈膝云:“圣者!尊身请
即王位。”菩萨问曰:“王实无嗣子耶?”司祭答:“唯然,陛下!”于是菩萨:“然则
甚善。”与以承诺。彼等立即于宫苑为彼行灌顶式,彼为此伟大之光荣,将达利穆迦
之事,全已忘记。彼乘车由大众围绕入都,在众人欢呼中到达宫城之门前,彼通过

文武百官之欢迎,登上阶梯。尔时达利穆迦自思:“今宫苑之中无人居住。”彼往坐
王之石床,尔时彼之面前忽有一枯叶落下,彼见落叶,悟诸行无常,觉得三法印,
使大地震动,悟入辟支佛之境地。即此瞬间,彼灭居士之相,神通及不可思议之衣
钵由虚空降来,着于彼之身体,而立即具足八要具,成就行住坐卧之威相,如百岁
240 长老之状。依神通力飞翔于虚空,往难陀姆罗岩窟而去。
菩萨以正法治国,而更得大名声,然为彼名声过大,反而忘却不思四年间达利
穆迦之事。但于第四年时,彼忆起彼之事故:“吾有友人达利穆迦,今彼往何处?”
思欲见彼;于是彼于后宫中及于公众之前:“我友达利穆迦今往何处?若有告我彼
之住所者,予将与彼最大名誉。”王发公告,如是反复不绝忆起彼之事故,遂又经过
次之十年。辟支佛达利穆迦经过五十年后忆起,彼知:“予友忆予之事。”彼心中密
思:“今彼已近老境,而多有王子王女,予往说正法,使彼出家。”彼依神通力,由
虚空飞来,到达宫苑,如黄金之像,坐于石床之上。园丁见彼,来至近傍问曰:“贤
者!汝由何处而来?”彼答:“由难陀姆罗伽岩窟而来。”园丁重又问曰:“贤者!汝
名为何?”答曰:“我为辟支佛达利穆迦。”问曰:“贤者!若然我等禀王得知。”答
曰:“甚善,我为居士时,我等为亲密之友。”“贤者!吾王热望会汝,予今将汝来之
事向王禀知。”彼命园丁:“速往告知。”园丁立即前往,告王彼来坐于石床之事。王
云:“我友来访,予速往见彼。”王乘宝车由大众围绕到达宫苑,会见辟支佛,向之
敬礼坐于一方。尔时辟支佛问曰:“梵与王!依正法治国耶?未行邪法耶?为金钱而
未有压迫人民耶?积布施等之善根耶?一切如何耶?”如是问此等事后,亲切交谈:
241 “梵与王!王已达老境,今应为断诸欲出家得道之时。”彼如是教王,说此法唱第一
偈:
一 梵与王!如泥土泥泞爱欲 呼为怖畏三根本
呼为尘埃名烟尘 断尽诸欲尔出家
242 王闻之,说彼因烦恼而自缚之事,唱第二之偈:
二 我被系缚染障碍 婆罗门!我已处于爱欲中
可怖诸相不得断 常行精进积善根
243 菩萨云:“予不能出家。”辟支佛达利穆迦则不断念,为次之说法:
三 充满爱欲与邪念 友之慈劝皆成空

常念此世思爱恋 愚人常没世流转
四 众生堕入可怖狱 粪尿污秽皆充满
如是有情执身见 欲念之中不断贪
244 彼说以上二偈,如此达利穆迦辟支佛说胎动及由胎动所生之苦,今更说由生产
所生之苦:
五 秽污所覆恶血污 污秽羊水儿产出
是故此身所触者 一切不悦苦恼因
六 (a)不说他闻说尝见 忆出种种不善业
彼唱一偈半。
245 今佛现等觉者云:“如是彼辟支佛依善巧之所说,救王超脱。”唱最后之后半偈:
(b)种种微妙之偈文 达利穆迦悟贤者
辟支佛说诸欲之罪障,解释自己之所说:“大王!今出家或不然,无论如何,我
已说诸欲是苦,出家为幸福,向王说明,王今熟虑。”彼谏言已毕,如金色之鹅王升
246 入云中而没其姿,归还难陀姆罗之岩窟。菩萨合十指,叉手合掌,弯腰高举于头上,
见彼之极姿,唱南无归命。如是彼招彼之王储,委以国政,于大众悲泣里,断诸欲,
入雪山,结草庵,出家入仙人之道,不久得神通力与定力,于命终同时生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多数之人得须陀洹等
--而佛述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国王即是我。”


三七九 呢鲁黄金山本生谭
〔菩萨=鹅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比丘近侍佛而得
业处,往边境之村,诸人感服彼之威仪,供养于彼,得彼之同意,于村之森林结草
庵而住,彼等对彼与最大尊敬之念。尔时有常见论者来至此村,彼等闻此等论者之
所说,遂弃长者而加入常见论者行列之中,对彼等施与尊敬。又次有断见论者来至
此处,彼等又舍常见论者而为断见论者;然裸形外道又来至此处,彼等舍断见论者
而为裸形论者。彼与此等不知德不德人等之相接,过不幸之生活,彼于雨期安居终
了后,归来至佛之处,向佛问候。佛问曰:“汝往何处度过雨季?”彼答:“世尊!于

邻村度过。”佛再问:“汝生活幸福?”答曰:“世尊!于不知德不德诸人之间度过,
诚然不幸。”佛言:“比丘!古之贤者生为畜生时,尚不与此不知德不德人等一日相
处而生活,然汝自己如何在此不知德不德诸人之处而生活耶?”于是佛应彼之请求为
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金色之鹅鸟,彼有一弟鹅,
247 彼等住于心峰山,于雪山中食自然之粳米以为生活。一日彼等离去此处,由他之路
途归心峰山时,见名呢鲁之黄金山,暂住于其顶上。又此山附近有住各种鸟兽甚多
之牧场,因彼等住此山时,此方因其光明而成金色。菩萨之弟见之,不知其原因:
“今此处有何种之原因?”彼与兄共语唱此二偈:
一 大鸦群与小鸦韦群 而又美丽如我等
一度飞来至此山 满山成为一种色
二 有狮有虎亦有豺 野兽之类在此处
全皆等同为金色 此为如何之山名?
菩萨闻此言唱第三之偈:
三 此岭名呢鲁 诸山最优山
一度住此处 禽兽皆金色
弟闻此唱最后之偈:
四 不崇敬尊者 充满不逊行
住此无必要 速往他处去
五 贤愚与勇懦 同等被敬爱
此山无差别 贤者不居住
248 六 此山名为呢鲁山 贵贱中庸无区别
呢鲁之山无差别 我等速离呢鲁山
唱如是之偈已,彼等鹅鸟飞去,归至心峰山。
结分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此比丘得须陀洹果
--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弟之鹅鸟是阿难,兄即是我。”

三八○ 疑姬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受故妻诱惑者所作之谈话。此一故事之
内容将在根本生谭(第四二三)中说明。此处佛问比丘:“汝甚烦恼,为真实耶?”
比丘答:“世尊!是为真实。”佛再问曰:“因何而烦恼?”彼答:“实因故妻而烦恼。”
尔时佛言:“沙门!彼女与汝苦恼非自今始,前生汝为彼女,弃四军,入雪山中,三
年之间,受大苦恼。”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迦师国某村婆罗门家,及
249 彼成长,往得叉尸罗习得诸技艺后,出家入于仙人之道,食草根与果实,得神通力
与定力,解脱而住于雪山之中。尔时有一福德兼备之士,由三十三天殁而来至此之
场所,于某莲池中一莲花台上生为女儿之身;他之古老莲花古老枯落时,惟此莲花
大而膨涨。尔时苦行者前来水浴发现,彼思:“其它莲花,皆已枯落,惟此莲花大为
膨胀而立,究为何故?”彼着浴水衣游渡涉往莲所,见其花开,其中卧一可爱之女儿。
彼有自己女儿之感,加以抱持,携归草庵养育。其后彼女至十六岁时,容色益为美
丽,优于一切诸人,但尚未及天女之容色。
尔时帝释天为奉侍菩萨来至此处,彼见此女问曰:“此女为谁?”闻其得女之经
过,问曰:“彼女欲得何物?”菩萨答:“友!彼女欲有住居、衣服及装饰物品。”彼
云:“甚善,贤者!”于是造水晶之宫殿以为彼女之住居,具备天人之玉座,天人之
衣服及装饰乃至天人之饮食。彼水晶宫于彼女欲升时,则如意降落止于地上,上升
终了,再止住于虚空。彼女在水晶之宫殿,为菩萨作种种奉仕看顾,一园丁见此问
曰:“贤者!此为何人?”菩萨答曰:“彼为我之女儿。”彼闻此言,往波罗奈之街:
“大王!我于雪山中见如是苦行者美丽之女儿。”彼向王告以详细。王闻此事,心中
大受诱惑,以园丁为向导,引率四军,往其场所,张布阵营,带领园丁,伴诸大臣,
250 访彼草庵,而向菩萨会谈云:“贤者!女人乃梵行者之魔障,予为守护汝女。”
菩萨:“此一莲花为何?”由于彼之疑念而涉水携归之女,故命名彼女为“疑”。
彼向王云:“彼女不能直接携归,大王!若汝能知此女之名,汝可携往。”王向菩萨
云:“贤者!若汝言其名,予将知之。”菩萨答曰:“予不可言之,由尔自行思考得出,

即可携往。”王曰:“甚善。”即与承诺。自此以来,王集合诸大臣:“彼女之名云何?”
集议商谈;王举诸多难解之名数之:“非此之名耶?”彼问菩萨,然菩萨皆云:“非为
彼名。”予以否定。王如是思考其名之中,经历一年之久,其间狮子或其它野兽,伤
害人马,更有毒蛇之危险,虻蝇之危难,为严寒所恼,多人死亡。王告菩萨:“予今
为彼女更有何求?”王欲归去。
尔时,疑女开水晶宫之窗而立,王见彼女告曰:“我等不能得知汝名,汝将永住
雪山之中,我等今将归去。”然而女云:“大王!若汝今归去,予将不能得为王妃。
今三十三天心萝园内有阿萨瓦提蔓草,其果实内部含有神酒,一度饮之,四月之间
251 陶醉,卧于神床。然彼千年始得一度结实,诸神之子,为饮神酒一醉:‘我等不远
将来,将得其果实。’为饮神酒而堪忍千年不绝,而云:‘彼实即将善出。’而皆
看守蔓草不去。尔今一年,即已倦怠,尔欲得希望之果,实为幸福,决不可厌饱而
去。”彼女唱次之三偈:
一 心萝园蔓草 阿萨瓦提名
千年只一度 神果始结成
诸神皆热望 心待永世果
二 大王!尔今怀希望 愿得幸福果
彼鸟常希望 小禽亦不绝
三 纵令期遥远 其望遂充满
大王!尔今怀希望 愿得幸福果
王对彼女之言牵引其心,再呼集大臣等,至过其年为止,诠议其名,渐得十名,
然此十名之中,并无其真实之名,任何一名皆被菩萨所否定。王更又云:“予对彼女
更何所求?”王欲归去。尔时女再现其姿而立于窗边。王云:“汝居其处,我等业已
252 为归之计。”女问曰:“大王何故为归?”王答:“因不能得知汝名。”尔时女云:“大
王!为何不能明了其名?希望实不会无果而终。一只青鹭,立于山顶亦得充满自己
之希望,况为王者,如何不能得遂其望,王须忍耐。”而彼女更进而谓曰:“一只青
鹭于某莲池求饵,彼飞去止于某山之顶,彼于其日翌日止于彼处思考:‘予在此顶
为幸福之生活,若今后不由此下降,常坐此处取食物,饮饮物,能度其日,实为幸
福。’然于其日,诸天之王帝释天折伏阿修罗等,于三十三天为诸天之王,彼思:

‘我之心愿实已满足,然于此森林之中,有无心愿不满者在?’彼顾盼时,见此青
鹭:‘予今将满彼之望。’尔时恰由青鹭止住栖木不远之处,有一小溪,帝释天使
此小川之流泛滥,横溢至山顶,青鹭坐于彼处而得为食鱼饮水之生活。如是其后,
水渐次减退而去。如是大王,青鹭依自己之希望而得果,何况大王如何不能得果耶?”
“王应抱希望。”彼女热心劝告。王闻女言,魅于其姿,心为其言所诱,遂不能行,
253 再集合大臣而为作百名,更费一年之久。彼如此经过三年,往菩萨之所问曰:“百名
之中,有其名耶?”菩萨毫无情义回答:“尔尚未能得知?”彼云:“如是我更须归
去。”彼向菩萨会见而去。
疑女立于水晶宫之窗边,王见彼女:“汝止于此,我等将归。”尔时女问曰:“大
王何故为归?”王:“只能依汝之言,使我满足,而非依汝之爱。为汝之甘言所诱,
我空过三年之岁月,今予愈将作归城之思。”云:
四 以汝甘言我虽满 以汝亲爱难满胸
其彩虽美如无香 赛蕾芽伽花之鬘
五 徒记以空言 施与其友者
不与储存财 友情遂破裂
六 若然彼为实行者1 若为豫期始可言
不得实行不可语 不践所言贤者蔑
七 我军旅已疲 粮食已耗尽
疑世之破灭 今我去时至
254 彼高唱此等之偈,“疑”女闻王之言曰:“大王!尔已知我之名,尔正说到我名。
速将我之名告知我父,请携我而行。”彼女继续与王共语。
八 大王!尔已呼其名 我名在其中
大王!汝今可速来 我父许我嫁
于是王往菩萨之所敬礼云:“贤者!汝女之名为疑。”菩萨答曰:“汝已知其名,
可携其行矣。”彼向菩萨敬礼,来至水晶宫前告曰:“汝父将汝与我,今须速来。”女
曰:“大王!汝来,予等向父告别。”女由水晶宫降下,向菩萨敬礼,得其许可,遂
来王之前,王携彼女归波罗奈之都,多产子女,和平度日。菩萨入不坏禅定,生梵
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烦恼比丘得须陀洹果
--而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疑女是故妻,王是烦恼之比丘,苦行者即是我。”


注1 本偈出于第三二○喜舍本生谭之第二偈(南传藏第三十四卷)及第三六三惭本生谭之第二
偈(本卷四四页)。


三八一 米伽罗巴兀鹰本生谭
p.255.
〔菩萨=兀鹰〕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一粗暴比丘所作之谈话。佛向此比丘问
曰:“人谓汝粗暴为事实耶?”比丘白佛:“世尊!诚然如是。”佛言:“比丘!汝非自
今始,前生汝亦为粗暴,而更依粗暴之行,不守贤者之教,遂遭毗蓝婆风而死。”于
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兀鹰,名阿婆蓝那兀鹰,彼
由诸多兀鹰眷属围绕居住于耆阇崛山(灵鹫山)。彼之子名米伽罗巴,其力甚强,彼
能升高至其它兀鹰之上飞翔。他之兀鹰等忧心:“彼之子飞行甚远。”而将其事报告
兀鹰之王。兀鹰之王呼其子至近前云:“众云汝飞过高,若飞过高,有损命之事。”
于是使闻而唱次之三偈:
一 米伽罗巴!汝如是高飞 使我最不安
汝高飞太过 超越飞跃度
二 俯视见大地 方形之田细
急行速归来 切勿高飞翔
三 鸟乘翼飞行 疾风忽来袭
翼折身破碎 失去长寿命
256 然米伽罗巴杰傲不逊,不顺其父之言,升而再升,已达父云之限界,彼犹超越限
界飞行,黑风虽然来袭,更向顶上突进,而遂正面受到毗蓝婆风。其风强烈吹触其
身,彼为强风击打,裂为碎片,飞散于空中。
四 阿婆蓝那父贤者 其子不守父谏言

超越黑风顶突进 遭遇毗蓝婆强风
五 妻子与婢仆 此鸟不容谏
临终遭惨祸 粉身成碎片
六 此处若有人 不闻长者言
飞越往死线 如此不逊鹰
不履圣者言 一切祸难生
此等三偈为现等觉者所说。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米伽罗巴是粗暴比丘,阿婆蓝那
即是我。”


三八二 吉祥黑耳本生谭
〔菩萨=商主〕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给孤独长者所作之谈话。彼实由得须陀
洹果以来,常守不坏之五戒,彼之妻、子女、侍女、佣人乃至奴婢, 皆善守之。然
某日于法堂开始议论:“诸位法友!给孤独长者于日常所行,甚为清净,同时其眷属
亦清净耶?”尔时,佛出问曰:“汝等比丘!今汝等有何语而群集耶?”比丘白佛:
“如是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古之贤者,其眷属亦为清净。”于是佛为说
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为某豪商,布施多财,守戒
行,为菩萨之行;其妻亦保持五戒,由子女至奴婢均持五戒,因此彼被知名为清净
眷属商主。彼自思:“若有人较我更善保清净戒者来此,予不应与其人我之坐椅及与
予之卧榻,而应与以一度未曾使用之不秽之物品。”于是于自己屋室之侧,预置未曾
使用之椅子与卧榻。
尔时,四天王广目天王之女名黑耳,持国天王之女名吉祥,二人持诸多之熏香
与花鬘云:“我等往无热恼湖一游。”来至无热恼湖边,于彼湖水更有诸多之浴场。
258 佛之浴场为佛入浴,辟支佛之浴场为辟支佛入浴,比丘之浴场为比丘、苦行者之浴
场为苦行者〔之入浴〕,四天王等之六欲天天子之浴场为天子等,天女等之浴场为天
女等,各有入浴之场所。二人来此:“予先入浴”,“不然,予应在先”,就浴场之事,

互相争执。黑耳女云:“予有周行世界之力,因此予应先第一入浴。”吉祥女云:“予
为有支配诸人主权之源,因此予应第一入浴。”于是二人云:“唯四天王能知于我等
之中,何者应先第一入浴。”二人共至彼天王之处问曰:“我等之中,熟先足为第一
入浴者?”持国天、广目天云:“我等亦难判断。”于是使增长天、多闻天负其责任。
彼等云:“我等亦难能为,将此送往我主之足下。”于是引导二人至帝释天之前。帝
释天闻彼等之话云:“此二人俱为我臣下之女,于此场合,予亦难能判断。”于是告
彼二人曰:“于波罗奈之都有清净眷属之商主,于彼之家有未曾使用之椅子与卧榻,
先得之者即应先第一入浴。”黑耳女闻此,于瞬间着碧绿之衣服,涂绿之香油,饰碧
绿之宝石,彼如石弩之由天而殁,及于午夜三更之顷,在豪商所住居室之入口,距
259 椅子不远之处,放出光明立于空中。商主凝视彼女,依彼观察,彼女为无慈无爱之
相,彼与彼女共语,唱第一之偈:
一 黑姿为谁人 不思优善相
汝为谁人女 语我知汝名
黑耳女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广目大王女 善为瞠怒娘
我面黑且凶 呼我名黑耳
望汝赐场所 即在汝身傍
于是菩萨更唱第三之偈:
三 如何所行如何戒 汝居住于诸人中
我所欲者欲知汝 黑女!请汝善答我质疑
于是彼女说自己之德唱第四之偈:
四 虚伪邪淫粗语者 嫉妒贪欲诈欺者
如斯之人我皆爱 使彼所得归破灭
260 彼女尚更唱次之第五第六第七之偈:
五 忿怒结瞠恨 两舌破友情
恶口无同情 此为我爱者
六 不正之愚者 不知何所益
含怒受忠言 轻视诸善事

七 轻举敢妄动 破一切友情
我爱如斯人 斯人丰我心
261 因此,菩萨责彼女唱第八之偈:
八 黑女!此处无此人 如是邪恶者
汝速离此去 他国都邑等
黑耳闻此抱忧,唱次之偈:
九 我本善知汝 汝前无此人
世间有凶恶 自多蓄财宝
我友诸神共 我使彼破灭
彼女去后,吉祥天女着金色衣服,涂金色之涂香,为金色之装饰,立于富豪之
门前,放黄金之光明,于平坦之地上,等足恭敬站立。菩萨见彼唱第十之偈:
一○ 汝有神相好 地上立者谁
汝为谁人女 我如何知汝?
262 吉祥女闻此唱第十一偈:
一一 我为吉祥者 持国大王女
吉祥有吉庆 呼为大智者
我希求屋舍 住于汝之侧
于是商主次又问曰:
一二 汝与俱住人 何行持何戒
吉庆女!我今发问汝 我等欲知汝
一三 我耐寒暑凌风热 虻蜂毒蛇忍饥渴
昼夜不绝善调伏 尽时不丧其真义
如斯之人我喜爱 我与斯人俱共住
一四 慈心无瞠有舍离 不欺持戒有正直
摄持亲和为柔语 宽裕而又柔顺者
我使斯人增功德 海洋漂波等碧色
一五 无论友情非友情 优者劣者皆同等
为不利者为利者 明中暗中皆等语

不发粗言无暴行 无论生死皆为友
一六 愚人若得此一切 爱与幸福得享受
夸赞彼得行邪曲 污浊之言我舍离
一七 自造幸福 自造不幸
幸与不幸 非他人为
吉祥女对商主之问,作如是之答。
264 于是菩萨欢喜吉祥天女之语,告曰:“此处有清净椅子卧榻,与汝相应坐于其
上,卧于其上。”彼女止于此处,翌朝离去,往四王天界,彼第一入无热恼湖水入浴。
其卧榻因为吉祥天女使用之物,诸人名之为吉祥卧榻,此即此卧榻之传说;依此等
理由,今日仍呼为吉祥卧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吉祥天女是莲华色尼,清净眷属
商主即是我。”


三八三 鹦本生谭
p.265.
〔菩萨=鸡〕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烦恼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此比丘:
“如何汝烦恼耶?”比丘白佛:“世尊!予见某美装之妇人而起欲念。”佛言:“比丘!
妇人者实如猫善欺人,以甘言笼络,如己意而为,遂使人破灭。”于是佛为说过去之
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某森林之鸡,与众多鸡之眷族
俱住。其森林附近住有一只牝猫,彼女除菩萨外,巧骗其它之鸡,全部与以食尽,
然唯菩萨不陷彼女术中。彼女心中密思:“此鸡甚为利巧,然彼或不知予之巧妙计划
与策略,予以甘言欺彼:‘予为汝之妻。’使彼入予掌中之时,必能食之。”于是彼
女往彼所栖树之根前,问彼唱第一之偈:
一 汝持双美翼 长垂戴冠鸟
汝由树下来 我愿为汝妻

菩萨闻之:“予之一切眷族,均为彼女所食,而今又计欲食吾,吾将追逐彼女归
去。”彼一面思考唱第二之偈:
二 汝猫为一美妙物 汝而四足吾二足
鸟之与兽难婚配 汝往他处求他夫
266 于是彼女自思:“此为最佳之思考,然予必须另拟善策,欺彼而食之。”于是唱
第三之偈:
三 吾为汝新妻 应为甘言语
得吾清净妻 如意使人闻
菩萨于是思骂彼女追逐使归,唱第四之偈:
四 啜我鸟族血 盗之与惨杀
清净妻不净 非愿我为夫
彼女因此言遂被追逐,不能再来视彼而去。
五 妖妇常如是 若得见善人
甘言相诱惑 食鸡如牝猫
六 如何生利益1 速亡尚不知
陷入敌术中 后悔残痛恨
267 七 如何生利益 速亡尚不知
如鸡之于猫 免得敌奸策
此为现等觉者之偈。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烦恼比丘得须陀洹果
--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鸡王即是我。”


注1 第六第七之二偈与第三四二猿本生谭之第三第四偈大略相同。


三八四 法幢本生谭
〔菩萨=鸟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欺瞒比丘所作之谈话。此处佛言:“汝

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彼即有欺人之事。”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一鸟,成长时为多数之他鸟
所护,住于海洋中一孤岛上。尔时,迦尸国住某商人捕得一只能示知方位之鸦,与
之乘船航海出行,然船于海洋中遭遇船难,于是此知方位之鸦来至此岛,自思:“此
处有甚多鸟群,予今拟具对策,欺瞒彼等,可食此等鸟之卵及雏。”彼迅速飞往鸟群
之中,开口而立一足于地上。诸鸟等思其甚不思议:“汝究为何者?”鸦答:“予为持
268 法者。”诸鸟重问曰:“何故汝以一足而立?”答曰:“予若双足置于地上,则大地不
能支持。”其次鸟等复问:“汝何故开口而立?”答曰:“予之食物除风露之外,别无
他物。”彼如是云,再向鸟等曰:“予今为汝等说法,汝等暂为谛听。”彼以说法之口
调唱第一之偈:
一 同胞!汝等行正法 正法有福报
现世未来世 彼必受福报
彼如是欺瞒说法,诸鸟不知彼欲食彼等之卵,反而赞彼而唱第二之偈:
二 此实为优鸟 持无上正法
只脚能独立 常为说正法
诸鸟完全信用此伪善者,向彼云:“尔只吸露,不摄其它食物,请务必为我等看
守卵雏。”彼等于是为探求食饵而出发。此恶汉于彼等飞去之后,食卵与雏,饱满果
腹,彼等归来时,彼则澄颜开口,一足独立。鸟等归来,不见雏鸟及卵:“究被何物
所食?”大声鸣叫,然就彼鸦之持法者,不稍起疑念。
然菩萨某日自思:“此处至今未起任何祸端,自此物来后,始起如是之事,因此
对彼有监察之必要。”彼作为与诸鸟一同出发探饵之风貌,而立即返回,暗中隐于不
269 见之场所。鸦见诸鸟出发,毫无恐惧,前往食卵及雏,然后再归于开口一足而立。
鸟王于众鸟归来时呼集彼等所有一切:“予今日始知予之雏鸟等之危险,予见此知方
位之恶鸦食之,因此我等必须尽快捕彼。”于是鸟群相伴将其包围:“彼若有逃走形
状,希即将其捕捉。”于是菩萨唱最后之偈:
三 汝等不知彼恶行 对彼徒事与赞美
彼食我等卵与雏 口中只管说正法
四 所语之言 与所行异

唯语适法 所行不然
五 心满邪曲口饰辞 藏入洞穴如黑蛇
庄饰法幢鄙欺人 痴人受欺总不知
六 嘴与羽翼打碎彼 更以蹶爪刺伤彼
彼之尸身应打碎 彼无生存之价值
270 鸟王如是语毕,自行飞临彼之头上以嘴啄之。其它之鸟亦以嘴、翼、蹶爪强行
击打,于是彼遂丧命于其处。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鸦是欺瞒比丘,鸟之王即是
我。”


三八五 难提鹿王本生谭
〔菩萨=鹿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 对某扶养母亲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
云:“比丘!汝扶养家族之事为真实耶?”比丘白佛:“世尊!是为真实。佛重问
曰:“彼家族为谁?”彼曰:“世尊!乃予之父母。”佛言:“善哉,善哉!比丘!古之
贤者亦扶持其家族,古之贤者生为畜生,为父母而奉献生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拘萨罗国之娑祇多都城拘萨罗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鹿之族,彼成
长时,名难提鹿,守道谨行,常善扶养父母。彼时拘萨罗王喜好猎鹿,对人民农业
之事等不稍作为,由多数之臣下围绕,日日出发狩鹿。众人互相集议:“诸君!彼王
障碍我等所作之工作,我等之生活,日日感受威胁。今我等围绕安阇那林宫苑,作
门、掘水槽、植草、如是我等各人手执棍棒,入森林敲击杂树杂草,追鹿出林,如
牛之入牧场,包围四周,将之追入宫苑安置,然后闭门告其事于王,各自从事各自
之家业,以为如何?”彼此互相商量,皆曰:“甚善。”一同赞成,对宫苑作各种准备,
271 到森林数由旬地方,互相采取包围形势。尔时难提于某小薮荫中与父母共卧于地上,
多数之人携盾鉾种种武器,各各手执围绕草薮。某人探鹿进入薮中。
难提见彼等自思:“予今应速舍命以救父母。”彼起立往父母之处窃告曰:“我父
我母!今彼诸人来入此薮中,予等将被发现,唯一方法,唯只救命。今我父母之命
最为重要,因此,予将为父母舍命。予立于薮端,当众人开始敲打草薮之时,予即

将跳出,如此,彼等以为‘于此草薮只有一鹿’,不疑其它,于是不向深处来入,请
父母善加注意。”彼得两亲许可,一声高叫由薮荫中走出,彼等众人思考:“此草薮
中只有一鹿。”于是不深入其薮,难提走入他鹿群中,众人追逐彼等,将所有之鹿追
入宫苑之中,而闭其门扉,向王告述缘由后,各自归理自己之家业。自彼时以来,
王自行逐一射鹿,前往捉之,遣人持归。鹿亦按班等待,当班之鹿凝立于一方,众
人射而捕之。难提沉着,饮池之水,嚼食牧草,然彼尚未到当班之时。
如是经过诸多时日,彼之两亲思欲见彼:“我等之子难提鹿王,持如大象之力,
272 若彼尚生,当越栅与我等相会,我等如何向彼遣使?”父母如是思考之时,立于道路
之傍,见一婆罗门,彼等作人间之声问曰:“贤者!汝往何处?”婆罗门答曰:“往娑
祇多。”彼等请求向其子送信为使,唱第一之偈:
一 婆罗门!若往娑祇多 安阇那林行
我等之嫡子 汝若见难提
年老之父母 汝告愿见彼
彼云:“甚善。”予以承诺,往娑祇多,翌日抵达宫苑问曰:“难提鹿何处?”鹿
即飞奔而来立于其侧答曰:“予即难提。”婆罗门语彼为使之事实。难提闻此曰:“婆
罗门!若予思往,必能越过此栅,然予由王受得种种饮食,予由彼蒙多大之恩惠,
更与此等诸鹿,长久共同生活。因此,予对王与诸鹿未报此等之恩,未示自己之全
力而去,实为不适。因此,当自己之顺班来时,予将为相当此等之报恩后,再快乐
归去。”示此等之意,唱次之二偈:
二 日日所饮食 皆王之所赐
婆罗门!食彼所赐食 如何得空行
三 王以矢射我 吾身须亲受
如斯快许诺 再往见吾母
273 婆罗门闻此而归去,其后彼之顺班日来到,王伴多数之家臣来至宫苑,菩萨于
一方凝立,王以矢搭付弓上,开始射鹿。菩萨不如他鹿受死之恐怖威胁而为巡回逃
避之状,而泰然自若显示仁慈教导之风情,挺身愉快,严肃而立。王为其仁慈之风
格所威压,不能放矢。菩萨叫曰:“大王何不放矢?请速放矢。”王答曰:“鹿王!予
不能为此。”菩萨严肃而言曰:“大王!有德者之威德,王应知矣。”于是王为菩萨之

言所感动,舍弃弓矢云:“此无情木片之矢,尚感知汝德,而况予为有情之人间,如
何不知。请汝原谅,予助汝之命。”鹿王问曰:“大王!王赦我之命,然此宫苑中其
他之鹿群,将如何为之?”“予亦救助彼等。”如是菩萨如榕树鹿王本生谭(第一二,
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一九九页以下)所说,举凡森林所居之鹿,空中所飞之鸟,水
中所浮之鱼,一切皆得身之安全。菩萨告王,使王护五戒:“大王!王者实须破恶法,
实施王之十法,依正法而治国。”
274 四 布施持戒与舍离 正义柔和与精进
无瞠无害能忍辱 最后切要须无痴
五 如是持善法 躬亲为体现
慈心自身生 善心自增进
如是以偈之形说述王之正法,彼更于数日之间,居于王前,王宣言于其国中守
护一切有情之命,击打金鼓,遍历各处,而后菩萨云:“大王!勤政爱民。”彼于是
为会父母而归。
六 昔吾为鹿王 居住拘萨罗
难提为我名 容美一仁兽
七 王欲射取吾 安阇那园林
拘萨罗王来 搭矢鸣弓弦
八 我将受彼矢 亲挺吾之身
王喜我被赦 得归慈母前
此为现等觉者之偈。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扶养其母之比丘得须
陀洹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父母是王族,婆罗门是舍利弗,王是阿
难,鹿王即是我。”

第二章 赛那迦品
p.275.
三八六 驴马子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比丘受前妻诱惑所作之谈话。佛对比
丘问曰:“汝甚烦恼,此为事实耶?”比丘白佛:“世尊!是为事实。”佛重问曰:“汝
因何烦恼?”答曰:“为前妻而烦恼。”于是佛言:“比丘!此妇人不只与汝以烦恼,
汝于前生为彼女将被投入火中而死时,依贤人得救汝之生命。”于是佛为说过去之
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赛那迦王治国时,菩萨为帝释天。尔时赛那迦王与
某龙王亲密交际。传说此龙王由住所出,为向此世界探寻食物,尔时某村之儿童等
见彼叫曰:“此为一蛇。”向彼投掷石块,时王策游宫苑见之问曰:“汝儿童等何所为
耶?”答日:“打一只蛇。”王命曰:“汝等不可击彼,速速逃去。”儿童逃散,龙王获
救,归至其国,持甚多之宝玉,于夜半来至王之寝宫,捧其宝玉献王云:“予因贵君
之荫,得以获命。”其后愈益与王相亲结交,屡来谒王。彼于诸多之龙女中选一最富
精力之一人前来侍王,并为守护者,而云:“若不见彼女之姿时,请反复念此咒文。”
彼教王念一咒文而去。一日国王往宫苑,与龙女共同于某莲池入浴,尔时龙女见一
水蛇,忽然变姿为蛇,与水蛇共为爱语。王不见彼女之姿:“彼往何处?”于是反复
276 念诵咒文,发现彼女之邪行,以竹杖强击,彼女大为忿怒,归还龙王之国。龙王问
曰:“汝如何归来?”彼女答:“汝友不从主人之命令,强击予背。”于是使见被击之
痕。龙王不知事实,命四只小龙:“汝等往入赛那迦王之寝所,怒之以鼻息,使之粉
碎如吹谷壳之状。”龙王命令遣派彼等,彼等前来,于王在寝室休息之时,潜入其室
内。当彼等潜入室内时,王向王妃言曰:“王妃!汝知今日龙女回归之事耶?”王妃
答:“否,大王!予一概不知。”“今日我于莲池游戏之时,彼女变姿与一水蛇共为邪
淫,以故予示惩戒之意,以竹杖强击彼女,使彼女不可为此之事。彼女归还龙王之
国,向予友为何伪言,恐伤予等之友情,故此忧心。”幼龙闻此,立即离去,归国向

龙王报告事由。龙王甚为后悔,一瞬之间,即往王之寝所,向彼详审说明事情,请
王原宥云:“此为予赎罪之印鉴。”于是与王以能知所有音声之咒文:“大王!此为贵
重之咒文。若贵君与此咒文于他人,于授终之时,即没入火中而死。”如此告王,王
云:“甚善。”与以接受。由此以来,虫蚁之声,皆能得知。
某日彼坐于大多罗树之树荫,食蜜果子与砂糖果子时,一片蜜果子及砂糖果子
之块落于地上,为一只蚁虫发现:“国王于大多罗树之树荫,破坏蜜瓮,大量之糖蜜
277 与糖果滴落,我等快餐其糖蜜与糖果。”彼四处奔走叫集。王闻彼等之语,不觉失笑,
王妃坐于王傍,心中窃思:“大王观何物而为笑耶?”然仍默然食其果子。王为水浴
后,结跏趺而坐,尔时恰有一只蝇对其妻云:“吾妻!速来,相交和睦。”其妻对主
人云:“汝且稍待,主人!彼等家臣将共同为王持来涂香,王用涂香,于其足下将落
香粉,予于彼处将沐沾其馥郁之芳香。然后我等止于王之背后,将甚快乐。”蝇虫互
语,使王闻声失笑。王妃自思:“王观何物以为笑耶?”其次王于晚餐之时,一饭块
掉落地上,蚁等集合叫曰:“积饭之车于王之宫廷中破坏,而其食物,竟无人食。”
王闻之更为失笑。王妃于是执黄金之匙,向王奉仕,而彼自思:“王见予如此,必定
失笑。”彼女与王共往寝所休憩之时,王妃问曰:“大王何故失笑?”王答曰:“予对
汝无何可笑者。”然彼女屡次返复讯问,王遂语其语。尔时彼女:“请王教予王所知
之咒文。”彼女向王强请。王:“此不能与以任何之人。”加以拒绝。然王妃强求不止,
王告曰:“若予将此咒文与汝,予则必死。”妃:“纵有任何之事,亦务必告我。”王
妃再次强要。王难敌妇人之力,遂云:“甚善。”与以承诺。王云:“予今与此咒文终
了,自身将没入火中。”于是驱马车往宫苑而行。
尔时诸神之王帝释天瞰望地上,见此情景:“此愚王败于一妇人之力,自将投
278 火,急欲赴死,予必须救彼之命。”于是携同彼妻阿修罗之女须阇往波罗奈。彼女化
为牝山羊而自己化为牡山羊,拟定策划:“决不使人得见。”行于王马车之前,而只
有曳王马车之辛头马能得见彼,其它之物,任何皆不能得见。彼为引出话端,与牝
山羊同为爱染之低语,驾车之辛头马一匹见彼云:“山羊君!予前曾闻山羊愚而无
耻,然未曾真见此事,今汝等于此诸人之前,敢为此窃隐之事,不稍思耻。今现前
之事实与予以前之所闻完全一致。”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山羊愚钝且无耻 贤者所言实真理

愚者虽见而不知 窃隐之事公然为
山羊闻之唱第二之偈:
二 汝亦等同为愚钝 钝马之子应善知
手纲缚汝辔御汝 汝眼常时注地上
三 吾友!应得脱时汝不脱 此非增汝愚钝耶
赛那迦王汝运载 吾友!此王更为大愚人
279 王对彼等两者之语善能理解,因而闻之更加速驱车。马闻此语唱第四之偈:
四 山羊王!我诚为愚钝 此为汝善知
我王如何愚 我愿汝教我
山羊闻之唱第五之偈:
五 无上之妙宝 为妻而失去
自己断生命 彼女不为妻
王闻此偈,向彼乞愿:“山羊王!汝必使我等能得幸福,请语我今应如何为之?”
于是山羊王向彼云:“大王!一切生物之中,无有不爱己者,今为一爱人而舍弃自
280 己,失去所得之名声,为不可称赞。”于是唱第六之偈:
六 人王!于己为爱如汝者 弃己之爱不为善
自己最胜为最上 伟夫最后将得爱
菩萨如是与王以训言,王大为满足,问曰:“山羊王!汝往何处?”山羊王答曰:
“大王!我为帝释天,我甚为愍念于汝,为救汝之死而来。”于是王问曰:“天王!予
曾约束向彼女与以咒文之事,予今将如何处理为宜?”“今尔等二人实无死之必要。
汝告彼女:‘此为妖术。’并鞭打彼女,依此方法,彼女便停止得咒。”如是教王,
王大欢喜曰:“善哉!”予以谨知。菩萨与王以教,还往帝释天上。
王往宫院呼王妃近前问曰:“吾妃!汝欲思彼咒文耶?”王妃答曰:“唯然,大
281 王!”告曰:“然汝应从得彼之例法。”王妃问:“例法为何?”王曰:“须鞭背百次而
不得一言出声。”彼女为欲得咒文,云:“甚善。”予以承诺。王向奴隶使持鞭强击彼
女之两肩,彼女忍耐二三鞭打,终于不能忍耐云:“予再不欲得此咒文。”于是王向
彼女云:“汝不云予虽死亦欲得咒文耶?”于是击打至裂开彼女之背皮而赦免。彼女
以后再就此事不能有任何之言说。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烦恼之比丘得须陀洹
果--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国王是烦恼比丘,王妃是以前之妻,辛头马是
舍利弗,帝释天即是我。”


三八七 缝针本生谭
〔菩萨=锻冶工〕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有关般若波罗蜜所作之谈话。此谭将在大
坠道本生谭〔第五四六〕中说明。此处佛对诸比丘言:“汝等比丘!非只今日,前生
如来即有智慧为善巧方便。”于是佛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迦师国某铁匠之家庭,彼之
父母非常贫穷。距由彼等之村不远之处,有由千户所成其它铁匠之村,于千户之铁
匠中,有最胜之铁匠之家,受王之爱顾,富有诸多财宝,彼有一女,甚为美丽,恰
如天女,于其国中现一切美人之相。邻村诸人为订制剃刀、斧、锄、锹及其它道具,
将来此村,大抵来者皆见此女而归去;彼等归往各各之村,于饮茶闲话之时,或其
282 他集会之时,均赞美彼女美丽之姿容不止。菩萨闻彼女之事,彼只闻传言,即已魅
于彼女之姿,彼思:“予欲彼女为自己之妻。”于是选最佳种类之铁,作一根细坚之
针,向之通线浸水,而又作与针同形之鞘而通线;依此等方法逐渐作成七重之鞘。
彼如何作成此物,任何人均不能得教,何以故?唯有依菩萨之博大知识始能完成。
彼将针入于管中,外观为圆管之形,往彼村寻问铁匠长者所住之街,到达彼处,立
于门前叫卖:“我此手制之针,有否以相当之价买针之人?”一面为针之说明,立于
长者家之附近唱第一之偈:
一 通线圆滑 善磨真直
尖锐上品 有无用者?
又再三褒美唱第二之偈:
二 通线润泽 圆状真直
穿刺坚物 有无用者?
283 尔时此女,为父于朝食之后休息疲劳,倚小床几,由后方以棕榈之扇煽风,闻
菩萨优雅之声,如新肉呕心,又如以千瓮之水洗除伤痛。“何人为此优雅之声?于住

铁匠家之街卖针而步行,又为何种商贩而来?我欲知之。”彼女置棕榈之扇于其处,
出门立于露台之外,与彼共语。于是菩萨达成目的,彼实为此目的而来此村。彼女
与彼共语云:“青年人!于此领域之内,一切住民为买针与其它道具而来此村,然今
汝来此铁匠家村为卖针之事,实为至愚,纵然终日说针之效用,不见一人有由汝手
中取针者;若汝思得利益,请往他村。”于是唱次之二偈:
三 钩针与缝针 此处一切卖
来此锻冶村 有谁能卖针
四 武器由此处 种种制品出
来此铁匠村 卖针实愚蠢
菩萨闻此语云:“贵女!汝无所知,亦无何等知识,而云此语。”于是为唱次之
二偈:
284 五 纵为铁匠村 术秀可卖针
真之铁匠师 能知巧拙业
六 贵女!若汝父至此 应知我之针
将汝嫁与我 财宝俱让我
铁匠长者闻此等一切之会话终了问曰:“吾女!汝与何人对话?”女答:“吾
父!与一青年卖针者相谈。”彼命女云:“呼卖针者前来。”彼女立即前往伴彼而来。
菩萨向铁匠长者敬礼,立于其傍,于是长者问曰:“汝住何处之村?”答曰:“予住远
村为某铁匠家之子。”问曰:“汝何为而来此?”答曰:“为卖针而来此。”长者云:“然
285 则使我观看汝之针。”菩萨思于众人之前显现威德,对长者云:“今一人见针莫如于
多人之前见之,岂不为善?”彼云:“如此甚善。”于是集合多数之铁匠家来。菩萨于
彼等之中,长者云:“请将针持来此处。”菩萨云:“尊师!请再持来一铁砧及一充满
水之铜器。”彼物持来后,菩萨由圆筒取出针管,铁匠长者手执其针问曰:“咄!此
为针耶?”彼答:“此为其鞘,此非为针。”彼虽作种种观察,彼处既不见端,亦不见
尖,菩萨由彼等之手取针,彼以手指拂鞘,彼向大众示知:“此乃为针,此乃为鞘。”
于是将针交付长者之手,其鞘置于彼之足下。继之长者云:“诚然此为针焉?”此时
菩萨又云:“此仍为鞘。”彼用指拂鞘。如此次第以六鞘置于铁匠长者之足下,而曰:
“此乃真实之针。”然后置于彼之手中。一千之铁匠家盛赞而拍手喝采,欢呼震动,

扬起一千之袖。尔时铁匠长者问彼曰:“此针有如何之力?”菩萨云:“尊师!可命力
士端起铁砧,于铁砧之下置以水器,于铁砧之中央,以针深入突刺以观。”为证此事,
彼向铁砧中央,以针之尖突刺,见针顺利刺透铁砧,达到水面,上下不动直如毛发
突立。所有铁匠家众口皆云:“予等多年言有此铁匠,即令传闻有如此铁匠家之事亦
286 未曾有。”于是拍手喝采,欢呼震动一千之袖。铁匠长者呼其女,于此诸多众人之中
谓曰:“此青年真为汝之夫也。”于是于彼之头上行灌顶之仪式,彼其后于铁匠长者
死后,即为其村之铁匠长者。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圣谛之理,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铁匠长者之女是罗
喉罗之母, 贤者铁匠家之子即是我。”


三八八 鼻豚本生谭
〔菩萨=豚〕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畏死之某比丘所作之谈话。彼生于舍卫
国之某名家,虽依佛之教出家,但非常畏死,彼闻见树枝微细摇动,棒杖跌倒及鸟
兽之音声,即生畏死之念,如同腹部受伤之兔,战栗而驰走。比丘等集于法堂开始
议论:“诸位法友!某比丘为死之恐怖所袭,对微细之声音即恐怖战栗而逃遁。于此
世有情之死,乃为事实,生命无常,故于此事实,应深心考虑。”尔时佛出而问曰:
“汝等比丘!汝等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等白佛:“如是如是之事。”佛呼彼比丘问
曰:“汝为死之恐怖所袭事,为事实耶?”比丘白佛:“世尊!是为事实。”依此事实,
佛言:“汝等比丘!彼非自今始,前生彼亦为死之恐怖所袭。”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宿于牝豚之胎,其牝豚月满之时,
产有两只之子豚。一日牝豚携两子豚出,卧于洼地;尔时在波罗奈都门之近村住一
287 老婆,由绵沺之笼,采入满笼之绵,拄杖于大地而归来,牝豚闻其足音,为死之恐
怖所袭,弃置子豚于其处而遁去。老婆发现牝豚之子,抱持如我子之感,放入绵笼,
带归家中,其大者为兄名大鼻与其小者为弟名小鼻,亦如其子而育护。彼等其后渐
次成长为大豚。人问老婆:“汝不卖此等之豚易钱耶?”彼女云:“此为予可爱之子。”
决不卖出。
然于某祭日,众多博奕之徒,饮酒食肉,更思:“何处能得有上肉之处?”因知

此老婆家中有豚,于是持钱而往彼处,彼等问曰:“婆婆!与汝此钱,与我豚一只。”
彼女喃喃自语:“诸君!请勿再言,予卖此儿与食肉之人,世间希有,实为愚蠢之事。”
当下拒绝。博奕之徒等曰:“婆婆!豚非人子,莫作是言,请让渡一只。”彼等屡次
请求,然终不能入手。于是彼等策划与老婆饮以多量之酒,恰到好处时,向老婆云:
“婆婆!汝对豚如此持重,究将何为?请勿言不近人情之事,请取此钱,可买己欢喜
之物。”于是将钱使之握于手中,彼女取钱答曰:“诸位!予不与大鼻,请带小鼻离
去。”彼等返问:“彼在于何处?”彼女答:“于彼处树丛之中。”“请婆婆以音声唤出。”
老婆云:“今恰未存食饵。”博奕之徒立即出金买来一皿食物,老婆取饵,向置于门
傍之饵槽中满满注入,立于其傍等待,三十人手持绳索一同站立。
老婆呼曰:“小鼻速来。”大鼻闻声自思:“以前我母未曾先呼小鼻之名,任何时
288 皆先呼予名,此必然对我等发生某种恐怖之事。”彼告弟曰:“我母呼汝之名,速往
见之再来。”彼往其处而来时,发现饵槽之傍等待彼等之事:“鸣呼!今日予将被杀。”
小鼻思此,突然为死之恐怖所袭,身体震颤归来兄处。战栗震动而步履蹒跚,身体
凝然不支。大鼻见彼问曰:“吾弟!汝今日深受震动,步调不整,汝只往入口之处一
见,何故为如是之状?”彼以彼所见之事端语之,唱第一之偈:
一 今日与我新施物 饵槽食满女主立
多人手中持绳网 我等如何得近食
菩萨闻此:“汝小鼻!我等之母养豚至今日,其目的果何为耶?今日彼已达到目
289 的,汝何故思想烦恼?”菩萨以慈爱之声说佛之妙法,唱次之二偈:
二 恐惧低徊求隐处 欲行何处无帮助
小鼻!汝今安乐且进食 饲养我等为肉肥
三 勇于跳入清澄池 洗除一切之污垢
如是无尽之清香 可得沁身妙香油
彼以心念十波罗蜜,其中以慈悲波罗蜜置于当头,发出第一句后,其音声响彻
一切诸方,达到十二由旬彼方之波罗奈都城,于闻此声响之瞬间,国王大臣以下,
波罗奈之众人悉皆出动,其不能出来之人,亦均在家倾耳听闻。王之家臣包围树丛,
使地上平坦,散布砂石;博奕之徒由醉中醒来,舍绳为听闻妙法而均立于彼处;老
婆此时,亦由醉中惊醒。菩萨出于大众中,为小鼻开始说示妙法。

290 小鼻闻彼所说而问曰:“兄为我说如是,然跳入莲池浴水,洗去我身污垢,涂新
香油,无论如何非我等之习惯,何故兄为如是之说?”于是唱第四之偈:
四 何为无污池 何物云污垢
清香得无尽 何物妙香油?
菩萨闻此云:“汝倾耳谛听。”于是说佛之方便法:
五 法为无污池 罪乃云污垢
戒为妙清香 其香实无尽
六 舍身人欢喜 不舍人不欢
欢乐如满月 满悦舍其命
292 此为所说之偈。菩萨如是以妙音依佛之妙相而说法,大众报以百千之掌声,欢
呼而振袖,天空轰动一片欢呼之声,波罗奈之王以王礼待遇菩萨,并以大荣誉与老
婆,彼等二豚以香水浴之,给与衣服,以花鬘饰其首部,携归都城,立为太子之位,
命诸多侍臣奉仕。菩萨更与王五戒,一切波罗奈之住民及迦尸国之住民,皆使持戒
行。菩萨为彼等于赍日说法,而并详细查问事件与以裁定,于彼有生之间,不稍行
邪法。
其后不久国王故去,菩萨厚葬其遗骸,整理裁判事件为一册之书籍,而彼云:
“见此书籍以裁判事件。”对多数之人与法并详加说明。彼于一切诸人悲泣之中与小
鼻同归森林,而菩萨之说法得行于六千年之间。
293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畏死比丘得须陀洹果
--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王是阿难,小鼻是畏死之比丘,诸人是佛之眷
属,大鼻即是我。”


三八九 金色蟹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有关长老阿难自为舍身之事所作之谈话。
此一谭为于司祭官本生谭〔第五四二〕中,就雇弓术师之事,于小鹅本生谭〔第五
三三〕中,就守财象咆哮之事而说者。于是彼等诸比丘于法堂开始议论:“诸位法友!
法宝之持者阿难长老,得有学之智慧后,于守财象奔来时,有为等正觉者奉献身命

之事。”佛出此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白佛:“如是如
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阿难为我奉献身命非自今始, 前生亦为如是。”于是
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居于王舍城之东方有称为萨林提耶之婆罗门村。尔时菩萨生于彼村
某农夫之婆罗门家,及至成长,继承财产,于其村之东北某摩揭陀地方之田地拥有
千顷,施行耕作。彼于某日与雇人同往沺中,命彼等开始工作,彼则为洗面而来至
田端大池之傍。尔时池中住一金色之蟹,实为一美丽可爱之蟹,菩萨口咬牙签下入
294 池中,当彼欲洗面之时,其蟹来至近傍,于是彼将之捉起,包于自己外衣之中归来
沺内;工作终了之时,任何时彼均将蟹放还于池内,然后还家。自此以来,彼每往
沺内时,先往池中用外衣包蟹而归,然后从事工作,如是彼等相互建立深厚友情,
菩萨不断前往沺内。
彼婆罗门之眼有五种优良之美性与三种美丽之彩光,因其非常美妙清净受极大
之好评,然于田沺之一隅生有一多罗树,树上乌造一巢,一雌乌居于树上,见彼婆
罗门之眼,起思欲食之欲望,于是彼女向雄乌问曰:“吾夫!汝能为满吾之愿事耶?”
彼返问曰:“汝究为如何之望?”彼女答曰:“予无他望,惟欲食彼婆罗门之眼。”彼
云:“汝持过奢之望,我等如何能食彼。”对彼女加以节制。彼女教彼云:“汝虽不能,
但己有所思考,距此多罗树不远之处有一蚁窝,其中住一黑蛇,汝使驯熟,然后由
彼啮杀彼婆罗门,尔时汝可剖 彼眼,予亦可以得食。”彼云:“甚善。”与以承诺。
其后不久,彼使黑蛇驯熟,同时菩萨播种谷物生芽之时,彼蟹已生长甚大。
某日其蛇对乌云:“蒙君时时照顾,予思予须为君有所作为。”乌云:“若然,吾
友!予之妻欲得此土地主人之眼,请君助力得此土地持主之眼,此实为彼此种种之
看顾。”蛇云:“甚佳甚佳!此事易举,为汝取之。”蛇鼓励安慰于彼,而于翌日婆罗
295 门前来途中,隐于沺畔道傍树丛之中,睨彼之来,预备待发。菩萨到来,首先第一
下往池内洗面,以示真正友爱之情,捉起金色之蟹,包入外衣归至细内。蛇见彼归
来,突然跃至,啮其脚部之肉,当即倒地,而蛇立即向蚁窝方向遁去。黄金之蟹于
菩萨倒地之同时,由外衣中跃出,与此前后,乌亦飞来落于菩萨胸上;乌落即向眼
上突出其嘴,尔时蟹突然思及:“此乌将对予之亲友发生恐怖之事,若予捉彼,蛇将
出来。”于是如铁匠以火着夹物之状,以铗紧挟乌首,使乌痛苦力弱后,稍加松弛,

乌对蛇呼救:“吾友!何故汝舍我而遁耶?此蟹使我痛苦,请于我不死之中来助。”
彼呼蛇唱第一之偈:
一 金色之生物1 双眼暴突出
肌滑无毛皮 常在水中住
我今为彼袭 吾友!何故汝见弃
蛇闻其言,膨胀其头,为援乌而出。
佛布演此义,现等觉者唱第二之偈:
296 二 头怒吐毒气 黑蛇来袭蟹
举铗欲救友 蟹遂捉此蛇
如是蟹使彼力弱稍加松弛,尔时蛇思:“此蟹实不欲食乌肉蛇肉,究竟为何此蟹
捕捉我等?”蛇向彼质问唱第三之偈:
三 汝蟹!乌与我蛇王 虽捉非汝饵
双眼突出者 何故捉我等?
蟹闻之说明捕捉之理由,唱次之二偈:
四 此为我亲友 捉我由莲池
彼死我苦恼 彼我一非二
五 我身见育成 诸人欲害我
肥满且芳醇 乌亦生杀意
297 蛇闻之窃思:“予以策略欺彼,乌与自己得脱。”于是欺彼唱第六之偈:
六 汝以此理由 捕捉我两者
我将为除毒 我使此人起
速赦我与乌 毒深将致死
蟹闻之自思:“彼以策略欺予使两者得以逃脱,彼尚未知我之巧妙策略,予今使
蛇得动,稍松予铗,然乌则不予松弛。”于是唱第七之偈:
298 七 许蛇不许乌 乌将为俘虏
此人成体健 蛇乌等同赦
彼如是云,使蛇只得适当之活动而松其铗。蛇取毒去,菩萨之身体成为自由,
彼无稍苦痛而起,一如平常而立。蟹思:“予若释放此两者,则予友仍不得繁荣,杀

之为宜。”于是如折枯迭之莲台,以铗切断蛇、乌之首而绝命。雌乌见此,即由其场
所不知向何处飞去。菩萨以棒强击蛇之死骸,投舍于树丛之中,而将金色之蟹送还
池内,自为水浴,然后归往萨林提耶村而去。自此以后彼与蟹友谊愈益和睦而生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多人得须陀洹等果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唱最后之偈:
八 提婆达多乌 黑蛇为恶魔
贤蟹为阿难 婆罗门为我
雌乌于偈中未说,彼女是旃阇摩那祇。

注1 与第二六七,蟹本生谭之第一偈(南传藏第三十四卷)参照。


三九○ 我有鸟本生谭
p.299.
〔菩萨=商主〕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商主所作之谈话。某时舍卫城有某
一商主,彼为富豪,多持财产,然彼以财产既不为自己享乐,亦不施与他人,对于
种种珍味之调理,彼亦不喜,彼喜食酸米之米粥。若为准备有香味之绢布,彼则取
而置之,而着用粗糙之毛织衣服;虽为预备骏马所曳之金色灿烂马车,而彼则舍弃
而乘坐以树叶为伞盖之帷幔马车;彼如是一生中不施慈善,不与他人功德,遂于命
终之后,堕入叫唤地狱。因彼无继世之子,其财产由王没收,王之家臣,费时七日
七夜,始渐次运入宫中。于皆运毕之时,王用早餐后,赴祇园精舍,向佛稽首作礼,
尔时佛问曰:“大王!何故近顷未来佛所访问?”王曰:“舍卫城中某一商主死去,彼
之财产无继承者,运往宫廷,费七日七夜之时日。彼持诸多之财宝,既不自为享乐,
亦不施与他人;彼之财产恰如为鬼神所护之莲池,彼对一日之珍味享受亦与拒绝,
终于落入死魔之国。如是贪欲非道之男,如何积得如此多之财产?而又何故对之不
生享乐之心?”王向佛讯问,佛言:“大王!财产家得财产而不得享受,有如是之理
由。”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波罗奈有一商主,为一不信他人甚为利己

之人,彼不施任何之物与人,对任何人亦不为救助。一日彼往伺候国王,途中见名
称为多迦罗支弃之辟支佛,向彼敬礼问曰:“尊者!得施食否?”辟支佛答:“予今正
300 在行乞。”彼命下仆:“汝伴此位至家,请坐予之座席,将为予准备之食物,满入于
乞钵,捧献与彼。”下仆引导辟支佛至家中,请就座席,告于商主之妇,于是彼女以
种种珍味之食物,入满钵中捧献于彼。彼得食物之后,离商主之家,出往街路,商
主由宫中退出,于途中见彼,向彼敬礼问曰:“尊者已得食物耶?”彼答:“大商主!
我已得之。”彼见钵中之物,心中感觉不满。彼思:“若我之仆婢或佣人等食此等予
之食物,彼等将尽力为予工作,予今实为失败之事。”彼之后来所思,使此事不能完
全。实则布施者,惟有完全得具如次三心之人,始有大果。
布施之前有快乐 布施之心甚丰满
布施终了勿生悔 我等幼儿无死虞
施与之时心欢悦 施与之心宜丰满
施与终了心快乐 如此真诚为慈善
如是,大王!某一商主依布施多迦罗支弃辟支佛而得诸多之财宝。然于布施后,
因其不能起净心,故不能乐其财产。”王问曰:“然何故彼无嗣子?”佛言:“大王!
其不得嗣子有如是之理由。”佛应彼之请求,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于百万长者之家。彼成长时,
失去双亲,必须养育其弟,整理家事;彼于门前建布施堂,行大布施,彼自住于其
301 中。其间生有一子,彼之子渐能步行之时,彼知诸欲之苦恼及舍家之功德,对妻与
其子之一切财产,托付其弟而命令曰:“努力多行布施。”于是彼出家入仙人之道,
获神通力与定力,住于雪山之麓。然其弟又得一儿,彼见其子成长,心中窃思:“若
予兄之子生活,财产须颁二分,予于此间杀兄之子。”于是一日,彼携兄子往川上,
将其沉入川中而杀之,而自身浴水归家。兄之妻对彼问曰:“予子前往何处?”彼答:
“彼游于川上,突然失踪,多方探寻不见,总未发现。”彼女哭泣,未发一言。
菩萨得知此事:“此事件必须究明。”彼由空中飞来至波罗奈,着美衣立于彼之
门前,然彼之布施堂已完全不见,彼思:“予家已为此等不善之人所破坏。”弟闻彼
来访,前来向菩萨敬礼,导彼入于室内,以种种珍味招待,彼于食事终了时,对坐
相互快谈。菩萨问曰:“不见予子之姿,彼往何处?”彼答:“吾兄!彼已死去。”“如

何缘由而死?”“彼于水浴场中死去,不知其如何死因。”菩萨叱彼曰:“汝言不知者!
如何云汝不知?依汝之行为所为,予深了解,依汝如斯所作,非杀彼之人耶?依王
等之权力,汝被没收时,思得任何时所有财产耶?汝与我有鸟有何差别?”于是菩萨
以佛之威相而说法,唱此等之偈:
一 有鸟有鸟名我有 住于山腹洞穴中
止于毕钵罗树上 我有我有啄熟果
302 二 此鸟如此起鸣声 他鸟围绕来群集
食其果实而飞去 彼鸟鸣声仍不止
三 今有如是人 积蓄多财宝
于己或亲族 不愿快分与
四 不允为分配 彼不乐衣食
花鬘与粉黛 彼亦不乐饰
朋友与近亲 亦不为救助
五 我有我有彼叹息 终日只知守其财
盗贼国王及嗣子 无情掠夺彼财去
彼为如是守钱奴 常怀忧虑呜不止
六 若为贤者获得财 施与近亲不吝惜
彼于此世得名声 死后享受天上乐
303 菩萨如是说法,使再行布施,然后还雪山入不坏之禅定,成可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佛言:“大王!其某商主,杀其兄之子,终不得子与女。”
于是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弟是某商主,兄即是我。”


三九一 害魔法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为世问利益行脚之事所作之谈话。此一
谭内容将在大黑犬本生谭〔第四六九〕中说明。尔时佛言:“汝等比丘!非只现在,
前生如来即为世间之利益行脚。”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帝释天,尔时有一魔法师

以魔术潜入王宫,侵犯波罗奈王之王妃,彼女之侍女等,遂亦知其事。王妃自至王
前云:“大王!一男子于夜半潜入我之寝室犯我。”王问:“对彼能为何印证否?”答
曰:“能为,大王!”彼女持红皿来,彼男子于夜半潜来,充分享乐而归时,于其背
304 上付以五指之痕,翌朝告王。王命家臣:“普往探寻,见背后有指纹之人,即速捕来。”
魔法师夜为恶行,昼间于骨堂礼拜太阳,以只脚停立;王之家臣发现彼之踪迹,将
彼包围,彼思:“我之所行已被发觉。”于是,使魔法升于空中而逃去。王向见此而
归来之诸人问曰:“发现行踪否?”彼等答曰:“大王!我等已发现彼。”王曰:“此究
为何人?”答曰:“大王!彼为一出家之人。”
彼实于夜间为恶行,而于日间为出家之姿而生活。王自思:“此等人日间着用沙
门之法衣经行,夜间而为恶行。”王甚震怒,对出家乃至抱有偏见,于是发布命令:
“于我国内一切出家人均予以追放,如发现彼等,无论何时,均可对彼等处罚。”并
以大鼓鸣传,普行公告。由三百由旬之迦尸国追放之出家者等,均往他国而去,如
是于迦尸国内普为诸人说法之持法沙门与婆罗门竟无一人。因无任何说法者,众人
之心成为粗暴,布施持戒等闲视之,死后皆堕恶趣,生天者已无一人。
帝释天不见有新来诸神而自思:“此究为何故?”依神通力得知波罗奈之王忿
怒,抱有偏见,将沙门等由国内追放驱逐。彼思:“除我之外,任何他人将无得破王
之偏见,而予欲为救王与其人民者。”于是往难陀姆罗洞穴访辟支佛,彼云:“尊者!
请与我一长老辟支佛,予今思欲济度迦尸国。”彼立即得一长老。于是彼持钵着法衣,
使长者在前,自己随从于后,亲自合掌敬礼辟支佛,自己化为一美丽之青年,三度
由端至端巡行所有之街,到达王宫之门前,伫立于空中。众人告王云:“大王!今有
305 一美丽之青年伴一沙门立于王宫门前之空中。”王由王座起立,立于窗际问曰:“青
年!汝具美姿,何故着此丑陋沙门之衣,执钵归依而立?”而如此与彼共语唱第一之
偈:
一 尊美如君者 归依丑沙门
是否胜等汝 告我自他名
尔时帝释天向彼云:“大王!沙门者乃居于尊师之地位者,予不得为呼其名,今
只告尔予之名。”为唱第二之偈:
二 诸神正直行 大王!不称家系名

告尔予之名 帝释天神主
王闻此由第三之偈问归依比丘之功德:
三 尊敬归依合掌人 我问具足比丘行
306 天王!现世彼得何功德 未来将得如何乐?
尔时帝释天唱第四之偈:
四 尊敬归依合掌人 若见比丘具足行
于现法中得赞美 身坏即得生天上
王闻帝释天之所说,破自己之偏见,自生喜悦之心,唱第五之偈:
五 幸福之光辉我胸 我见天帝万物父
帝释天!见汝尊敬真比丘 善根功德我思积
帝释天闻彼之言,对贤者为赞美唱第六之偈:
六 多闻有慧行禅思 奉仕实即为善事
大王!尔今见我与比丘 善根功德应多为
307 王闻此唱第三之偈:
七 心离瞠恚常满悦 来行乞者善请受
天帝!我舍慢心听训言 归依赞仰不退转
唱如是偈,彼由宫殿下降,敬礼辟支佛,恭立于一面。辟支佛于空中结跏趺而
坐,向王说法:“大王!魔法师非沙门,由此应知此世界非无益,若知有持正法沙门
婆罗门之事,尔应为布施、守戒律、为斋日之行。”帝释天更依帝释天之威相立于空
中,告诫人民:“汝诸人等!今后多为善根。”“遁去之沙门婆罗门应与呼返。”鸣鼓
各处探索宣告,如是彼等二人归处所而去。王其后固守训言,多为善事。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圣谛之理,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辟支佛入于涅
盘,王是阿难,帝释天即是我。”

三九二 莲花本生谭
〔菩萨=苦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比丘所作之谈话。彼去祇园精舍,往
308 拘萨罗国某树林中,住于附近,某日下莲池,发现花开之莲,彼立于下风以嗅其香。

尔时住于森林之女神,恐吓于彼:“汝盗花香实为盗人之一种。”彼闻此语,大为恐
怖,再归祇园,向佛敬礼,坐于其处。佛问:“汝往何处?”彼答:“予居如是如是之
森林中,然女神如是言语恐吓于予。”尔时佛言:“比丘!嗅莲花之香为女神所恐吓,
非只汝也,古之贤者,亦遭恐吓。”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出生于迦尸某街之婆罗门家。
及彼成长,往得叉尸罗学一切技术,其后出家入仙人之道,住于某莲池附近。某日
下往池中,见满开之莲花,彼嗅其香而立其处。尔时一女神居树之洞穴,恐吓于彼,
唱第一之偈:
一 一茎之莲花 不与汝嗅香
此为一种盗 君乃盗香人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予非用手折 亦非散其花
只遥嗅其香 何指盗香人?
恰于此时,一男子于池中挖掘莲根伤莲,菩萨见此曰:“若遥立远方嗅香者,汝
309 呼为盗人,何故彼男不被如此称呼?”菩萨与彼女争论唱第三之偈:
三 若彼掘莲根 伤害莲花者
为此行为人 何故不违犯?
于是女神说明不呼彼之理由,唱第五之偈:
四 违法无惭人 如保姆污衣
斯人我不语 我惟欲语汝
五 远离诸欲念 希恒净汝心
兔毛端之罪 应观如飞云
菩萨为彼女意外之言所惊,于惊异之余,唱第六之偈:
六 女神!汝实真知我 深深怜愍我
女神!今后见此事 指示我过失
尔时女神唱第七之偈:
七 汝我俱不得长住 我非汝婢常伴汝
比丘!今后汝当自勉励 应速求道生善趣

310 彼女为彼如是说法,然后回归彼女自身之住所。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比丘得须陀洹果--而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女神是莲华色尼,苦行者即是我。”


三九三 残滓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东园时,对好游之比丘等所作之谈话。长老大目犍连震
动彼等之住所,使彼等惊吓。比丘等集于法堂,对彼等之不德互相议论。尔时佛出
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彼等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
言:“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前生彼等即为好游。”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帝释天。当时迦尸国有七兄弟,
痛感诸欲念之罪过,舍诸欲念,出家入仙人之道,住于美佳园中。然彼等于修行中
不稍为修行之事,尽全力为种种游戏之生活,诸神之王帝释云:“予将与彼等警告。”
彼化为鹦鹉来至彼等之住所,落于一株树上,向彼等警告唱第一之偈:
311 一 慈悲食残滓 一生实幸福
现法得赞美 未来生善趣
尔时彼等中之一人闻彼之言,告其它诸人唱第二之偈:
二 鹦鹉谈人语 贤者不置心
兄弟!还来闻此语 来闻彼赞美
尔时鹦鹉遮责彼等唱第三之偈:
三 我歌非为赞汝等 啖腐肉者闻我言
汝等污秽残食者 汝非慈悲滓食人
彼等闻彼之言唱第四之偈:
四 稚发七岁间 出家美佳园
恒食残滓食 如何贬我等?
菩萨责彼等唱第五之偈:
五 狮子虎毒蛇 彼等残余食
汝等食彼食 思为真残滓

312 苦行者闻此云:“若我等非食残滓者,何人今能为如彼等之食残滓者?”于是彼
向彼等说明真意:
六 婆罗门沙门 乞食受布施
食此残滓者 是真残滓食
菩萨如是叱责彼等,归自己之住所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而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彼等七人之兄
弟是此等游戏之比丘,帝释天即是我。”


三九四 鹑本生谭
〔菩萨=鹑〕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贪欲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彼曰:“汝
为贪欲之事为真实耶?”彼白佛:“世尊!是为真实。”于是佛言:“比丘!汝贪欲非
自今始,前生即亦如是。于波罗奈时,汝由贪欲之心,对象、牛、马及其它人之尸
体不能满足,汝思‘予欲往得较此更上之物’,而入往森林之中。”于是佛为说过去
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为鹑,住于某森林之中,
食杂草及种子等为生。尔时波罗奈有一贪欲之乌,彼食象之腐肉不能满足,彼思:
“予今欲食较此以上之物。”彼向森林飞来,发现啖种种果实之菩萨,彼思:“此鹑实
甚肥大,概彼为食甘味之食物所致,予亦寻彼之食物食之,将欲与彼同等之肥大。”
313 于是彼止于菩萨所住居之树枝上。菩萨于问彼之先,向彼交谈唱第一之偈:
一 酥酪脂肪等 汝食诸珍味
乌友!未悉因何故 如此体瘠瘦?
乌闻之唱次之三偈:
二 同住我多敌 求食彼等中
心栗且恐惧 如何有肥时
三 心恒有恐惧 灾祸使心碎
所食不饱满 鹑友!故此我瘠瘦
四 野生草种食 脂肪少不取

然汝甚肥满 鹑友!是为何理由?
菩萨闻此,说自己肥满之理由:
五 少虑不望多 不为远飞行
满足仅所得 乌友!是故予肥大
六 欲少心自裕 少烦心自乐
容易得节制 生活自快乐
菩萨为唱此等之偈。
314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贪欲比丘得须陀洹果
--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乌是贪欲比丘,鹑即是我。”


三九五 乌本生谭
〔菩萨=鸠〕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贪欲比丘所作之谈话。所说之内容与
上记之谭同一。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一只鸠鸟,彼被饲养于波罗
奈某商人厨房之巢笼中。一只乌鸟与彼相善,更亦住于彼处,此事应与附言〔第四
二,鸠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三一四页),及贪欲本生谭(同上第三十四卷
九一页)参照〕。
厨司捉乌,拔羽,于身体涂以麦粉,于颈上付以贝壳之首轮,然后投入笼中。
菩萨由森林归来见彼而戏唱第一之偈:
一 怀念吾友未之见 装饰美丽之花环
须发优美善调制 吾友美乐多风情
315 乌闻之唱第二之偈:
二 爪发生延长 为我事障碍
遂招理发师 切取我毛发
尔时菩萨唱第三之偈:
三 难得理发师 刈去汝毛发
然于汝首上 锵锵鸣者何?

尔时乌唱次之二偈:
四 潇酒青年人 首上挂宝珠
我今学彼等 不思为浮薄
五 美丽善调制 可羡此之髭
我为汝作此 宝珠亦与汝
菩萨闻此唱第六之偈:
六 宝珠美调髭 惟与汝相应
呼汝我将行 最好不见汝
316 彼如是说已,彼往他之场所飞去,乌于是于彼处倒下而失命。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乌是贪
欲比丘,鸠即是我。”


第七篇
p.317.
第一章 尺度品
三九六 尺度本生谭
〔菩萨=辅师〕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王之教诫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三鸟本
生谭〔第五二一〕中将被述及。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王之俗事、圣事顾问辅师。
王迷于不正之道,以不法治国,征集财产使人民受苦,菩萨思对王教诫,探求譬喻,
巡行各处。尔时王之寝室尚未完成,屋顶亦未修葺,只有椽木支持房尖顶。王为娱

乐往御苑游步后,入于宫殿眺望,发现圆木房尖顶,心中恐其落于自己头上,外出
而立,再行观望。王思:“房尖顶依止于何物,有无可依止之椽?”王问菩萨唱第一
之偈:
318 一 一肘之半房顶高 八伟达提为周围
尸舍婆树沙罗造 如无支柱易落毁
菩萨闻此自思:“予得教诫王之譬喻。”于是唱次之偈:
二 曲椽三十沙罗造 包围环绕等定置
此等结合强抑制 房顶固定不落下
三 坚忍友人性格强 依从清廉忠告家
贤者包围不落下 椽支重荷如房顶
319 王闻菩萨言语之间,反省自己行动,作如次之语云:“无房顶椽何所支,无椽组
合,房顶亦不能立。椽破则房顶落,恰如为不法之王,与自己之友人、辅师、军队、
婆罗门、家长均不协同,与彼等不和而分离,则王权失去,王者必须正直。”恰于此
时,有持磨独龙伽来者1,王云:“吾友!请食磨独龙伽。”菩萨取彼云:“大王!不
知此之食法者,感觉苦酸;反之,知食法之贤者,去苦味遗其酸味,磨独龙伽之汁,
食之有益。”依此譬喻,教王以集财方法,唱次之二偈:
四 磨独龙伽有硬皮 小刀不切存苦味
大王!切去苦皮生甘味 取去薄皮甘味失
五 村落都市住贤者 不依暴力集王财
彼等依法为生活 虽然增财不害他
320 王与菩萨协议往莲池,见莲花正开,色如旭光之状,不被水污染,王云:“吾友!
此莲华生于水中,不被水污而立。”于是菩萨向王教谕:“王亦应如是。”为唱次之二
偈:
六 恰如莲华生莲池 清水之下有白根
太阳炽热莲花放 如泥尘水不能污
七 如斯行正无恶意 为清净行离恶趣
恶行不得污斯人 如同莲池之莲华
321 王闻菩萨之教诫,自此以后,依正法治国,为布施等善行,成为可生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作本生今昔之结语:“此时之王是阿难,
贤明辅师即是我。”

注1 须陀伦树之实。


三九七 意生狮子本生谭
〔菩萨=狮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仕敌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前之
女颜象本生谭〔第二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一卷二四三页〕详细说述。今佛言:“汝
等比丘!此比丘非只今日如此,前生亦有仕敌之事。”于是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狮子,与牝狮子一同居住,
伴彼有牝牡之二儿。牡儿之名为意生,彼亦于成长后,娶一青春之牝狮,于是彼等
共为五只。意生杀野兽之水牛等,持肉归养双亲及妻与妹。某日,彼于牧场见吉利
322 雅之豺,豺不能逃避,即俯向狮子,狮子问曰:“吾友!何故如此?”答曰:“主人!
予愿仕贵君。”狮子云:“甚善!汝可仕我。”于是伴彼归至自己住家之洞窟。菩萨见
彼云:“意生!豺者无品行有恶癖,劝为恶事者,汝不可置彼于自己之近前。”然菩
萨终不能制止。
于是,某日,豺欲食马肉,向意生云:“主人!依我等所未食之物,至今除马之
外别无他物,捕马如何?”狮子:“然则马在何处?”豺:“在波罗奈之川岸。”狮子用
彼之言,与彼于马在川中沐浴之时前往,捕马一匹,载于自己背脊上,急速回归至
自己洞窟之入口。于是,彼之父食马肉后云:“马为王之财产,诸王等将用种种之计
谋及熟练之射手射汝,食马肉之狮子不能长生,今后决不可捕马。”狮子不从父言,
更又捕之。王闻狮子捕马,于城内作马之沐浴场,狮子其后又前来捕马;王使造厩
于小屋之中,与水及粮秣,狮子越栅由厩中,仍来捕马。王呼速如神电之射手问曰:
“汝能射狮子否?”彼云:“予能。”于是于栅之近处,狮子前来之道傍作楼以待。狮
子前来,使豺立于墓地之外侧,向城中奋迅夺马而来。射手自思:“狮子来势猛烈。”
323 彼不射狮子,于其行捕马时,负荷重物,速力迟钝,以锐利之弓由后方射之,矢由

狮子之前部通过凌空飞去,狮子叫曰:“予已被射。”射手射后,弓弦鸣声如雷。豺
闻狮子与弓弦之音:“予友被射将死,死者已无友情,自今以后,予仍往原森林之住
所而去。”彼独言自语,唱次之二偈:
一 张弓飞矢 弓弦鸣时
予友兽王 意生被杀
二 噫今如予意 走去森一端
友谊已不存 吾生得他友
狮子急进,马落洞窟之入口,自则倒地而死,于是彼之亲族出来,彼则由伤口
流血涂满全身。彼等见此为仕恶者而死,见已,父母妹妻,依次唱次之四偈:
三 毕竟交恶者 命运为不荣
意生见横死 吉利雅诱惑
四 为子有恶友 父母不得喜
为此血所蔽 意生见横死
五 具有知见人 未来得幸福
不从正友者 入恶正受恶
六 自居最高位 而仕下位者
其人较彼恶 如豺之与狮
324 居于最高位 然仕下等者
利矢贯其胸 射杀兽王狮
结分 最后等觉者言如次之偈:
七 仕劣等者不久亡 从同类者不被灭
屈身优者速向上 是故应从优己者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仕敌比丘得预流果--而佛
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提婆达多,意生是仕敌之比丘,妹是莲华色尼,
妻是谶摩比丘尼,母是罗喉罗之母,父即是我。”

三九八 须达那青年本生谭
〔菩萨=青年〕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养母之比丘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睒摩
贤者本生谭〔第五四○〕中将为说述。
325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贫穷之家庭,名须达那。彼
达成年后,得工资奉养双亲,父死之后养母。当时波罗奈之王,喜好狩猎,某日,
王伴诸多从者,入一二由旬之广大森林,王向诸人布告:“各各站立自己之场所,凡
有鹿由其处逃脱者,彼即为败于鹿者。”于是辅师等于大道傍之小屋,加以修葺与王
暂居。诸人包围鹿之居处叫喊,使鹿等骚动而出。时有只羚羊奔来王所,王思射之
而施矢,彼悟王之计略,知矢向大肋骨射来,急行旋转如为矢所射之状而倒地,王
云:“动物已为我所射。”驰往捕捉,羚羊则跳起,如风之速而逃去。辅师及其它诸
人均笑王纵羊,王急追彼,彼力尽疲弊,王以剑两断之,结缚于一杖之两端,恰如
担天平之棒归来。王至一菩提树之近前自语:“予暂在此休息。”于是向彼处横卧而
熟睡。
于此树上,有一再生夜叉,名摩佉提婆,居于此处,彼得毗沙门天王许可,得
食来至此处之物。夜叉当王起立欲去之时,向王云:“汝且稍待,汝为我之食物。”
彼捉住王手。王曰:“汝为何人?”夜叉:“予为再生夜叉,我得许可,凡来至此场所
者,皆得食之。”王沉着拂退其手问曰:“今日食之耶?何时食之耶?”夜叉:“只要
获得,何时皆可食之。”王曰:“今日且食此羊,将予解放,予明日送人使持饭钵前
来。”夜叉:“如此不可怠忽,如不派送前来之日,予即前往食汝。”王曰:“予乃波
326 罗奈之王,予若无有,则无人能言。”
夜叉承诺与王之约束,将王放免。王入都城向奉仕辅师说明发生之事。王问:
“此事如何处理?”辅师:“大王!有无日期限制?”王:“并无日期限制。”辅师:“王
之所为误矣。然王勿心忧,狱舍囚有多人。”王:“如是此事由汝处理,救予之命。”
辅师:“谨遵王命。”于是每日由狱舍提出罪人持饭钵,一无所知送往夜叉之所。夜
叉于食饭后,将人亦食之。不久,狱舍已经无人,王因无人前往送饭,依死之恐怖
而战栗。辅师慰王曰:“人对财产之欲望较生命之欲望为强,于象背上负以千金之
束:‘何人欲得此财宝,可持饭前往夜叉之处。’并击鼓作如上之宣传。”王即按辅
师所言布告实行。
菩萨自思:“予之工资,只得一摩沙迦(金币一钱之二十分之一)半之数以养母。

得此财宝与母,往夜叉之所,若能征伏夜叉则甚善,若不能时,予母亦可幸福度日。”
彼将此事告母,母曰:“吾子!我已充分满足,我不欲财宝。”菩萨两度请求,均被
拒绝。第三度,彼不问其母,彼云:“大人!请与我千金,予愿送饭。”彼取千金与
母:“母亲勿忧!予征服夜叉,与人人幸福,今日正午归来,使母泪湿之颜展开笑容。”
彼告母后,与王臣一同往王之近前,敬礼而立。王:“汝持饭前往耶?”菩萨:“唯然,
大王!”王:“有无一同前往者?”菩萨:“大王!请赐汝黄金之靴。”王:“理由为
327 何?”菩萨:“大王!此夜叉对立于树根地上之人,始允为其所食,予所立不属于其
地,予立于靴上。”王:“其它持何而行?”菩萨:“大王!请赐汝之伞。”王:“伞为
何用?”菩萨:“大王!夜叉对立于其树荫下之人,始允为其所食,予今不立于树荫
之下,而立于伞荫之下。”王:“其它尚欲持何物而行?”菩萨:“大王!请赐汝剑。”
王:“目的为何?”菩萨:“大王!恶魔对手执武器者心生恐怖。”王:“其它尚欲持何
物前往?”菩萨:“于黄金钵中盛满王之饭菜。”王:“是何理由?”菩萨:“大王!如
予为贤人之状,以土制之钵盛粗末之饭,实不相称。”王:“汝言甚善。”王以所有之
物与彼,并亦提供自己之从者。
菩萨告王:“大王勿忧,予今于中午征服夜叉,使王幸福而归来。”于是携必要
品而往其处,于树之近处,使诸人等待。穿黄金之靴,以剑护身,头撑白伞,于黄
金之钵满盛饭菜,行近夜叉之前。夜叉眺望道路,发现菩萨,“此人与先日来者方法
不同,是何缘故?”彼自思考。菩萨行近树前,以剑尖挑饭钵送至树荫之下,自则立
于近荫之处唱第一之偈:
一 王命送汝饭 味佳且浇汁
摩佉提婆处 前来且进食
328 夜叉闻此自思:“予骗彼男入于荫中食之。”于是唱第二之偈:
二 青年!浇汁之食物 持入荫中来
青年!汝身及食物 我思共食之
于是菩萨唱次之二偈:
三 夜叉!勿为小事 失汝大事
怖死之人 不来送食
四 夜叉!美味浇汁食 汝应常食之

杀我为汝食 无人送饭至
329 夜叉正悟青年之所云,心中快活唱次之二偈:
五 汝所语利益 青年!实为我利益
吾今特许汝 汝须达那!多幸逢老母
六 剑伞与金钵 青年!汝今可持归
母汝汝母与 多幸可相逢
菩萨闻夜叉之谈话〔思〕:“予之工作成就,夜叉依予所言已被征服,多得财宝,
完成向王应诺之使命。”彼感谢夜叉唱最后之偈:
七 夜叉!汝于同族中 实为多幸福
已完成王命 予得诸财宝
彼如斯云,更向夜叉言曰:“吾友!汝昔多为恶事,残忍而无慈悲,食他人之血
肉,生为夜叉,今后不可再为杀害。”菩萨更教以守戒律能生幸福, 破戒律招来不幸,
当即授与夜叉五戒,并向彼云:“住于森林,汝有何益?汝来!予使汝住于城市之
门,得最上之饭食。”彼与夜叉一同归去,使夜叉持剑及所有之物,到着波罗奈之都。
诸人告王曰:“须达那青年伴夜叉前来。”王伴辅师出迎菩萨,使夜叉定居于都门,
330 得最上之饮食,入城击鼓,集合众人,宣说菩萨之手段,并与以将军之地位。王自
身守菩萨之教诫,为布施之善行,得成生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养母之比丘得预流果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夜叉是央崛摩罗,王是阿难,青年即是我。”


三九九 兀鹰本生谭
〔菩萨=兀鹰〕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养母比丘所作之谈话。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兀鹰之胎,达成年后,使年
老视力弱之两亲,栖于兀鹰之巢窟,菩萨持来牛肉之养育。或时,某猎师于波罗奈
之墓地,不能中止对兀鹰设网。某日菩萨为探寻牛肉,来至墓地,足挂网上,然彼
不思己之事,只虑两亲在巢:“予之两亲,将如何为生!彼等尚不知予被捉,贫而无
助,于山之洞窟,渐次衰老而死。”菩萨悲痛唱第一之偈:

一 两亲年老居山洞 盲目而卧如何生
我今陷网身被捕 陷入尼利亚手中1
331 猎师之子闻彼之悲痛:
二 兀鹰!何故汝悲痛 汝悲为何因
鸟发人间语 吾从未见闻
三 年老居山洞 我养吾双亲
我陷汝手中 彼等如何生!
四 距离百由旬 兀鸟见死体
如是近网 何以不知觉?
五 生命将终了 人之入灭时
虽然近网 亦不能知觉
六 年老居山洞 长时养两亲
依吾汝被赦 幸福见亲族
七 猎师!汝与汝亲族 共同皆欢喜
吾于吾山洞 养育我双亲
依以上所唱之偈,猎师之子第二,兀鹰第三,顺次唱此等之偈。
菩萨由死之痛苦脱出,表感谢之意,唱最后之偈后,口中满取肉物而去,归与
两亲。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养母之比丘得预流果
332 --佛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猎师之子是车匿,两亲是王之一族,兀鹰之王即是
我。”


注1 尼利亚为猎师之子名。


四○○ 沓婆草花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释子优波难陀所作之谈话。彼出家于佛

门,舍少欲知足等之德,而有大欲望。雨安居之初,彼探寻二三之精舍,于某处遗
留伞靴,某处残置杖及水瓶,于某处一人居住。彼于某田舍之精舍度过雨安居期时,
向比丘云:“比丘应少欲知足。”恰如使月升空,使比丘知四依1之知足,说往贤圣
族之道;比丘等闻此,舍去美丽之衣钵,而持土钵,着粪扫衣。彼于自己之住处使
他人居住,雨安居终了,行自恣之戒后,彼将此等衣钵满载往祇园精舍而去。
彼于途中某森林精舍之后方,足为蔓草所挂住,彼云:“此处必有所获之物”,
于是入于精舍。彼处有二老比丘度雨安居,彼等持有粗率上衣两件,华美之毛布一
件,二人不能分配,见彼心喜:“尊者!予等对此属于雨安居之物,不能分配,为此
我等争论,请为我等分之。”彼云:“甚善!予为分配。”粗率之上衣分与二人,云:
“此为持律之我等应得之物。”彼则取毛布而去。而执着于毛布之二人长老亦与彼同
往祇园精舍,向持律之比丘等谈及此事件而问曰:“尊者!持律者依掠夺而为生活,
究竟被许可耶?”比丘等见优波难陀长老所得衣钵之堆积云:“汝有甚佳之手段,汝
得大量之衣钵。”彼云:“诸友!何处予有手段,予为用此方法所得。”彼说明一切。
法堂中开始论议:“诸友!释子优波难陀有大爱欲,为大贪欲。”佛出此处问曰:
333 “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云:“汝
等比丘!优波难陀不行正道。比丘等向他人说时,先行自正,然后可教诫他人。”
先须为自己 树立于适所
而后教导他 贤者身不污
佛依于法句经而说此偈〔第一五八〕,说明正道法。佛言:“汝等比丘!优波难
陀非只此世,于前生亦为大贪欲,又彼不只现世掠夺财产,于前生实亦掠夺。”佛为
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为川岸树之树神。尔时有名玛耶
温之一只豺,娶一牝豺住于川岸之某处。某日,牝豺向牡豺云:“夫君!予起欲望,
思食赤鱼。”牡豺云:“汝且静待,予为汝持来。”彼往川岸环绕步行,足为蔓草所挂,
彼沿岸行进。尔时有名甘比拉洽林与阿努蒂拉洽林之两只水獭,探鱼而立于岸边,
甘比拉洽林见一大红鱼,急速跳入水中,捉鱼之尾,鱼力甚强,曳彼行进。彼向其
同伴云:“大鱼与我等二者合力相当,汝速来助我。”于是唱第一之偈:
一 阿努第拉洽林!吾友汝速来 愿汝追从吾

依吾捕大鱼 曳吾彼迅速
334 对方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甘比拉洽林!巩固愿强力 金翅鸟捕蛇
吾助汝捕之 共同曳彼上
于是二獭一同拉赤鱼至岸上,置于陆地而杀之,彼此吵架:“汝分我鱼。”彼此
不能分,置鱼而坐。恰于此时,豺来此处,彼等见彼,共同欢迎云:“沓婆草花色之
友!我二人共同捕得此鱼,但不能分配,我等引起争论,请为我等等分。”于是唱第
三之偈:
三 沓婆草色者 吾等起争论
请闻吾一言 吾友!为吾善调停
豺闻此言,显示自己之能力:
四 我曾为裁判 处理多事件
调停汝斗争 争论可静息
彼唱此偈,一面分配:
五 阿努蒂拉洽林尾 头部甘比拉洽林
而此中部为剩余 应属裁判官之物
335 豺唱以上之偈,如此将鱼分配而后云:“汝等停止争斗,可食尾与头部。”豺则
口衔中部由彼二者眼前离去。彼等如失千片之鱼,坐而悲痛,唱第六之偈:
六 我等如不争 食物将长有
赤鱼除头尾 强被豺夺去
豺又自思:“今日使妻得食赤鱼。”心中欢喜,来近彼女。牝豺见牡豺归来,欢
喜相迎:
七 恰似刹帝利 欢喜得王国
见夫衔满口 今日我亦喜
彼女唱此偈,问获得之方法:
八 生于陆地者 如何捕水鱼
吾夫我问尔 如何尔得彼?
唱此偈后,豺语其获得之方法,唱次之偈:

九 争论生贫乏 争论灭尽财
两獭争论败 玛耶温!汝得食赤鱼
336 结分 次为现等觉者之偈:
一○ 人间起争论 正复亦如是
彼等付裁判 人人闻教导
彼等失财产 王之藏大增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豺是优波难陀,獭
是二人之老人,此事目击者之树神即是我。”


注1 四依谓衣服、饭食、床卧具、医药。


四○一 达桑那国制剑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爱着前妻之比丘所作之谈话。佛问比丘:
“汝为烦恼之事,真实耶?”比丘白佛:“世尊!确为如是。”“为何人而烦恼?”对佛
之问,比丘返答言:“为前妻而烦恼。”佛言:“比丘!彼女对汝今为烦恼之原因,前
生汝亦为彼女而成精神上之疾病,由死之中,生命为贤者所救助。”于是佛为说过去
之事。
337 主分 昔日,摩大瓦大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生于婆罗门之家庭,人人称
彼名为赛那伽童子。成年后,彼于得叉尸罗学习一切技术,归波罗奈之都后,为摩
大瓦王之俗事、圣事顾问辅师,于全市民之间如日月之遍知,呼为贤者赛那伽。尔
时王司祭之子前来向王伺候,彼见饰以一切装饰最美之第一王妃,心为所魅,彼归
宅后,何亦不食而卧,彼为友人探问而语其故。王不见司祭之子问曰:“究为何故?”
王闻其故,呼彼前来曰:“予将彼女与汝七日至汝家,遇七日至第八日汝伴其归来。”
彼云:“谨遵王命。”彼承诺伴妃归家,一同欢乐。彼等互爱,不告而由家门逃出往
他王之领土,无人能知二人之行径,恰如船行之进路。王于城中击鼓布告,用种种
方法探寻,不能得知彼女之行方。

于是王为彼女起大悲哀,心脏热而流血,自此以来,由内脏出血,病体沉重,
王之名医亦不能治愈。菩萨云:“王本无病,此因不能见妃,罹患精神之疾,予当以
方便愈之。”彼更向阿由拉及普古萨二贤者王之辅师询谈:“王不见王妃,罹精神之
疾病,并非其它病症,我等多用手段,以方便治愈王疾。可于王庭开群众集合大会,
338 招来知吞剑戏之人,表演吞剑,使王坐于窗际观赏,王见吞剑者将发质问:‘有无
较此更难者?’吾友阿由拉请答:‘大王!“予将如是如是给与”,将更令比此为难
之表演。’吾友普古萨,如王向君质问,君请向王回答:‘大王!应诺给与而不与,
彼之所言无效,仅依所言,人之生活饮食均不能为;然人依言语实行,遵从约束,
给与物品则为更难之事。’其后应为之事,予自知之。”于是集合大众,三人贤者往
王之侧云:“大王!王庭有集合盛会,王往观赏,以解苦闷,请王驾出。”于是导王
开窗御览。多人演出各各知名之技艺,有人吞三十三安古拉(英寸)尖锐之宝剑。
王见之自思:“彼男吞剑,究竟有无更难表演之事,予问贤者。”彼向阿由拉质问唱
第一之偈:
一 达桑那国制 尖锐吸血剑
公众面前吞 有无更难者
我问至难事 汝应回答我
339 于是说明者唱第二之偈:
二 锐剑完全吸人血 人由贪欲始能吞
“予能与之”断言者 此则为更难为事
其它一切皆易为 斯为麦加陀应知1
王闻贤者阿由拉之语自思:“‘予能与之’之言,此实较吞剑尤难。予曾言与妃
以司祭之子,由是观之,予实为最难之事。”于是王心中之苦恼,渐趋融和。其次王
更自思:“此究竟有无比言说:‘予能与之’更困难之事?”王与普古萨贤者交谈唱
第三之偈:
三 俗界与圣界 博学阿由拉
彼对予质问 曾为予说明
今予再问汝 贤者普古萨
何为更难事 盼汝应答予

于是贤者普古萨答王唱第四之偈:
四 非依言饮食 非依言生存
语后不悔者 斯为更难事
其它一切易 麦加陀应知
340 王闻此语自思:“‘予以妃与司祭之子’,为予先言,从其约束而与之,此予实为
所难为者。”至此王之苦恼更趋融和。尔时彼思:“世无较赛那伽贤者更贤明之人,
予将向彼质问。”于是王问彼唱第五之偈:
五 俗界与圣界 博学普古萨
彼对予质问 曾为予说明
今予再问汝 贤者赛那伽
何为至难事 盼汝应答予
于是赛那伽答王唱第六之偈:
六 财宝不拘有多少 应当与之则与之
然而施与不应悔 实为人间更难事
其它一切皆为易 是为麦加陀应知
王闻菩萨之言深自反省:“予由自己意志,以妃与司祭之子,而因不能抑制自己
341 之心,为烦恼所疲,此对予实不相应。若妃有爱着于予,则不能舍王国而逃,今对
不爱予而逃去之女,思之何用?”如是思之,王之苦恼如莲叶之水珠,转落消失而去,
恰于此瞬间,王之内脏恢愎,王于焉健康而幸福。王赞赏菩萨唱最后之偈:
七 阿由拉答问 普古萨亦然
如赛那伽者 优于一切问
王如是欢喜赞赏菩萨,与诸多之财产。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烦恼之比丘得预流果
--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妃是比丘之前妻,王是烦恼之比丘,阿由
拉贤者是目犍连,普古萨贤者是舍利弗,赛那伽贤者即是我。”

注1 麦加陀为王之种族名。

四○二 果子袋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般若波罗蜜所作之谈话。此故事于隧道
本生谭〔第五四六〕中亦将被说述。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伽那迦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婆罗门之家庭,人人称
彼名赛那伽童子。成年后,彼于得叉尸罗学一切技术,归来波罗奈谒王,王置与辅
342 师之地位,与大名誉,彼教王俗事、圣事,为一言辞具有魅力之说法者。彼使王守
五戒,又使遵守布施,布萨羯磨,十善业道等之善道,于全国为诸佛出现时之状。
每半月王与副王等之一切诸人,集于装饰之法堂,于法堂准备羚羊之皮椅使菩萨摩
诃萨坐于中央,以佛之威严说明法要,其教如诸佛说法之状。
尔时,某年老之婆罗门为得钱而游行,彼得一千金币托付于某婆罗门之家族,
彼云:“再去乞食”而离去;于彼去时,此一家族将彼之金予以消费,彼归来取金,
婆罗门无力偿金,将自己之女与彼为妻。婆罗门伴妻定住于距波罗奈不远之婆罗门
村,彼妻年少不能满足欲望,与年少之婆罗门为不法之行。世间之不满足者有十六
种,此十六为何?海对一切之川不满、火对燃料不满、王对王国不满、愚者对恶行
不满、女人对欲行和化妆及产儿三者不满、婆罗门对赞歌不满、禅定者对禅境之获
得不满、有学者对名誉不满、少欲知足者对修习功德不满、努力者对得勇气之事不
满、雄辩家对对话不满、知者对会众不满、信者对教团之奉仕不满、供养者对施舍
不满、贤者对闻污不满、四果对见如来不满,有如是。
343 此婆罗门女对欲行不知满足,彼女以婆罗门为无物,毫无顾虑,欲为恶行。某
日悄然而坐,其夫问曰:“吾妻!汝何为耶?”妻云:“婆罗门!予于汝家,不能工
作,请召使役前来。”“予妻!予无金钱,如何召使与金前来?”“汝可得物集金伴来
为用。”“予妻!如是为我准备旅行必要物品。”彼女与彼麦粉干果及麦粉软果结入皮
袋之中。婆罗门游行村、市及城下,得七百金币,彼思:“有此之金,可以充分支拂
仆婢之金额。”彼于归近自己之村时,于某有水之便利处,开袋食麦粉果子。彼开袋
前往取水之时,某空树中之黑蛇,嗅麦粉果子之香而入于袋中,食麦粉果子盘卷而
坐,婆罗门归来,未见袋中而结缚背至肩上而行。

尔时途中再生树之树神于树干之穴中云:“婆罗门!若途中汝休息时,汝将死
矣,若今日归家,则汝妻将死。”言毕消失。彼回顾不见树神,彼惊惧为死之恐怖所
袭,悲泣而到达波罗奈都门之处。恰于其时为十五日之布萨,为菩萨坐于装饰之法
座上说法之日,大众手执香花分为数组前往听闻法话。婆罗门见此问曰:“前往何
处?”答曰:“婆罗门!今日赛那伽贤者以优美之声与佛之威严说法,汝不知耶?”彼
344 思:“贤者现在说法,予今为死之恐怖所袭,贤者能愈大之烦恼,予亦往其处听闻法
语。”于是彼与彼等一同前往彼处,围绕摩诃萨,王亦参加坐于会众之端,彼则肩负
麦粉果子之袋,一方为死之恐怖所袭,距法座不远之处而坐。摩诃萨则如天降恒伽
河或降甘露雨说明法要,使大众闻法满足而喝采。贤者具有炯眼神目,尔时摩诃萨
以五种慈悲,开启澄清之目,各方观察,眺望会众,见彼婆罗门而作如是之思:“诸
多会众闻法满足而喝采,而彼婆罗门悲哀而啜泣,由其流泪,心中必有悲哀之事;
予将为彼说法,使彼无忧而满足,如酸之剥落铜青,如莲叶之滚落水滴。”于是彼云:
“汝婆罗门!予为贤者赛那伽,今为使汝无有悲恼,请汝亲切交谈。”菩萨与彼共语
唱第一之偈:
一 汝心混乱根动摇 由目流泪可知晓
汝来此处失何物 婆罗门!愿汝语我欲如何
345 于是婆罗门语自己痛苦之原因唱第二之偈:
二 夜叉云我归 我妻今日死
我若不归去 则我死中途
依苦我烦恼 赛那伽!来此为说明
摩诃萨闻婆罗门之言,如海上投网,扩其智网而自思:“有情之死,原因甚多,
即:有落入海中而死者,又于彼处为猛鱼所捕,或落入恒伽河为鳄鱼所夺,由树上
跌落为刺所刺,种种种类之武器所伤,饮毒,跌落,由绝壁落下,或受极寒,或罹
疾病等等。于此种种死之原因中,依何种原因,今日于途中休息,此婆罗门则自死,
若归家则其妻死?”菩萨思考之同时,见到婆罗门肩上之袋,依彼方便善巧之智得
知:“彼袋之中,必有蛇入,侵入于婆罗门朝饭之际,因食麦粉果子,未闭袋口而往
饮水之时,闻果子之香而入袋,婆罗门饮水归来,不知蛇入袋之事而结袋取之而去。
346 若彼于中途休息,于其场所食晚饭之麦粉果子,开袋置手于其中,则蛇咬彼之手而

杀之,此为中途休息者致死之原因;若彼归家中,袋交与妻手,彼女欲见其中之物
品,开袋置手其中,则蛇咬而杀之,此为今日归家者妻死之原因。”更依善巧方便得
知:“其蛇为黑蛇,大胆而不畏,何以知之?此蛇于袋中,袋触婆罗门之一侧,自己
动荡,亦不表示震惊,又于如斯会众之中,亦不显示其自己为存在之事,由此观之,
可以了解其为黑蛇,大胆而不畏。”如是摩诃萨有如依天眼得见如是,又如站立之人
见此袋之蛇,于王亦参加之会众中,决心依善巧方便之智答婆罗门之质问,唱第三
之偈:
三 考虑种种原因后 今我所云为真实
婆罗门!我思汝之果子袋 人所不知住黑蛇
347 如是告而问曰:“婆罗门!汝之袋中有麦粉果子耶?”“贤者!袋中有之。”“今日
朝饭之时食麦粉果子耶?”“唯然,贤者!”“坐于何处?”“森林树之根前。”“食麦粉
果子后,前往饮水时,袋之口结否?”“贤者!袋未结口。”“饮水归来,检点袋后而
结袋耶?”“贤者!我未检点而结袋。”“婆罗门!予思汝往饮水之时,因麦粉果子之
香,蛇于汝不知之中入汝袋中。因此,汝放下袋,于会众之中解开袋口,退后以杖
一根先向袋击打,于是蛇必台首发音,若见黑蛇出,可以解汝之疑。”于是唱第四之
偈:
四 取杖击打袋 汝见二叉舌
今解疑惑去 解袋见黑蛇
婆罗门闻摩诃萨之言,惊怖依言而行。蛇为杖所击,由袋口而出,彼眺望大众
而止住。
为说明此事实,佛唱第五之偈:
348 五 表情惊怖婆罗门 会众之中解果袋
毒蛇被击抬鎌首 爬行脱出燃怒焰
蛇抬鎌首出来时,有预兆显现摩诃萨如一切智之佛:大众数千挥动衣物,无数
数千拍手震响,又如密云之降雨,降七宝之雨;数千善哉之叫声,起如大地震裂之
骚动。今以佛之威严,对如是之质问作答,非生之力,亦非种姓、家世、国家、名
誉、财宝之力,然则为何力?乃智慧之力。有智慧之人,增知见,开圣道之门,得
不死之大涅盘,得成就声闻、独觉智、三藐三菩提;于得不死之大涅盘法,惟有殊

胜智能,其它不过为智能之从属。故如是云:
智慧犹如星中月 谓为最胜之贤者
戒律幸福一切法 皆为智慧之从者
依摩诃萨答如斯质问之时,某捕蛇者以口具嵌蛇,捕蛇而放入森林之中。婆罗
门近于王前,向王合掌祝福,感谢王而唱半偈:
六 见出贤者最高慧 最上收获为国王
349 彼向王表感谢之后,由袋中取出七百金币,亦向摩诃萨感谢,欲为欢喜之赠物,
唱一偈半:
汝离障碍有知见 婆罗门!汝之智慧人惊叹
七 吾有七百钱 一切奉献汝
今日救我命 我妻亦幸福
菩萨闻此唱第八之偈:
八 贤者唱诸偈 不为取报酬
婆罗门!财产应与汝 汝取归自家
摩诃萨如此语毕,与婆罗门一千金币,菩萨问曰:“婆罗门!汝所得之钱,将与
350 何人?”“贤者!予为妻而得钱。”“汝妻年老抑或年少?”“贤者!予妻年少。”“若然,
汝妻与他男为非行,为使非行得无顾虑,而将汝放逐出外。若汝持金归家,则汝苦
心所得之金,汝妻将与自己之情人,因此,汝勿直接归家,将金放置于村外树根某
处,将金隐藏而后入家。”菩萨语毕,送彼而出。
彼行近己村,将金藏于树根某处,然后回归自己家中。尔时妻与情人并坐,婆
罗门立于门前云:“吾妻!”妻知彼之声,熄灭灯火开门。婆罗门入内时,妻伴情人
而出,使立于门前,再行入内。见袋中无任何物,妻问曰:“汝为得物而出门,今何
所得耶?”“予得一千金币。”“现在何处?”“予置于如是如是之场所,明晨取来,汝
勿心忧。”妻去告彼情人,彼往夺取如自己所藏之物。
婆罗门次日前往,不见其金,往菩萨之处,菩萨问曰:“婆罗门!汝事如何?”
“贤者!予金不见。”“汝告知汝妻耶?”“贤者!予曾告之。”菩萨悟其妻告知情人,
菩萨问曰:“汝妻有相识之婆罗门耶?”“贤者!有之。”“汝有相识者耶?”“贤者!有
之。”于是摩诃萨与七日间之费用,向彼云:“汝往,第一日邀请汝七人、妻七人,

合为十四人之婆罗门加以招待飨宴,由次日以后,每日各减一人,至第七日,则为
邀请汝一人、妻一人,合为二人之婆罗门与以招待飨宴。而依妻于第七日受招待之
婆罗门,汝如知其任何日皆前来,请告我知。”婆罗门依言告摩诃萨:“贤者!予知
351 任何日皆前来为食事之婆罗门。”于是菩萨与彼一同遣人呼彼婆罗门前来,问曰:“汝
有否由如是如是之树根取此婆罗门一千金币之事?”“贤者!予未有取。”“予为赛那
迦贤者,汝不知耶?予可将彼金取来。”彼心生恐怖而自白曰:“予实取之。”“汝如
何将金处理?”“贤者!予正藏之。”
菩萨向老婆罗门问曰:“汝仍置彼女为妻耶,或娶他女耶?汝将何为?”“贤者!
彼女乃我之物。”菩萨遣人取来婆罗门之金,呼婆罗门之女亦至,由盗人婆罗门之手
将金交与老婆罗门之手,而盗人婆罗门与以王罚,由城市放逐,对婆罗门之妇亦与
惩罚。与婆罗门以大名誉,使彼住于自己之近处。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多人得预流果--而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婆罗门是阿难,树神是舍利弗,会众是佛之会众,
赛那迦贤者实即是我。”


四○三 阿提阇那婆罗门本生谭
〔菩萨=婆罗门〕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阿罗毗附近之阿伽罗婆庙时,就作草庵之规则所作之谈
352 话。此故事于前之宝珠颈龙王本生谭〔第二五三、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中,已
为说述。佛呼比丘等曰:“汝等比丘!在佛未出世以前,依外道出家之出家者,虽然
由王与以施物之选择,但乞求非他人之所好,亦不与他人愉快之感,是故多不乞求。”
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都治国时,菩萨生于某街之婆罗门家,人人呼彼
名为阿提赛那童子。成年开始,彼于得叉尸罗学习一切技术后,知爱欲之苦痛,出
家入仙人之群,得神通力与定力。常住雪山地方,欲求盐酢,出至人里,到着波罗
奈住于公园,翌日为乞食游行至王庭;王对彼之行为态度,甚为满足,呼彼近前,
坐于宫殿之坛座,给与美食,食已,王由彼闻感谢之言甚喜,得彼之同意,使摩诃
萨住于王庭之内,一日施行二三次之招待。

某日,王满足于法语,王云:“自王国以下,汝欲何物,请汝言之。”王使菩萨
选择,菩萨不云:“请将此与我。”而其它之乞求者则云:“将此与我。”对自己所欲
之物,任意乞求,王心虽不愿,但仍施与。某日国王自思:“他之乞求者或托钵僧,
向予乞求‘请与我如是如是之物’,而阿提阇那自予与彼选择之时以来,任何之物,
亦不乞求,彼实贤能而长于方便,予将问彼。”某日彼于早饭终了,往彼之所,坐于
一方,问他人乞求与彼之不乞求之缘由,唱第一之偈:
一 阿提阇那仙 乞者予不识
结群来乞求 如何汝不求?
353 菩萨闻此唱第二之偈:
二 乞求者不乐 不与者不乐
是故予不求 予不抱敌意
王闻此言唱次之三偈:
三 乞求生活者 非时乞施物
夺他人善行 失自己生计
四 乞求生活者 以时乞施物
他人为善行 自己得生存
五 见来乞求者 贤者决不怒
梵行者!予对汝爱慕 汝选一切物
354 如斯菩萨虽由王给与选择,但决不乞求。菩萨于王述自己之希望时,向王说示
出家之道:“大王!乞求之事,为爱欲之享乐者与在家者所行之事,非出家者之所
为,出家者由出家之时以来,为与在家不同之清净生活。”为说明出家之道唱第六之
偈:
六 智慧者不乞 信士能知之
故圣者默立 此即彼乞求
355 王闻菩萨之言曰“尊者!贤明之相从者自知与其友佳物,予亦如是如是与汝。”
于是唱第七之偈:
七 婆罗门!我与汝赤牛1 千牝与一牡
闻汝相应法 何故不可与!

闻如是语已菩萨曰:“大王!予为一贫穷之出家僧,牛对予为无用。”菩萨与以
拒绝。于是王守彼之教诫,为布施等之善行,出生为天界之身,菩萨亦为不退转之
禅定者,得生于梵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多人得预流果--而
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难,阿提阇那即是我。”


注1 可与第三二三、梵与王本生谭之第四偈(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参照。


四○四 猿本生谭
〔菩萨=猿〕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没入地中事所作之谈话。彼没
入地中时,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议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与其同伴一同亡灭。”尔
时佛出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事。”
佛言:“汝等比丘!彼与同伴之亡灭,非自今始,前生亦如是亡灭。”于是佛为说过
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生为猿,与五百之猿同伴相伴,
356 住于王庭。提婆达多亦生为猿,与五百之猿同伴住于其处。某日,司祭前来庭苑,
沐浴后着衣欲去时,某一恶戏之猿先来,止于庭苑入口之弧形门顶,向司祭之头上
落下粪便,更又于其仰面见时,落于口中。彼于归去云:“甚善,予知有如何处分汝
之方法。”向猿威胁,再行沐浴而去。猿等为彼所怨而倍受胁迫,向菩萨告语,菩萨
向一千所有之猿宣告:“住于怨恨者之住所,甚为不宜,一切猿群应离此往他处。”
而不从顺之猿,则与自己之同伴相伴云:“此事以后自明。”而不肯离去。菩萨则伴
随同伴往森林而去。
某日,女奴隶于日下晒捣米,为山羊所食,彼女向山羊投以松火,火着山羊之
体,逃往象舍附近某草屋之壁擦体,火着于草小屋,移至象舍,烧伤象舍中之象背,
象医为象治疗;司祭思考捕猿之方法,巡回踱步?彼来向王伺候而坐时,王作是语
云:“尊师!我等之象,多有伤者,象医不知治疗,汝知治疗之法耶?”“大王!予知。”

“究应如何?”“猿之油脂最善。”“如何可得?”“王庭岂非住有多数之猿耶?”于是王
命杀住王庭之猿,持脂肪来。射手前来,五百之猿,全部射杀,猿之大将虽被矢射
357 而未倒于彼处,逃来菩萨之住所倒毙。猿等云:“彼来我等之住所而死”,彼等将此
猿被射杀之事向菩萨告知,菩萨前来坐于猿群之中央云:“彼等不顾贤者之教诫,住
于怨恨者之住所,正所以招致灭亡。”彼对群猿教诫唱次之诸偈:
一 怨恨者住所 贤者不居住
虽住一二夜 住者遭不幸
二 愚痴人之言 信者成不幸
只为一只猿 全群遭不幸
三 愚者为群首 自信为贤者
己为心支配 恰如猿倒事
四 愚者有势力 护群为不善
同伴赍不幸 如媒鸟之例
五 贤者有势力 护群多为善
同伴赍幸福 如同天帝释
六 戒律闻思慧 自己体现者
自己与他人 皆得齐幸福
七 戒律闻思慧 思量之贤者
支配诸群伦 一人或出家
358 如是摩诃萨虽为猿王,而说明应学习戒律之义务。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恶猿是提婆达多,同伴是提
婆达多之同伴,贤明之猿王即是我。”

四○五 婆迦梵王本生谭
〔菩萨=弟子〕
序分 此本生谭1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婆迦梵天所作之谈话。彼曾抱持邪见
云:“予此状态,常住坚固,为不变不灭法,世间依此别无其它出离之涅盘。”此梵
天于前世之生,曾修禅定,生广果天,于其处经过五百劫间之寿命后,生遍净天,

于六十四劫间经过其处后,往生光音天,生于其处为八劫间,即于此处,彼起此之
邪见。彼由高之梵天界退转之事及生于此处全无记忆之事,即因不知此二事,而抱
此邪见。
世尊知彼心起如是之思,如力士于屈伸其臂之间,离祇园精舍而出现于梵天界。
359 梵天见世尊云:“尊者!善来。得遇尊者曾来此处之机会以来,已历时甚久。尊者!
予此之状态,常住坚固,为绝对不变不灭之法,不生、不老、不死、不灭、不被作,
由此以外,无其它最上之出离。”彼如此云已,世尊回答婆迦梵天曰:“婆迦梵天实
为无智,何以故?汝以无常之存在云为常住……乃至……有其它之最上出离云为无
最上之其它出离。”梵天闻此自思:“世尊向我云:‘汝如是云,汝如是云’者,世
尊知我之事,对我追问不舍。”梵天恰如一软弱之盗贼,受得二三之打击即云:“何
故云此?予为盗贼,则某某亦盗贼,某某亦盗贼。”彼如同举发所有之同伴,彼畏怖
世尊之质问,一面举发自己之同伴,而唱第一之偈:
一 瞿昙!七十二人为善行 超越生死实伟大
最高智得最高善 多人最终切望者
佛闻此谈话唱第二之偈:
360 二 婆迦!汝思寿命长 实汝寿命短
梵天!百千无央数2 我知汝寿命
婆迦闻此唱第三之偈:
三 世尊!我见无限物 超越生死苦
过去我如何 制戒与德行
世尊既知我 语我应知者
世尊教说彼过去之事端,唱次之四偈:
四 将殁渴热苦 汝使多人饮3
过去戒德行 如由眠至觉
361 五 引导被捕被缚者 叶尼川岸汝解放4
汝之过去戒德行 如眠至觉我记忆
六 恒河之流欲溺人5 贪欲之龙望捕船
勇持定力汝解放 化金翅鸟吓龙王

汝之过去戒德行 如眠至觉我记忆
七 汝具正智有戒行6 我名劫波为弟子
汝之过去戒德行 如眠至觉我记忆
363 依佛之言,彼忆起自己所作之业,对佛感谢唱最后之偈:
八 尔正知我生 又亦知他生
尔正成佛道 教化诸众生
尔辉神通力 正照梵天界
结分 如是佛使知佛自身之德,说法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时,一万梵天
之心,离执着而由漏解脱。如是世尊成为众多梵天之保护所,由梵天界归回祇园精
舍,以上所述之方法而为此法语,于是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袈裟衣苦行者是婆
迦梵天,劫波童孺即是我。”

注1 此本生谭缺少说过去事之主分。
2 无央数(Nirabbuda)不能计数之数名。
3 注释者就此偈云,此梵天尝为苦行者住于沙漠,向经过其处之人给水。某时,有由五百之
车所成之一队商,至此沙漠,迷失方向,不能获得薪水,濒临死亡,苦行者见之,依定力
使恒河之水流来此处,使其傍出现森林,人人得薪水,再续旅程,注释有此一段故事。
4 注释者就此偈云,此梵天为苦行者,住于流经森林之河川所添之村。某时,盗贼袭村,捕
缚村人,押往山中而行,途中使村人在外等待,彼等入窟中为食事,苦行者闻畜兽之叫声
及妇女子之求救声,化为王者之姿,率大军至其处,盗贼见之而逃去,苦行者伴诸人至己
村来住,注释有此一故事。
5 注释者就此偈云,此苦行者尝住恒河之畔时,诸人将二三只船结在一处,于其上设置花
殿,于此处开宴,食残之饮食物投舍河中,触怒住河中之龙王。龙王化一大怪异之形出现,
将欲倾覆此船,苦行者闻诸人发出惊怖之叫声,依定力化为金翅鸟前往其处,龙王见此,
心生恐怖,深潜水中,诸人得以无事。注释有此一故事。
6 可与第三四六袈裟衣(kesava)行者本生谭(汉译南传藏第三十四卷)参照。

第二章 健陀罗品
四○六 健陀罗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药物贮藏学处所作之谈话。此为王舍城
所起之事,尊者毕磷陀婆蹉释放园丁之家族,赴王宫以神通为王造黄金宫殿时,众
人满足,送长老五种之药品1,彼长老则与其眷属教团,因其眷属已持有甚多,于
364 是将所得之药物充满于壶、瓶及托钵袋内。众人见此,愤慨思之:“此等贪欲之沙门,
实与守宝库门之人无异。”佛闻此事,教以学处曰:“此实为有关病比丘之事2。”佛
言:“汝等比丘!佛未出现于世之时,人就外道而出家,贤者只持五戒,为翌日而贮
存盐及砂糖而遭人非难;虽然如此,而汝等入此得救之教,犹为第二第三之日而贮
存。”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菩萨于健陀罗国为健陀罗王之王子,父死后,即王位,正当治国。
又于中国,有毗提诃国名,毗提诃王治国。此二人虽为未见之友,但彼此互相坚信,
当时人长寿生活为三万岁。
而此健陀罗王,于某一满月布萨会之日,严守戒律,于高殿设华丽之座席,坐
于中央之王座上,开窗眺望东方世界,向大臣等作适切之法义说法,于一刹那间,
天空上升之圆月为罗喉所覆3,月光隐而不现。大臣等将不见月光,月为罗喉所夺
之事,向王告白,王观月自思:“此月为外来之污所秽,月光不见;予亦因臣下之污,
如月为罗喉所夺,使予为无光之物,对予实不相应。予应如净照天空之月,应舍王
位出家,对予更有何必要为他之教诫?予对家族家臣均无执着,予应晓谕自己游行
四方,此对予方为相应。”于是王云:“汝等可为所欲为。”王国与彼大臣等,彼则于
365 放弃迦湿弥罗及健陀罗两国之王位后,出家入仙人之道,依禅定而得神通,委身于
禅定之喜悦,生活于雪山地方。
然而毗提诃王向商人讯问:“有关我友之幸福如何?”时,闻彼入于出家之生活
而自思:“予友出家,予在王位又将如何?”于是彼亦舍弃七由旬之弥提罗市、三百

由旬之毗提诃国、壹万六千村落之支配权、充裕之宝库、壹万六千之舞姬,不顾子
女而入于雪山地方出家,食野生之果实以续命,静静而为宗教之生活。
彼等两同为修行,后日相互邂逅,亦不提往事,而彼此互相调和,静度宗教生
活,而毗提诃仙人则对健陀罗仙人加以奉仕。
两人于某满月之日,坐于某树之根元,谈论适法之事时,天空升起之月,又为
罗喉所覆。毗提诃仙人观察眺望:“何以月光沉没?”彼见月光为罗喉所夺问曰:“尊
师!究竟月为谁所覆,隐而不照?”健陀罗仙人答曰:“弟士!此罗喉污月无光,予
因观月为罗喉所夺,予思:‘此净月为外来之污而不现光,对予此王位之污,亦恰
如罗喉之对月,此王位使予为无光之物,予将出家。’予立即以月为罗喉所夺为缘,
366 舍弃王位而出家。”毗提诃仙人问曰:“尊师!君身为健陀罗王耶?”健陀罗仙人答:
“唯然。”毗提诃仙人云:“尊师!予为毗提诃国、弥提罗市之毗提诃王,予等实为相
互未见之友。”健陀罗仙人问曰:“然尔有如何之缘耶?”毗提诃仙人答曰:“予闻尊
身出家时自思:‘此人为真正看破出家之功德。’予以尊身为缘,舍弃王位而出家。”
彼等自彼时以来,非常亲密而调和,食果蓏而游行四方。
彼等长期住于其处,亦为得盐与酢,由雪山下来,至某国境之村。众人等对彼等
之举止满足,给与施食,得彼等之同意,由森林中建立使用为休息场所之住居,又
为彼等之食事,与中途造一净水之场所为家,彼等于国境村落行乞已,即与彼草葺
之家完毕食事,再赴己之住所。而此村之人与彼等食物,有时与盐入钵,有时亦与
全无盐气之食物。
某日之事,村人对草笼施与甚多之盐,毗提诃仙人前往得盐,食事之时,充分
与菩萨而自己亦取适当量之后,余者入于草笼之中,彼思:“此决定为不得盐之日使
用4。”将盐保存于积草之内。其后某日,得无盐气之食物时,毗提诃仙人与健陀罗
仙人以盛施食之皿,由草笼之内将盐取出云:“尊师!请取此盐。”健陀罗仙人问曰:
“今日未由村人得盐,汝由何处入手?”毗提诃仙人答:“尊师!先日由村人得盐甚
多,尔时予思:‘此决定为不得盐之日使用。’故将余者保存。”然尔时菩萨云:“愚
者!尔舍一百由旬之毗提诃国而出家,为无一物之境遇,而于此起盐与砂糖之欲。”
菩萨咎诫于彼唱第一之偈:
367 一 尔舍诸村邑 一万六千多

弃多库中宝 今又思储蓄
毗提诃如斯被咎,难堪而抱敌意云:“尊师!尊身不见自己之罪过,只视予之罪
过。实则尊身因自思:‘对他人教诫,对自己又有何要,唯应教诫自己。’故舍王
位而出家,然于此处何故对予教诫?”于是为唱第二之偈:
二 舍健陀罗国 诸多财宝弃
远离诸教诫 于此教诫我
菩萨闻此终了唱第三之偈:
三 毗提诃!我为说正法 我不好非法
宣说正法时 我不染邪恶
毗提诃闻菩萨之语已云:“尊师!纵令所言为有益之事,而云反对他人使之发
368 怒,终非善举。尊身对予恰如以钝刀剃刮,颇为粗暴。”于是唱第四之偈:
四 如何种类事 如为烦他人
纵令有大益 贤者不为语
菩萨闻此唱第五之偈:
五 恼人或不恼 散落如谷粉
宣说正法时 不为邪恶污
菩萨为此言已,又举善逝〔佛〕之教诫:“阿难5!如陶师之不铸生粘土6,我
不以尔为对相。而阿难!予为再三再四之咎言,使汝将住为真实者。”此为善逝〔佛〕
之教诫,应住于相应之行,恰如陶师再三叩于瓶而不取生烧之物,只取善烧之瓶,
为说明此理,彼再唱次之二偈:
六 人自为觉悟 若不得圆满
林中盲水牛 多处乱游行
七 此处若有人 善自为修行
彼等为积德 留意为游行
369 毗提诃仙人闻此已,向菩萨言:“尊师!今后请对予教诫,予任性自然之气质,
今与尊身之语已相合致,故请师恕予。”彼向菩萨请求宽恕。于是彼等生活亲密,再
归雪山,菩萨于其处向毗提诃仙人述说入定修法7,彼行之而修得神通力及定力,
如是具禅定不退转之二人,得成可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毗提诃是阿难,健陀罗王实
即是我。”

注1 五种之药物指酪油(Sappi)、牛酪(Navanita)、胡麻油(Teia)、蜂蜜(Madhu)及糖
蜜(Phanita)。此为参考Mahavagga,III 1-16而出者。
2 Mahavagga,VI15-16曰:“实为对病比丘众适用之药物,即关于酪油、牛酪、胡麻油、
蜂蜜、糖蜜等,得受此等后,最高可保存七日间使用。”此处即引用此等之句意。
3 罗喉(Rahu)据传说为“象征黑暗之龙头神,罚为太阳与月之反逆者,由口中入为隐饰之
魔神”。佛教以此为非天(Asura)中之一魔神。
4“决定于不得盐日”为Alonaka-divase-bhavissati 之译语。此是√bhu未来形之特殊用
法,应予注意。
5 阿难(Ananda)在此本生谭之末尾出现,指毗提诃王。
6 生粘土,底本为Amaka amaka-matta,脚注为Amaka-matta,为“未十分烧之生烧
陶土”之意。
7 入定修法(Kasina-Parikamma)为决定在隐遁所之时,为凝视(Kasina-mandala)而
入于禅定之一种观法。


四○七 大猿本生谭
〔菩萨=猿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亲族行善行所作之谈话。此一事件将在
跋陀娑罗树神本生谭〔第四六五〕中说明。彼时,比丘等于法堂开始谈论:“诸位法
370 友!正等觉者对亲族人等行善事。”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
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佛对亲族行善事非自今
始,前生即已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猿之胎,达成年时,背高幅宽,
强而有力,为八万之猿群围绕,住于雪山地方。尔时在恒河岸边,生有枝茂荫浓叶

丰如山岭耸立之庵罗树,彼亦称为尼拘律树,果实甘美,质量高而有香味,大如大
水瓶状1,其一枝上之果实落于地上,另一枝上者落于恒河水中,而在两枝中间之
果实,则落于树之根部。菩萨与猿群俱食果实之间自思:“某时,将因落于水中之果
实,我等将有恐怖来袭。”于开花之时节,或于山梨豆大之时顷,使水面之枝,一果
无余,使尽食之或落于水中。
而彼时,波罗奈王于水边之上下张网,于彼处沐浴之时,其中有一果实为八万
之猿所看漏,此果熟透,为蚁垤所覆,落入河中,挂于网上。王于当时,快乐度过
一天,夕刻将欲归宅之时,渔师等曳起张网,见此果物,彼等不知“如是如是之果物”,
而献于王。王问:“此果物云何?”渔师等答:“予等不知。”王复问:“何人知之?”
渔师答:“森林官能知,大王!”彼王呼森林官至,由彼等闻知“此为庵罗树之实”。
371 王以小刀切割,先使森林官食,自己亦食,并与后宫彩女及大臣等,庵罗树实之美
味,浸泌王之全身。彼王为味欲所执,问森林官彼树生长之场所,“彼生于雪山地方
之河岸。”王闻彼等之言,结诸多之筏,由森林官指示道路,回流而行,几经时日,
正确不知,渐达其场所。森林官告王:“此即其树,大王!”王系其舟,由多数之
从者相伴,徒步往其场所,于树之根部敷床后,食庵罗树之实,品尝种种美味之食
物而横卧,于各方面置守卫者,点起火把。
菩萨于诸人入眠深夜之中,伴从者而来。八万之猿由枝到枝回跃而食庵罗之果,
王惊醒见猿群,唤起家臣,呼弓箭师至云:“食此果物之猿,勿使逃去,包围彼等,
与以射杀,明日,予将食庵罗果与猿肉。”弓箭师受命同意:“谨遵王命。”围树备矢
而立。猿等见不能逃,起死之恐怖战栗,来菩萨之前问曰:“弓箭师云:‘大王!予
等将射欲逃去之猿。’彼等围树而立,我等如之何为宜?”猿等战抖而立。菩萨云:
“汝等勿怖,予救汝等之命2。”彼安慰群猿,攀登一直干之高枝,延伸至恒河面上,
由此一端跃离,可跳越至距离百张弓箭以外场所,抵达恒河之岸某树丛之上而下,
决定此处降落之场所。彼云:“此距予之来处甚远。”于是取一根竹茎,由根部切断,
372 使之光滑,然后彼思:“必须将竹如此之长缚于树上,如此之长使之悬于空中。”于
是,彼又测量此两方场所之位置距离,将竹缚于自己腰上部分之长度忘记算入。彼
执竹茎之一端缚于恒河岸边所生之树上,他之一端则结系在自己腰间,彼如风卷残
云之速度,跳越距弓箭百张距离以外之场所,但彼未考虑腰间缚竹之长度,未能达

到树上,彼只得用双手紧握庵罗树枝向猿群指示:“速速踏我之背脊而越至竹茎上安
全渡过。”于是八万之猿向菩萨道别,依其所言而皆逃离。
尔时提婆达多亦为一猿,居于彼等之间,彼思:“此为予见予之敌人最后之时。”
彼攀登至上枝,使起弹动,然后飞跃至菩萨背上而降落,菩萨之心脏起如破裂之苦
痛,提婆达多使其起非常之苦痛而后离去,于是菩萨则成为孤独之一身。
王未入眠,依猿与菩萨所作之行为,悉皆得见,王卧自思:“猿乃动物,不顾自
己之命,使同伴等得以安全。”彼于天明时,对菩萨甚为满意称许,彼思:“杀此猿
王,实为不善,以方便解彼下来。”于恒河中立一支柱,于彼处系筏,徐徐解下菩萨,
背上披以袈裟衣、用恒河之水沐浴,饮以砂糖之水,于清净体上涂以千度净化之油,
床敷以用油光滑之皮供彼卧毕,王坐于低座唱第一之偈:
373 一 尔以己为桥 彼等得安渡
尔与彼等间 大猿!究属何关系?
菩萨闻此已,向王教诫唱其余之偈:
二 我为彼等之君主 亦为畜群之教师
调御者!怖君射手欲围杀 彼等忧悲烦恼起
三 跳起之空间 百张弓之外
贤握竹之茎 坚固缚后足
四 如风追残云 超速接近树
我未着其处 以手握枝住
五 枝与茎之间 由我背伸悬
彼等足踏越 猿渡得安然
六 桎梏我不苦 吾死亦不恼
赍他为幸福 为我统治宝
七 大王!予今为汝说此法 真义示教之譬喻
王国军队兵马村 得真统治皆幸福
374 菩萨如是予王以教诫后死去,王呼大臣等命令曰:“对此猿王应为诸王之葬式。”
又对后宫之彩女曰:“汝等应着赤衣散发,手执松明,往火葬场立于猿王之周围。”
375 大臣等堆积百乘之薪木造荼毗所,作诸王之样式,行菩萨之葬式。取头盖骨进

于王前,王于菩萨之火葬场建庙,点灯火,供养熏香与花环后,于头盖骨上张贴黄
金,乘着于枪尖之上以为前导,捧熏香与花环等往波罗奈行进,止于城门之内侧,
装饰全市,行七日间供养。尔时,王受取头盖骨为舍利,纳入庙中,一生之间,奉
献熏香与花环等。王则遵从菩萨之教诫,开始行布施,为诸善事,正当治国,成可
生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王是阿
难,从者是佛之眷属,猿王即是我。”

注1 水瓶,底本为Kuta,此可视为Kuta之误,译为水瓶。
2 原文为Aham vo Jivitam dassami,依文字为“予与汝等命”,今意译如本文。


四○八 陶师本生谭
〔菩萨=游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烦恼之调伏所作之谈话,此事于水本生
谭1(第四五九)中将为说明。当时舍卫城有五百之同朋出家,住于黄金敷成之祇
园精舍,于午夜中起色欲想;佛对自己之弟子等夜三度、昼三度,一昼夜间六次设
法,宛如雌鸟护卵、犁牛护尾、母之爱儿、只眼者守眼,与以看守,随时调伏起来
之烦恼。佛于当日之午夜中,观察祇园精舍,知比丘等欲想之动向,佛思:“此等比
丘之间所起之烦恼成熟,将破罗汉性之根本,故我今调伏彼等之烦恼,使彼等之罗
汉性显现。”佛由香室出,呼长老阿难命之曰:“汝集合住于黄金敷成之精舍比丘诸
376 人。”大众集合已,佛坐于所设之座,佛言:“汝等比丘!心中为所起之烦恼所左右,
实为不正,实则烦恼增大,如仇敌坐大,导致破坏。比丘对如何微细之烦恼,亦必
须调伏。古之贤者对仅只微细之业因,尚加注意,调伏心中所起之烦恼,达辟支佛
之境界。”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生于波罗奈之郊外某陶师之家庭。
彼达成年,建立家计,得子与女,依陶师之工作养育妻子。
尔时,迦陵讹国之捺多布罗市有名伽兰多之王,彼与诸多之从者往庭园,在园

门之处见结有美丽果实之庵罗树,彼于乘坐象之背上伸手摘取一房(一串),入于园
内,坐于华丽石之玉座,与分某些可得者后,自食庵罗之果。于王取庵罗果之后,
大臣婆罗门家长等思惟他人亦将来取,于是由彼树上击落庵罗果食之,如此屡次前
来,登树用棒敲击,折落树枝,甚至未熟之实,亦均食之无遗。
王于庭园,游乐终日,黄昏乘严饰之象背而归之途中,见彼庵罗树,由象身降
下,往树之根部,眺望彼树自思:“此树于晨起见之,尚结实累累不倦之态,非常美
丽,今其果实被夺而击毁,失去光彩而立。”王再往其它场所眺望时,见未结果实之
其它庵罗树,王再思考:“此庵罗树未结果实,如宝石裸山之美丽,然此树为结果实
377 而遭不运。如此家庭之生活,实亦类似此木,出家生活实类似无实之树;富裕者有
恐怖,贫困者无恐怖,予亦必须为不实之树。”如是彼以果树为所缘,立于树之根元,
熟思三性2,而完成观念,得辟支佛智慧,于是王思:“胎囊今由予脱落,于三界断
除系缚,净化轮回之污积,泪海干,骨壁破落,予已无再生之系缚。”但彼仍为一切
装饰所饰而站立。尔时大臣等言曰:“大王!陛下已十分长期之间站立矣。”王答曰:
“予非为王,予为辟支佛。”大臣云:“大王!辟支佛非如王之姿态。”王云:“然彼等
为如何之状?”彼等答:“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与家族种族不相亲近,如风吹过之
云,或如由罗喉遁逃之月,住于雪山之上香醉山洞窟之中,大王!辟支佛乃如是者。”
尔时王扬起其手,触摸其头,消去俗人之象征,表现沙门之形:
三衣与铁钵 剃刀针带纽
水囊共八物 比丘慎适应
所谓僧之资具附于身上。彼立于空中向大众说法,然后通往虚空,向高峰雪山
中难陀姆罗洞窟而去。
于健陀罗国得叉尸罗市有名那迦吉王,在赴高殿玉座之中央时,一妇人两腕嵌
有镂钻宝石之腕环,与彼坐离甚近,正研磨馥郁之香。王见之自思:“此等宝石之腕
环离开之时,互相不触,亦无音声。”王凝目注视。尔时彼女将腕环由右手嵌入左手,
378 以右手集香,开始磨细,而在左手之腕环与他环相触而出音。王见此二腕环互相接
触而出音之事,自思:“相离则此腕环互不相触,然与他物相触则出音;恰如其状,
此等生存者相离,则无接触之事,亦无出音之事,彼等为二为三,相互接触,则造
成喧嚣。予支配迦湿弥罗与健陀罗二王国之住民,而予亦应如单一之腕环,不支配

他人,而只住于支配自己。”彼以腕环之摩擦为对象,居于座上,熟思三性,完成观
念,得辟支佛之智慧。余事如前所说。
毗提诃国之弥提罗市有名尼弥之王,朝食后,为大臣所围绕,开窗下望街路。
尔时一鹰由屠场取来一片之肉,飞至空中,数只兀鹰与他鸟一同,到处包围此鹰,
为食物而用嘴啄、翼打、足踏,鹰不堪己之被击,弃离其肉,为他鸟所取;余鸟弃
击此鹰,追击他鸟,彼亦放弃之时,他者更又取彼,而彼等亦同样啄彼。
王见彼等众鸟自思:“任何一鸟,取肉者即有苦痛,任何一鸟,放弃者即有幸福;
任谁贪五欲者即有苦恼,不然者即有幸福。此等之事,实多物之普通现象,然予有
379 六千之后宫,予如鹰之放弃一片之肉,而弃舍五欲之乐,则可生为幸福。”而彼不断
充分考虑,熟思三性,完成观念,得辟支佛之智慧。余事如前所说。
于北部般遮罗国堪匹拉市有名顿穆迦王,朝食之后,为一切装饰所饰,由大臣
等围绕,开窗下望宫廷。尔时,牝牛之小舍门户启开,牡牛等由小舍出来,为爱欲
追逐一只牝牛,而持有锐利角之一匹大牡牛,见一只牡牛之来,燃起爱欲之嫉妒,
用彼之锐角,突向彼之股间,由突裂开口之处,内脏跳出,彼当场死亡。王见此自
思:“此等生物,以动物为始,为爱欲而受苦痛,此牡牛因爱欲而死,他之生物亦依
爱欲而被困扰。予必须舍弃困扰此等生物之爱欲。”彼立而熟思三性,完成观念,得
辟支佛之智慧。余事如前所说。
其后某日,此四人之辟支佛,思行乞游行之时,出难陀姆罗洞窟,于阿耨达
湖水中,使用可以洁齿之蒟酱杨子,注意洁〔净〕身体,立于(雄黄)平原整顿下
衣,着衣执钵以神通力升至虚空,踏五色之云,在波罗奈郊外路程不远之处降落,
而于适当场所挂衣,执钵进入市外,连续乞食,遂来至菩萨之门前。菩萨见彼等欢
喜,请彼等入其家,设座使坐,与彼等洗水3, 供坚软美味之食物,然后坐于一面,
敬礼僧伽之长老已,问曰:“尊师!贵师之出家生活,美妙非常,感官甚净,肤色澄
380 清;观如何之对象使贵师得入比丘阿阇梨之出家生活?”而如彼向僧伽长老之寻
问,向其它长老等处亦来寻问。尔时彼等四人对彼:“予等为如是之国,如是之市,
如是之王。”云云之状,告以由世间隐遁之理由,顺次各唱一偈:
一 我见一株庵罗树 林中色深善丰熟
结实累累为树害 彻见其理为比丘

二 名工磨治宝石环 妇人磨香挂两腕
两环接触鸣铿锵 彻见其理为比丘
三 只有一鸟持腐肉 数多众鸟向围攻
彼为肉饵被击打 彻见其理为比丘
四 牛草之中自负行 我见牡牛美有力
彼为爱欲遭触毙 彻见其理为比丘
381 菩萨闻各各之偈云:“善哉,尊师!此诸对象与贵师等出家相应。”彼向各各之
辟支佛呈赞许之词,而彼闻四人之说法后,对家庭生活顿失希望。辟支佛归去之时,
朝食过后,安乐而坐,菩萨呼妻言:“吾妻!四人辟支佛等弃国出家,无何等执着,
亦无障碍,得出家生活快乐之味而生活;然予依工资而生活,家庭生活竟有何用?
请汝留于家中,面对儿女之烦劳。”彼唱次之二偈:
五 迦陵讹王伽兰多 健陀罗王那迦吉
毗提诃王名尼弥 般遮罗王顿穆迦
彼等舍弃诸王位 无罪出家成辟支
六 此等总皆集如神 赫赫光辉如火焰
婆伽梵4!我亦独自欲游行 所有诸欲皆舍弃
382 彼妻闻彼之言云:“因贵君闻辟支佛之说教,予亦在此家庭不能满足。”为唱次
之一偈:
七 今正无此更优时 贵教于我后难得
婆伽梵!我今亦欲独游行 如鸟由手被释放
菩萨闻彼女之言,默然不语。然彼女瞒过菩萨,欲先行出家,彼女云:“贵君!
予往水槽取水,请君照看子女。”有如行往其处,取壶而出,彼女往市外苦行者之前
而出家。
菩萨知彼女不归之事,自行养育子女,其后彼等稍长,理解事物之时5,使彼
383 等试为炊饭之任,某日稍硬、某日稍软、某日甚好、某日甚劣、某日毫无盐气、某
日味则过咸。儿童语其父曰:“父亲!今日饭硬、今日饭软、今日甚好、今日无盐、
今日则盐气过重。”菩萨云:“诚然,爱儿!”菩萨自思:“此诸子女已知生煮、善煮、
有盐、无盐,彼等可适应自己之性而为生活,予应出家。”然后彼托付子女于亲族,

彼出家入仙人之道,住于市外。
如是每日往波罗奈乞食之比丘尼(菩萨之前妻)见彼而相谈:“尊者!子女等依
付贵君已被杀耶?”菩萨云:“予未杀子女等,予于彼等心已知事物时出家;汝未看
顾彼等而出家自乐。”于是为唱最后之偈:
八 彼等分别生与煮 已知盐辛盐气无
知诸事物予出家 任行尔事予亦行
如是彼教诫比丘尼使彼女离去,彼女亦信受教诫,向菩萨告别,往彼女欲去之
处。实则自当日之后,彼等互相再未会面,菩萨依禅定得神通成为应生梵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谛之理竟,五百比丘成阿罗汉
--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女是莲华色尼,子是罗喉罗童子,游行尼是
罗喉罗之母,游行者即是我。”


注1 事,底本为vatthu,乃vatthu 之误。
2 三性(Tini lakkhanani)即三法印,指诸行无常、一切苦、诸法无我。
3 洗水dakkhinodaka为“贵水”,尊敬而准备之水,为洗手足之水,故名洗水。
4 婆伽梵Bhaggavi,从注,婆伽梵即菩萨妻之名。
5 事物之理解,底本为attano ayanaya janana-samatthatam “对自己道之理解”,即对
自己生活道之理解义,故译“事物之理解”。


四○九 坚法本生谭
p.384.
〔菩萨=大臣〕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憍赏弥之近处瞿师罗园时,对优填王之牝象跋陀罗婆提
所作之谈话。盖此牝象之装饰与优填王之王统,将于摩登伽本生谭〔第四九七〕中
说明。
某日,牝象来至市内,彼见世尊晨起为圣众围绕,具无比佛之尊严1,入市内

乞食,彼伏于世尊之足前云:“世尊为全知、全世界之济度者!正血统之优填王,于
我少时能完成工作,王思:‘予因此〔象之〕荫而生活,支持王位与皇后。’予受
宠爱与尊敬,以一切装饰而饰身,于住所涂香料,于四方张多彩之幕以围绕,以香
油燃灯火,梵香备皿,于侧所据置黄金之壶,使予住于多彩之毛毡之上,而王与我
以种种适应美味之食物;然今予年老,不能完成工作,断除所有之尊敬,于是予无
援助,亦无资力,于林野食克达迦树之果以维持生活。予无其它扶助,请让优填王
知予之美德,再与我原来之尊敬,世尊!”彼悲痛向如来叹愿乞求。佛言:“尔往,
我语王再与汝尊敬。”语毕即向王宫之门而出发。王引如来进入,于内殿以佛为上首
2,向比丘众为大供养。佛于食事完毕感谢,问王曰:“大王!跋陀罗婆提现居何
处?”王答:“予不得而知,尊师!”佛言:“大王!以名誉与奉仕者,因彼年老而取
去,是为不当,满足而深感谢是为适宜。跋陀罗婆提今年老、老衰,无人保护,于
林野食克达迦树果以维持生活。视老年如无关者,于王实为不宜。”佛说明跋陀罗婆
385 提之美德后:“请王再与彼原来之尊敬。”佛言毕而辞去。
王依佛言:“依如来之言,实为说明跋陀罗婆提之美德3,再以原来之荣誉与
彼。”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
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如来语此美德,恢复已失之荣誉,非自今始,昔日亦
复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有坚法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再生于大臣之家庭,达成年后,
奉仕于王,彼由王受大荣誉,立于最尊贵大臣之地位。时此王有一头力量强大之牝
象4,此牝象日行百由旬,完成对王使者之任务,于战场交战破敌。王思:“此牝象
为予之一大援助者。”于是对彼施以一切之装饰,如同依优填王对跋陀罗婆提所与之
状况,超乎一切之尊敬。然彼于年老力弱,王则取去一切之荣誉,自此以来,不被
保护,彼于林野食草叶为生。
某日之事,宫廷因容器不足,王呼陶师前来云:“容器实有不足。”陶师云:“予
无系车运牛粪5之牝牛,大王!”王闻其语,问曰:“予之牝象现在何处?”答曰:“彼
任意流浪,大王!”王云:“今后可用牝象往取牛粪。”将彼象交付陶师,陶师云:“谨
遵如命。”依言而去。
某日牝象由市中出行时,见菩萨入来市内,伏于菩萨之足前,忧伤悲痛云:“尊

386 师!予年轻时,王思予为援助者,与予以大荣誉,今因年老,夺取一切,更不思予
之事,予不被保护,于林野食草叶以维持生活。落入如此不幸之予,今又交付为陶
师系车,除措予身于君,别无归依避难之所。予对王之奉仕,贵君素悉,今请恢复
予已失去之荣誉。”于是唱次之三偈:
一 予为坚法王 满足其使命
前进枪当胸 勇取临战争
二 我行之伟业 王实不知耶
战场美战果 传令派使者
三 孤独我无援 我恐将死去
时亦有陶师 与我运牛粪
387 菩萨闻此语云:“尔勿叹愿,予语王恢愎尔之荣誉。”彼安慰牝象后,入市朝食
完毕,往王之前,开始谈话:“大王!某某之牝象为陛下于如是如是之场所,附枪于
胸,有无参加战争之事耶?又于如是如是之日,颈缚信件有无被派遣远行四百由旬
之事耶?陛下曾与彼以大荣誉,而此牝象今在何处?”对菩萨之问,王答曰:“于将
此牝象为运牛粪,交付陶师。”
尔时,菩萨云:“大王!与牝象为陶师系车之事,究为陛下之善事耶?”菩萨向
彼王教诫后,唱次之四偈:
四 合己之所望 对之与敬意
无用即舍去 武士舍牝象
五 功德与善根 尔时不尽解
当愿求德处 彼德将被积
六 受善根功德 于善理解时
当愿求得处 彼德将被积
七 斯多来此处 有幸向汝言
对谁皆感谢 可长住天界
388 如是菩萨自王开始,向所有集合者与以教诫。王闻此,再与牝象以荣誉,而随
菩萨之教诫为布施等净业,成为应生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话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牝象是跋陀罗婆提,王是阿

难,大臣即是我。”

注1 佛之尊严 Buddhasiriya 系 Buddhasiriya 之误。
2 佛,底本为 Budha 系 Buddha 之误。
3 原文 Kathetva 应作为 Pas.grd 看待。
4 原文 Otthi-vyadhi(病骆驼)指猎用之骆驼。按文脉上意味为牝象。
5 牛粪为烧陶土所用之物。


四一○ 苏摩达多象本生谭
〔菩萨=帝释天〕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一老僧所作之谈话。彼使一沙弥出家,
沙弥为彼之侍者,因重病而死去;彼死之时,老僧悲泣而环绕。比丘等见此,于法
堂开始作如下之谈话:“汝等法友!某老僧为沙弥之死而悲泣环绕,失死之正念行处
(修行法)。”佛出彼处问曰:“汝等比丘!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
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彼死之时,此者为彼哭泣,非自今始,前生即亦
如是。”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治国时,菩萨为帝释天。
389 有一福裕之婆罗门,舍欲入雪山,入仙人之道,出家后拾落穗,于森林取根及果物
以维生活。某日之事,彼为求果蓏而往外出,发现一只象子,伴彼归至自己草庵,
视若己儿1,名苏摩达多,食以草叶,与以看顾。彼象成年,身体渐大,某日因食
物过多,为不消化而衰弱,行者使彼入草庵后,为采果蓏而外出,于彼未归之中,
象子已死。行者于采果蓏归来之时自思:“他日予子皆来迎予,今日则不如是,彼究
往何处?”彼叹息而唱第一之偈:
一 森林遥远由彼方 以前我子皆出迎
彼象因何今不现 苏摩达多今何处?
彼如斯叹愿来至经行坛,发现彼已倒毙时,行者紧抱象之颈处,悲叹而唱第二
之偈:
二 此处彼死倒 如被摘幼芽
彼今倒地上 呜呼我象死

此一刹那,帝释观察世界自思:“此行者舍妻子出家,今对象子怀我子之想而叹
愿,摇动彼心,正气不符。”于是来至草庵,立于空中唱第三之偈:
390 三 汝为出家 使心解脱
沙门不善 悼念死者
彼闻其言唱第四之偈:
四 帝释!实为相共住 无论人与兽
爱着燃胸中 如何不叹彼
尔时帝释教诫于彼唱次之二偈:
五 叹泣已死者 泣者泪不干2
勿泣!仙人!然汝泣死者 贤者云无益
六 婆罗门!实汝持悲泣 若使死者生
诸皆共泣叫 各等诸亲属
行者闻帝释天之言后,正思去忧,拭泪终了,为赞叹帝释唱其余诸偈:
七 如火注苏油 爱着燃我心
如以水注之 忧悲皆消止
八 实我受忧枪 深心起染着
忧悲恼我时 我为子逝故
391 九 此我枪被拔 脱忧心无浊
不叹亦不泣 神之主!我愿闻教诲
彼既述此等之偈,如是帝释教诫行者,归自己之住居而去。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象子是沙弥,行者是老僧,
帝释即是我。”


注1 视若己儿译为Puttatthane thapetva,依文字所译为“使住于儿童之住屋”。
2 泪不干在文脉上依注译为aSSusukkhanakalo n’atthi。

四一一 须尸摩王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大无欲所作之谈话。实即彼时,比丘等
坐于法堂,称扬十力(佛)之无欲,佛出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
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我到达彼岸,而成今
之无欲,亦无何不可思议,我于几百千万劫之间力行无欲,前生我亦弃三百由旬之
迦尸王国,成为无欲而出家。”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梵与王于波罗奈之都治国时,菩萨托胎于王之司祭正妻,于彼降
生之日,波罗奈王亦生一王子,在彼等命名之日,菩萨命名为须尸摩童子,王子被
称为梵与童子。波罗奈王闻菩萨与王子同日出生,使人伴菩萨前来,交与乳母,与
392 王子一同养育;达成年后,彼等二人美丽具天子之容姿,于得叉尸罗修得一切之学
艺而归。与菩萨共同饮食居住之王子为副王,父死后登王位时,以大名誉与菩萨,
使立于司祭之地位。昔某日之事,装饰街市,王严饰如帝天王,乘坐于如伊罗婆
那之稳和而又优美之象肩处,使菩萨于后座乘于象背右绕于街市。王母思欲见其子,
立于窗前,见右绕街市归来乘于后座之司祭,起恋着之心,入于寝室,而自思:“予
如不得此想,予将死于此处。”于是吐出食物,就卧于寝床。
王不见其母问曰:“母君在于何处?”“患有疾病。”王闻而往母亲之侧,问候完
毕后问曰:“母君之病体如何?”彼母羞惭,并无何语,于是彼出往就坐于王座后,
呼己之妃近前云:“予观母君有不快之色。”于是遣妃前往。王妃为母后擦拭背脊询
问,女人彼此对自身之秘密终不能隐瞒,彼女向王妃述其理由。
王妃闻此转告于王,王云:“此事不难,汝往安慰母后,于使司祭为王,使母后
为彼之后。”王妃前往安慰母后,王亦呼司祭前来,告知此事云:“请卿与于母寿命,
卿如为王,于母为王妃,予为副王。”菩萨云:“此事实难从命。”彼拒绝王之言辞,
王履次垦愿,彼只得接受。于是王以司祭为王,母后为王妃,自为副王。
彼等一时虽度过亲密之生活,尔后家族生活颇感不快,菩萨心起舍欲出家之倾
向,对烦恼爱欲已无执着,彼立亦独身、坐亦独身、卧亦独身,恰如为牢狱所系之
393 人,又如闭入笼中之鸡。

尔时彼之妃自思:“此王与予不共享乐,独立坐卧,盖此王年少,元气拨刺,予
则年老,头现白发,予付虚言向彼云:‘大王!君身头上现一根白发。’以一方便,
使彼满意,与予享乐。”某日彼女装作为王探索头虱,向王云:“大王!君身年老,
君身头上生有一根白发。”菩萨云:“吾妃!如是汝拔此一根白发,置予手上。”于是
彼女由王之头拔取一发,将彼投舍,而取自己头上之白发云:“大王!此为君身之白
发。”将发置于王之手上。
菩萨见此心起怖战,由如金色板之额流出冷汗,彼戒自己而思:“须尸摩!尔年
少而终老,如斯长久之间,恰如村豚回转于粪泥之中,沉湎于欲之污泞而不能舍污
泞而去。于尔而言,今非弃欲入雪山出家住于梵行之时耶?”于是为唱第一之偈:
一 原为黑发毛 生头任何处
今日见白发,须尸摩! 践法梵行时
如是依菩萨赞叹梵行住功德时,他者(妃)自思:“予对此菩萨思使怀贪欲而彼
反思为放弃之行,予心中战栗,今须使彼不为出家之思而赞扬彼身体之美。”妃决定
唱次之二偈:
394 二 大王!我有白发汝身无 白发在于我头首
我为虚言王莫怪 大王!一切之罪请赦吾
三 我君!年少且美丽 如春之幼芽
观我并微笑 人主!勿追逝去岁
菩萨闻彼女之言云:“吾妃!身往年老之时,此黑发须变如麻布之白状,此当然
之事汝已实言,何以故?类如青莲等花环可爱之金色姿,美好而年少优美武士族之
少女等,经年老者,见为颜色已褪,肉体颓败之故。吾妃!实此生类不幸之终焉,
乃如是耳。”菩萨更以佛之威力说法:
395 四 予见年少女 健美善容姿
伽拉树之芽2 迎风多摇曳
彼女近男前 贪欲如色魔
五 后日见此女 八九十存命
执杖手震颤 行路曲如桷
唱以上之二偈。

如是菩萨以此偈示美貌之悲哀,而今于家庭之生活,述其不快云:
396 六 予已如是熟思虑 独自伏卧床之中
我已如斯为观念 厌弃在家梵行时
七 人人皆喜在家乐 恰似游鱼悬网中
贤者断之为行脚 舍弃欲乐无希求
菩萨如是说欲乐之悲哀,以佛之威力说法后,呼友(副王)前来,托付王位,
而后于亲戚知己朋友忧悲之中,舍弃尊严与权力,入雪山出家,入仙人之道,依禅
定得神通而成应生梵天之身。
397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说圣谛之理,数多之众,饮甘露水,佛为作本生今昔之
结语:“尔时之妃是罗喉罗之母,王是阿难,须尸摩即是我。”

注1 帝释天之象名。
2 伽拉(kala)为黑蔓之一种。

四一二 绵树顶本生谭
〔菩萨=树神〕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调伏烦恼所作之谈话。此一事件将在水
本生谭中说明1。又佛于黄金敷成之精舍(祇园)内,见沈沦欲想之五百比丘,集
合僧团,佛言:“汝等比丘!对可怖畏者应加怖畏,不断增长之烦恼,如尼拘律树之
绕树,使人染者。如是,昔日尝住于绵树顶之树神,见有一鸟食尼拘律树之种子,
于自己所住之树枝落粪而自思:‘我家此后将遭破坏。’”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为住于绵树顶之树神。尔时
一只金翅鸟王,现一百五十由旬之己姿,鼓翼令二分大海之水,掴住千寻长之龙尾,
龙王放弃口中所含之食物,沿森林之顶向绵树顶方向飞去,龙王自思:“须救自己之
被垂悬。”于是化作蛇身向一株尼拘律树中伸入,卷付于尼拘律树上。因金翅鸟之大
力与龙王之大躯,尼拘律树连根拔起,然龙王决不弃树,金翅鸟则将尼拘律树与龙
398 王一同捕之到达绵树之顶时,龙王横卧于树干之上,金翅鸟裂龙王之腹2,食其脂

肪后,投舍残骸于海中。尔时一鸟居于尼拘律树上,当尼拘律树被拔时,彼则高飞
落于绵树之顶,树神见而自思:“此鸟将落粪于予之树干,于是将生为尼拘律树丛林
及无花果之丛林,绵树全体将被遮蔽,而彼时予之住所将被破坏。”
树神思此,心生战栗,于是绵树由顶至根皆生震动。金翅鸟见其身震,问其理
由,唱次之二偈:
一 十百之寻长 运龙我来此
彼我巨大身 支持无震动
二 比我实为小 此处有小鸟
使君起怖畏 落于绵树顶3
如何之理由 君对彼恐怖?
此时为说明其理由,树神唱次之四偈:
三 大王!汝食龙之肉 此鸟食木实
尼拘律树种 无花果之实
优昙婆罗华 菩提树之子
落粪于树干 我树将枯死
四 树木茂生长 遮我之树干
我树被覆匿 我将为枯木
399 五 诸种他之树 张根枝茂盛
得依此种鸟 运种不使枯
六 树木生繁殖 强侵林大树
大王!为此我战栗 更来见怖畏
金翅鸟闻树神之言,唱最后之偈:
七 可恐亦可布 防护来怖畏
贤人鉴未来 观察彼此世
金翅鸟如斯云已,更复以自己之威力,将此鸟由彼树赶走。
结分 佛云:“对可怖畏者应加怖畏。”佛述此法语后,说明圣谛之理--说圣
400 谛之理竟,五百比丘等成就阿罗汉--而佛为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金翅鸟王
是舍利弗,树神即是我。”

注1 本生谭中无Panna-jataka,依脚注当为水本生谭Paniya-jataka(459)。
3 裂腹原文为Udarassa phaletva,如以动词为他言之使役法,则Ud arassa 应为
Udaram。又动调Phaleti如系由Prakrt而来,得解为自言,即腹有裂=腹裂。然由
文脉观之为他言,故Udarassa 应正译为Udaram。
3 绵树顶原文为Koti-simbali(f),此语多译为绵树之顶,从脚注,因绵树之干及枝非常
高大,故此为树名。更住于此树之树神亦呼为绵树顶,因此,绵树顶可称之为大绵树。


四一三 都玛伽利牧羊者本生谭
〔菩萨=贤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拘萨罗国王优遇新人所作之谈话。即某
时,此王对依从习惯而来之老兵,不与优遇,勿宁对新来参加之人与以尊敬,然于
国境勃发骚动前赴出征时,王思:“受尊敬之新人〔新兵〕将能战斗”而老兵等则
不战斗;又思:“老兵等将能战斗”,而新人之〔新兵〕亦不与战斗,于是匪贼遂为
胜者。
败战之王,依优遇新人之失败,知招来自己败北之事,向舍卫国退却后,王思:
“何以如是之所为时,予独败北,或者他王以前亦如是败北耶?”王思问十力(佛),
于朝食之后,往祇园精舍,向佛问其缘故。佛言:“大王!此非尔一人,昔日之王,
亦因优遇他国人而败北。”佛应彼之请求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拘留国之因陀罗婆罗萨多城优第提拉族出身之拘留国王,名财
胜治国时,尔时菩萨再生于其国司祭之家庭,达成年时,于得叉尸罗修得一切之学
艺后,再归至因陀罗波罗萨多城,而于父死之后,相续司祭之地位,为国王之圣事
俗事之指导者,被呼为毗都拉贤者。
此顷,财胜王不顾老兵之事,只优遇新人之新兵,彼于国境起骚动前赴出征时
自思:“新人万事理解,老兵亦万事明白。”结果老兵与新人均不战斗。
败战之王向因陀罗婆罗萨多退却而自思:“予为优遇新人而败北。”某日彼自
401 思:“何故只予优遇新人而败北,抑或他王亦尝败北?予向毗都拉贤者寻问。”于是

于彼来前侍从而坐时,问其缘故。
尔时,佛宣明彼质问之理由,唱次之偈:
一 好美德(正法) 王问毗都拉
婆罗门!抑汝为知者 谁为我痛叹!
菩萨闻此已云:“大王!尊身之叹为何?曾有一名都玛伽利之牧羊者婆罗门,携
大群之山羊于森林中作围栏,将山羊入其处,焚火升烟,看视山羊之群,以乳等为
生活。彼发现数头金色之鹿前来其处,彼起爱着之念,不看守山羊,而以山羊之看
顾示与诸鹿。秋季到来,鹿疾驱奔往雪山,山羊既已死去,鹿亦不见。彼于悲叹度
日中,逐患黄疸病而死。此者(婆罗门)优遇新来者后,由其身疲于百倍千倍之叹
而死。”菩萨举其例为如次之说:
二 婆悉咤姓婆罗门 与山羊群住森林
焚火升烟为看守 不倦不挠昼夜劝
三 彼处烟之香 恼蚊之鹿群1
雨季来住居 接近山羊群
四 彼弃守山羊 寄爱于诸鹿
彼不知看顾 为此毙山羊
402 五 蚊由森林去 深秋见鹿群
彼等赴峻山 亦往溪流泉
六 彼鹿群既去 今又失山羊
色褪甚悲哀 黄疸婆罗门
七 如斯不顾旧 恋慕新来者
彼为此痛叹 如都玛伽利
菩萨向王说此教化,彼(王)领会得教化而欢喜,向菩萨喜舍诸多之财宝,自
此以来,彼向国民示厚意,开始布施,修诸善行,成可赴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拘留国王是阿难,都玛伽利
是拘萨罗国之波斯匿王,毗都拉贤者即是我。”

注1 “恼蛟”Makasa-ttita即脚注Makasa-tthita之意译。依文字为“忍耐蚊”之意。


四一四 不眠班本生谭
p.403.
〔菩萨=行者〕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某优婆塞所作之谈话。实则彼为已达预
流果之圣声闻,由舍卫城与车乘之队商同来,经过难路;尔时,队长于一有清净之
水所,解五百乘之车,调整软硬之美食,以彼为宿处,〔一队〕诸人,到处横卧睡眠,
然优婆塞则在队长侧一株树之根部,巡回了望。
时,有五百盗贼思欲掠夺队商,持种种样之武器,将队商包围,彼等发现优婆
塞在四处巡视,彼等云:“俟此人睡眠,我等开始掠夺。”于是屯留于各处。然彼于
初中后夜,均在巡视,盗贼待至次晨,彼等弃石与棍棒等云:“队长!汝为此热心不
眠之人而得助命,君为财产之所有者,应向此人与以敬意。”盗贼言毕而去。众人不
久醒起,见因此弃舍投向彼等之石等,咸云:“救助我等之命者,乃此人之恩荫。”
皆向优婆塞与以敬意。
然优婆塞往目的地之工作完毕,再来舍卫城,赴祇园精舍,稽首如来,敬礼已
而坐。佛言:“优婆塞!何故尔未被留意(多日未见)?”彼白佛此一事实。佛言:“优
婆塞!不眠醒觉以修德行,非只尔一人,昔之贤者亦醒觉而得美德。”佛应彼之请求,
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于婆罗门族,达成年后,
于得叉尸罗修习一切之学艺归来,为家庭生活,其后遁世出家,入仙人之道,不久
依禅定修得神通,住雪山地方。彼立步而不眠,终夜步行以为常,彼步行之终点,
404 有栖于树之树神,甚为满意,立于树干之裂口,发问唱第一之偈:
一 他觉谁入眠 他眠谁自觉
谁解此之问 谁能为我答?
菩萨闻彼(树神)之言(云):
二 他觉我入眠 他眠我自觉

我解此之问 我能为君答
对此〔树神〕再唱此偈:
三 他觉如何眠 他眠如何觉
如何知此问 如何为我答?
〔菩萨〕被问,为说明其意义而〔唱〕此偈:
四 自己未调伏 胜法不会得1
此诸人眠时 树神!我已在自觉
五 贪欲与瞠恚 更应舍无知
其人等觉时 我已为入眠
六 他觉此为眠 他眠此自觉
如是解此问 如是为君答
405 菩萨依此解答问题时,树神满足,赞叹菩萨唱最终之偈:
七 他觉者善眠 他眠善自觉
善了解此问 善为我作答
树神如是赞叹菩萨后,入己之栖家。
结分 佛为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树神是莲华色尼,行者即是
我。”

注1 胜法为九种出世间法,即谓四向四果及涅盘之九法,但偈颂只有Dhamma,今从注释而
译。

四一五 酢味粥食本生谭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对末利王妃所作之谈话。彼女为舍卫城华
鬘师首领之女,非常美丽大方。十六岁某日之事,彼女与其它诸女一同往花园时,
将三杯之酢味粥食装入花笼。
彼女由市内出发时,见世尊由法体放光,受比丘众围绕入来市内,彼女献上三

杯之酢味粥食,佛以由大王捐赠之钵接受,然后彼女向佛足顶礼,得佛所缘之喜乐
1,立于一隅。佛观彼女而微笑,阿难自思:“如来微笑,究为如何因缘?”于是向
世尊发问。尔时,佛向阿难说明微笑之理由:“此女〔供养〕此等酢味粥食之果报,
406 今日将为拘萨罗王之妃。”然彼女已往花园而去。
是日,拘萨罗国王波斯匿与摩揭陀王阿阇世战争,败退而乘马归来时,闻彼女
之歌声,〔波斯匿王〕心动,策马往花园奔来,美德兼备之女,见王而不逃避,反而
接近马之鼻手握马绳。王乘于马背之上问曰:“汝持着否?”王知其未能持着,由马
上降下,王为风暑所疲,横卧于彼女之膝上,为暂时之休息,然后使彼女乘于马背,
由军队围护入市,而于彼女之家屋使其落归。日暮,王遣乘物以非常隆重尊敬之礼,
由其家迎彼女,据宝积之座,举灌顶之式,立彼女为王妃。自此以来,彼女具备忠
实之近侍与五美性2,受王宠爱,成为爱妻,亦为佛之赞赏者,而彼女向佛供养三
杯酢味粥食而得幸福之事,扩及于市之全体。
某日,比丘众于法堂,开始如次之谈话:“汝等法友!末利夫人向佛供养三杯酢
味粥食,因此果报,是日举灌顶之式,佛之功德,实大矣哉!”佛出其处问曰:“汝
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
丘!末利夫人向一切知者之佛供养三杯酢味粥食,得为拘萨罗王之妃,非为不可思
议,何以故?为佛之功德伟大故。昔之诸贤者亦向辟支佛供养无盐无油之酢味粥
〔食〕,而依其果报,于第二自性3,得三百由旬迦尸国王之光荣。”于是佛为说过
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之都梵与王治国时,菩萨再生于某贫乏之家族,达成年
后,于一豪商之前为工作而得资金,以维生活。某日彼由店中得四杯之酢味粥食,
彼思:“此对予朝食,甚为相宜。”彼于出发工作时,见四人辟支佛为托钵向波罗奈
407 城市而来,彼思:“此等〔辟支佛〕赴波罗奈,而予有四杯之酢味粥食,若予与此等
辟支佛为供养如何?”彼接近辟支佛敬礼云:“尊师!予手持有四杯酢味粥食,予愿
奉献与尊身,请尊师受纳,实甚庆幸。依此善行,赍予以长久之幸福。”于是以砂定
四人之座席,于其上扩展草靶后,辟支佛顺次着席。彼以棕榈叶运水来注浇清水,
于四钵之中盛四杯酢味乳食已,而敬礼云:“尊师!依此果报使勿再生于贫乏之家,
请为成就全知识之缘。”辟支佛食毕,感谢食事之终,飞升于空中往难陀姆罗岩窟而

去。
菩萨就遇辟支佛之事,心感法悦,合掌敬礼,直至辟支佛不见之时,前往工作,
其后一生涯之间忆念不忘。彼于死时依其果报,出生于波罗奈国王王妃之胎,名曰
梵与王子。彼于独步能行之后自知;“予于此市为一薪金劳动者,于工作出发时,供
养辟支佛四杯之酢味粥食,依彼布施之果报而再生于此处。”如于明镜现其颜貌,以
宿命智分明得见于前生业之全部。
彼达成年往得叉尸罗,修习一切之学艺后归国,向父王示其学业之成就,而依
使父王满足被立为副王;然后,于父殁之后,彼即王位。尔时,臣民为彼近娶拘萨
408 罗国王之非常美丽之公主为妃,而于天盖祝日4装饰彼之全市如天之都市。彼右绕
街市后,登严饰之露台,于其高座立白色之天盖,彼坐于高座中央褥垫之上,彼由
四方所围绕--即一方为大臣,一方为着种种灿烂美衣之婆罗门及居士,一方为手
持贡物之市内大众,一方立有达到一万六千舞女之群。彼见此恍惚华丽之繁荣时,
忆念自己以前之所行,彼思:“此为黄金之伞毂,黄金之华鬘所成之天盖,又此等为
几千之象及车乘,此为充满摩尼珠及真珠之财宝,此为充满种种谷物之大地,且此
如天女之妇女子等,此等一切之华丽繁荣,独属于予而不属他,此乃因予为向四辟
支佛供养四杯酢味粥食之布施故,为此予始得之。”彼忆念辟支佛之功德,宣明自己
之行为。彼忆念及此,全身充满喜悦。彼心为喜悦所润,于大众中咏感兴之歌,唱
次之二偈:
一 至上知见佛 奉仕不可轻
干而复无盐 请见!酢粥之果报
二 我有诸多象马牛 财宝谷物全领土
此等妇女如天人 请见!此为酢粥之果报
409 而菩萨于自己天盖祝日感欢喜悦乐,以此二偈咏感兴之歌,尔时以来众人皆云:
“此为我王喜悦之歌。”于是菩萨之舞女,其它之舞蹈家、音乐家,城中之大众,又
市内之居住者乃至大臣阶级人等皆云:“此为我等王喜悦之歌。”而加以歌诵。
410 如是经过长期间之时,王妃思欲知其歌之意义,然彼女末向菩萨询问。其后,
某日王甚满足于妃之某些美德,王云:“吾妃!以何与尔以适汝望,汝请愿之。”彼
女答曰:“谨遵王命,大王!予有所愿。”王:“于象马等之中,予将以何物与尔耶?”

妃:“大王!予在陛下庇护之下,予已无何愿望,而如此之物,于予亦无必要;然王
若思欲与予者,请说明陛下歌咏之意义。”王:“吾妃!就此愿望,尔有何必要耶?
请望其它之物。”妃:“大王!对予其它之物,无有必要,只有此一愿望。”王:“甚
善,吾妃!予将语汝。然非只向尔秘密之言,予将布令十二由旬之波罗奈回击大鼓,
于王宫之门前,作镂宝玉之天盖,设宝玉之座,由大臣、婆罗门等入市之大众及一
万六千之妇女子等围绕,予着于中央所设宝玉之座而语之。”彼女云:“谨遵君命。”
与以同意。
王依其所言,如不死众5所围绕之帝释天王,为大群集所围绕着于宝玉之座。
妃亦施以一切之装饰,设华丽黄金之席后,着于(王侧)之傍观席而向王曰:“大王!
陛下满足咏唱之〔天盖祝日之〕吉祥歌,恰如月升于天空,今请向予阐明其意义。”
于是妃唱第三之偈:
三 优胜王!常寿至永久 公正王!请述尔偈颂
说明甚欢悦 我问富国王
411 尔时,菩萨为阐明彼偈之意义,唱次之四偈:
四 我原住此市 为某贱家族6
受雇为工作 取资为有德
五 为工我出发 我见四沙门
善行具持戒 清凉达无漏
六 心倾向彼等 使坐敷树叶
捧粥向御佛 净心我合掌
七 为此之善行 我得斯果报
我统治此国 土地丰且优
412 菩萨如此详述自己之行果时,闻此而净心之妃云:“大王!若陛下如是明暸存知
布施之果报,今日以后,纵令得一碗之饭时,亦请如法与沙门婆罗门食之。”彼女为
称赞菩萨而唱次之偈:
八 施食不放逸 善心王!汝应转法轮
大王!不为不法徒 善心王!汝应护正法
菩萨同意彼女之言唱次之偈:

九 我此将修道 拘萨罗王女!尚更往圣道
善见妃!我眼所观行 罗汉为快乐
413 然〔菩萨〕更为此〔言〕后,视妃之言行圆满得达,菩萨云:“吾妃!我于前世
之善行已为尔详述,但如尔之美容乃至有爱娇者实无一人,然尔何故如此成就得达
圆满?”王为问〔其事〕,唱次之偈:
一○ 尔如天女美 优照妇女中
如何积善业 汝有此丽容,善见妃!
尔时彼女对彼〔菩萨〕为说明前世之美举,唱余之一偈:
一一 武勇者!我昔之身世 阿摩昼家奴
如法能自制 不恶见有德
一二 当时我自受用食 捧献游行一比丘
我为施舍自欢悦 如是行迹得如是
彼女实以前生之忆念与知识决定而述之。
414 如是自彼等二人共同详述有关自己前世所行终了以来,在都市之四门,市街之
中央及宫廷之城门,建立六处之布施堂,激励全阎浮洲应行大布施。彼等二人守戒
律,修布萨行,命终成得应生天界之身。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妃是罗喉罗之母,王即是
我。”


注1 佛所缘之喜乐(buddharammana-piti)谓佛依禅定所得之喜乐。
2 五美性(panca-kalyanadhamma)谓美发、红唇、美齿、白肌、青春之事。
3 第二之自性(dutiya-attabhava)指次世之义。
4 天盖祝日(chatta-mangala-divasa),就其由来,白天盖为王之象征,纪念王之即位祝日,
谓之天盖祝日。
5 不死众(amaragana)此云神之一群。
6 “为某贱家族”乃依注释之意义而译者。原文为“他之家族”(kula-annatara),即阶级相异
之家庭,指毗舍之家庭。

第二章 健陀罗品 二五九
--------------------------------------------------------------------------
小部经典十 二六○

四一六 巴蓝塔婆从仆本生谭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谭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对提婆达多杀人企图所作之谈话。尔时比
415 丘等于法堂开始作下列之谈论:“诸位法友!提婆达多使弓箭师投下岩石,放那罗祇
梨象,寻求谋害如来离此世间之方法。”佛来其处问曰:“汝等比丘!汝等今有何语
集于此处?”比丘白佛:“如是如是之缘由。”佛言:“汝等比丘!此非自今始,前生
彼仍欲杀我,然彼尚不能使我恐怖而自己单独受苦。”于是佛为说过去之事。
主分 昔日,于波罗奈梵与王治国时,菩萨生于其妃之胎,因达成年,于得叉
尸罗修一切学艺,彼会得咒文,能辨闻动物之叫声。彼奉侍阿阇梨终了,归来波罗
奈,父立彼为副王,虽然立为副王,但在父有杀彼之心,是故父不欲见彼。
当时有一牝豺,携二子于夜间人众休息时,经沟入市,近于菩萨宫殿之寝室。
有一屋室,其处有一旅人脱靴置于足前之地面,彼则横卧于一面板地之上,尚未入
眠,豺之子等空腹饥饿而叫,其母向彼等云:“汝等不可叫唤,此屋内之人脱靴置于
地面,横卧于板地,尚未入眠,此人入眠之后,可持其靴来,使汝等食之。”豺自己
之言语,菩萨以咒语悟解其言,彼由寝室开窗云:“谁人居于其处?”“大王!予为一
旅人。”菩萨:“尔之靴置于何处?”旅人:“大王!置于地面。”王:“汝将其吊于高
处。”牝豺闻此,对菩萨心感愤怒。
又某日,豺入其处之街,某人烂醉,思欲饮水,下入莲池之时,落水沉溺,窒
416 息而死。然彼着有两件着物,下着之中,有一千金币,并且指有指环,尔时豺之子
亦又叫唤:“我等腹空饥饿。”豺云:“汝等勿叫,此莲池有一死人,彼身上有如此如
此之物,彼死将被寝置于阶梯之上,汝等可食此人。”菩萨闻其事开窗问曰:“室内
谁在?”一人起立:“大王!予在。”“尔往莲池,将死人之着物,一千金币及指环取
来后,勿使其尸浮上,使沉入水中。”彼依言而行。
牝豺大怒云:“先日予之子等不得食靴,今日又不得食死人。甚善,今后三日,
敌王前来,包围汝城,尔时,汝父将派遣汝前往应战,于是军队将断尔之首,予将
饮尔之喉血,以清此怨。予知尔对我怀敌意。”豺吼叫恐吓菩萨后,携其子而去。
第三日敌王前来围城,于是王向菩萨云:“吾子前往应战。”菩萨:“大王!予见

某种景像,不可出战,何以故?恐有生命危险故。”王:“以予而言,汝之死与不死
何谓?尔速出战。”彼菩萨答:“谨遵王命,大王!”于是率部下不由敌王屯兵之门
出,而开他门使出。彼出后,全城恰成空虚,何以故?城中人众皆与彼同出之故,
彼于适当之场所设驻屯所而停留。
王因副王出而城空虚,思欲率军队遁走,然敌王仍然围城,王思:“予命休矣。”
417 彼思:“予须护生命。”于是携妃、司祭及一从仆名巴兰塔巴,于夜间变装逃走而入
森林。菩萨闻王逃走之事实,即入城奋战,败退敌人,继承王位。
然,彼王遁走于某河之岸边,结草葺之庵,食果蓏而住,王与司祭采果蓏而出,
巴兰塔巴从仆与王妃常时留居于草庵,于是皇后之胎虽宿有王之子,但彼女常与巴
兰塔巴一同共住,与彼为不义之行。某日彼女向巴兰塔巴云:“此事若为王知,尔我
到底无命,尔须杀彼。”巴兰塔巴:“予将如何杀之?”妃:“王与尔剑与浴衣前往沐
浴,然后于浴场见彼疲惰,以剑断其首,切体为微尘之细,埋入地中。”彼同意:“甚
善。”
某日,司祭单独为采果蓏而出,彼攀登距王之浴场侧不远之树上探集果实。王
云:“予欲沐浴。”将剑与浴衣交付巴兰塔巴,来至河岸,于彼处沐浴中,王感疲惰,
巴兰塔巴思欲杀之,于是掴王之颈,扬起利剑,王畏死而大叫,司祭闻叫声而俯瞰
时,见巴兰塔巴杀王,而恐惧战栗,手放树枯,由树落下,进入树丛而坐。
巴兰塔巴闻彼手放树枝1之音后,杀王埋于地中,然后思寻:“此放弃树枝之
音,为谁所为者?”然彼一无所见,彼于沐浴后而归去。彼归去时,司祭由坐之场所
418 而出,见王被切为微尘细块于地面所埋之穴,加以认定。彼沐浴完毕,恐自己被杀,
伪装盲目之姿,赴归草庵,巴兰塔巴见彼云:“婆罗门!尔何以如此?”彼故为不知
之状:“大王!予目失明而归来,予于森林中,立于毒蛇甚多之蚁巢之侧,予于其处
为毒蛇之鼻息所吹,以致失明。”
巴兰塔巴自思:“〔彼〕不知为予,而呼为大王,予将助彼。”彼云:“婆罗门!
汝勿心忧,予将与尔看顾。”于是与彼果蓏,使彼满足。
自此以来,巴兰塔巴前往采集果蓏,妃并产子,儿童成长。某日之事,妃于午
前时中,愉快而坐,徐徐向巴兰塔巴语如次之事,妃:“尔杀王时,无何人得见耶?”
巴兰塔巴:“无人见予,然闻放枝之音,其枝被放弃,究系人为或动物,予则不知,

第二章 健陀罗品 二六三
--------------------------------------------------------------------------
小部经典十 二六四

然对予发生恐怖之事时,则由此舍枝之音而来。”于是彼与妃语,唱第一之偈:
一 恶事将近我 近前我畏怖
实因一枝摇 人为或野兽
彼等以为司祭已眠,然司祭未眠,悉闻彼等之语。尔后某日,巴兰塔巴从仆外
出采果蓏时,司祭忆起自己之妻,悲叹唱第二之偈:
419 二 居程住不远 对妻我心恋2
苍白仗我瘦 如(巴兰塔巴)之畏枝
此时,〔妃〕问曰:“婆罗门!尔云何耶?”彼更云:“予在沉思。”某日,唱第三
之偈:
三 吾妻住城市 不知将恼我
苍白使我瘦 如仆(巴兰塔巴)之畏枝
复于某日唱第四之偈:
四 黑眼多彩色 娇笑且柔言
苍白使我瘦 如仆(巴兰塔巴)之畏枝
其后,王子成长达十六岁。尔时,婆罗门使彼持棒之一端往浴场(河之浅处),
420 开眼凝视于彼。〔王子〕问曰:“婆罗门!尔非盲目耶?”彼:“予非盲目,然此为方
便以护命。”彼为此语后云:“卿知卿之父亲否?”王子:“予知。”司祭云:“彼婆罗
门非卿之父,卿之父乃波罗奈之王,而彼乃卿等之从仆,然彼与卿之母为不义之行
后,于此处杀卿之父而埋藏。”于是取出尸骨示之。
王子非常激怒,尔时,彼向婆罗门问曰:“予将如何为之为宜?”“彼婆罗门于此
浅流对卿父之所为,卿亦如法为之。”
于是说明一切之经过。数日之中彼教王子执剑之状,其后某日,王子持剑与浴
衣云:“父君!请往沐浴。”巴兰塔巴云:“甚善。”与王子一同出发。彼于〔河边〕
降下沐浴时,王子右手执剑,左手掴彼之顶饰3,谓曰:“尔实于此浅流掴其顶饰杀
求助呼救之予父,予亦使尔如予父被杀之状。”彼恐惧死而战栗,叹唱次之二偈:
五 今来枝之音 向尔说往事
依彼摇枝人 实则语彼事
六 今此尔之来 昔者我愚思

实此树枝摇 人为抑野兽?
于是王子唱最后之偈:
七 尔如斯悉知 汝欺凌我父
以枝埋隐骨 为此招死惧
421 如是言终后,彼于其场使彼得以命终,以枝埋隐,而洗净宝剑,彼沐浴后还归
草庵,向司祭语彼杀戮之事实,并责其母后云:“我等将如之何?”于是三人赴波罗
奈。菩萨授年幼之弟以副王之位,从此修布施等净业,达生天界。
结分 佛述此法语后,作本生今昔之结语:“尔时之父王是提婆达多,青年之王
即是我。”

注1 “手放树枝”与其次“放弃树枝”原文均为Sakha-vissajjana,因文义上关系,分别使用,
今依主释处理。
2 妻之一字,于偈之原文为(Bhiru),按字义为恐惶者、怯懦者,此由显示女人性质之处,
故用为妻女之义。
3 顶饰(Cula)为头发上之装饰之意。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篇
杂阿含经 中阿含经 长阿含经 增一阿含经 南传相应部 南传中部 南传长部 南传增支部 南传小部